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中國好歌曲》第二季決出了冠軍,是老牌蒙古族搖滾樂隊杭蓋。然而這個節目最大的贏家不是杭蓋,也不是趙牧陽或者馬條這些早已成名的獨立音樂人,而是閃亮新人比如蘇運瑩。
「小冠軍」蘇蘇在總決賽舞臺上,被大家稱為蘇蘇的
蘇運瑩連續用了三四個「好澎湃」來形容自己在舞臺上的心情,這個年輕的海南姑娘雖然最後只以幾票之差,沒有坐上冠軍的寶座,但就看記者們在休息室不時哼唱其作品《野子》,「追呀、追呀」「怎麼大風越狠,我心越蕩」,她也算觀眾心目中的「小冠軍」了。
當晚學員們的狀態基本沒有比賽的感覺,倒像是來參加一場盛大的音樂節演出,記者在決賽後專訪蘇蘇時問她,「準備接受媒體評審投票前,你和杭蓋在後臺聊啥呢?」蘇蘇先標誌性的一陣大笑,然後說,「和巴根哥在聊顏色啊!杭蓋投票的背景顏色是藍色的,我的是紅色的。巴根哥身上穿的袍子是藍色的,他問我怎麼我身上沒有一點紅色的地方,怎麼背景是紅色的,我扯開裙子說我襪子是橙紅色的。於是,他叫我『紅哥』!我叫他『藍哥』!」
蘇蘇(右)和Hebe一起唱了《野子》蘇蘇是挺明顯的白羊座女生,和當晚幫唱的Hebe一起唱了《野子》,那個道具船很高,問她怕不怕,她倒一臉很爽的感覺,「不怕,很有乘風破浪的感覺!」
很多人喜歡蘇蘇有磁性的嗓音,當然也喜歡她可愛的個性,比如問她在「小黑屋」裡想得最多的是什麼,她回答,「『哪裡有吃的』,哈哈!因為肚子很餓!」
周圍人對她的評價都是:這是一個唱作俱佳的唱作人!而蘇蘇自己,是想成為「一個腦子和行動都平行的唱作人 」!她說,最喜歡給內心的自己寫歌,最希望給真誠的人寫歌!而她對幾位導師的評價也挺有意思:
蔡健雅老師——感性獨立裡的性感
華建老師——溫暖的陽光大男孩
劉歡老師——理性有暗湧的洋流
海泉老師——熱情火辣的內在外在
羽凡老師——激動的時候不吝嗇地狂拍掌
周華健和戴荃(左)問蘇蘇參加節目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她重複了好多遍,「友誼、滿滿的愛!」
仍是小眾的音樂對於一門心思希望通過這個節目打破獨立和主流音樂之間壁壘,發掘更多優秀原創音樂的劉歡和節目團隊來說,他們的目標只能說完成了一半。
也就是說,「好歌曲」發掘原創的目標多少達成了,畢竟很多人都知道了有蘇運瑩這樣一個靈光閃閃的姑娘,會寫歌,用詞和調性古怪,光芒擋也擋不住。但是,要說打破獨立和主流音樂之間的壁壘,它還是無可避免地失敗了。
雖然節目播放的時候,不少人為獨立音樂人們傾倒,並且很可能成為他們第一次聽到諸如蒙古族搖滾或者西北民歌這樣血性的音樂。但是,節目過後,輻射的力量其實很有限。也就是說,這些以發行唱片和現場音樂為主業的音樂人們並不會因此多吸引一批歌迷購買他們的音樂,買票聽他們的現場。電視機前的人們看過熱鬧後就散了,他們的影響力將依然只停留在從前的圈子。
不是說被《中國好歌曲》說動來參賽的獨立音樂人們不夠優秀。撇開他們的水準不談,就算來的是大陸公認最好的那一批音樂人,野孩子、舌頭、萬能青年旅店、五條人、惘聞、二手玫瑰、周雲蓬、竇唯、小河……結果恐怕也相似。
好的音樂是超越地域、語音、文化的,這句話固然正確,但是大陸觀眾的音樂欣賞力遠在只要是好的音樂都能夠接受的水準之下。這不是侮辱民智,而是基於大眾欣賞音樂的能力,從早年的流行壓倒一切退化到偶像主打,連音樂本身的質量都已經不太在意的可悲現狀。
在這樣的情況下,獨立音樂之所以小眾,並不是因為他們真的都是個體戶(事實上很多獨立音樂人都是籤了廠牌的),而是他們的音樂受眾真的只是一小撮人。這個受眾範圍和不同媒介之間的受眾差異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並非經由電視把受眾範圍擴大之後就能夠隨之變大的。換言之,看電視的人數的確遠多於去Live house的,但是他們的趣味決定了看節目的人中會去消費這些音樂的仍然只是原來的受眾,或者說原來的潛在受眾。
基數就這麼大,就算用擴音喇叭在大街小巷放這些音樂,會喜歡的也只有這些人。
當然,不是說聽小眾音樂的人就比聽流行歌曲追星的人高端。但是,當大陸地鐵上的大多數人在玩手機,看書聽音樂的人寥寥無幾的時候,一小撮人的市場基數也因此確定。
不過話說回來,《中國好歌曲》第二季出現馬條、趙牧陽的時候,有很多不善良的言論,說他們追名逐利,或者活得不好,不思進取跑到節目來混飯吃。這樣說就過分了。作為藝術創作者,誰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人聽到。作為普通人,剛做了爹的馬條和趙牧陽希望為自己的孩子留下點東西紀念,讓自己的老娘看到兒子上電視,又有什麼關係。還有點玩心的,上個電視玩玩也無可厚非。反正節目結束了他們還是該幹嘛幹嘛,又不是從此成為節目大咖用音樂的本錢撈金,不過多了一點人生經歷而已,也讓更多人知道——聽,中國還有這樣有個性的音樂呢。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