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開復博士新書《AI·未來》的英文版『AI Superpowers』,自9月底出版後,迅速登上《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報》(USA Today)三大指標性排行榜,為華人作者在美國書市相當罕見的佳績。
其中,《紐約時報》排行榜被視為美國出版界各方競逐的「聖杯」。
登上三大暢銷書榜單
李開復博士新書『AI Superpowers』登錄《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單
《華爾街日報》暢銷書榜單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暢銷書榜單
亞馬遜當周脫銷斷貨
『AISuperpowers』新書大賣,甚至造成亞馬遜網絡書店缺書。同時,簡體中文版《AI·未來》(磨鐵圖書出版)於9月初在國內上市後,也延續了去年《人工智慧》年度暢銷書的好成績,上市第二天京東總榜排名第二,噹噹、京東經濟類讀物分類榜長期第一。
李開復博士自今年九月起密集在美國為新書宣傳與演講,接受CNN、CNBC、美國公共電視臺(PBS)、彭博社(Bloomberg)、經濟學人(Economist)、福布斯(Forbes)、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財經時報(Financial Times)等國際知名媒體專訪。
李開復博士與紐約時報執行總編輯對談
李開復博士在Facebook演講
李開復博士的新書在Facebook的廣場大屏幕上展示
李開復博士在福布斯(Forbes)30 under 30上大露天講臺演講
李開復博士接受美國前副商務部長Michelle Lee採訪
英國公主Beatrice為李開復博士舉辦的午餐會
李開復博士接受CNN主持人扎卡利亞採訪
李開復博士接受彭博社(Bloomberg)採訪
AI圈的李開復旋風
9月底,《連線》(WIRED)雜誌十月號將李開復博士評選為近四分之一世紀榜單上改變世界的25位代表人物,也成為該榜單唯二入選的華人面孔(另一位為他提名AI領域下一位關鍵人物李飛飛博士)。點擊回顧:李開復入選《連線》雜誌1/4世紀榜單:改變世界的25人
李開復博士同時在《紐約時報》以《美國對中國AI的幾大誤解》為題撰寫專欄,(原文標題:中國人工智慧發展給美國帶來了怎樣的啟示?What China Can Teach the U.S.Abou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文中分析美國對中國人工智慧發展常見的誤解,指出中美兩國的AI發展不該被視為競爭,也不會是類似零和遊戲的AI爭霸戰。希望在跨文化學習的機會中,共同推進可改善人類生活的全球AI項目。
『AI Superpowers』的創業靈感,來自李開復博士一年前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演講(點擊回顧:李開復於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工程學院畢業典禮演講 | 一個工程師的人工智慧銀河系漫遊指南)。如今他回到母校哥倫比亞大學,在院長講堂做第一講。
李開復博士在哥大,圖右女性為哥大計算機工程學院院長 Dean Mary C. Boyce
李開復博士結合學術、應用、商業、投資等經驗與專業,對於中美兩國的文化與人工智慧的發展有更深的理解與觀察。
今年9月初,李開復博士曾預測,新書《AI·未來》(AI Superpowers)會在美國賣得很好,因為美國人不懂中國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他們會很想了解。
『AI Superpowers』新書發布party,在赫芬頓郵報創始人家中,TED創始人 Chris Anderson,蘋果前CEO John Sculley,深度學習發明人 Yann LeCun 都來了
李開復認為,美國科技界對中國AI的現狀有幾個普遍的誤解,比如:他們常將海量數據的優勢,歸因為中國人多;中國極具競爭力的AI商業環境和技術發展,建立在對智慧財產權盜取的基礎上;中國政府支持AI公司,是給它們巨額補貼,保護它們不受國外競爭者的影響。
在李開復看來,這些簡單的理解非常粗暴,它將中美兩國的AI競爭理解為類似零和遊戲的AI爭霸戰。而實際上,兩個國家可以通過學習對方的優點來提高各自的勝算,在一次跨文化學習的機會中,共同推進可改善人類生活的全球AI項目。
和澳大利亞前任總理陸克文交談,非常同意他,人類的未來、中美的未來、AI的未來都交織在一起。
除中美兩國的AI發展趨勢與未來世界版圖外,李開復博士還在新書中對更多跟「人性」相關的話題進行了探討,比如:人工智慧帶來的不止是繁榮,同時也伴隨著危機與挑戰。人工智慧對社會的最大衝擊是什麼?個體應該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大規模衝擊和社會的撕裂?全球目前人工智慧發展的情況是怎樣的?人工智慧巨頭企業有哪幾家,它們將如何改變世界?在未來,個人、企業、政府究竟該如何協作,才能打造出繁榮的社會圖景?現在已是未來,站在人類社會分岔路口的我們,究竟該如何抉擇?
Dreamforce 17萬人的大會,李開復博士和salesforce首席科學家對話
尤其是關於AI會給全球帶來的失業問題,目前各方提出的辦法有很多,但治標不治本。李開復博士通過自己患病的經歷,思考出了未來人類與人工智慧共存的方法:唯有從「人機協作」和發展「關愛型工作」的角度來調整未來的就業崗位,才能真正減輕人工智慧對就業造成的巨大衝擊,並且讓人類發揮自己的特有價值。
讀者福利
在留言區表達你的新書閱讀感受,或對AI的看法
點讚最高的三位,將免費送出
李開復博士中文簡體《AI·未來》籤名書
截止時間為10月11日中午1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