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餐廳:確有大陸幼童在餐桌前當眾撒尿

2020-12-25 搜狐網
報紙上的新聞,圖文並茂、言辭偏激

  
「陸童撒尿事件」真相還原:

  據新華社電臺灣媒體日前接連報導兩起大陸幼童在公共用餐場合便溺撒尿的事件,引發兩岸網友熱議。21日,其中一家媒體發出更正,坦承其報導的一起當事人為臺灣民眾。另一起事件發生的餐廳同日則向記者證實,當眾撒尿幼童確為大陸遊客,很快進行了清潔處理,所謂「臭翻餐廳」實為媒體的誇張。

  臺灣多家媒體19日報導,有5名大陸遊客在臺北101大樓知名餐廳「鼎泰豐」用餐時,1名隨行3歲男童內急,家長讓其直接在餐廳兒童椅上尿在塑料瓶中。因尿液灑到桌上菜餚,孩童母親要求餐廳免費更換菜餚,遭到拒絕。臺灣《蘋果日報》次日刊載網友提供的101美食街餐桌前一位母親與一位脫下褲子的男童照片,報導標題為《沒公德心101又見陸童桌邊尿尿》。

  關於另一則事件的報導,臺灣《蘋果日報》20日用了近半版的篇幅,21日則以不到5行的寥寥百字作出更正,稱:「被網友拍攝的民眾紀小姐來電錶示,她非陸客,是臺北人,男童也非當眾尿尿,是因為打翻玻璃杯的水,弄溼男童的褲子,紀小姐只是幫小孩更換褲子,不知遭人誤會且偷拍上網貼文。本報特此澄清,並向紀小姐致歉。」

  鼎泰豐餐廳公關吳怡蓉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近日在該餐廳就餐時撒尿的幼童的確是大陸遊客。因為事發突然,餐廳服務人員來不及制止,其後很快做了清潔處理,所謂「臭翻鼎泰豐」實為某些媒體的誇張報導。

  臺灣相關學者表示,兩岸民眾要心靈契合,應學會彼此尊重,加強自我檢討,媒體不應上綱上線,惡意炒作。

  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教授鄭又平則表示,一些陸客個別的不文明行為可以理解,臺灣民眾會以包容的心態來對待,相信大陸民眾有很強的自我反思能力。但同時,臺灣某些媒體的「標籤化」需要批評,報導可見對大陸同胞是不友善的,其立場決定了視野與角度。

  當真相浮出水面時,雙方被各打了50大板。

  近日,一篇大陸母親在臺灣餐廳為幼子把尿的新聞,引發了臺灣媒體的熱炒。

  綠營媒體率先披露陸童撒尿事件

  事情最早被綠營媒體曝出。10月19日,臺灣《蘋果日報》以「陸童當桌撒尿,臭翻鼎泰豐」為標題,報導了一個大陸母親,在臺灣101大廈的鼎泰豐餐廳用餐時,因為3歲的兒子尿急,當場用礦泉水瓶為兒子接尿的新聞,並迅速被「三立新聞臺」轉播。

  在臺灣,這是兩家被公認為泛綠陣營的媒體。

  報導顯示,該旅行團來自山西省,一行共5人,3大2小,互為親戚。在10.1黃金周期間抵臺,預計遊玩8天。每人團費高達1萬7000元,是赴臺的高配團。

  在抵達臺北的第2天,導遊安排了5人前往101大廈的鼎泰豐餐廳吃飯。在臺灣,這是一家高檔連鎖餐廳。一共10道湯菜的午飯,總價為2200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席間當團內的一名3歲男童表示尿急後,其母直接令其站在兒童座椅上,一邊幫他脫褲,一邊拿著空礦泉水,套住男孩下身。期間因為對接有誤,導致部分尿液噴射而出。

  報導特別指出,令鄰桌客人目瞪口呆,並因為空氣中的尿騷味而食慾全無。服務人員一時也手足無措。

  當服務員趕到現場,提醒男童的母親:「外面有廁所,如果要尿尿請移駕外面」時,卻換來對方一句:「知道了、知道了!」。隨行的男導遊則不停對服務員致歉,並告誡男童的母親。「怎麼能讓小孩在這邊尿尿,這是臺灣的米其林餐廳,真的太離譜了!」

  當尿液濺到桌上後,男童的母親及同桌的73歲的老人,曾要求服務員免費更換新菜。並在遭拒後抱怨:「我團費繳那麼多,我還要付錢!

