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叫超大杯?是搭載頂級處理器麼?
而對於這個問題,vivo曾多次強調「不將移動平臺晶片作為區分產品定位的唯一標準」,所以,在這次X系列超大杯上,vivo乾脆在多個方面都進行了升級,其中就包含了驍龍865處理器。
不過這並不是最關鍵的,vivo這次給超大杯的定位是「專業影像旗艦」,這也與年初vivo重新調整的「Camera&Design」產品研發戰略相匹配。到這裡處理器的升級也就說得通了,除了賦予了vivo X50 Pro+性能之外,更多意義在於其內置的ISP,能夠實現更為完善的影像能力。設計要服務於體驗,硬體的選擇更多的是考慮各個元器件之間的協同工作能力,合適的,才是最好的。
從這次vivo X50 Pro+的整體定位不難看出,vivo想將X系列重新回歸到旗艦高度,讓品牌形成雙旗艦打頭的戰略。但是站在當下,這部手機依舊是一款「非傳統旗艦系列的衍生產品」,如何在產品力上與國內其它廠商的旗艦機型抗衡,並同時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這並不是僅僅靠一部機型就能做到的。
質感這方面,vivo下了功夫
這次vivo X50 Pro+的外觀就有一種「旗艦機的氣質」,看一眼「駝色」版本就明白了。
駝色
這是一款皮質後蓋的手機,單論材質,就不難讓人將其和旗艦機聯想在一起,再上手摸一下,準沒錯了。
打個比方,同為玻璃材質,不同價位的手機質感是大相逕庭的。整體的設計和細節上的考究、甚至是重量對手心的回饋感,都會影響設備的「高級感」。在某一方面追求極致,而忽略了整體的平衡,這也是早些年國產手機跟大牌廠商相比略顯遜色的原因。話說回來,如今不靠硬體縮水想在旗艦機型上做到「輕薄」,是很難實現的。
vivo X50 Pro+駝色版拿在手上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稱手,即便在搭載了四鏡頭模組的前提下,也不存在頭重腳輕的感覺。看一眼參數:整機尺寸為158.5mm×73mm×9.48mm,搭載了一塊6.56英寸的曲面屏幕,重量為191.1g,不算薄也不算輕,但放在如今的5G旗艦市場上,這個數據也足讓人吹噓一會兒。
再說手感,要是你用膩了玻璃,那麼皮質也許就是你的不二之選。皮質後蓋是手機上首次出現的軟質後蓋,在用力按壓時還有一定的回彈感。這也是在陶瓷之後又一次在手機上看到的新材質,但相比玻璃和陶瓷,皮質後蓋有著重量上的優勢,所以這次駝色雖然要比玻璃材質的「引力」版本要厚近5mm,但重量反而要更輕。
多層鏡頭模組:一場蒙太奇式的視覺騙術
如果說機身上方的「Choker」旨在強調這次的影像能力,那背部的鏡頭模組設計則又將它藏了起來。這次設計上引入了許多新的設計語言,改動最大的地方莫過於鏡頭模組的設計。
「厚度不能再加了,但用戶一直在抱怨鏡頭太過突起怎麼辦?那就把它藏起來!」
所以在vivo X50 Pro+的背部,出現了「多層模組」的設計概念。利用上下分層和階梯式的設計進行過渡,引導用戶的視覺走向使其產生一種變薄的錯覺。它通過梯級的形式對不同厚度的鏡頭進行分區,如果不拿測量工具去比劃一下,還真能騙得過人眼。
另一個小細節,這次駝色版的logo部分換成了更適合皮質材質的燙印處理工藝,看起來是不是要比之前的雷射雕刻工藝要更高級一點?
高刷用上了,你們呢?
這次vivo X50 Pro+的屏幕算是一個驚喜,色彩方面沒有太多好說的,跟目前市面同樣採用三星AMOLED屏幕的旗艦機型表現相當。而在刷新率方面,超大杯的規格達到了120Hz,同時還支持240Hz的觸控採樣率。
順而不滑,是操作時給人的最明顯感受。尤其在刷微博時,如果後期優化不足,就會產生一種澀澀的感覺,要麼就是一滑到底難以定位。慶幸的是vivo將系統的滑動阻尼調教的比較出色,配合上這快高規格屏幕,操作和觀感很容易保持統一。
截至目前發文,國產手機的旗艦機型應該大多都採用了高刷屏,回過頭來捋一下時間線,vivo X50 Pro+應該算是第一批將刷新率提高到120Hz的非遊戲手機。
四攝系統帶來豐富拍攝場景
嚴格來說,這次鏡頭模組實際還是有一定的突起的,畢竟將模組徹底做平也不現實,更何況這次vivo X50 Pro+也用上了大底傳感器。
這次影像模組由四枚鏡頭組成,從超廣角到潛望式長焦的焦段覆蓋範圍為16mm-135mm。在主攝和5X長焦之間還有一枚2X人像鏡頭做過渡,紙面素質都還不錯。
主攝方面,搭載了一顆1/1.3英寸的三星GN1大底傳感器,屬於目前量產機型上最大的那一批。其具有一億個相位檢測對焦點,支持雙核對焦,並支持最高一億像素的拍照,通過選項中點擊高像素模式後即可開啟。
儘管在自動模式下指出的照片像素為1250萬,但是因為像素四合一之後,其單像素點面積也達到了2.4μm,能夠吸收更多的畫面信息。
能夠看到這張主攝在默認狀態下所拍的照片,色彩比較濃鬱,觀感上來說還原度較高。解析力也相當不錯,除了畫面主體,其餘襯託物也能表達的比較明確。
主攝自動模式樣張
