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石家莊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定於2020年9月15日至16日在贊皇縣舉辦。本屆旅發大會採取「線上線下」全程結合的形式。線下設觀摩點10個,分別是:嶂石巖回音壁景區、嶂石巖峽谷漂流、嶂石巖戶外運動基地、松會葡萄園、原村土布文化產業園、德裕古鎮、大棗園區觀景臺、蜜蜂博物館、文體中心、絲弦中心。
回音壁景區
回音壁景區是嶂石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淮泉寺、千碑走廊、漆樹林、奇石園等多個景觀景點,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嶂石巖回音壁就在這裡。嶂石巖回音壁,於1997年載入吉尼斯記錄,整個回音壁高103米,弧長310米,弧度250度,站在回音壁下,無論在哪裡發出聲響,都會傳來清晰的回音,迴蕩在山谷之中嫋嫋不絕。
嶂石巖 褚付金攝
嶂石巖峽谷漂流
嶂石巖峽谷漂流是河北地區規模較大、自然河道較長、基礎設施完善、生態保護較完好的峽谷漂流,全程15.8公裡,落差240米,塑造了「江北第一生態漂流」主題品牌,是戶外運動休閒的不二選擇。
嶂石巖漂流 劉瑞強攝
嶂石巖戶外運動基地
嶂石巖戶外運動基地(房車營地)共設置房車營位30個,提供房車租賃、房車停靠等服務,景區為每個營位都提供了活動草坪、桌椅等戶外運動設備。大會期間將邀請來自北京、天津、山西、河北等多地房車自駕遊協會成員,共同參與、助力旅發大會。
松會葡萄園
松會葡萄園是贊皇縣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園區佔地近萬畝,共有10多個葡萄品種。由於松會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光照充足,加上晝夜溫差大、土質鬆散等特性,產出的葡萄具有口感好、含糖量高、保鮮時間長等特點。園區包括實驗種植、採摘和餐飲娛樂3個區域,已發展成為集採摘、釀酒、田園燒烤、農家樂、休閒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體系,葡萄產業已成為松會村鞏固脫貧成效的支柱產業。
串串葡萄香 本報記者 張曉娟 攝
原村非遺文化產業園
原村非遺文化產業園系統整合了贊皇的非遺文化、生態、農業生產、旅遊景點以及紅色資源,是一個集現代生態觀光、文化傳播、健康養老、非遺體驗和研學實踐於一體的基地。園區共分為六大功能區(餐飲區、住宿休閒區、土布非遺博物館、多功能文化傳播區、農產品加工展銷區和康養服務區)和三大服務部(採摘觀光服務部、旅遊觀光服務部、紅色教育服務部)。
德裕古鎮
德裕古鎮再現了唐風古韻,在這裡可以零距離感受厚重的唐相文化。古鎮依託贊皇15萬畝連片大棗片區進行規劃設計,按照「一帶四區」進行空間布局(「一帶」即「青山綠水」濱水景觀帶,「四區」分別是「德裕古鎮」文化體驗區、「棗香莊園」科創產業區、「平泉家園」生態度假區、「農薈田園」休閒體驗區),建有德裕書院、青雲塔、崇文街、狀元樓等多個景點。
德裕古鎮 本報記者 張曉娟 攝
大棗園區觀景平臺
大棗園區觀景平臺是展示中國贊皇大棗之鄉,領略萬畝大棗園區震撼場景的最佳去處,也是大棗園區的核心區域。平臺建有觀景臺、觀棗驛站、景觀綠道、觀光採摘園,是一處集觀光採摘、林下休閒、特色體驗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區。
大棗園區觀景平臺 米進英攝
蜜蜂博物館
蜜蜂博物館是一個將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與蜜蜂辛勤勞作、默默奉獻的奮鬥精神融合傳承的有機載體。博物館是一處以蜂文化、棗花蜜文化為核心,通過藏品、模型、展板、實物,結合5G等現代科技,打造的集旅遊觀光、研學教育、文化體驗於一體的主題文化體驗地,包括展示區、科普區和體驗區。
蜜蜂博物館 王海庭攝
文體中心
文體中心是群眾文化交流、健身鍛鍊、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加快縣城北跨發展的有效抓手。中心包括體育館、綜合樓兩座主體建築。體育館建築面積3000㎡,可容納觀眾1500餘人。綜合樓建築面積12000㎡,包括全民健身中心、圖書館和文化館。
絲弦中心
絲弦中心是為傳承、保護和弘揚贊皇絲弦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而建設的,集演出、排練、辦公、科普教育為一體的文化場館,同時本次旅發大會閉幕會也將在此舉辦。中心包括演出排練區、生態廳、革命老區、唐相故裡、非遺文化、科普廳等多個區域,已成為贊皇的新地標。
與此同時,贊皇縣還深入挖掘贊皇歷史文化、非遺文化、民俗文化,排演了獨具贊皇特色的河東旗鼓、「夢回大唐」情景劇、腰鼓舞、「扎黃河」「鐵龍燈」等民俗匯演。
記者│李藝桐 張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