  文章經過多家媒體轉發,在網上立刻引起軒然大波。尤其是一張疑似現場的照片,更是作為證據被廣為轉發。照片中一名身著藍色上衣的女子,正在為站在座椅上的男童整理褲子。輿論曾一度指向大陸,不少綠營媒體均對大陸遊客的素質進行了揶揄。

  但也有細心的網友很快發現,照片的內容與文字不符。在照片中的左上角,有清楚的「龍記香港茶餐廳」LOGO,並非是報導中的鼎泰豐餐廳。且男孩也並非站在兒童座椅上。

  綠營的「相信」與藍營「不信」的爭論,很快在網上展開。最先展開行動的是臺灣中視電視臺,作為泛藍媒體的代表,僅僅1天之後,其記者便迅速找到了照片中的母親,並請她在鏡頭前證明,自己正是「尿桌」兒童的母親,是土生土成的本地人,並非大陸遊客,「男童也非當眾尿尿,是因為打翻玻璃杯的水,弄溼男童的褲子。」

  至此真相大白,這是接連發生在臺北101大廈內的,兩起兒童「尿桌」事件。一個來自山西,就餐於鼎泰豐,一個是在龍記香港茶餐廳就餐的臺灣本地人紀女士。由於時間相隔過近,地點相似,令不少媒體和網友都將兩件事情混為了一談。

  《蘋果日報》發更正承認烏龍

  在19日的山西旅遊團「尿桌」報導中,《蘋果日報》並未配有照片,僅以手繪圖片的形式,對現場進行了還原。

  而就在曝出鼎泰豐陸客兒童「尿桌」事件後的第二天,《蘋果日報》又在20日刊出了一則「101又見陸童桌邊尿尿」的新聞」,並配以網友用手機拍攝的現場圖片。

  這也導致大多數泛綠媒體,將20日報導中的新聞圖片,誤認為是19日報導的後續補充,進行了報導。也使不少不明真相的網友,在看到「101大廈」的標題後,直接將兩件事情混為一談。

  在「澄清事實」的壓力下,鼎泰豐餐廳的公關吳怡蓉女士在眾多記者的包圍中表示:「經內部調查確有此事,該陸客團離開後,已進行全面擦拭消毒,對於有客人反映用餐感受不好,致上十分歉意。」

  由於被泛藍陣營指責新聞失實,《蘋果日報》也在21日被迫發出了一則更正。承認10月20日對101大廈龍記香港茶餐廳「尿桌」的報導,僅僅來自於網友的爆料,並未對消息進行核實,以至於誤將臺灣的紀女士,假設為同樣來自大陸的遊客。

  針對這一引發熱議的事件,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在受訪時表示,近年來,大陸遊客整體素質提高了,但也還存在不文明行為。大陸遊客應多加注意,體現良好的文明素養,否則個別現象會影響整體的觀感。

  張亞中表示,臺灣個別媒體也不應借題發揮,以偏概全,更不能刻意渲染,挑撥兩岸民眾情緒對立。兩岸實現心靈契合,要尋求價值融合,建立彼此信任,不宜有預設立場,雙方應共同努力,提高自身素養與文明認知度。

  新聞當中這名臺灣媽媽,讓孩子站在凳子上,到底是因為打翻了水杯而去整理孩子的衣服,還是真的當眾讓孩子在餐桌旁撒尿,我們不得而知。但一個確定的事實,不管是爆料的讀者,還是原發媒體,都把當事人當成了大陸遊客。而當新聞出來的時候,轉發的媒體—既有臺灣的,也有大陸的,以及看到這條新聞的反應—更多是認同,進而痛批大陸遊客文明素質,這些值得玩味。通過這件事情,我們看到,對於大陸遊客,臺灣一些媒體和民眾透著傲慢與偏見;而內地民眾和媒體的反應,則更多是自卑和自辱。

  的確,因為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的原因,大陸遊客素質參差不齊,但這不是汙名化大陸遊客的理由,也不是內地人妄自菲薄的理由。這一新聞不管是對於臺灣媒體和受眾,還是對於大陸媒體和受眾都是一次教訓。尤其是當面對內地遊客文明素質爭議的時候,我們不妨先問一問,這是真的嗎?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而千萬別急著站隊。

  為何一泡小小的孩子尿,甚至疑似孩子尿事件,就能引起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間如此群情激昂的爭議甚至對罵?它的腐蝕性和破壞性也太大了吧?

