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正好是牡丹花開的日子,大家機會的話,要到外面去賞花,有的則是在自己家裡面就種的牡丹花,近水樓臺先得月,可以一天到晚盡情的欣賞。可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大家:我們沒有辦法認出來這些牡丹花的品種。即便是自己家種的種了很多年的牡丹,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品種的。別人一問起來,就很尷尬,也不好說自己不知道,只要是紫色的花,一律說魏紫。魏紫是皇冠型花,你這個明明是薔薇型的,怎麼好意思說是魏紫呢?流汗啊,畫三條黑線,好好的賞花氣氛都被破壞了。
那麼如何避免這種情況呢?
一種方法就是你可你尷尬,也不要我尷尬。態度要強硬一點,對問的人說:你閉嘴,好好看花,問什麼問,哪來那麼些話!
另一種方法就是提前把花的名字搞清楚,有備無患。即便是賣給你花的人的話,也不能全信,他們自己也不見其就那麼明白。有時候為了商業目的,會胡謅一個聽起來很牛的名字。我們再以訛傳訛說出去,被笑話的還是我們自己。
去年五月一的時候,小編寫過《牡丹花的十種花型以及相互之間的演化關係》那個也可以參考一下,今天我們來更詳細地討論一下分辨牡丹花品種的具體方法。在分辨之前,你手頭要有些品種特徵的資料,以作依據,最好帶圖片。現在是有比較全的圖譜,但是大多數品種是園藝品種,流傳額沒有那麼廣,到我們手上的品種,在網上就可以查到資料。
先看花色
我們欣賞牡丹花,第一眼分別的元素一定是顏色,所以我們要根據顏色先定下辨別品種的範圍,你總不能把粉紅色的花說成是「首案紅」吧?
牡丹花的花色豐富,以紅色品種最多,其次是粉紅色,其次是紫紅色、紫色、白色、黃色、綠色、墨色、藍色,還有複色牡丹。品種越多的顏色分別難度越大,越少的顏色越難分辨。先劃清顏色的範圍還是有必要的,而且同種顏色內還有不同色號,若是能比對分清色號,分品種就更方便了。
常見的紅色牡丹的品種有:
大胡紅(淺紅色52-C)、銀紅巧對(淺紅色)、種生紅(紅色43-A)、胭脂紅(洋紅色44-C)、珊瑚臺(淺紅色)、飛燕紅妝(紅色)等
常見的粉紅色牡丹有:
趙粉(粉色38-D)、肉芙蓉(深粉紅色52-D)、富貴滿堂(粉紅色,略帶藍色73-A)、魯粉(粉色38-D)、粉中冠(粉色)、貴妃插翠(深粉紅色52-D)、醉酒楊妃(粉紫色73-B)等
常見的紫色牡丹有:
魏紫(紫色72-D)、狀元紅(紫紅色)、洛陽紅(紫紅色)、硃砂紅(紫紅色)、錦袍紅(紫紅色)、魯荷紅(紫紅)、首案紅(深紫紅色)、葛巾紫(紫色)、烏龍捧盛(紫紅色)等
常見墨色牡丹有:
青龍臥墨池(墨紫紅色187-D)、冠世墨玉(墨紫色187-A)、煙絨紫(墨紫色187-A)、初烏(墨紫色)、烏金耀輝(墨紫紅色187-D)、黑花魁(墨紫色)等。
常見複色牡丹花有:
二喬(紫紅色61-C和粉色38-D兩色花)、島錦(紅色和粉色)、花蝴蝶(粉紅色62-C帶紅色斑)等
白色牡丹花就不在深淺上分了,頂多有一些略帶它色。
常見黃色牡丹花有:
姚黃(淡黃色)、金閣(黃橙色)、海黃(淺黃色)等。
其次看花型
去年的那篇《牡丹花的十種花型以及相互之間的演化關係》中,我們詳細解釋了牡丹花的十種花型:
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託桂型、皇冠型、金環型、繡球型、千層臺閣型、樓子臺閣型。
具體如何分,大家搜一下,參考那篇文章,這裡就不再多說了。
我們看一下上面紅色牡丹中,大胡紅、銀紅巧對、珊瑚臺三種都是淺紅色花,但是大胡紅是皇冠型的花,養分變動時偶爾會呈荷花型、託桂型;銀紅巧對是薔薇型,有時呈菊花型;珊瑚臺是樓子臺閣型,這一下子不就分出來了麼?
