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綠 萬家富——長陽扶貧產業成色觀察

2020-12-25 湖北新聞網

山水綠 萬家富——長陽扶貧產業成色觀察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02日 10:27 來源:中新網湖北

  發展產業,是真脫貧、脫真貧的「金鑰匙」。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長陽一心一意牽緊產業扶貧「牛鼻子」,鎖定「穩菜擴茶興果藥、穩豬擴羊興魚禽、穩農強企興商旅」的產業發展線路圖,不斷織牢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組織互助、種植大戶幫帶、實用技術服務、項目資金統籌「五張網」,把3430平方公裡的綠水青山變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金山銀山」。

  秋末冬初,記者來到長陽,實地探訪產業扶貧成色。

  特色產業覆蓋154個村

  11月16日,龍舟坪鎮兩河口村,300畝「宜昌宜紅」高標準茶葉示範基地青翠欲滴,看著2018年新發展的茶園,湖北龍行清江農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東亞說,茶葉基地覆蓋130個農戶,過去種包穀紅苕,收益寥寥,如今調結構種茶葉,明春就有收益,畝產值保底2000元,兩年後能達到6000元。

  出生在該村的胡東亞,為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響應縣委縣政府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的號召,把這些年在外打拼掙的錢全部用在發展茶產業上。目前,他的公司已扶持127個貧困戶新建了自己的茶園,輻射帶動3000多個農戶從事茶產業,其中有300多個貧困戶。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長陽堅持「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發展茶產業,同時高頻率推動茶旅深度融合,「一杯茶」成為興縣富民的「綠引擎」。10月20日至21日,鄂茶疫後重振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在「中國茶業百強縣」長陽舉行,200餘名省內外茶界大咖為長陽茶產業打出了高分。

  「十三五」以來,全縣茶園面積達到15.5萬畝,茶葉加工企業發展到165家,年產茶葉7000多噸,創產值6.8億元,帶動3.5萬農戶增收致富。其中,茶葉出口量、出口額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三甲。

  走特色路,靠綠色富。2014年、2015年、2016年,連續三年累計投入4782萬元,以培育專業村和精品示範園為主攻點,全力實施產業發展「五個一」工程,新增茶葉、魔芋、木瓜、梔果等特色農業基地16萬畝。2017年以後,對39個重點貧困村和14個深度貧困村的「滴灌」加力,同時大力推進精準扶貧產業到戶,3年來產業扶持到戶共獎補7268多萬元。

  「栽下搖錢樹,致富貧困戶」。從2018年開始,長陽組織黨員幹部接力開展植綠扶貧活動,每年為貧困村義務定植連片經濟林木百萬株以上。

  長陽素有「華中藥材寶庫」美譽,中藥材產業成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硬角」。短短幾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0萬畝,專業合作社發展到70家,去年帶動5896個貧困戶發展中藥材10600畝,戶均增收5000元。璞嶺村貧困戶雷元煥去年試種5畝獨活、天麻收入過5萬元,今年種植規模翻了一番。

  放眼長陽特色產業「版圖」,高山蔬菜藥材、中山茶葉、低山柑橘「主唱」,中蜂、魔芋、核桃等「合唱」,全縣特色農業基地穩定在100萬畝以上,如今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門路。

  市場主體帶貧率超八成

  投資30萬元在柳松坪村流轉200畝土地建立「扶貧車間」,180人「家門口」再就業;實行「保底價+市場價」雙軌收購模式,2019年收購貧困戶各類蔬菜近1000萬斤;每年安置就業人員500多人次,僅2019年就支付勞務工資1480多萬元……

  基建、種植、收購、加工、銷售,扛著「湖北省扶貧龍頭企業」的社會責任,長陽大清江經濟技術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土地租賃+返聘務工」、「公司+基地+貧困戶」、「訂單農業+保價收購」等模式,「一條龍式」地實施「造血扶貧」。截至目前,已直接帶動480戶發展蔬菜產業,其中貧困戶190戶。

  「在這裡幹不比外出打工差,今年剛買了貨車跟著基地跑運輸。」黍子嶺村貧困戶聞愛華樂呵呵地說,因家有老小要照顧,夫婦倆只能留守,便將自家15畝土地流轉給了大清江公司,如今他跑運輸、妻子在基地務工,年收入穩定在5萬元以上。

  在高家堰鎮流溪村,長陽豐之源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胡興國2016年摸索實施租金、股金、獎金、酬金、薪金的「五金」產業扶貧模式,合作社已從初期帶動10戶貧困戶發展到如今帶動107戶貧困戶。村黨支部書記任雲木說,村裡已有4家合作社,成為90%以上貧困戶的「靠山」。