  備受爭議的「大陸孩童臺灣餐廳撒尿」新聞日前曝出最新動態—經當地媒體進一步追蹤並還原真相,發現此前新聞中所指的撒尿大陸兒童其實是臺灣本地人,該兒童的母親姓紀,紀女士否認自己的孩子在飯桌上撒尿,稱她當時是在給孩子「整理儀容」。

  這個急轉彎,引來幾個結果—第一是原來要以此來論證「大陸人素質低」的個別媒體,瞬間啞火

  ;第二是原來為同胞們在旅遊過程中的素質問題捏著一把汗甚至常感到丟臉的人,頓時感到安慰;第三則是此前感到面上無光、受侮辱而不服的人,則更是以此為炮彈,迅猛地還擊了回去,不停追問,為什麼報導語氣和口徑瞬間就變得溫柔了?無論網絡論壇上,還是平面紙媒上,整個格局發生了逆轉式的變化。這則無事生非的新聞,以最簡單快捷的方式,歸於平靜。

  坦率地講,這本是一件小事,無論其所報導事件的嚴重性,還是與民生的關聯度,以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程度,都不足以構成一個重大新聞。但它卻被人們以超乎尋常的熱情關注了,其中的地域爭議,固然是其受關注的原因,而更大的原因,還是來自於新聞參與者的心態—為何一泡小小的孩子尿,甚至疑似孩子尿事件,就能引起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間如此群情激昂的爭議甚至對罵?它的腐蝕性和破壞性也太大了吧?產生這種結果的根源,值得探究。

  根據態度和情緒,我們可以將參與此事爭論的人大致分為幾方。其一是帶著情緒和有色眼鏡報導此事的媒體方,以及堅決支持媒體的一些當地人;其二是對自己人在旅遊途中的表現失望,恨其不爭的自我批評方;還有一方,則是聽不得任何對同胞的批評和質疑意見,一聽到就第一時間認為是陰謀和誣陷的「眼睛揉不得沙」派。幾方人物因其不同的立場,在網上網下選邊站隊,形成強烈的輿論對立陣形。

  但是,這些意見和態度天各一方的人,卻有一個驚人的相同點,也可以視為是一種誤區,就是把群體與個體區分不開,總是以局部來證明整體,總是用個體來代表整體,用一棵樹去代表森林。

  這種過度的以點代面的思考方式產生的後果,便是一個個體出了問題,一個群體就要跟著吃藥。這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不理性的。

  試想想,一個學齡前兒童的生理問題,與13億人的責任問題,是一億杆子都沾不到邊的。媒體帶著「大陸人素質不行」的預設前提來挖掘這個題材本身,是有問題的。而一些公眾跟著這個預設議題走,則更是被帶入了一個搞怪的無解爭執,甚至是潑糞之戰中。對於這樣的「新聞」,不管哪一方都應理性看待,尤其涉及炒作地域概念的新聞應當保持警惕。前幾年,大陸網絡上也曾不時掀起地域紛爭議題,陷入「傲慢與偏見」的死循環中,後來大家認識到,這種事情本身很無聊,基本也沒有了市場。現在,這樣的把戲因為加入了「大陸」、「臺灣」因素,又改頭換面重出江湖,實在沒有意思,也不好玩,不妨一笑而過。

  曾穎(作家)