比較讓人驚喜的是,在多個版本的改進之後,以往會出現的算法問題得到了很好解決,這也是之前X50 Pro+為數不多的問題所在。和白平衡一起改進的,是測光性能。在夜景模式下,系統的算法變得更聰明了,甚至在某些特定環境下,也會主動抑制畫面部分區域的亮度,來獲得最適當的畫面氛圍。
主攝夜景模式樣張
主攝夜景模式樣張
人像鏡頭給人最大的驚喜是其和主攝的白平衡十分接近,當然,還是有一定的偏差。但能看出來,vivo在盡力給用戶一種所見即所得的拍攝體驗。舉個例子,在主攝無法獲得部分場景的特寫時,切換到2X人像鏡頭後,色彩出現較大偏差會重新考慮整個構圖與拍攝的愉悅性,保持一致性會剩下很多的拍攝成本。
人像模式樣張
人像模式下這枚鏡頭有不錯的虛化效果,50mm的焦段使用場景也比較廣,是攝影師常用的一個焦段。
倍數來到5X後,潛望式長焦鏡頭就會參與到拍攝任務中。考慮構圖,其實就是對畫面做一些精簡,而長焦鏡頭就是最好的精簡畫面的方式,因為你可以避開畫面中不同的雜亂部分,從而更容易突出畫面的主體。
5X樣張
變焦的滑動體驗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偶爾會出現難以定位的情況。
而這枚鏡頭帶給普通用戶最大的好處在於,站在原地,就能獲得以往要走近才能拍清的畫面。而這次的四枚鏡頭帶來的豐富焦段,也是給用戶提供了更多用手機拍攝的場景。
影像旗艦,性能也很強
核心配置一直不是X系列所強調的,但為了將這次的定位拉到一定的高度,這部超大杯機型也用了驍龍865處理器來保證性能。
除了核心,vivo X50 Pro+還將內存和儲存晶片進行了升級,分別升級到了當下旗艦機標配的LPDDR5和UFS 3.1超快快閃記憶體,並提供了最高12GB+256GB的選項,在性能方面不用過多擔心。
在實際遊戲測試之前,先對這部手機的整體性能進行測試。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目前用戶基數比較大的遊戲大多對配置要求並不嚴苛,用戶所持的設備性能層次不齊,所以面向大眾的遊戲
往往遊戲性要排在畫質前面。先來看看最常規的測試,影像旗艦能在安兔兔性能測試中跑到這個分數,挺不錯的。
此處為12GB+256GB 版本測試成績,不同版本之間分數可能有些許差異
而在3DMARK測試環節,vivo X50 Pro+在OpenGL ES 3.1和Vulkan環節中分別獲得7361分和6688分的成績,達到了這個配置應有的水平。
按照這個成績來看,遊戲的實際表現自然不會出現問題。
在《王者榮耀》與《和平精英》兩款遊戲中,vivo X50 Pro+都能以最高畫質或是最高幀數流暢運行,而且穩定性也不錯。前者的平均幀數在61.4幀,從趨勢線中也可以看出沒有掉幀的情況出現。
後者在開啟90幀高幀率的模式後,幀數依舊是處在一個較高的狀態。遇到幾次些許掉幀的情況,但在實際遊戲過程中這一問題並沒有感知到,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穩定的。
而旗艦機和性能手機之間在遊戲方面的差別,是遊戲品質。其實和買東西一樣,價格稍低的也會保證這類物品的基本功能,但隨著價位的提高,更多附屬的功能會提高整體使用的體驗。
在vivo X50 Pro+上,這一現象體現在遊戲時的優化、操控、發熱、載入速度等。最直觀的一點,就是這部手機的120Hz高刷屏所帶來的流暢的視覺效果和精準的操控體驗。
高刷屏解鎖了更高幀數的限制,例如在60Hz刷頻率屏幕的手機上,《和平精英》也只能開啟最高60幀的畫質選項。在某些官方支持的遊戲中,也可以解鎖120Hz幀的選項,例如《王牌戰士》。
但是支持解鎖120幀的遊戲並不算多,考慮到長時間遊戲帶來的發熱和穩定性問題,也許在核心配置升級後會有更多的遊戲進行適配。
同時,高刷也會給電池帶來一定的壓力。對於這個問題,這部手機內置了三檔刷新率。在開啟自適應模式後,系統會根據實際應用場景進行幀數的調整,在一些不需要高刷的界面,例如地圖、上限為60幀的視頻、拍照等界面都會限制在60或是90幀,以此來減少電量的消耗。
在四個半小時的重度測試後,vivo X50 Pro+的續航要比預料之中的好一些,依舊剩餘過半的電量。考慮到測試壓力大於日常使用,足以說明用戶日常使用一天是沒有問題的。
而在充電方面,44W 超快閃充的表現也還不錯,一個小時也能將4350mAh的電池充滿。
即使用苛刻的眼光去看,這部超大杯也是出類拔萃的。vivo沒有過多強調它在性能上表現,「專業影像旗艦」的定位也足以看出官方對這部機型的信心。而大底COMS的實際表現和多攝之間的協同工作也讓這個系列的拍照水準更進一步。
而從用戶的角度來說,vivo X50 Pro+足以稱得上一部「水桶機。在選購時,用戶往往會將其與其他廠商的旗艦作比較,從外觀開始,這部超大杯已經從目前越來越臃腫的機型中脫穎而出,給了用戶繼續了解下去的興趣。
不過話說回來,它也是有天花板的,而且目前已經接近了這個臨界點。也許這個系列下一步的規劃,就是將如今沒那麼出眾的點,例如充電功率和遺憾確實的無線充電進行修修補補。畢竟如今能實現量產百瓦快充的兩家廠商之一,就是viv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