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一種能更有效地去除水中鹽分的薄膜

2020-12-25 宅斌

阿蘭·圖靈相必不需要我們過多介紹。他為現代計算奠定了數學基礎。在二戰期間,他成功地破解了德國的Enigma密碼。他說:雖然不太為人所知,但他對化學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論文標題為「形態發生的化學基礎」。在文中,他描述了兩種化學物質如何相互作用,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產生複雜的斑點和條紋。這些圖案,現在被稱為「圖靈結構」,與自然界中發現的許多物種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斑馬身上的條紋,或者瓢蟲的斑點。

這些過程涉及到動物胚胎發育的程度是有爭議的。但是,中國杭州浙江大學的張林(音譯)和他的同事們在更實際的情況下,希望將圖靈的化學觀點轉化為改善海水淡化的任務,這一過程為大約3億人提供了飲用水。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製作了一種帶有顯微圖靈圖案的薄膜,可以將水中的鹽從水中去除,比商業替代品快四倍。他們的研究發表在本周的《科學》雜誌上。

在脫鹽過程中,海水通常首先通過由一種叫做聚醯胺的物質製成的多孔「納濾」膜泵出。這樣可以去除鎂、硫酸鹽等體積龐大的離子,以及細菌和其他大顆粒。在那之後,它通過第二層膜,它的氣孔更小。這一步驟叫做反滲透,除去比鎂和硫酸鹽更小的離子,特別是構成普通鹽的鈉離子和氯離子,使海水具有其特有的味道。

用於反滲透的膜是粗糙的,所以有一很大的表面積,水可以通過。相比之下,納濾膜是光滑的。張博士解釋說,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會得到改善。為了引入必要的粗糙度,他需要一些方法來改變薄膜的化學反應。這一過程被稱為界面聚合,涉及兩種化學物質。一種是哌嗪,可溶於水。另一種是三甲醯氯(TMC),它只能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如癸烷,一種油性碳氫化合物。

當哌嗪和TMC相遇時,它們反應形成聚醯胺。但如果其中一個溶解在水中,而另一個在油中,這是著名的不混合,那麼反應只能發生在浮在水面的水面上。結果是一個聚醯胺片。在實踐中,在工業條件下,這種反應通常是在一種多孔的支撐上進行的,它首先在哌嗪中浸泡,然後在一側接觸到TMC。聚醯胺片在支架的一側形成。張博士的觀點是,這種安排可能被修改成圖靈在他的紙上描述的兩種化學系統的類型,如果可能的話,由此產生的模式將會成為表面上增加的腫塊。

對於一個形成圖靈模式的系統,兩種化學物質必須通過反應發生的介質以不同的速率擴散。然而,利率不能太過不同。理想的差異大約是十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張博士在哌嗪溶液中加入了聚乙烯醇,使其更加粘稠,減緩了哌嗪的擴散。

其結果是,根據所使用的聚乙烯醇的濃度,產生的聚醯胺片充滿了微小的空心氣泡或相互連接的管子。這些只是張博士所希望的表面面積增加的特徵。他們做了這項工作。最好的方法是能夠處理四倍的流量,並且不會損失性能。

張博士的成功使他的注意力轉向了反滲透膜。雖然這些已經很粗糙了,但他認為他可以使它們變得更粗糙。它們也是由界面聚合製成的,所以他很有可能做到這一點。如果兩種膜都能得到改善,隨著對水的需求的增加,海水淡化的過程可能會變得更加重要,這將會變得更便宜、更有效。

