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華人唐詠北:從只懂幾句英文到競選市議員

2021-01-17 環球網

中新社澳大利亞霍巴特11月15日電 題:澳大利亞華人唐詠北:從只懂幾句英文到競選市議員

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1996年,唐詠北從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移民到澳大利亞最南端的塔斯馬尼亞島時,只會說幾句簡單的英文。2015年,她開始給塔州最大英文報紙「Mercury」用英文撰寫中國文化和習俗的文章。2018年8月,她決定競選霍巴特市政府議員。10月選舉結束,她落選了。她告訴中新社記者:「能夠參與競選,也是人生難得的體驗。我更享受過程。」淡然一笑。

祖籍湖南邵陽的唐詠北,出生在吉林長春。大學畢業後,曾在海南的一家報紙做記者,細膩的性格加上文字的清麗,讓她的文章屢獲好評。也是在那裡,她邂逅了擁有清華大學博士學位的丈夫,並於1996年,帶著剛兩歲的兒子,以技術移民身份來到澳大利亞。

由於丈夫擁有穩定的工作,收入足以養家,在澳大利亞的前10年,唐詠北專心在家照顧3個孩子,同時通過寫作和攝影記錄孩子們的成長和自己的澳大利亞生活,很多文章發表在中國的報紙上。

等到最小的女兒都上學了,唐詠北重新出山,利用自己的媒體從業經驗,創辦了《塔州華人報》,給塔州華人提供一個信息資訊平臺。這份報紙至今已出版過100期,免費提供給華人社區讀者。從採寫稿件、編排、到找地方印刷、發行,全是她一手操辦。

3年後,塔州發行量最大的英文日報「Mercury」周末版,以《閃耀的燈籠》為題,在封面加內頁報導了唐詠北做中文報紙的故事。封面照片中,她一身紅彤彤的唐裝,笑容溫婉,極富感染力。

這些年,唐詠北活躍在當地社區,除了擔任塔州文華會秘書及會長外,還擔任塔州多元文化委員會財長,致力於團結各民族,提倡不同社區在塔斯馬尼亞和睦相處。其實這些職務,都是志願者,不拿一分錢,但她樂此不疲。她說:「能夠堅持10年做一件並不那麼贏利的事情,要感謝我先生。他說他負責掙錢養家,我負責做喜歡做的事情就好。」

最近幾年,塔斯馬尼亞的中國留學生明顯增加,作為華人社區領袖,唐詠北幾乎每周都會接到中國留學生發微信給她,諮詢問題。比如:怎樣解決租房矛盾,車輛交通問題,出車禍後怎樣做,怎樣找工作,找電工,找牙醫,找建築工等等。還有很多學生希望她做他們找工推薦人。有的中國遊客在塔州出了車禍,也找到她幫忙到醫院做翻譯,買東西,找酒店。「有些留學生把我當成他們在塔州的長輩,邀請我參加畢業典禮。每當這種時候,我特別有滿足感和成就感。」她笑言。

對於這次參選,儘管家人和朋友都非常支持,但唐詠北還是猶豫了很久。最終,一種使命感說服了她。她說:「塔斯馬尼亞是個好地方,每當我開車走過美麗的街道,看到藍天、白雲、彩色的花樹,我為自己能夠生活在這麼美好的地方而心存感激。我在這裡生活了22年,我想,是時候回饋澳大利亞社區了。」(完)

