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說到了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女人——「慈禧太后」!說到慈禧就不能不提和她相伴大半生,親密無間的另一個人,太監頭子李蓮英!慈禧生性多疑,心狠手辣,多少人被她害死,那麼李蓮英是怎麼做到成為慈禧心腹,並一直陪伴到老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李蓮英的傳奇人生!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宮大院內,有一群特殊群體的存在,就是太監。要說到這個群體,最早要追溯到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均有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也大多設置了宦官!
可能先前最有名的宦官就是秦始皇身邊的趙高了,就是因為他,公子扶蘇被害,蒙恬被殺。荒唐無能的胡亥當朝,不過二世,秦朝滅亡!說的宦官亂政,可能就是從他那裡來的。後來各個朝代也出現過很多權利滔天的宦官,如東漢的張讓,唐朝的高力士,宋朝的童貫,以及被稱為九千歲的明朝的魏忠賢等等。就連大名鼎鼎的鄭和,也是不全之人!
宦官制度的出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皇宮大院內,宮女眾多,甚至是皇帝身邊的嬪妃,也不計其數,難免出現不媾之事,有失皇家顏面!所以用宦官,就少了這方面的困惑!
家境困難,委身求存
再說回到李蓮英的故事上。李蓮英原名叫李進喜,生於1848年,祖籍山東齊河,後來隨遷至順天府大城縣。關於他進宮時的年紀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其墓志銘上面記載,入宮時8歲;另一種是清宮檔案,記載他入宮時是13歲。具體是哪一種,已無法考究了。
李蓮英兄弟四人,因家境貧寒,常常是飽一頓飢一頓,當時他們村有個太監叫沈玉蘭,李蓮英找上人家,最後自己就成了太監。而據清宮檔案記載,1857年李蓮英是被鄭親王端華府送進皇宮當太監的。
初進皇宮,李蓮英和其他小太監一樣,從最苦最累的活做起,由於李蓮英懂得觀言察色,眼力勁好,很快就得到了師傅劉太監的賞識。這個劉太監其實也沒有多大的權利,但是他的職務比較特別,是專門給人梳頭的。劉太監生性溫和,斯文有禮貌。對任何人都是和顏悅色,所以人緣極好。他也經常去給慈禧梳頭,每次都讓李蓮英跟著。久而久之,李蓮英也學會了怎麼給這些娘娘們梳妝打扮,並且後來手藝甚至還超過了師傅!
遇慈禧,得賞識
16歲那年,李蓮英被調入長春宮,正式入到慈禧門下。當時最得寵的太監叫安德海,大家在影視劇裡應該也看到過。安德海風頭正盛時,有點忘乎所以,後來在同治八年,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給咔嚓了。理由是「違背祖制,擅離京師」!
這件事對於李蓮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安德海的身上明白,奴才就是奴才,不能恃寵而驕,在暗流湧動的皇家大院內,但凡有些差池,人頭落地只是早晚的事。也正是憑藉頭腦清楚的認識,李蓮英才能在幾十年中,安然無恙!
由於李蓮英十分會揣測主子的心意,懂得投其所好,還能嚴於律己,所以很快就得到了慈禧的賞識。同治十三年,剛剛26歲的他就被委任儲秀宮掌案首領太監。按照慣例,這個職務是需要進宮30年以上才能有機會擔任的,而此時,李蓮英才進宮17年,可謂是清朝歷史的上前無古人!