相關焦點

  • 臺媒報導「山西男童在臺餐廳撒尿」鬧烏龍:實為臺灣人
    > 來源:澎湃新聞        臺灣知名餐廳鼎泰豐臺北101店日前發生「陸客小童當眾撒尿」事件,經調查,這名撒尿兒童為臺灣人。
  • 山西男童在臺餐廳撒尿"後續:實為臺灣人
    臺灣媒體日前傳出,臺灣知名餐廳鼎泰豐臺北101店日前發生陸客小童當眾撒尿事件,尿液噴濺到桌上菜餚,小童母親竟還要求免費換菜。據臺灣《旺報》報導,事件引發兩岸網友熱烈討論。 (10月)19日,臺灣媒體大篇幅報導「陸童鼎泰豐餐桌尿尿」,據報導,一行5人來自山西省的陸客團,本月2日中午前往臺北101大樓鼎泰豐餐廳用餐,成員中有兩 名男童,其中一名3歲男童尿急,但其母未帶他至廁所,卻要男童站在兒童椅上直接尿在水樽裡,當下餐廳尿騷味飄散,鄰桌客人嚇得目瞪口呆,鼎泰豐服務人員一 時也不知該如何處理,急忙通知資深人員前來處理。
  • 臺媒報「山西男童在臺餐廳撒尿」續:實為臺灣人
    記者追問臺灣中視電視臺日前報導,臺灣知名餐廳鼎泰豐臺北101店日前發生「陸客小童當眾撒尿」事件,尿液噴濺到桌上菜餚,小童母親竟還要求免費換菜。觀察者網查詢中視新聞的網站,今日16時08分報導「陸童當眾撒尿」的視頻已經被刪除。「撒尿兒童」的母親:現在有尿沒尿有什麼差別嗎?中視今日採訪到了「撒尿兒童」的母親紀女士,她表示,「做父母親的不能在外面給小朋友……整理儀容都不行嗎?」記者接著問道,所以是在整理儀容還是在尿尿呢?紀女士:「現在有尿沒尿有什麼差別嗎?」
  • 陸童撒尿事件續:實為臺灣人 稱為孩子整理儀容
    她表示,臺灣人「竟然也」做了這樣的事  臺灣中視電視臺日前報導,臺灣知名餐廳鼎泰豐臺北101店日前發生「陸客小童當眾撒尿」事件,尿液噴濺到桌上菜餚,小童母親竟還要求免費換菜。  觀察者網查詢中視新聞的網站,今日16時08分報導「陸童當眾撒尿」的視頻已經被刪除。  「撒尿兒童」的母親:現在有尿沒尿有什麼差別嗎?  中視今日採訪到了「撒尿兒童」的母親紀女士,她表示,「做父母親的不能在外面給小朋友……整理儀容都不行嗎?」記者接著問道,所以是在整理儀容還是在尿尿呢?
  • 臺北接連發生兩起「幼童餐廳當眾小便」事件 臺媒烏龍引爭議
    10月份,臺北連續發生兩起「兒童在餐廳當眾小便」事件,由於相近的地點,使媒體以及網民產生混淆。觀察者網梳理兩事件脈絡,試圖呈現事件原貌。先說第一起,也就是沸沸揚揚的「陸童當眾撒尿」事件。臺灣TVBS電視臺10月19日報導,臺灣知名餐廳鼎泰豐臺北101店於10月2日發生「陸客小童當眾撒尿」事件。一個來自山東省(TVBS報導為山東省,《蘋果日報》報導為山西省)的5人旅行團在此用餐,席間一名3歲男童尿急,其母親用一個礦泉水瓶為他就地解決。尿液濺到桌上,母親還要求服務員換菜。
  • 臺媒報「山西男童在臺餐廳撒尿」續:實為臺灣人(圖)
    原標題:「陸童撒尿事件」:實為臺灣人撒尿兒童母親:整理儀容都不行嗎?臺灣中視電視臺日前報導,臺灣知名餐廳鼎泰豐臺北101店日前發生「陸客小童當眾撒尿」事件,尿液噴濺到桌上菜餚,小童母親竟還要求免費換菜。據臺灣《旺報》報導,事件引發兩岸網友熱烈討論。
  • 「陸童撒尿」炒作地域無意義
    備受爭議的「大陸孩童臺灣餐廳撒尿」新聞日前曝出最新動態——經當地媒體進一步追蹤並還原真相,發現此前新聞中所指的撒尿大陸兒童其實是臺灣本地人,該兒童的母親否認孩子在飯桌上撒尿,稱她當時是在給孩子「整理儀容」。 為何一泡小小的孩子尿,甚至疑似孩子尿事件,就能引起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間如此群情激昂的爭議甚至對罵?
  • 比伯在廚房當眾小便稱最酷 棄寵失態不成熟
    賈斯汀·比伯當眾廚房撒尿賈斯汀·比伯當眾廚房撒尿  據臺灣媒體報導,加拿大19歲歌手賈斯汀·比伯10日天上紐約餐廳吃飯,借道廚房離開時,竟在放拖把的水桶裡撒尿,嚴重破壞餐廚衛生,還拿清潔液射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照片。
  • 沒有了大陸,臺灣哪有什麼「小確幸」!
    根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2月5日至10日民調「是否認同口罩禁止出口的措施」,有81.8%表示支持(包含62.5%非常支持,19.3%還算支持),有8.8%的人不太支持,5.6%非常不支持,3.8%不知道或沒意見。也就是說,八成以上的臺灣民眾是支持臺當局不向大陸援助口罩的(雖然大陸也不需要臺灣那點口罩)!
  •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臺灣的小確幸離不開大陸
