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首次展示《支那事變戰史》,揭露日本侵略行徑

2020-12-14 瀟湘晨報

「七七深宵巨炮吼,永定河畔貪狼奔。揮刀橫掃犬羊群,左砍右殺血染襟。以一當十十當百,有我無敵志凌雲。」 7月7日上午,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與全國多家抗戰類紀念館,同步舉行「銘記歷史 共祈和平」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主題活動。

此次活動包括:「頌歌英雄、共憶英雄魂、英雄心中記、輕聲的訴說」四項主體內容。10時零8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電視臺在瀋陽向全國進行了現場直播。

上午10時,「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廣場莊嚴肅穆,五星紅旗伴隨著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冉冉升起,整齊列隊的學生們與所有觀眾齊聲高唱國歌。國歌唱畢,講解員帶領小小志願者共同誦讀了抗戰詩歌《盧溝橋戰歌》。慷慨激昂、氣勢磅礴的誦讀響徹殘歷碑廣場上空,喚起人們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之心。

在「共憶英雄魂」研學活動中,博物館為前來參觀的學生們免費發放《抗戰詩歌卡片》,讓孩子們自由學習、朗讀抗戰的內容。在參觀中,重溫抗戰歷史,在誦讀中感悟、弘揚偉大的抗聯精神。

《支那事變戰史(前編)》在國內首次公開展示

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著名民間抗戰文物收藏家張廣勝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多年的幾件重要文物,其中包括《支那事變戰史(前編)》《通州戰跡概要》《北平附近治安狀況》《北支事變明細圖解》等史料。這些檔案資料,都是日軍當年有關盧溝橋事變的戰史記錄,在國內是首次公開。《支那事變戰史》有數十萬字,書中配有作戰示意圖,非常詳細地記錄了事變爆發後,日軍與中國守軍進行激烈交戰的全過程。檔案的封面右上角,蓋印了一枚「極秘」兩字的紅色印章,可見這份檔案當年在日軍中有著極高的保密度。張廣勝手中這些檔案的公開,對研究日本侵華戰爭史,研究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都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館長範麗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和平年代更要銘記為抵抗日寇拋頭顱灑熱血的錚錚英魂。此次舉辦「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主題活動,就是要進一步激發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意識,居安思危,從而增強國家安全意識,達到以史為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面向未來的目的。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陳鳳軍 通訊員 崔俊國 王添翎 攝影李浩