  「一畝魔芋十畝糧,十畝魔芋一棟房」。目前,長陽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已達到1737家,居全市榜首、全省前列,39個重點貧困村合作社建設實現全覆蓋,省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32家。截至7月底,全縣農村土地流轉總面積6.87萬畝,佔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11.59%,其中規模經營總面積3.7萬畝。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貧就業2974人,通過流轉土地、入股分紅、廠地務工等方式帶貧25303戶,約佔全縣貧困戶總數的83%。

  農旅融合拉長產業「金項鍊」

  十一假期,武漢周偉一家4口自駕來到長陽火燒坪鄉,住民宿、遊高山、看雲海。

  火燒坪鄉因盛產反季節高山蔬菜聞名荊楚,近年來大力退耕還林,轉型發展民宿、農家樂和高山旅遊。目前,全鄉旅遊民宿已達15家,帶動貧困戶50多戶,戶平增收2000元以上。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民宿+」把田園農景變成旅遊風景,全縣計劃3年內發展民宿1000家。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旅遊+就業」脫貧一批,「旅遊+創業」致富一批,「旅遊+農業」帶動一批,「旅遊+搬遷」安置一批,長陽舉全縣之力推進旅遊扶貧。目前已建成鄉村旅遊示範點40多個、農家樂800餘家,帶動就業8萬餘人。清江盆景園、木瓜花都、清江椪柑觀光園等農業觀光點20多個,清江畫廊、清江方山等核心景區為規劃範圍內的農民人均純收入提升貢獻率達到60%以上。

  龍舟坪鎮鄭家榜村幾年前還戴著「窮帽子」,如今村在景中、人在畫裡,一躍成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國鄉村旅遊模範村。

  2014年清江方山景區項目籤約落戶村域,2015年《沿頭溪小流域旅遊扶貧發展規劃(2015-2030)》出爐,位於沿頭溪流域最上遊的鄭家榜村「把景村共建「一盤棋」下活了。成立村級控股70%、群眾入股30%的龍興旅遊服務公司,連續5年和清江方山景區舉辦「萬人年豬宴」,農家樂迅速發展到57家……村黨支部書記鄭曉琴介紹,全村近80人在景區上班,其中貧困戶60餘人,每年僅承辦「年豬宴」一項,直接帶動戶均增收過萬元。

  山水綠,萬家富。從「旅遊+」到「+旅遊」,產業融合一路高歌猛進,生態文化旅遊正悄然成為長陽的「金飯碗」。

(編輯:丁喆)

