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鹿邑縣趙村鄉:變廢為寶 高粱杆編出致富路

2020-12-21 國際在線城市頻道

各類手工編織品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導:「目前這些編織品是我們買來作為樣品的,像這個鍋蓜是用高粱杆做成的、這個笤帚是用去籽的高粱穗紮成的......今年秋後收了高粱,我們就有原材料做自己的純手工編織品。」近日,周口市鹿邑縣趙村鄉後劉寨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劉亞凱介紹說。

  在劉亞凱特意打造的手工編織品展廳裡,一整面牆上懸掛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用高粱杆做成的筐,還有鍋蓜、籃子、簸箕、笤帚等各種編織品,旁邊桌子上擺放著十幾雙色彩鮮豔的虎頭鞋。

色彩鮮豔的虎頭鞋

  「為了促進群眾就業和鄉村經濟發展,我們去了很多地方參觀學習,想了很多辦法但效果不是很好,引進的一些項目也因為各類問題沒能發展起來。經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得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和群眾的意願去發展鄉村經濟。」趙村鄉黨委書記鮑衛說。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為實現農村經濟發展,鞏固脫貧成果、防止返貧,進一步激發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劉亞凱在鄉政府領導的支持和指導下,依託自己的生意渠道,通過考察市場、走訪群眾,決定帶領全村發展手工編織品產業,用玉米皮和高粱杆做純手工編織品,並註冊了「道把子」商標。

  「我們在考察市場、走訪群眾時發現,這些用平時廢棄的高粱杆做成的編織品銷售價格並不便宜,村裡會做各種編織品的手藝人也大有人在,只是因為沒有原材料,這些人也慢慢不做了。現在,我們就是要把這些手藝人組織起來,逐步打造出特色產業,帶動群眾特別是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劉亞凱表示。

用去籽後的高粱穗紮成的笤帚

  看到發展前景的劉亞凱說幹就幹,定下目標後,他就與趙村鄉胡山村種植大戶郭玉華達成合作,種植了近200畝的高粱。等到高粱成熟季節,郭玉華將高粱米賣給酒廠,剩餘的秸稈、高粱穗等讓村裡的人做手工編織品,做好的產品由劉亞凱收購再統一銷售,在高粱種植獲得經濟收入的基礎上,通過深加工變廢為寶,帶動群眾增收。

  發展產業,最大的優勢是群眾基礎。聽說劉亞凱要組織人做鍋蓜、掃把等手工製品,村裡的人特別是年齡較大的老人都很高興,都積極報名參與。

  「目前我們暫定的產品有幾十種,大類來說有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藝品兩類,工藝品價格會更高些。銷售不是問題,這些東西很多家庭都會用到,而且我自己做磨料磨具出口生意,會有一部分出口國外,我還準備了直播設備搞直播賣貨。今年第一年做,先試水,發展好了,我們再進一步擴大高粱種植面積和加工生產規模。」劉亞凱自信地說。

秸稈做成的各類筐

  談起未來發展前景,劉亞凱表示,他將來要把後劉寨村打造成發展純手工編織特色村,村民各自發揮特長,會做掃把的做掃把、會做鍋蓜的做鍋蓜、會做虎頭鞋的做虎頭鞋、會織布的織布……再用「道把子」的商標統一銷售,逐步形成自己的純手工編織品品牌,實現規模化發展。

  「我們選擇發展手工編織品,是結合了本地實際的勞動力情況和文化傳統。在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編點兒什麼,手工編織品成本不高,老百姓也不用擔心銷售問題,空閒時間在家裡就可以做。等發展到一定規模後,這個產業一定會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進來,這樣我們既做到了傳統手藝的傳承,又能切實增加群眾收入,實現鄉村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鮑衛說。(文/圖 仝瑞勤)