    本期「對話臺灣名嘴」,便請她來為我們做深入的解讀,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出謀獻策。觀點1 離開大陸怎麼接近世界?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現在臺灣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很崇尚小確幸,他們會說我們不要大富大貴,所以不需要大陸,只要給我小確幸就好;但您卻說,離開大陸,臺灣民眾不可能保持小確幸。這怎麼理解呢?
  • 沒有了大陸,臺灣哪有什麼「小確幸」!
    根據臺灣ETtoday新聞雲2月5日至10日民調「是否認同口罩禁止出口的措施」,有81.8%表示支持(包含62.5%非常支持,19.3%還算支持),有8.8%的人不太支持,5.6%非常不支持,3.8%不知道或沒意見。也就是說,八成以上的臺灣民眾是支持臺當局不向大陸援助口罩的(雖然大陸也不需要臺灣那點口罩)!
  • 臺灣大學名譽教授:臺灣的小確幸離不開大陸
    本期「對話臺灣名嘴」,便請她來為我們做深入的解讀,為兩岸關係的發展出謀獻策。觀點1 離開大陸怎麼接近世界?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現在臺灣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很崇尚小確幸,他們會說我們不要大富大貴,所以不需要大陸,只要給我小確幸就好;但您卻說,離開大陸,臺灣民眾不可能保持小確幸。這怎麼理解呢?
  • 大陸與臺灣的對比,只是「大發展與小確幸」這麼簡單嗎?
    「大陸現在強大了,市場大,機會多,求發展還得來大陸。」有趣的是,這樣的話語並非只在到過臺灣的大陸人當中「暢銷」,在「西進大陸」的臺灣群體中也受認可。在這種不斷強化的「小確幸PK大發展」的認知架構下,大陸似乎被形塑成一個商機無限、富有挑戰性和競爭性的「樂土」。
  • 大陸學生告訴你:臺灣的「小確幸」到底是什麼?
    今年3月,臺灣的太陽花學運轟轟烈烈持續了十多天,身邊的朋友都在問一個問題:服貿協定是大陸釋放給臺灣的善意,明明是送錢給你花,為什麼臺灣人卻絲毫不買帳?  有一種觀點解釋,因為臺灣的經濟發展對於很多人來說已經不是頭等大事,不少年輕人更願意追求一種「小確幸」式幸福——「微小而確實的幸福」,不想發大財。  但這樣的小確幸是如何來的?
  • 臺灣女教師大陸教書:「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小確幸』」
    翁如辰說,大陸近年來飛速發展,創造的經濟奇蹟有目共睹。如今,大陸惠臺政策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化,臺胞在大陸工作、生活越來越便利,不少臺灣朋友也託她幫忙留意大陸的工作機會。圖為課間時間,翁如辰與學生們討論功課。
  • 在臺灣感受"小確幸"--臺灣頻道--人民網
    原標題:在臺灣感受"小確幸"  一年要放116天假,媒體直呼"小確幸";信義商圈裡乾脆開一家「曉確幸」的咖啡屋。在臺灣,「小確幸」一一小而確實的幸福,看得見,摸得著。   一 計程車司機的「小確幸」   上計程車,報出目的地,司機轉過頭來笑著問:是要去吃母親節大餐呀?
  • 臺灣一餐廳因回收剩菜供大陸遊客食用受到處罰
    新華社臺北1月9日電(記者 譚喆 張勇)臺灣一家主要接待大陸旅行團的餐廳,近日被曝光把回收的剩菜供應大陸遊客食用,目前相關責任人已被移送司法機關接受調查。    這是繼去年5月高雄一家知名牛肉麵店被曝光把剩菜、剩肉重新整理後再供後續大陸客人食用之後,島內觀光業發生的又一「醜聞」。
  • 臺大政治系名譽教授張麟徵:臺灣的小確幸離不開大陸(圖)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現在臺灣人特別是青年一代很崇尚小確幸,他們會說我們不要大富大貴,所以不需要大陸,只要給我小確幸就好;但您卻說,離開大陸,臺灣民眾不可能保持小確幸。這怎麼理解呢?  張麟徵(以下簡稱「張」):今天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可能會想,我乾脆就開個咖啡館,日子過得輕鬆自在,或者在哪個地方擺個攤賣小吃,也能過得不錯。
  • 臺灣藝人:大陸的餐廳高級到不行,去過大陸才發現臺灣是鄉下
    中國臺灣省的一些綜藝節目裡總是有一些自視甚高的人,總是覺得大陸窮的要死,各種奇葩吐槽真是讓人看得目瞪口呆。最著名的莫過於高志斌在綜藝節目中吐槽大陸老百姓連茶葉蛋都吃不起,還說臺灣人在深圳火車站吃泡麵都能引起大陸人的圍觀。
  • 臺灣竹北市虐童事件:保育老師拿3幼童當肉墊
    臺灣一家嬰兒看護機構曝出駭人聽聞的醜聞:35歲的女保育老師用雙腿將一名17個月的男童壓在地上,時間達2分鐘。不到10分鐘之後,她「興致」更大,拿3名幼童當肉墊:身體直接躺在幼童身上。其中更有1名孩童是頭部、胸部全被在教保員臀部壓在下方,小小身軀承受大人身體全部重量,完全不能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