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埃及通訊與信息技術部(MCIT)發布了2019年信息與通信技術(ICT)發展年鑑,對過去一年ICT領域的有關數據、重要事件、國際合作及未來計劃進行了系統梳理。
年鑑中顯示,埃及ICT產業在2019年實現快速增長,全年創造產值934億埃鎊(約合60億美元),較2018年增長16.6%;佔GDP比重由2018年的3.5%上升至4%。該領域全年新增初創型企業約1500家,中小企業投資增長23%。在吸引ICT初創企業投資方面,埃及在中東和北非地區排名第2。
人員培訓方面,2019年共有約1.3萬人接受專業培訓(2018年為4000人),計劃到2020年培訓人數增長至2萬人,2021年底增至2.5萬人。
基礎設施方面,過去一年埃及融資約16億美元用於提高網絡運行速度。2019年全國平均網速達到20兆/秒(2018年6月僅為5.7兆/秒);成立「國家信息通訊技術服務質量控制與監測中心」,對移動運營商服務質量進行定期評估。
數字轉型方面,打造「數字城市」,推動塞得港(Port Said)完成公共服務數位化轉型;建設「數字政府」公共服務平臺(涉及國有財產管理、交通信息、司法公證、法律訴訟、衛生健康、住房登記、農業管理等多方面),提高政府透明度和管理效率。
啟動人工智慧戰略,主要包括:建設人工智慧應用中心,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滿足國家發展目標(主要目標領域包括衛生、農業、環境、水資源、經濟規劃與預測、語言處理);參加國際人工智慧會議,與外國政府機構和私營企業合作開展能力建設和應用開發活動;組建國家人工智慧理事會,負責制定國家人工智慧發展戰略;向非盟和阿盟分別提交建立人工智慧工作組的建議,推動形成共同立場並代表本地區參加國際組織有關活動。
創新創業培育方面,依託技術創新創業中心(TIEC),通過與國內外機構(包括華為)合作,組織一系列創新創業競賽、培訓和企業對接活動。
國際合作方面,MCIT組織埃及機構和企業參加國際會議、論壇、研討會;與非洲、阿拉伯國家,以及歐盟(及其成員國)、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國際電信聯盟(ITU)、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UNESCO、OECD等國際組織建立了合作機制。
2019年對華合作方面,埃及參加了4月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論壇」及相關活動,期間MCIT與工業和信息化部籤署合作諒解備忘錄(為期5年),就加強投資、市場、技術開發等達成一致意見;5月,工信部、中國信息與通訊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所派團訪問埃及;8月,MCIT赴中國參加「金磚國家未來網絡創新論壇」,期間訪問了中國電信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就加強人才培訓交換了意見。
此外,埃及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署(ITIDA)與九次方大數據籤署合作協議(在埃及成立分公司),與科大訊飛就人工智慧培訓、語音識別軟體開發等內容籤署合作協議;埃及電信與中國電信、華為、中興也籤署了多項合作文件。
年鑑長達339頁,分為「電信與郵政服務基礎設施」「數字轉型」「人員能力建設」「數字融合」「創新創業」「產業發展」和「國際關係」7個大項(32個小項),是了解埃及ICT領域發展成就及動向的綜合性參考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