相關焦點

  • 河北南宮一農民復活傳統技藝 高粱杆編就夢想(圖)
    河北南宮一農民復活傳統技藝 高粱杆編就夢想(圖) 2017-07-刀刃對著畫線標慢慢下按,左手來回晃動刀刃就進去了,然後輕輕向外一撬,就能開出一個淺槽。」河北南宮農民王學信邊做著示範邊解說著。隨著刀起刀落,碎屑不停灑落,不到半小時,100多根用高粱杆雕刻的梁柱就裁好了。
  • 河南周口鹿邑縣三個不錯的旅遊景點,看看你去過了沒有?
    鹿邑縣: 古稱鳴鹿、真源、苦縣、谷陽、仙源,位於河南省東部,河南省直管縣 ,行政區劃隸屬於周口市。鹿邑歷史文化悠久,是道家創始人老子的故裡,境內著名的景點有太清宮、明道宮、升仙臺、日軍侵華遺址、虞詡墓等。
  • 教你用高粱杆編菜筐
    三、把準備好的高粱杆按順序插入線圈中,注意要一根左壓線,一根右壓線,直到把線圈排滿為止。四、排滿線圈之後要整理一番,如果排得不緊實,可再增加一根高粱杆。五、把對側壓線的高粱杆全部拾起來,在線痕處稍微彎折,用預先留下的長線與另一排高粱杆隔開來,拉緊。六、通過穿針固定好拉線。七、、用與上一步同樣的方法做另一邊的固定工作。
  • 鹿邑縣宋河鎮:「牛」產業激活一潭富民春水
    周口日報·新周口客戶端記者 李瑞才憨厚樸實的笑容,滿是老繭的雙手,沾滿泥巴的鞋子……在鹿邑縣宋河鎮順發肉牛養殖場見到軒樓行政村黨支部書記趙學彬時,滿頭大汗的他剛從對面的青貯飼料加工廠幹完活回來,眼前的他怎麼也和「養牛大王」的名號聯繫不起來,但說起村裡的人口
  • 老物件的記憶:高粱杆手工藝術品
    火星閣網站的高粱杆工藝品可全都靠它。趁秫秸還沒幹正青的時候,剝下的秫篾兒叫青秫篾兒,能用來編蟈蟈籠兒。把逮來的蟈蟈裝進籠裡,再插幾條幹細篾兒封住籠口,掛在屋簷下,掛在窗戶上,蟈蟈蟈蟈地聽蟈蟈叫,頗有田園情調。還能從籠口塞進窩瓜花、黃瓜條、大蔥葉,把蟈蟈餵得活很久。餵得好還能過冬。十冬臘月聽得蟈蟈聲,也是一種樂子。
  • 看點:周口這裡花300萬建度假村;周口42個村鎮將迎大發展
    1、全球第一項目有望落戶周口!來源:網絡2、周口這個縣投資300萬,要建度假村!周口42個村鎮將迎大發展!《關於表彰2017-2019年度河南省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決定》周口繼2016年被評為省級文明城市之後,繼續保有了該項榮譽西華縣、沈丘縣、鄲城縣、鹿邑縣成功「連任」太康縣在經過不懈努力後首次獲此殊榮。
  • 周口6家單位被曝光/周口首座萬達廣場開業/周口彩民喜獲949萬大獎
    來源:周口廣電融媒周口首座萬達廣場開業!讓周口市民萬眾期待的周口開元萬達廣場12月3日正式開業啦!這座備受矚目的商業巨無霸位於周商一體化中軸——開元大道與五一路交匯處,這座規模高達11萬方的全業態商業綜合體是河南省第17座開業的萬達廣場,更是周口目前匯集品類最全、集吃喝玩樂購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城市地標。
  • 周口這281人、80個集體,您認識嗎?
    彭先鋒 川匯區金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玉琴 川匯區陳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趙秀麗 周口市人民醫院中醫科科長李燕 川匯區人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感染科科長理效明 川匯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張華州 川匯區華耀城街道辦事處馬莊行政村村委委員王霞 川匯區七一路辦事處張莊社會黨支部書記杜春利 川匯區荷花路街道辦事處閆莊社區黨支部書記
  • 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趙村鄉概況
    1983年12月,撤銷人民公社建制,改為趙村鄉。人口截至2019年末,趙村鄉總人口4.6萬人。經濟2018年,趙村鄉有工業企業38個,其中規模以上有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6個。
  • 鹿邑縣氣象局發布寒潮藍色預警[IV級/一般]
    鹿邑縣氣象局發布寒潮藍色預警[IV級/一般]
  • 河南周口旅遊景點介紹,周口好玩地方推薦,周口著名五個旅遊景點