開頭咱們說的魏紫是皇冠型的花,葛巾紫是繡球型或薔薇型的,雖然顏色差不多,從花型上很容易就分出來了。
我們可以拿著自家的牡丹對比花型特徵,比較簡單地分出其品種。
看那個趙粉、魯粉都是38-D的粉紅色,還有那個粉中冠顏色也差不多,那咋分呢?
趙粉是皇冠型,魯粉也是皇冠型,粉中冠也是皇冠型的,這招不就不靈了嗎?
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參考其他的特徵了。
牡丹花品種確認的其他特徵
每種牡丹花之所以被確認為新品種,主要還是根據花的狀態,其他部分比如植株高矮、葉子的形狀、根須的狀態許也有特別之處,可以輔助辨認,比如說首案紅的根是紫色的,與眾不同,可以以此辨認。但是這些特徵不是分別品種的依據,主要依據還是花的狀態,而且還要明顯特徵,這樣確立新品種才有意義。另外同一株牡丹花的花還會因為氣候、營養狀態不同,開出不同形態的花。比如有的品種是薔薇型的花,偶爾營養狀態好的時候,花會起樓臺,但是常態還是薔薇型,我們就不能完全依靠偶然情況去判斷,還是以穩定的狀態來作為判斷依據。
其他分辨的依據有哪些呢?主要有:花瓣形狀、花瓣的質地、花瓣顏色變化、雌雄蕊瓣化程度、花朵的花徑大小、有無香味、花朵的著生方式。其次是植株的高矮、生長方式、葉片的狀態顏色,另外花期的早晚也是一個輔助判斷標準。
1、花瓣形狀:我們看牡丹花,大多數人不會去在意它花瓣的樣子,反正都是那麼一堆,通紅的,挺好看,但是每種牡丹花的花瓣的形狀是不同的。
常見的牡丹的花瓣是扇形的,但不同品種,花瓣的形狀是不同的,有圓形的、倒卵形的、心形的、條狀的;有的單片很大,有的是細碎的小片;有的是平整的,有的是褶皺極深;有的是平面的,有的是立體中空的。這個要注意分別。
這個白板玉的葉片就比較平整呈倒卵形,有小刻缺,葉片比較平,略有波浪紋。
這個烏金耀輝就是心形的花瓣,表面極平整,沒有褶皺,邊緣也沒有波浪紋。
珊瑚臺的花瓣小,有極細的褶皺,呈條狀或三角形。
肉芙蓉是倒卵形的,比較平整,裡面的花瓣呈條狀,向內彎成小舟的樣子。
魯粉外層花瓣圓形平整,裡面的花瓣褶皺立體,還有花葯。
同樣是皇冠粉花的趙粉,外層的花瓣有刻缺,中間的花瓣單片大,擠壓堆疊,花瓣表面比魯粉平整。
皇冠粉花的粉中冠呢,外層的花瓣是倒卵形,中間的花瓣是條狀的。
這樣講,大家應該可以理解了吧?看著一樣,其實是有差別的。
煙籠紫的葉片比較平滑,葉片呈心形。
花王的花瓣呈扇形,邊緣有波浪紋,花瓣較大,堆疊曲折,與花瓣本身的褶皺不一樣。
金閣的花瓣比較圓,略有波浪邊,但是它一來是少見的黃色,邊緣有紅邊,一眼就看出來了。
海黃的花瓣又圓又平整。
大胡紅邊緣瓣是圓形,中間是條狀的菊花瓣。
複色的二喬是粉紫兩色花,扇形花瓣,略有波浪紋。
複色的島錦是紅粉兩色花,花瓣卻是倒卵形,略有波浪紋。以紅色為主,還會開出單紅色花
複色的花蝴蝶,也是紅粉兩色花,但以粉色為主,間紅色斑。花瓣呈扇形,波浪紋明顯。
帶醉的牡丹花,一般是有紅邊的,如人飲酒,臉上飛紅,花瓣是心形或倒卵形,花瓣平滑無褶皺。波浪紋。
春柳的花瓣堅硬,外面的花瓣圓形,略有波浪,中間的花瓣立體。