關鍵詞:長陽

相關焦點

  • 景德鎮珠山區:產業扶貧項目提升穩定脫貧「成色」
    在珠山區,像這樣的馬家柚產業扶貧基地還有洋湖村和黃泥頭村兩個,形成了扶貧產業規模化的局面。此外,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小港咀南山、新廠牛家灣、洋湖排澇下小龍蝦養殖產業扶貧基地,銀坑村一期、二期花卉種植產業扶貧基地都已經投入運營,構建了扶貧產業立體化的體系,全區扶貧產業項目達到10個,規範化、立體化的產業扶貧項目打下了提升穩定脫貧「成色」、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紮實基礎。
  • 湖北長陽:木瓜成為致富瓜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湖北長陽:木瓜成為致富瓜7月27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5萬畝木瓜基地獲悉:儘管降雨持續了一個多月,但長陽木瓜掛果豐碩,今年將再次迎來豐收年。多年來,長陽縣利用退耕還林項目發展木瓜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實現了「春季木瓜花帶動鄉村遊、秋季鮮果木瓜銷售增收、木瓜『品牌化』深加工,讓產業引領土家山寨脫貧致富、走出石漠化區域產業新路」的多重效益。2000年國家啟動首輪退耕還林項目,長陽利用退耕還林工程機遇,著力推進「藥用皺皮木瓜」產業建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湖北長陽:木瓜成為致富瓜
    7月27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從湖北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榔坪鎮5萬畝木瓜基地獲悉:儘管降雨持續了一個多月,但長陽木瓜掛果豐碩,今年將再次迎來豐收年。  多年來,長陽縣利用退耕還林項目發展木瓜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實現了「春季木瓜花帶動鄉村遊、秋季鮮果木瓜銷售增收、木瓜『品牌化』深加工,讓產業引領土家山寨脫貧致富、走出石漠化區域產業新路」的多重效益。  2000年國家啟動首輪退耕還林項目,長陽利用退耕還林工程機遇,著力推進「藥用皺皮木瓜」產業建設。
  • 綠色產業帶動5896家貧困戶增收 長陽中藥材產值超十億元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雷巍巍 通訊員 杜強 覃丹閱讀提要中藥材是長陽的傳統產業。精準扶貧以來,長陽通過送政策、送資金、送技術,引導群眾科學發展、規模種植,讓老產業煥發新活力,逐步把中藥材培育成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的綠色產業。長陽木瓜、獨活等道地藥材叫響全國。
  • 宜昌奮力推動產業扶貧紀實:耕耘在希望田野上
    初秋時節,徜徉宜昌鄉村田野,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產業映入眼帘,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金鑰匙」,更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力。宜昌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以產業扶貧託起致富夢,讓群眾吃上「產業飯」,走上小康路。
  • 長陽清江山水微信平臺微友福利來了!免費送長陽香腸土豆片啦
    對於咱長陽人來說,長陽臘肉、香腸更是咱對家鄉最深刻的記憶!值此父親節之際,長陽清江山水(CYQJ0717)真情回饋微友長期以來對本平臺的關注、支持!即日起我們為您派送長陽香腸100份!您只需付9.9元郵費出來送香腸,還送土豆片喲!領取方法:1、登陸淘寶搜索「丹水農夫 長陽香腸」,找到如下寶貝:
  • 全國網媒暢遊長陽清江畫廊 體驗「人在畫中遊」之妙
    南海網記者 劉麗萍 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長陽5月10日消息(南海網特派記者 劉麗萍)「八百裡清江美如畫,三百裡畫廊在長陽」。5月10日,「千萬粉絲走進鄂旅投暨2017全國旅遊大咖湖北行」大型採訪團走進宜昌市長陽清江畫廊風景區,乘船暢遊魅力風光、感受土家文化氣息,真正體驗「人在畫中遊」之妙。
  • 江西武寧:山水築夢 點綠成金
    驚豔武寧四時美,更喜山水惹人醉。 山水武寧,一步一景,串珠成鏈。深秋時節走進武寧縣,就仿佛走進了一幅山水長卷,入目之處皆是風景。羅坪鎮棉花山金色家園、長水村,江西歡樂灣小鎮、北灣半島「情緣谷」田園綜合體,每到一處,都仿佛走進一處跳脫都市森林的「世外桃源」,找到心裡的「詩意王國」。
  • 邵陽縣長陽鋪鴨腳包
    邵陽地區燻制鴨腳包的地方不少,尤以長陽鋪製作工藝最佳,產品風味獨特,真可謂色香味俱全,成為當時貢品的首選。長陽鋪鴨腳包製作工藝代代相傳改良,已成為名揚遠近的特色美食和當地支柱產業。兩度擔任邵州知州的宋代詩人史彌寧不但喜歡吃長陽鋪鴨腳包,還經常去觀察鴨子,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晴江觀鴨》詩:「鴨鴨新晴出翠蒲,春江水暖互相呼。避人深入蒼煙去,莫是喬遷雙履無。」如今,當地黨委、政府及百姓在開發鴨腳包產業的同時,更注重其文化挖掘和品牌宣傳,使長陽鋪鴨腳包的牌子越來越響。