    河南周口是古人伏羲和老子故裡,周口擁有多年歷史文化,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周口有哪些好玩地方,周口著名旅遊景點介紹。一:老子故裡(周口市鹿邑縣太清宮鎮二:周口關帝廟(周口市川匯區富強街號111號), 周口市區難得的一處古蹟,興建於清代康熙年間,主體結構保存相對完整
  • 周口市區一「醫院」免費體檢,11人被騙!
    日前,記者接到鹿邑縣試量鎮幾位村民打來的電話稱:2020年12月8日上午,一名自稱「周口仁濟醫院」的田姓男子,打著免費體檢的幌子,把11名村民拉到「周口仁濟醫院」集中聽課,11人每人買了六七百元的藥才讓回家,張大爺就是這11人中的一個。
  • 河南鹿邑縣的太清宮,是道教創始人老子的故鄉
    在河南周口的鹿邑縣,這裡的鹿邑大曲很有名,不過比酒更出名的是「鹿邑太清宮遺址」,位於太清宮鎮,距河南省鹿邑縣城東五公裡,是一個大型的遺址群落,包含了從東漢到金元時期的許多帝王祭祀老子的遺蹟。鹿邑太清宮,是我國古代傑出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原名李香曲仁裡,老子姓李,字伯陽,諡號聃,春秋末生於楚國故縣裡鄉曲人裡,是今天的鹿邑縣的太清宮鄉,據傳說,太清道家又稱天道,又稱天天,傳說這裡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道教常用它來命名神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機杼聲聲,葦杆編出「致富花」!——「足跡...
    不一會兒,一片嶄新的葦簾就編了出來。「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坐家裡打葦簾就賺錢了!」劉春華手中的活兒不停,抬頭跟記者說。劉春華是小河東村的一名脫貧戶。一年多來,她憑藉著手編葦簾實現了自己的脫貧致富夢。在小河東村,像劉春華這樣的人家不在少數。曾經被當成廢物的蘆葦,如今已經變成了村民手中發家致富的「寶貝」。
  • 補換車牌號、駕駛證不用去周口!淮陽這5個網點就能辦理!
    隨著設備安裝、操作流程測試的全面完成,近日,周口公安交警和周口郵政創新的「車駕管」合作項目,在全市46個郵政營業網點全面啟動。廣大群眾可選擇在自家門口附近的郵政營業網點,就近辦理所需的交管業務了。號白潭郵政支局扶溝縣白潭鎮白潭街路西柴崗郵政支局扶溝縣柴崗鄉柴崗街路西
  • 周口又有一大批老師被省教育廳表彰 快來看都是誰
    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咱周口又有哪些老師獲獎了小學小學語文一等獎◆龔敬 淮陽縣外國語實驗小學 周口市 第三組--口語交際?鹿邑縣 第五單元--18.古文二則--記承天寺夜遊◆李俊芳 鹿邑縣實驗中學 鹿邑縣 第三單元--課外古詩詞誦讀--春夜洛城聞笛◆呂巖真 鹿邑縣實驗中學 鹿邑縣 第四單元--14.
  • 童年高粱杆做的小玩意兒,全都會做的,證明你是地地道道的農村娃
    小時候在農村高粱收穫以後,大堆的高粱杆堆滿了場院,這裡便成了孩子們大顯身手的娛樂場,最喜歡玩的就是一起用高粱杆插制各種小玩具.充滿兒時回憶的蟈蟈籠用高粱杆做的「小鍘刀」小時候農村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強,圖中:高粱杆自行車。限量版的高粱杆小車子,現在還會做的舉手。小時候自己動手製作過的眼鏡玩具,小時候最愛玩的限量版玩具,戴上之後顯著自己「文化人」。
  • 玉米皮編出致富花 福彩公益金力助力山村產業致富
    老鄉要致富,發展產業是關鍵。近年來,威海市一大批公益組織項目落地,在鄉村產業振興、農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這其中,福彩公益金髮揮著重要作用。2020年,威海市華益社工服務中心的「靠山吃山、產業致富」鄉村振興項目到羊亭鎮大北山村,幫助該村產業發展,從而促進村民致富。
  • 藤椅「編」出致富路
    本報記者 胡鐵軍 通訊員 譚文革5月27日,在武宣縣通挽鎮江龍村廣農扶貧車間,工人們正在一絲不苟地下料、彎腿、挖槽、編藤,專心地製作藤椅。「我一天能編30個藤椅靠背,大概能掙30多元。在家門口就能學技術,我也能編出這麼別致的藤椅,真是沒想到。」韋錦妹說,她經過4天的學習,已經掌握藤編技術要領。該扶貧車間技術指導唐良洪介紹說,加工的藤椅由廣東廠家提供材料,工人編織好後由廠家回收。工人們可以到工廠來工作,也可以領物料回家加工,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