相關焦點

  • 海水淡化 | 來自海上的自來水——從海水中取出水
    海水淡化又稱為海水脫鹽(英文為desalination),也就是通過物理、化學或物理化學方法等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的技術和過程。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從海水中取出水,二是從海水中取出鹽。海水淡化不僅僅是一種人工開發的技能,它是一種存在於自然界中的現象。海水蒸發後,通過雨雪雲霜霧的形式變為淡水。從水循環概念圖中我們不難看出:自然界中通過蒸發作用形成淡水的過程就是「從海水中取出水」的過程。
  • 為什麼我們不從海水中過濾掉鹽分獲得飲用水?
    因此,為什麼我們不通過淡化更多的海水來緩解用水短缺和因用水發生的衝突?問題在於,淡化海水需要大量的能源。鹽分在水裡融化非常容易,形成的化學鍵很難將之斷開。能源和海水淡化技術都是非常昂貴的,這意味著淡化海水將是費用昂貴的技術途徑。
  • 青島海水淡化公司回應質疑稱可放心飲用
    淡化海水可以放心飲用(求證·探尋喧譁背後的真相)  日前,有媒體報導,山東省青島市預計明年7月底向市區居民供應淡化海水,每天供水量10萬噸,佔市區每天總用水量的1/6。該消息引發市民的擔憂:淡化海水能放心飲用嗎?長期飲用淡化海水是否影響身體健康?海水淡化會提高水價嗎?針對質疑,記者進行了調查。
  • 科學家新發現一種讓海水轉淡水的「神器」,而且節能環保造價低廉
    如何大規模低成本可持續地淡化海水是一項世界性難題,近期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以及馬裡蘭大學的研究者們從木頭中找到了答案。他們用木材製作了一種超薄過濾膜來淡化海水,淨化水質。成功用木材製成了一種厚度為0.5毫米的超薄過濾膜——納米木膜,來淡化海水、淨化水質。
  • 海水變淡水,僅需一張膜?
    要解決水資源匱乏,有一個看上去非常簡單的方法——將海水轉化為淡水;但其中存在一個很大的難題——如何大規模低成本可持續地淡化海水。如何大規模低成本可持續地淡化海水是很大一個難題 | Pixabay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以及馬裡蘭大學的研究者們從木頭中找到了答案。他們用木材製作了一種超薄過濾膜來淡化海水,淨化水質。
  • 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改善措施探究
    關鍵詞: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改善措施引言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雖然我國反滲透海水淡化系統各項功能已經有了明顯改善,但是現階段依然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海水淡化工程水資源系統是系統性和綜合性的系統,與多方面因素都有緊密聯繫。1、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概述所謂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是把海水中的鹽分出去,提取其中的淡水的一種技術。
  • 成就沙漠之中碧波萬頃 揭秘以色列超級水工廠,海水淡化設備,汙水...
    其實相較於滴灌技術,以色列還有更強大的節水技術。一座名叫索雷科的海水淡化工廠,是目前全世界大、先進的海水淡化工廠,同樣也是以色列水處理技術走向世界的標誌之一。成就沙漠之中碧波萬頃 揭秘以色列超級水工廠    由於遭遇900年來為嚴重的乾旱,1998年,以色列經濟一度瀕臨崩潰。
  • 寶萊爾海水淡化專用阻垢劑 助力十三五水利發展
    按分離過程分類,海水淡化方法主要有蒸餾法、膜法、結晶法、溶劑萃取法和離子交換法等。其中,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由於設備投資省、能量消耗低、建設周期短等諸多優點,近10年來發展速度很快,今後將成為海水淡化的主導技術。
  • 【深度】中國近岸海域海水水質及海水淡化利用的研究進展
    在海水資源方面,我國擁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大海域,海岸線超過1.8萬km,水資源相當豐富。但海水淡化發展速度相對其他國家緩慢,直至「十一五」期間海水淡化產業才開始較為迅速地增長。據統計,至2011年底我國海水淡化能力為66萬m3/d〔3〕。目前,影響海水淡化的因素有政策、技術和價格等。其中海水水質是影響淡化技術正常應用及成本的重要因素。
  • 海水淡化也會產生環境汙染!淡水危機應該如何解決?
    當使用的是海水時,它平均產生42%的水和58%的濃鹽水,「回收率」為0.42。另外兩種被稱為「加熱」技術的方法是通過將水加熱成為蒸汽來分離鹽,產生全球佔比約25%的淡化水——以及更多的濃鹽水廢物。一種稱為「多級閃蒸」的淡化過程回收率僅為0.22。由於濃鹽水排放沒有全面的報告,Qadir和他的同事們研究了科學文獻中各種水類型和海水淡化技術組合的回收率。
  • 海水淡化緩解原水不足,青島市區自來水8月底全部實現深度處理