五星玉花瓣平整,有小刻缺,花瓣呈菱形。
文公紅,花瓣平滑呈倒卵形。
這是花瓣在不同品種的差異,其實也不難分辨,主要大家平常不往這方面想,我這一提及,大家自然就一通百通了。
2、花瓣的質地
花瓣的質地指什麼呢?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花瓣的軟硬程度,有的牡丹花的花瓣質地薄而柔軟,有的又厚又結實。
肉芙蓉的花瓣就是又軟又薄,開花的時候很怕颳風下雨,一颳風下雨就零落一地,所以開花的時候,要遮風擋雨,適當遮陰。那些趙粉、魯粉粉紅多瓣的牡丹多有這個毛病。
烏金耀輝的花瓣就相對厚實一些。
花瓣比較硬的應該是綠色系的牡丹,挺的時間也長一些。
這個特徵比較好理解,咱們稍微一提就可以了。
3、花瓣顏色的變化
牡丹花瓣的顏色往往不是一片上的顏色都一樣的,很多牡丹有紫斑牡丹的血統,在花瓣基部的顏色深,邊緣顏色淺。
還有一些是邊緣的顏色有變化的。例如我們上面說的醉西施、金閣。
天彭牡丹有一個品種劉師哥,雖然是白色,卻有由裡到外帶著一點肉紅色。
還有我們上面提到的二喬、島錦、花蝴蝶這些複色的牡丹。還有一種天彭牡丹叫紅血絲,也是複色牡丹,但是複色的狀態與其他品種不同,呈血絲狀。
4、雌雄蕊瓣化程度
我們說十種牡丹的花型,從菊花型開始就是雄蕊發生瓣化形成的,越往後越複雜,最後雄蕊和雌蕊一同發生瓣化,才有了十種花型,之前的那篇文章已經把它們逐漸演進的過程已經說明了,這裡就不多說了。
霓虹煥彩的花葯直接演化成了花瓣的一部分了。
青龍臥墨池的雌蕊也演化成了花瓣。
5、花徑大小、有無香味、花朵的著生方式。
不同品種的牡丹花的花徑大小也不一樣,同樣花型的品種,花徑也有差異。野生的單瓣黃牡丹直徑只有5-6釐米,而同樣單瓣的白牡丹「梅裡雪山」可以開出最大的牡丹花,直徑達40釐米。菊花型的「玫瑰紅」可以開到16釐米的花,而同樣的菊花型的「八束獅子」可以開到33釐米,在對比品種的時候,也要注意花徑的差異,如果差別很大,就要看看其他特徵,以免搞錯。
牡丹花原本是有濃鬱的香氣的,一般是如果雌雄蕊不瓣化,香氣就濃,一瓣化,香氣就淡淡的,在這裡我也不好描述,作為一個可以注意的特徵大家去體驗一下吧。
再就是花朵著生方式,有的花梗短妾硬挺,花朵就衝上開,若是花徑長而軟,花就側開。還有花梗極短的,如縮頸嬌紅,直接是葉底藏花的,花徑極長的紫繡球,則是紫花高挑於樹顛。
其他的一些特徵也可以輔助判斷,例如大胡紅是晚花品種,早開必然不是;洛陽紅中花偏晚;肉芙蓉是中花品種,五月份開;魯粉是早花品種;粉中冠是中花品種;花蝴蝶是中花品種;青龍臥墨池是中花品種;葛巾紫是中花品種;初烏是中花品種;烏金耀輝是中花品種;二喬,姚黃是中花品種;歐碧、豆綠是晚花品種。
還有植株的狀態,有直立型、疏散型、開張型、矮生型、獨杆型,每個品種也都不一樣,大家可以根據手頭的資料,一一查對,再確定品種。
結語
給大家留幾張圖片,都是常見品種,大家看看能不能辨別出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