五年之後,【光緒5年】,李蓮英升任儲秀宮四品花翎總管。這個時候的慈禧已經是名聲日隆,逐漸走向權利的巔峰,而身邊的親信自然也成了朝臣眼中的紅人。
到了光緒20年,45歲的李蓮英更是打破祖制,被賞二品頂戴花翎,這在當時可是件了不得事,因為先前雍正皇帝曾規定,太監的極限就是四品,慈禧為了李蓮英能打破祖宗傳下的規矩,可想而知李蓮英是多麼的得寵了。
心思縝密,替主解憂
慈禧太后愛聽戲,聽的高興了還會賞藝人些東西。有一次,著名梨人楊小樓給慈禧演出,慈禧很開心,就把他招致跟前,指著桌子上的糕點說:「賜給你了,帶回去吧」。
楊小樓連忙叩頭謝恩連連說到:「老佛爺賞賜,受寵若驚。」接著又鬥膽求賞道:「老佛爺洪福齊天,不知可否賜個字給奴才」。慈禧一聽很高興,便讓人取來筆墨,一揮手,寫了個「福字」!可是不知道是慈禧一絲疏忽還是本就不熟練,福字左半邊多了一點。
當時在場的人都發現了,一時氣氛有些尷尬。楊小樓更是進退兩難,要是拿回去吧,肯定被人非議,有欺君之罪!要是不拿吧,更是不行,自己求賞的不拿回去,豈不是不想活了。
眾人的反應同意讓慈禧也陷入了尷尬之中,就在這關鍵時候,一旁的李蓮英腦子一轉,連忙說到,「老佛爺乃是福壽齊天之人,自然福要多一點的呀」。一下子就將現場的氣氛緩和了,楊小樓也是順勢叩首道:「老佛爺萬福,這萬人之上的福,奴才怎敢領受」。慈禧一看臺階來了,也就坡下驢道:「好吧,改天在賜你吧。」僅這一件事,就能看出李蓮英能得寵,也確有過人之處!
主僕關係,勝似親人
幾十年的陪伴左右,慈禧早已離不開李蓮英的伺候,兩人的感情也非同一般。曾經有人猜測,這二人之間是否有感情上的糾葛。其實二人之間僅僅只是關係貼切,用現在的話來說,可能李蓮英更像是慈禧的「藍顏知己」。
根據晚清太監劉興橋等人的回憶,能化解慈禧的煩惱,並最會服侍她的人,也只有李蓮英了。在【晚清宮廷生活見聞】中的記載,劉興橋說:「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她倆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
在西苑,頤和園居住的時候,慈禧太后還經常來找李蓮英:「蓮英啊!咱們遛彎去啊!」有時,慈禧還會招李蓮英進寢宮,二人談些黃老長生之術,經常談到深夜。看到此處,也許你就能理解,二人的關係早已超越主僕,勝似親人般!
高處不勝寒
俗話說:「人紅是非多」,雖然是慈禧太后身邊絕對的紅人,也難免招人嫉恨。當時朝野上下,很多人都背地裡議論,說李蓮英權傾朝野,收受賄賂,廣招門徒等等。還有人說他幹預朝政,結黨營私。
光緒12年,李鴻章的北洋水師訓練成軍,奏請朝廷派大員檢閱。慈禧就派醇親王前往,醇親王身份不一般,乃是光緒的生父。但是醇親王城府很深,又謹言慎行,於是又向慈禧奏請李蓮英一同前往。此目的是減少慈禧對於自己的猜忌。慈禧也是欣然同意。
檢閱期間,但凡需要商議之事,醇親王必讓李蓮英一旁隨同。而其他時間,李蓮英則閉門謝客,絕不私下與人交往。
一眾人等回京復命時,朝中眾臣對於檢閱海軍水師這一關乎國本的大事,竟然讓一個太監陪同,紛紛表示不滿。維新派的代表人物王照說,醇親王離京後,每次接見文武官員都要李蓮英作陪,實在不成體統。監察御史朱一新上奏光緒皇帝,也批評李蓮英隨行檢閱海軍。
醇親王的本意是這樣可以避嫌,而李蓮英則銘記安德海的教訓,每天穿著樸實,還替醇親王拿著旱菸袋,隨時裝煙,遞煙。行為恭謙!
事後的結果是朱一新被降至查辦,因為慈禧太后親自過問後,並沒有發現問題,朱一新的奏摺裡也沒有實據,均為臆測!
光緒二十,著名的甲午海戰爆發,自認為裝備精良的北洋水師最後以全軍覆沒收場,人們不敢指責慈禧,紛紛將矛頭指向了李鴻章,順帶捎上了李蓮英。
慈禧震怒,以光緒帝的名義發出諭旨,將其中的活躍分子,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俊以離間皇太后於皇帝的罪名,給革職充軍。
八面玲瓏,兩頭討好
慈禧和光緒帝的不和,世人皆知,想當初慈禧戀戀不捨的歸政給光緒,誰成想「百日維新」失敗後,光緒帝就失去了自由,被囚禁瀛臺,直到駕崩。那麼在慈禧和光緒帝之間,李蓮英又是如何平衡關係的呢?
