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面對疫情,稅務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潛力足、韌性強、迴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系統上下要有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精氣神,堅守做好稅務工作的信心和底氣,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鞏固擴大經濟恢復成果,確保宏觀經濟政策落地見效,才能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
堅決扛牢支持疫情防控的政治責任,不折不扣落實稅收優惠政策
對國家稅務總局出臺涉及「六稅」「兩費」的十二項政策以及地方在法定權限範圍內出臺的政策,採取線上方式向納稅人、繳費人開展宣傳輔導,簡化操作程序,加大逐項落實力度,便利納稅人、繳費人了解掌握相關政策和徵管規定,讓稅務總局編制發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稅收優惠政策指引》全面精準落地,讓納稅人、繳費人及時全面懂政策、會申報,實現納稅人足不出戶「不來即享」「應享快享」「應享盡享」。
持續「非接觸式」辦稅繳費,切實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一是梳理和發布涉稅事項網上辦理清單,凡是清單之內的事項,納稅人、繳費人均可足不出戶、網上辦理,無需自行要求納稅人、繳費人到辦稅服務廳或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清單列明的相關業務。二是以稅企交流群、QQ群、微信群、電話、簡訊、電子LED顯示屏等主導宣傳方式引導納稅人通過電子稅務局、手機APP、自助辦稅終端辦理涉稅涉費,實時以直播平臺視頻、語音、文字等形式與納稅人、繳費人互動交流,回應問題答疑。三是拓寬「網上申領、郵寄配送」發票、無紙化方式申報出口退(免)稅及傳真、郵寄、電子方式送達資料業務範圍。四是增強辦稅服務廳導稅和諮詢力量配置,做好疫情防護,引導服務納稅人、繳費人辦稅繳費,提高辦理效率、壓縮辦理時間,涉稅事宜,不影響實質性審核的問題,實行容缺辦理。
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
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一要繼續落實好減稅降費,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直接惠及納稅人、繳費人。二要強化對市場主體的金融支持,發展普惠金融,銀稅密切合作,以納稅人現有納稅信用數據為融資依據,將企業的納稅信息轉化為企業授信依據,搭建起中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間良性互動的橋梁。三要切實貫徹落實稅務系統「放管服」,優化稅收營商環境。適時調整稅務管理措施,繼續鞏固和拓展「最多跑一次」「項目管家」等特色服務實施成效,對因疫情影響無法按時辦理納稅申報或延期申報的納稅人,補辦延期申報手續及納稅申報,稅務機關對其不預徵稅款、不加收稅款滯納金、不給予行政處罰、不調整納稅信用評價、不認定為非正常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享受一次性扣除政策,無需履行相關手續。企業所得稅優惠事項全部採用「自行判別、申報享受、相關資料留存備查」的辦理方式。落實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階段性減免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養老、失業、工傷保險,階段性減徵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等相關優惠政策,持續抓好稅收優惠政策措施落實落地,讓納稅人、繳費人有更多獲得感,避免政策「空轉」,精準幫助納稅人解決難題。
構建親清稅商關係
稅務幹部要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觀念上「敬商」,形象上「親商」,行動上「重商」,堅決防止權錢交易、商業賄賂等問題損害稅商關係和營商環境,切實尊重和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支持企業家心無旁騖、長遠打算,以恆心辦恆業,紮根中國市場,深耕中國市場,更好發揮稅收支持疫情防控的職能作用。
高度重視支持數量最多的市場主體個體工商戶的發展
我國有8200多萬個體工商戶,帶動就業人口超過2億,是群眾生活最直接的服務者,疫情經濟下面臨的實際困難也最多。除依法依規組織稅收收入,嚴禁徵收「過頭稅費」外,要積極幫助個體工商戶解決稅費、社保、融資等方面難題,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幫扶,堅決把減稅降費政策落到實處,盡力幫助個體工商戶輕裝上陣、恢復生機,實實在在享受到相關稅費優惠。
聚焦稅收數據分析,主動服務發展大局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監管」,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信息,實時分析監控稅費優惠政策落實效應,充分利用金稅工程信息系統、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發票底帳管理系統,多維度深層次分析疫情對稅收經濟的影響,深入挖掘分析內外部數據,有針對性地從海量數據中發現有價值的信息,最大限度地發揮數據的價值,「把沉睡的數據喚醒」,讓數據體現涉稅數據的價值,提升稅收等領域數據資源的獲取和利用能力,豐富經濟統計數據來源,實現對經濟運行更為準確的監測、分析、預測和預警,提高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和時效性,提升宏觀調控以及產業發展、信用體系、市場監管等方面管理效能,主動向政府部門報送稅收分析報告,當好參謀助手,發揮數據治理能力,積極投入促進經濟平穩運行大局。
完善稅務誠信體系建設,落實稅收「黑名單」制度和聯合懲戒工作
「小信成則大信立」「賞罰不信則禁令不行」,疫情經濟下,對於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於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虛開普通發票、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等實施稅收違法行為的納稅人,納入稅收失信「黑名單」,並將企業相關信息推送給公安、市場監管、金融機構等多個聯合懲戒成員單位,使其在經營、投融資、企業信用建設等方面受到明顯限制,企業法定代表人在出行、消費等方面也受到種種不便。定期向社會公布,積極融入「一處失信、處處受限」信用懲戒大格局,實施聯合懲戒,通過法律外附激勵和內滋激勵機制,形成理想稅收法律秩序,促進「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願失信」的良好社會氛圍,推動誠信體系建設。
強化案頭大數據分析,提倡「人性化」柔性執法
隨著稅務大數據的逐步完善,基於數據風險分析為主導的納稅評估和稅務稽查將成為常態。適應當前形勢,充分運用稅收大數據分析,直面問題,運用輔導、建議、提醒、警示、溝通、勸誡、說服等非強制性的「人性化」柔性執法方式,更能滿足和貼近納稅人的現實需求,減少稅收執法阻力,提高稅收執法效率。一是要由深入企業核查,轉變為納稅評估實施和稅務稽查選案以案頭分析為主的工作方式,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落實「無風險不檢查、無批准不進戶」。避免直接入戶檢查,轉變實地核查為風險排查式的涉稅輔導,以風險疑點數據有的放矢輔導自查自糾。二是要針對「雙隨機、一公開」、涉黑舉報和異地發票協查等各項稽查工作任務,在疫情期間特殊時期,在不影響工作開展的情況下採取調取帳簿資料、電話詢問、資料郵寄等方式開展工作。三是要做好非接觸式調查取證工作,充分運用網絡思維調查取證,利用電子底帳系統、稅務查帳軟體等將散落於網絡系統各個角落的涉稅數據資源充分地挖掘、收集、整理和分析,有針對性地固定證據,並運用書面郵寄與電子郵件進行取證,通過服務、疏導、說理和教育手段實現稅收執法目的和效果。四是可以制定不可抗力暫緩稽查的制度,在疫情時期暫緩對受這一不可抗力因素影響最大的行業的稽查。
(作者:國家稅務總局天水市稅務局師天順謝煥琳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