相關焦點

  • 受華人社區支持 郭耀文獲選澳大利亞雪梨市議員
    受華人社區支持 郭耀文獲選澳大利亞雪梨市議員 2008年09月25日 09: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摩雅市長(右五)與新雪梨市政府議員。左二為郭耀文 。   中新網9月25日電 據澳洲《星島日報》報導,9月24日上午,澳大利亞身著傳統英國服裝的「傳報人」GRAHAM KEATING在雪梨市政廳正式宣布,包括摩雅(CLOVER MOORE)市長和華裔議員郭耀文在內的十位雪梨政府領導班子,將從24日開始正式任職。
  • 美國聖地牙哥華裔譚卓儀:讓華人不再受排擠
    他從經商到投入政治再回到經商,從年紀輕輕接手家業到在政壇發光發亮,是聖地牙哥知名企業家,更是慈善家。他在主流社會發揮影響,讓當地華人不再受到排擠,實現他出身在移民家庭的「美國夢」。  譚卓儀是華裔第二代,父親譚昌(Chong Hom,後取英文名David Hom)15歲來到美國,最先落腳舊金山,之後定居聖地牙哥,譚卓儀在聖地牙哥出生長大。
  • 會說英文就夠了? 華人為融入澳大利亞這樣做
    會說英文就夠了?商店標牌都是中文,各種餐廳提供各色亞洲美食,房產經紀會說普通話和粵語,甚至去銀行辦理業務都可以不說英文。  現年77歲的嚴寬(音譯,Kuan Yan)說:「Box Hill的外觀和感覺都像是南京或上海的住宅區。」他於2003年從中國移居澳大利亞,現在住在Box Hill North。  那些剛剛移居澳大利亞的華人表示,這樣的華人聚居區讓他們更加容易融入新生活。
  • 會說英文就夠了?華人為融入澳大利亞這樣做
    商店標牌都是中文,各種餐廳提供各色亞洲美食,房產經紀會說普通話和粵語,甚至去銀行辦理業務都可以不說英文。現年77歲的嚴寬(音譯,Kuan Yan)說:「Box Hill的外觀和感覺都像是南京或上海的住宅區。」他於2003年從中國移居澳大利亞,現在住在Box Hill North。
  • 澳大利亞華人為新州及菲律賓災民捐款
    新華網坎培拉12月3電(記者 徐海靜)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山火以及颱風「海燕」襲擊菲律賓以來,兩地災情一直牽動著旅澳華人的心。2日,逾百位澳大利亞華僑華人在澳洲東方華語電臺臺長盧軍宏的牽頭下,為受災民眾捐款捐物,捐款金額達2.5萬澳元(約合13.8萬元人民幣)。
  • 澳大利亞華人留學生被暴打!只因不講英文!種族歧視太噁心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最近澳大利亞歧視華人的新聞真的看了不少,2月22日,又一名無辜的華人留學生成為說實話,種族歧視在澳大利亞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大家沒想到的是,竟然有那麼多華人朋友親身經歷過被歧視的事情!
  • 澳洲馬市強制店鋪招牌譯英文遭綠黨議員強烈反對
    華聲報雪梨消息:澳洲馬力圍(前譯馬裡克維爾,MARRICKVILLE)市長及其支持者建議,強制商業區外文招牌翻兼英文,此舉遭到市議會綠黨議員的強烈反對。10月25日中午,他們舉行中英文媒體新聞發布會,表達反對聲音,並希望引起公眾關注。
  • 澳大利亞華人「出手」了
    ·吉爾斯在議會上表示,澳大利亞華人群體在遭受到了「可怕且令人震驚」的辱罵後,該國的政治家們必須一起反對種族主義。吉爾斯在發言時也提到了由當地華人發起的一項反對針對亞裔種族主義攻擊的請願書,這一請願目前在相關網站上已得到了超過8萬人的支持。據《衛報》10日報導,澳大利亞工黨議員、「影子內閣」多元文化事務部長吉爾斯當天要求澳大利亞領導層的每個人都對該國種族主義事件增加「作出明確回應」。
  • 湘籍華人勇闖澳政壇 打破華人競選當地議員零記錄
    湘籍華人勇闖澳政壇 打破華人競選當地議員零記錄   中新網長沙10月10日電 據湖南常德市當地媒體報導,現任澳大利亞基隆市華人協會會長的湘籍華人沈鳳,正在參與澳大利亞基隆市的議員競選。
  • 成首位參與基隆市議員競選的華人
    常德晚報訊(記者 陳曉真 肖慧)記者從市外僑辦獲悉,目前就任澳大利亞基隆市華人協會會長的常德人沈鳳女士,正在參與競選基隆市議員。華人參與該市議員競選,這在當地尚屬首例,對於提高華人在當地的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1964年出生的沈鳳自小在常德長大,1989年出國並定居澳大利亞基隆市,之後加入該國國籍。
  • 澳大利亞參議員鼓吹重啟白澳政策 華人該怎麼辦?
    中國僑網8月16日電據澳洲網報導,15日,《澳大利亞人報》等多家主流澳大利亞媒體報導稱,澳大利亞參議員弗雷澤·安寧(Fraser Anning)在14日的國會上要求恢復白澳政策,只允許歐洲國家移民澳大利亞,並呼籲全澳公民投票來決定。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
