安溪名茶介紹
《清水巖志》 中記載道 :「清水高峰,出雲吐霧,寺僧植茶,飽山嵐之氣,沐日月之精,得煙霞之靄,食之能療百病。老寮等屬人家,清香之味不及也。鬼空口有宋植二三株其味尤香,其功益大,飲之不覺兩腋風生,倘遇陸羽,將以補茶話焉」。福建安溪縣在宋、元時期,茶葉產地就遍布全縣的普通人家和寺廟。安溪茶葉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了世界,暢銷海外。
清朝初期,福建省安溪縣的茶業開始發展迅速,當地相繼出現了黃金桂、本山、毛蟹等一大批優良茶樹品種。這些品種的發現,使得安溪茶業進入鼎盛階段。
清朝名僧釋超全曾賦有「溪茶遂仿巖茶制,先炒後焙不爭差」的詩句,這說明清朝時已有安溪茶的生產,安溪茶農創製了青茶(烏龍茶)。
青茶採制工藝的誕生,是對我國傳統制茶工藝的又一重大革新。青茶以其獨特的韻味和超群的品質受到了市場的青睞。
安溪縣自然環境得天獨厚,茶樹資源十分豐富,現已收集的茶樹品種達50 餘種,被譽為「茶樹良種寶庫」。
安溪縣四大名茶分別為鐵觀音、黃金桂、本山、毛蟹。
鐵觀音原產於安溪縣西坪鎮,是青茶中的極品。其條索緊結沉重,茶湯金黃明亮,香氣馥鬱。
黃金桂原產於安溪縣虎邱鎮美莊村,是青茶中風格有別於鐵觀音的又一極品,具有「一早二香」的獨特品質,1985 年被評為全國名茶。相傳清朝鹹豐年間,安溪縣羅巖村茶農魏珍到福洋探親,回來時帶回兩株奇異的茶樹,經過採制後請鄰居品嘗。此茶奇香撲鼻,眾人贊其為「透天香」,並取名黃金桂,流傳至今。
本山原產於安溪縣西坪鎮,1937 年莊燦彰《安溪茶業調查》中記載:「此種茶發現於60 年前(約1870 年),發現者名圓醒,今號其種曰圓醒種,另名本山種,蓋堯陽人指為堯陽由所產者」。本山與鐵觀音為近親,但生長勢與適應性均比鐵觀音強,品質好的成茶與鐵觀音相近似。
毛蟹原產於安溪縣大坪鄉,因毛蟹茶樹的適應性廣、抗逆性強、易於栽培,所以毛蟹產量高。毛蟹茶外形條索緊結,嫩葉尾部多白毫,內質香氣清高。
鐵觀音
採收地點:以西坪鎮為主,其他茶區也有採收。
採摘時間:鐵觀音一年分四季採制,穀雨至立夏為春茶;夏至至小暑為夏茶;立秋至處暑為暑茶;秋分至寒露為秋茶。品質以春茶為最好。秋茶次之,其香氣特高,俗稱秋香,但湯味較薄。夏、暑茶品質較次。
採摘標準:鮮葉採摘標準必須在嫩梢形成駐芽後,頂葉剛開展呈小開面或中開面時,採下一芽二、三葉。採時要做到「五不」,即不折斷葉片,不摺疊葉張,不碰碎葉尖,不帶單片(單個葉片),不帶魚葉(發育不完全的真葉)和老梗。生長地帶不同的茶樹鮮葉要分開,特別是早青、午青、晚青(早、中、晚採摘下來的鮮葉)要嚴格分開製造,以午青品質為最優。
製作工藝:安溪縣鐵觀音要經過涼青、曬青、做青、炒青、揉捻、初焙、復焙、復包揉、小火慢烤、揀簸等工序才製成成品。
香茗品質:清香型鐵觀音口感比較清淡、舌尖略帶微甜,偏向現代工藝製法,目前在市場上的佔有量最多。其顏色翠綠,湯水清澈,香氣馥鬱,花香明顯,口味醇正。
鐵觀音的香型
鐵觀音的香型可以分為五種,分別是清香型、濃香型、炭焙型、鮮香型和韻香型。
清香型:「清湯綠水」的清香型鐵觀音最具有代表性,也是最受消費者喜愛的鐵觀音香型,符合市場口感。清香型鐵觀音在輕發酵時要求焙火較輕,茶葉中的水分保留較多。強調幹茶葉色翠綠,香氣明顯且要高純,衝泡後清湯綠水,口感清淡。清香型鐵觀音適合日常衝泡,一般可衝泡6~7 次。
濃香型:濃香型鐵觀音屬於傳統的半發酵茶,其焙火較重,具有傳統的濃香。濃香型鐵觀音的口感較重,要求幹茶外形色澤上輕黑,衝泡後香氣濃,茶湯濃。濃香型鐵觀音因為口感重,適合資深的茶友飲用。一般可以衝泡8~9 次。
炭焙型:炭焙型鐵觀音比濃香型鐵觀音在焙火上又重了一個級別,是在其基礎上再次加木炭進行5~12 小時烘焙的。炭焙型鐵觀音帶有強烈的火香味,茶湯顏色深黃,口感順滑。炭焙型鐵觀音的口感和香氣一般是資深茶友的選擇,一般人接受程度不高。
鮮香型:鮮香型鐵觀音屬於流行的輕發酵茶,適合剛接觸鐵觀音的消費者飲用。鮮香型鐵觀音在發酵時,也要求焙火較輕,茶葉中的水分較大程度地保留,強調幹茶顏色翠綠,捧在手中要有一股鮮香味,衝泡後清湯綠水,香高味醇,並極具欣賞價值。鮮香型鐵觀音適合大眾日常飲用,一般可以衝泡6~7 次。
韻香型:韻香型鐵觀音是介於濃香型和清香型之間新推出的鐵觀音品類,在傳統鐵觀音的基礎之上加到10 小時左右的焙火,既能增加香氣,又能提高滋味的醇度。其結合了清香型鐵觀音的香氣又有濃香型鐵觀音的純正耐泡。韻香型鐵觀音的原產品都是經過精細挑選的,茶葉發酵充足,具有傳統的「濃、韻、潤、特」的口味,且香氣高,回甘明顯,觀音韻足。經過長期的發展,韻香型鐵觀音越來越受到茶友的喜愛,適合口感較重的人飲用。一般可以衝泡7~8 次。
尋茶記:中國茶葉地理梳理中國13大產茶區,發現好茶,品嘗好茶,泡出好茶!收錄65款名茶,詳細講解其採茶時間、製作工藝、茶葉品質、茶湯鑑別以及茶道茶藝指南,帶你尋找每一片茶葉裡的溫度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