  • 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青海生態扶貧新探索觀察
    新華社西寧7月12日電題:好風景,好產業,好日子——青海生態扶貧新探索觀察   新華社記者李佔軼   位於青藏高原、三江之源的青海,高寒缺氧,生態脆弱。這裡不僅是生態建設的重點區域,也是生態扶貧的主要戰場。
  • 肇東法院扶貧產業分紅大會在安民鄉合發村召開
    2020年10月16日,在全國第七個「扶貧日」到來之際,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脫貧攻堅精神,堅定產業扶貧工作的動力,共同見證扶貧產業基地豐收的碩果,肇東法院在安民鄉合發村舉行產業扶貧合作種植利潤分紅大會。
  • 在山水間逐夢「綠富美」 「兩山」論在尋甸倘甸鎮開花結果
    在山水間逐夢「綠富美」,「兩山」論在尋甸倘甸鎮開花結果。供圖  這裡是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倘甸鎮。依託「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倘甸堅持把旅遊業作為主要產業來抓,著力把「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走出一條旅遊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雙贏,在山水間逐夢「綠富美」的新路子。 好風景帶來好「錢景」倘甸鎮是通往轎子雪山和紅土地的中轉中心,生態優美是其最大優勢。
  • 放量長陽還存一絲隱憂
    來源:黃家茶社放量長陽還存一絲隱憂周一早盤高開17個點,一路上行站上反彈以來新高3370點。午後圍繞該點位震蕩,最終報收於3373點,放量大漲61個點,收出一根突破長陽,給市場送來一份驚喜。在前面分析時指出過,兩因素決定大盤反彈成色,一是美股能不能穩住,二是成交量能能不能放大。現在看來市場放量已經兌現,但美股能不能穩住還有待於時間來驗證,所以在A股走出放量長陽之後,市場還存一絲隱憂。A股放量長陽是在意料之中,周一早盤發文說過,周一大盤或有一個小興奮,其原因也給出了詳盡的闡述。但美股怎麼走,能不能穩住就不好說了,只能等市場給出結論。
  • 齊齊哈爾依安縣:產業扶貧帶來的幸福生活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全縣上下鼓足『依安一戶不脫貧就食不甘味,依安一日不發展就寢不安席』的工作幹勁,向貧困宣戰,創新實施多種扶貧脫貧政策,特別是推出『半畝園、一畝種薯、百隻鵝、千袋菌+鄉村自有特色產業』鞏固提升工程等『五大工程』,這些扶貧產業組合拳實現了多層覆蓋、交叉覆蓋、全面覆蓋,持續鞏固脫貧成果,確保脫貧質量更高、成色更足。」
  • 國網公司援手抗「疫」 1800株梨樹苗落戶長陽貧困村
    3月6日,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磨市鎮救師口村黨支部副書記向賢豐望著剛栽種的梨樹苗,心裡總算踏實了。救師口村是該縣貧困村之一。2019年底,國家電網公司捐資 30萬元引進日本翠冠梨新品種在該村建設25畝新型平棚架梨園。
  • 船遊清江畫廊,美麗山水畫卷徐徐打開,體驗如夢如幻長陽之旅
    10月13日,由宜昌市區出發遊覽長陽清江畫廊。上午9點半乘車出發,下午7點半回到我們下榻的麗橙酒店萬達店,整整10個小時,感覺很暢快很愜意。如今的隔河巖水庫風景區,早已改名為中國長陽清江畫廊,已經是國家五A級水利風景區。如今的景區變化驚人,基礎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直通景區的道路絕大部分是高速公路,有一小段省道也是質量不錯的改性瀝青路。昔日的景區基本上沒有建築設施,如今景區內外遍布仿古建築,樓臺亭閣錯落有致。
  • 湖北南園:坐擁清江豐腴之濱 獨享山水長陽之靈
    論長陽居住環境「江天一色」首屈一指,價格不是最貴的,但綠化環境是長陽最好的,人居幸福指數是最高的。湖北山水置業有限公司在長陽住建領域所做的貢獻、打造的城市名片有目共睹,公司勵精圖治,砥礪前行,用十年時間傾力打造江天一色小區,成為長陽人居環境滿意度最高、綠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小區。
  • 紅牆綠瓦 亭子牌樓 打造「都勻山水」中的「京味園林」
    通過借景綠博園內的綠水青山,布置北方特色的園林建築,雕琢蘊含北京、都勻文化的綠化景點,表達兩地共築綠色中國夢的情誼,弘揚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理念。展園主入口的京味牌坊以北京國子監的牌樓為原型,牌坊為二柱帶跨樓柱出頭牌樓。
  • 產業扶貧築富路 南沙打造精準扶貧新模式
    特色產業興經濟,助力脫貧奔小康。產業脫貧是貧困地區脫貧的直接有效辦法,也是增強造血功能的長久之計。11月中旬,深入至南沙對口幫扶的貴州省惠水縣、龍裡縣、貴定縣、畢節市金海湖新區,以及梅州市蕉嶺縣、平遠縣六地,與基層工作的駐村第一書記、貧困戶等人物深入溝通,記錄下六地在脫貧攻堅收官戰中的真實故事以及產業扶貧最新成果。
  • 國社@四川|浙川農業扶貧協作觀察:「富民茶」紮根千裡之外
    新華社杭州5月9日電 題:「富民茶」紮根千裡之外——浙川農業扶貧協作觀察  新華社記者方問禹、陳地  頭戴草帽、身著茶服、手挎茶簍,採茶人點綴在漫山遍野的壟壟茶樹之間……在四川旺蒼縣木門鎮三合茶葉基地,摘茶、制茶、茶藝表演吸引了大量村民與遊客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