當年,八國聯軍進北京,慈禧組團西逃,光緒帝也在其中。有天晚上,慈禧昏昏睡去,雖然外逃,但是排場一點也不小,睡覺的鋪蓋,依然是錦衣綢緞。李蓮英住的稍微差了些,但是也相當不錯。
睡前李蓮英去向光緒帝請安,來到光緒帝的住處,光緒帝坐在昏黃的油燈下,身邊竟無一人伺候。當時已是寒冬時節,而光緒帝竟然連一床像樣的鋪蓋都沒有,根本無法睡覺。李蓮英見此場景,立刻跪在光緒帝的面前,將光緒帝的雙腳抱在懷裡,痛哭道:「奴才麼罪該萬死!」並抱來自己的鋪蓋給光緒帝使用。後來回憶當初西逃時的慘景,光緒帝感慨道:「若無李安達【一種尊稱】,我活不過今天!」
主子謝幕,告老還鄉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晚清的實際控制人,慈禧太后病逝於儀欒殿。李蓮英在辦理完喪事後,離開生活了52年的皇宮。
關於李蓮英的出宮,有多重的猜測;
有人說,光緒的弟弟載灃監國攝政,李蓮英擔心遭到報復而離宮;
有人說,因為慈禧太后,李蓮英曾得罪過許多人,如今慈禧不在了,李蓮英只能外出避難;
還有人說,因為維新失敗,李蓮英擔心自己遭到革命黨人的陷害等等!
不管背後的原因如何,總之李蓮英就是出宮了,離開了生活大半輩子的皇宮深院。離宮後的李蓮英也是深居簡出,閉門謝客。
三年後【宣統三年】,63歲的李蓮英走了,帶著一生的故事,和謎團走了。關於他的死亡。同樣也有不同的版本!
第一種:因吸食鴉片得病,死於家中!
第二種:拜謁東陵慈禧陵墓時,被人殺害!
第三種:受九門提督之邀前去聚餐,回來時被匪人所害!
第四種:外出要債時,被人所害!
生前舊帳,貪圖錢財
既然身邊有慈禧這棵大樹,那麼李蓮英就絕不可能,兩袖清風的!
1,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來的時候,慈禧逃至山西後,排場依舊不減,所有開銷都需要當地負責,而身邊的太監則是藉機攬財,小太監和一般太監,給了幾兩,十幾兩就能打發了,而像李蓮英這樣的總管,最少也要個一二百兩。
2,江寧織造是負責各種御用綢緞衣料的機構,每次向宮中領取畫樣的時候,也都要向李蓮英打點。光緒十二年,李蓮英又向來人索要120兩白銀。主事說,其他人用好言好語還能打發,惟有這位李總管不好對付!
3,其他通過李蓮英,或者求李蓮英辦事的人,那就更是不計其數了!
在皇宮外頭,李蓮英也有三處宅院!一處是軍機處,一處是碓房居,一處是彩和坊。都是建造精良的場所,這些自然也不可能是李蓮英自己掏錢買的,都是有求於他的人送的!
死後悽慘,身首異處
早在1966年,李蓮英的墓就已經被破壞了,只留下了墓志銘的拓片。後來,李蓮英的墓又遭到了挖掘,一位老師下墓時,只發現棺材裡的一顆頭顱和一條長辮子,屍身卻沒有的去向。也無法考究了。
但是他的碑文上,記錄著下葬時,屍體是完整的。也許是生前得罪的人太多,死後遭人報復了吧。
功過是非,後人說!
有人說,晚清時期的大清,慈禧是首當其衝的罪人,而身邊的紅人李蓮英脫不了干係。可是當我們讀過清史後,發現李蓮英除了是個會討慈禧歡心,會平衡各方關係,還會跟官吏們索要錢財之外,似乎也並沒有什麼太過分的行為。也沒有出現欺上瞞下,禍害朝廷的罪行。
也許,他只是慈禧身邊的忠心耿耿的奴才,自己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能讓自己活得久一點,活的好一點,僅此而已吧!
但是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在伴君如伴虎的舊時皇宮,能安然無恙半個世紀,甚至路越走越寬,出其右者無他。僅就這一點來說,李蓮英也是個厲害的角色!
【註:素材和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實歡迎留言指正,也歡迎您關注我,每天堅持更新,一起聊聊過去的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