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由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暨四川省首屆文創大會在成都拉開帷幕。
文創大會以「大文創·新文旅」為主題,以「1+6」為基本構架,「1」是召開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開發推進活動暨首屆四川省文創大會,「6」是組織舉辦全國文化和旅遊創意產品暨四川文創產品展示活動、「四川文創集市」線上開市線下授牌儀式、中國文化和旅遊企業品牌價值TOP50榜單發布、「天府文創」大賽、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創意產業聯盟年會、文創交流路演等6個系列活動。
活動期間,全國112家文化文物單位行業協會、1000多家優秀文創開發機構參會參展,3000餘件(套)特色文創產品現場展示,數字文博、國風繪本、黑科技等各類文創產品妙趣橫生,匯聚了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國家圖書館、敦煌博物館等單位的數位化展示,以及騰訊「網際網路+中華文明」、北京諦聽全息光影等一大批國內頂尖文創技術與文創產品。
本次活動展示了消費和網際網路
全息影像、虛擬仿生、體感互動等
技術與文化創意的結合
其中有哪些有趣的四川非遺元素呢
一起來看看吧
㑳舞
▲㑳舞中的面具
㑳舞是流傳於九寨溝縣白馬藏族聚居區的一種擬獸舞蹈,「㑳」為白馬語音譯,意為面具舞。㑳舞面具一般為單數,多為模擬各種動物造型,如獅子、鳳凰、虎豹等。另配有酬蓋、酬孟、阿里尕等大小鬼面具。「㑳舞」原始、神秘、古樸的特點成為九寨溝縣原生態文化的典型,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南坪曲子
▲南坪曲子使用的琵琶
南坪曲子又稱「南坪小調」「南坪琵琶彈唱」,是流行於九寨溝縣(原南坪縣)一帶民間的自彈自唱的說唱藝術,是南坪藝人在繼承傳統、接受和改編外地小調的基礎上創造的民間曲藝。南坪曲子用當地方言演唱,主要以琵琶伴奏彈唱,輔助樂器有三弦、瓷碟、碰鈴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蜀繡
蜀繡以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蜀繡歷史悠久,東晉以來與蜀錦並稱「蜀中瑰寶」,具有針法嚴謹、針腳平齊、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等特點。
四川綠茶製作技藝
(敘府龍芽傳統製作技藝)
上圖是用超微茶粉和敘府龍芽傳統製作技藝手工製成的茶食品(蛋卷),分為紅茶味和綠茶味,既有蛋卷的甜美酥脆,又有茶的清醇香味,包裝融合了天府文化和熊貓文化,是茶文創產品的創新嘗試。
道明竹編
道明竹編以崇州道明鎮為主要傳承區域,擁有2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傳統的道明竹編品種繁多,除竹篼、竹籃、竹盤、竹碗、竹扇、竹燈籠、竹盒外,還有竹淨百圓鑼、竹套三花提籃、竹筷簍、竹紙簍、竹花插、竹通花稀篾碗、竹船形書篼、竹花篼等。另外,還有竹編玩具,花色品種達200多種。2014年,道明竹編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燈會(自貢燈會)
▲自貢傳統彩燈
自貢燈會歷史悠久,地方風情濃鬱,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自貢燈彩構思巧妙,製作精細,用料獨特,瓷器餐具、玻璃瓶、蠶繭、細竹篾、扎染、絲綢等均可用為製作燈彩的原材料。傳統製作技藝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製成的燈彩五光十色,上圖中的宮燈為純手工製作完成,經過圖紙設計、絲架造型、分色裱糊、融入中國畫和書法藝術,加以蜀繡織帶裝飾。
家禽菜餚傳統烹製技藝
(徐鴨子傳統製作技藝)
徐鴨子傳統製作技藝是川東名菜的傑出代表,也是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徐鴨子傳統製作技藝的生產工藝十分複雜而考究,細膩入微。徐鴨子手撕鴨選用大巴山深處原生態放養的土鴨子,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天然無公害、健康、營養的知名老字號食品。
北川臘肉製作技藝
北川臘肉製作技藝源於羌族人最古老的食品保存技藝,幾乎根植、涵蓋和反應了禹羌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距今已有千年之久,被列為綿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北川臘肉風味獨特,不僅在於北川獨有的地域優勢,還在於其古老的製作手法。
嗩吶藝術(丹稜嗩吶)
「丹稜嗩吶」原為達官顯貴、富家豪紳所專享,發展到後來與川劇鑼鼓、胡琴合樂,逐漸進入平常百姓家,成為獨具風格的民間藝術,上圖的設計靈感就是受到丹稜縣雙橋鎮興隆村尤仕貴三代嗩吶的「嗩吶之家」的啟發,結合當地嗩吶的方言哩語,變成有趣的圖文並茂的創意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