  • 澳大利亞華人留學生被暴打!只因不講英文!種族歧視太噁心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華輿訊 最近澳大利亞歧視華人的新聞真的看了不少,2月22日,又一名無辜的華人留學生成為說實話,種族歧視在澳大利亞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大家沒想到的是,竟然有那麼多華人朋友親身經歷過被歧視的事情!
  • 王興鄉:澳大利亞華人歷史的守護者
    澳華歷史博物館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唐人街上一個獨特的旅遊景點,由東·鄧斯坦倡議修建,通過各種方式展現了澳大利亞早期華人移民的艱苦生活和創業歷程。   1818年,來自廣東的麥世英在傑克遜港下船,成為有記載的最早一批來澳華人中的一員。
  • 科幻電影《恐龍人》得到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前上議員何沈慧霞...
    2003年退休後,她仍積極投身於澳洲華裔社區事務,致力推動中國文學、中醫等中華優秀文化的交流,是華人社群與澳大利亞主流社會之間的重要紐帶。早年從香港以留學生身份來澳,至今已超過50年之久。從一名六十年代的高中生,到1967年在雪梨大學完成社會工作和文學士雙學位,1985年在麥考瑞大學讀完法律學位,再到成功進入新南威爾斯州立法委上議院,何沈慧霞創造了華人在澳從政的幾個第一:她不僅是新州第一位華裔上議員,更是全澳大利亞第一位女性華裔州議員。
  • 澳大利亞議員: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就像一臺蒸汽機
    「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就像一臺蒸汽機,充滿生機,在高速向前奔跑的同時,不斷把動能傳遞到周邊及世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上議員肖凱·莫索曼(Shaoquett Moselmane)如是告訴中新社記者。儘管從中學開始就對中國充滿興趣,但直到1997年,他才有機會到中國實地看一看。在天津塘沽,他看到窗外一座正在建設的房屋,起重機還是人工的。兩年後,同樣的地方,建起了30層的高樓。這20年裡,他到過中國16次,每一次都讓他驚訝。肖凱是黎巴嫩人,1977年11歲時移民澳大利亞。
  • 第四屆澳大利亞華僑華人恭拜黃帝大典在雪梨舉行
    姜長庚 攝  第四屆澳大利亞華僑華人恭拜黃帝大典,21日在雪梨費爾菲爾德市會議中心舉行。  澳大利亞華僑華人恭拜黃帝大典組委會榮譽主席、澳大利亞著名僑領周光明,澳大利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李國興、雪梨費爾菲爾德市議員、副市長黃冠勳,與當地華僑華人代表一同出席儀式,共同紀念中華文明始祖黃帝,祈願疫情早日結束,祈福世人安康,世界和平。
  • 孟昭文議員為楊安澤競選紐約市長背書
    競選班子中,該部門人員配置最為豪華,從聯邦參眾兩院議員到州議員,以及51個市議員選區的每一個市議員和候選人,都有專人負責遊說,延伸至每一個工會和民主黨俱樂部,無一漏網。 孟昭文的地位是重之之重。自一月份決定參加紐約市長選舉之日起,我就始終堅持兩個戰略優先事項:1. 將亞裔投票率提高80% 到100%,歷史紀錄是55%;2. 一定要拿下孟昭文的背書。
  • 華人集中 加拿大約克區11名華裔候選人出戰政壇
    在大多倫多地區華人居住最為集中的約克區,至目前為止已有11名華裔正式報名參選區議員、市議員及教育委員公職。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在萬錦市和烈治文山市,各有一個選區出現兩名華裔候選人爭奪市議員席位的情況。
  • 全球戰疫:疫情之下,澳大利亞華人遭遇的另一種痛
    事實上,新冠疫情在全球暴發以來,類似這種針對華人或者亞裔人士的事件在澳大利亞時有發生。據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稱,他們今年收到的種族歧視投訴中,四分之一與新冠病毒相關。在墨爾本,有華人家庭住房多次遭到破壞;在霍巴特,有華人在街頭被毆打;在雪梨,有華人在火車上被辱罵……種種針對種族的歧視行為,不一而足。疫情之下,與當地民眾一起艱難抗擊病毒的華人,還要承受另一種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