    今年1至7月份,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公司供水總量達1161.8萬噸,極大的緩解了青島市原水不足局面。預計8月底,市區供應的自來水將全部經過深度處理。供水「心臟」接近滿負荷8月3日上午,在河西加壓站機室內,機組設備正在穩定運行,工作人員通過電腦系統,仔細地觀察,確保供水穩定。
  • 海水淡化設備關鍵技術與材料的發展現狀
    雖然地球表面70%的面積被水覆蓋,但能被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僅佔其中不足1%,於是從廣闊的海洋中汲取淡水成為人類嚮往的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途徑。進入21世紀後,淡水資源愈加匱乏使得海水淡化技術從缺水的中東地區逐漸擴展應用到世界主要沿海國家,海水淡化技術也從最初的單一蒸餾法逐步發展出冷凍法、氣體水化物法、滲透膜法、離子交換法等諸多方法。
  • 海水淡化主要工藝及海水淡化發展現狀分析
    海水淡化(又稱海水脫鹽)是分離海水中鹽和水的過程。從海水中取出水,或除去海水中的鹽,都可以達到淡化目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基本上也分為這兩大類。其中得到大規模商業應用的是反滲透法、電滲析法和蒸餾法。
  • 海水淡化技術研究新進展和發展趨勢
    淡水供應的資源性短缺導致地下水連年超採,由此又帶來了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土地鹽鹼化等諸多嚴重問題。然而儘管我國是缺水大國,但同時也是水資源大國。我們缺少的是適合於生產生活直接使用的淡水。我國擁有超過1.8公裡的大陸海岸線。在地球水資源總量中佔有97%以上份額的海水資源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現在,海水淡化已經發展成為大規模開闢新水源的成熟技術,也是解決沿海地區缺水問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
    水處理技術簡史 | 海水淡化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海水淡化是通過一定方法從海水製取可供生產生活使用的淡水的過程。它是沿海地區解決大規模缺水問題最現實和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據估計,2019年全球採用海水淡化生產的淡水已經超過180億噸,可供近5億人生活使用。人類關於海水淡化的夢想持續了數千年之久。
  • 橫河電機贏得秘魯Provisur海水淡化項目的控制系統訂單
    (SEDAPAL))建造一座海水淡化廠及配套設施。 正在建設中的Provisur海水淡化項目是秘魯第一座反滲透*2海水淡化廠,建成後每天可為聖瑪利亞區的10萬居民提供3.5萬立方米的飲用水。同時在建的還有供水和汙水管道(總長度:260公裡),一座汙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1.55萬立方米),以及一條排放處理水的海底管道(780米)。
  • 海水為什麼是鹹的呢?
    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海洋蘊藏著豐富的資源,然而在當代,它卻不能為人類解決水資源問題,其根本原因就是海水不同於淡水,它是鹹的。如果想要海水達到飲用標準,必須經過淡化處理。那麼海水為什麼是鹹的呢?它的鹽分又從何而來?海水中的鹽分大部分是河流帶來的。
  • 空氣制水機:比海水淡化更強大的取水方案
    原標題:空氣制水機:比海水淡化更強大的取水方案對於一個缺水的國家來說,如何獲取淡水最方便?想必很多人會認為是「海水淡化」。誠然,對許多缺水的國家來說,如以色列,海水淡化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礎。
  • 海水淡化緩解淡水資源短缺問題
    2006年11月,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成套技術研究和示範項目正式立項,國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研究所承擔了「5萬噸/日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成套技術與裝備開發」課題,將針對我國海水淡化自主創新技術不能滿足產業化發展需求的現狀,力求實現「攻克大型海水淡化成套技術,重點突破單機25000噸/日低溫多效蒸餾海水淡化工藝、設計、製造、運行等關鍵技術,形成自主創新技術、裝備、標準和產業化體系
  • 荒島上寧願渴死都不能喝海水?黑科技人員卻敢喝到飽
    所謂3分陸地,7分海洋,其實地球的水資源很豐富,只是海水不能為人們直接使用。所以有些人就突發奇想:能不能有什麼黑科技,把近乎無限的海水轉化為可飲用的淡水呢?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都知道,海水淡化的方法多了去了,什麼蒸餾、冷凍、電滲析……還都是必考點呢。不過現在……受過九千年義務教育的人才們又開始給學生黨加考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