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張業軍 • 2013年12月11日11:28 • 每日經濟新聞
本月6日,廣州希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希力科技)對媒體公開了一份聲明,聲稱北京觸控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觸控科技)推出的《捕魚達人》,涉嫌抄襲希力科技推出的《捕魚達人》街機產品。
希力科技副總裁黃劍向記者表示,業內有專業媒體報導稱,在《捕魚達人》的山寨版排名表中,桂林力港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桂林力港)榜上有名,該公司是希力科技《捕魚達人》PC、手機產品的授權開發運營商。「這麼烏龍的事情不能再放任下去了,我們應該讓消費者看看,誰才是正宗的《捕魚達人》創造者。」
而觸控科技副總裁賈巖對上述聲明回應稱:「我們一樣有
《捕魚達人》的版權。誰侵權,誰主張,如果你說別人侵權,那麼你的證據是什麼?是否有事實依據?對方公司說的話,要負法律責任。」
在希力科技與觸控科技針鋒相對的背後,一場侵權疑案更是暴露出了手遊行業版權亂象的冰山一角。
版權之爭各執一詞
黃劍介紹,2009年2月,希力科技全資註冊了桂林力港,主營網路遊戲研發。當年8月,希力科技發布街機產品《捕魚達人》,次年5月,希力科技授權桂林力港,桂林力港據此開始對
《捕魚達人》PC版移植網絡進行研發。隨後在2010年10月,推出PC版《捕魚達人》。由於受到玩家熱捧,市面上也陸續出現了多個山寨捕魚產品。桂林力港緊接著推出《捕魚達人網頁版》,並與多玩遊戲聯運。
2010年底,由於PC版市場反應很好,當時桂林力港董事會提出,將《捕魚達人》移植到手機版。然而,此時的黃劍等人並沒有想到,2011年初,觸控科技創始人陳昊芝在他的朋友頑石互動CEO吳剛的建議下,關注到遊戲機廳的捕魚遊戲,並立刻拍板製作手機遊戲《捕魚達人》。
在手機遊戲方面,黃劍的公司動作慢了一拍。2011年4月觸控科技發布了《捕魚達人》,次月手機版《捕魚達人之深海狩獵》在蘋果AppStore上線,並迅速爆紅。8月,憑藉《捕魚達人》在蘋果AppStore上的成功,解控科技成功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北極光創投等。
與記者溝通時,希力科技代理律師指出,觸控科技的侵權事實是存在的,現在的問題在於侵權行為產生的收益以及產生收益的方式。目前可能採取的維權措施包括版權剽竊、知名商品的不正當競爭等主張來進行維權。
賈巖表示,「對方手裡的證據是什麼?是軟體著作權,還是商標所有權?如果僅僅是軟體著作權,我們也有軟體著作權。任何一款遊戲的軟體著作權,從來不對名稱作判斷依據。但是商標權就不一樣,他們有沒有商標權?如果你提起主張,就應該提供證據。」
黃劍則表示,此前一直費心於《捕魚達人》商標異議案。而觸控科技公關部負責人則向記者介紹,公司針對《捕魚達人》的商標註冊比波客城市網絡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波客)稍晚幾天,所以商標權屬于波客。「但我們和波客早已達成協議,雙方共享這個商標。而著作權方面,也就是他們發給媒體的那5份材料顯示,我們註冊日期比他們還早。我們的《捕魚達人》是唯一一個文化部備案的捕魚類手機遊戲,並且版權局備案時間要比桂林力港的備案時間要早。希力科技唯一一個備案比我們早的版權是2009年備案的版權,但並不是智慧型手機遊戲。」
賈巖甚至認為,觸控科技被告一事背後有利益方在操縱,目前「我們的態度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
「街機大王」漏掉「大魚」?
2009年8月,希力科技推出街機《捕魚達人》,引起街機市場的捕魚熱潮,並成為中國唯一返銷到日本的街機遊戲。但桂林力港由於當時手機遊戲的渠道不太通暢,所以並沒有將戰略重點投放在手遊上。「我們沒有想到這款遊戲後來能做那麼大。」黃劍的話語中帶著濃厚的後悔之意。
幾乎同期推出相同產品的觸控科技卻取得了意外的成功。據了解,到2013年6月,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捕魚達人》給觸控科技每月帶來千萬元以上的收入,且該數字還在增加中。
記者在與賈巖溝通時,賈巖對所謂的「侵權事宜」表示
「有點莫名其妙」。「如果說軟體著作權侵權,那我反而告他們毀謗。我們只能說兩家公司的產品是『玩法類似』的產品,玩法是沒有唯一性的。遊戲領域,沒有辦法界定是否一樣。玩法是沒有智慧財產權的。」
相比之下,希力科技的維權之路顯得較為艱辛,即便是《捕魚達人》的商標權,作為業界公認使用在先的企業,卻也沒有將商標權爭奪到手。
「2009年前,我們曾經起訴運營17175的山東濟南千貝公司,但是由於對方公司主體是虛假備案信息,我們的律師函都很難送達。於是對司法維權很沒信心,後來都不想弄這事。」黃劍透露。
據希力科技法務代表徐姓人士介紹,濟南千貝公司遊戲軟體中擅自使用了桂林力港《捕魚達人》系列美術作品圖,自己公司曾於2011年7月11日向濟南千貝公司發過法律函。
「千貝公司目前對於遊戲畫面是有修改,但是很多魚類以及場景仍然是完全使用希力科技的美術作品,並且仍然以『捕魚達人』的名字進行命名,仍有侵權事實。」黃劍表示,正在做一系列的證據收集,尋求相關的法律途徑來維權。
立方(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謝添星告訴記者,中國網路遊戲及手機遊戲行業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非常難做。原因很簡單,對於遊戲的玩法,要規避剽竊之嫌,只須將美工設計改一改,將概念名稱改一改,再加一點新元素,就萬事大吉。遊戲的玩法作為一種創意,卻無法得到保護,這為一些行業不良企業留下了可鑽的法律漏洞。
賈巖坦承,2012年6月曾經造訪希力科技,直接與黃劍進行過商談。「談的是合作,當時他們有非常多的街機產品。我們看看有沒有什麼產品可以移植合作,沒有討論過《捕魚達人》。即使是希力談合作,也不是談《捕魚達人》,而是想將公司的其他產品合作,畢竟全國的街機廠商比較少。當初就很清楚,就算是我和黃劍聊,我完全不擔心他和我聊侵權的問題。」
對於上述商務洽談,黃劍卻認為:「這是觸控科技想探一探我們對維權的態度,他們對抄襲之事心知肚明。」
一位廣州遊戲業內人士透露,當年中國移動在做遊戲基地的時候,他們就有一種預感,未來行業必然有版權紛爭問題。「我們也向版權部門提出建議,如何對遊戲產品的準入進行規範,但此後一直沒有推出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