瀋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瀋陽網)編輯 王沛霆

【來源:瀋陽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首次展示《支那事變戰史》,揭露日本侵略行徑
    7月7日上午,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與全國多家抗戰類紀念館,同步舉行「銘記歷史 共祈和平」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3周年主題活動。此次活動包括:「頌歌英雄、共憶英雄魂、英雄心中記、輕聲的訴說」四項主體內容。10時零8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電視臺在瀋陽向全國進行了現場直播。
  • ...侵華日軍 日軍侵略 日軍飛機 昭和十二年 鐵證 小魚 支那事變...
    網友曬日軍侵佔石家莊罕見鐵證  ■鹿泉「小魚」收集20冊《支那事變畫報》,7冊記錄日軍侵略石家莊經過  ■專家:「侵華鐵證」數量之大,在河北首次看到,具有很高史料價值  鹿泉一名叫小魚的網友,歷時一年多時間,收集到20冊《支那事變畫報》。
  • 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和日俄戰爭遺址:不能被忘卻的歷史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九·一八博物館殘歷碑前合影原標題:不能被忘卻的歷史——參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和日俄戰爭遺址有感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海霞)在為期六天的活動中,18家中央主要新聞單位、15家省級媒體和8家行業報媒體的夜班編輯們深入遼寧三個城市:瀋陽、本溪和大連,參觀具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博物館,飽覽遼寧的美麗風光,也深刻體會到遼寧省作為新中國老工業基地急需尋找經濟轉型之路的困境。其中,參觀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和旅順口東雞冠山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深刻。
  • 參觀|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參觀||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坐落于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地,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遺址的東南側,是國內外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展館入口處牆面為大型浮雕《國難》。
  •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獲贈珍貴文物史料
    本報訊 記者趙乃林報導 9月16日,「銘記歷史 勿忘九一八——抗戰文物史料捐贈儀式」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抗戰歷史研究專家、文物收藏家及熱心市民共30餘人出席捐贈儀式。
  • 參觀||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參觀||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座落于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發生地,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遺址的東南側,是國內外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歷史的博物館。展館入口處牆面為大型浮雕《國難》。
  • 日軍「支那事變」紀念章現漳州
    本報訊(記者羅培新文/圖)「七七事變」標誌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昨日下午,有著多年收藏經歷的陳先生給本報送來一份日本侵華的有力證據:一枚日軍「支那事變」(「七七事變」)紀念章。陳先生介紹,一個月前,在漳州古城保護開發工程中,有人在一棟老房子發現這枚紀念章。幾天前,陳先生看到紀念章,覺得意義非凡。
  •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獲贈珍貴文物史料
    在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9月16日下午,「銘記歷史 勿忘九一八——抗戰文物史料捐贈儀式」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博物館相關領導及社會各界的文物收藏家、收藏愛好者、抗戰歷史研究專家等人出席捐贈儀式。此次捐贈的部分藏品。邱宇哲 攝。
  •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獲贈珍貴文物史料
    在九一八事變89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際,9月16日下午,「銘記歷史 勿忘九一八——抗戰文物史料捐贈儀式」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博物館相關領導及社會各界的文物收藏家、收藏愛好者、抗戰歷史研究專家等人出席捐贈儀式。
  • 泰興現整套《支那事變畫報》 為日軍侵華鐵證
    ,照片和文章均為當年隨軍記者拍攝採寫,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罪行的物證。近日,泰興市紅色文化博物館館長趙玉剛獲得了整套該《畫報》。       畫報被主人視若珍寶   昨天上午,在泰興市紅色文化博物館內,兩個助手正在整理有關抗日題材的藏品。「這套《支那事變畫報》共35輯,是我兒子剛從日本寄回來的。」趙玉剛說,這是日軍侵華的又一鐵證。
  • 日本有識之士在「九·一八」紀念日呼籲反思加害歷史
    新華社東京9月18日電(記者王可佳 鄧敏)日本市民團體18日在東京舉行反戰集會,在「九·一八」事變86周年紀念之際,呼籲政府正視曾經的加害責任和侵略歷史,防止戰爭悲劇再度重演。
  • 張學良:我對「九·一八」事變判斷錯誤了
    這位影響中國政壇的風雲人物,也是一位極愛保存個人歷史的人。他的日記寫作從1915年開始,一直到1972年才宣告結束。寫作時間貫穿了近代中國幾十年的滄桑巨變,更覆蓋了中華民族的整個中日戰爭史。發端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也是人類歷史上一次長期而卓絕的抗戰。
  •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辦《北大營賦》及抗戰文物史料捐贈...
    全文採用駢散結合的句式,先抑後揚的寫作方式,深刻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蓄謀已久發動九一八事變,企圖滅亡中國,稱霸世界的狼子野心。同時,全文用激昂精煉的語言高度讚揚了以東北軍620團團長王鐵漢為代表的東北軍愛國官兵,在九一八當夜奮起抗爭,打響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第一槍,從此揭開了中華全民族14年抗戰序幕的偉大壯舉。
  • 環遊中國|讓歷史告訴未來,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回憶這篇遊記時正值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在此提醒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參觀完瀋陽長安寺已經九點半了,我們趕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位於瀋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柳條湖立交橋的北側。
  • 日本軍用手票,力證「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對華的貨幣侵略事實
    是日本政府作為發放日軍餉的貨幣。軍票早於二十世紀初的日俄戰爭中已經使用,其後日本每次對外用兵時皆使用軍票。但軍票的全盛時期可算是在太平洋戰爭的時期,當時日本瘋狂發行軍票,日本軍民的一切公私經濟的收支,完全使用「軍用手票」,更逼令佔領地居民兌換軍票作為貨幣。由於軍票發行時不會有保證金作為兌換支持,也沒有特定的發行所,所以軍票不能兌換日圓。基於這個緣故,日本政府以此作為支配佔領地經濟的一種手段。
  • ...時期史學價值研討會」系列活動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 劉喆 通訊員 王添翎) 今年是九一八事變爆發87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2018年9月18日下午,「勿忘九一八撞鐘鳴警儀式」活動後,由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天津市烈士陵園——在日殉難烈士·勞工紀念館、日本花岡和平友好基金管理委員會發起主辦的「不忘歷史為了和平——中國勞工血淚史特別展」暨「中國勞工受難史與新時期史學價值研討會」系列活動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舉行。
  • 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對延邊地區的侵略活動
    ·黨史資料·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對延邊地區的侵略活動——以龍井事件為中心的考察趙 崧 傑一、歷史背景與問題的提出1927年日本田中義一內閣成立後,武力侵吞滿蒙的計劃日漸清晰。有關日本對延邊侵略的研究較為豐富,但多側重於考察日本領事館對延邊朝鮮移民的管理措施,而對其背後的朝鮮總督府、駐朝鮮日軍乃至日本內閣的戰略意圖關注得不多參見李洪錫:《試論中日間圍繞日本領事館警察機構設置問題而發生的外交紛爭——以「九·一八」事變以前在延邊地區的紛爭為中心》,中國朝鮮史研究會、延邊大學朝鮮·韓國歷史研究所編:《朝鮮·韓國歷史研究》第10輯,延邊大學出版社
  • 日本侵華史研究:一個粗略的回顧
    、劉恩格、吳國本的《盛宣懷與日本》、俞辛焞的《日本對直奉戰爭的雙重外交》、陳崇橋的《「九·一八」事變述略》、張錦堂的《日本關東軍策劃「九·一八」事變的內幕》、易顯石的《「九·一八」事變前後日本統治階級內部圍繞侵華問題的矛盾》、高晶的《「九·一八」事變前日本帝國主義對我國東北土地的掠奪》、葉昌綱、黃仁傑的《閻錫山與日本關係初探》(以上見《中日關係史論集》第二輯,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孫克復、
  • 環遊中國|讓歷史告訴未來,走進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回憶這篇遊記時正值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在此提醒我們每一個中國人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參觀完瀋陽長安寺已經九點半了,我們趕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位於瀋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柳條湖立交橋的北側。
  • 戰史今日9月18日:「九·一八」事變
    這就是當時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以其製造的「柳條湖事件」為藉口,大舉進攻瀋陽。當時,國民黨政府正集中力量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對日本侵略者採取賣國政策,命令東北軍「絕對不抵抗」,撤至山海關內。日本侵略軍乘虛而入,於9月19日佔領瀋陽,接著分兵侵佔吉林、黑龍江。至1932年1月,東北三省全部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