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財富FortuneToday(ID:FortuneToday-)
文 | 李 瑤
編 | 宋 鴻
疫情並沒有放慢中國造富巨輪的前進速度,福布斯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富豪榜上榜者的總財富值由2019年的9.1萬億元人民幣飆升至14.1萬億元人民幣,近三分之二上榜者的財富在過去一年有所上漲。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總財富值的飆升折射出了中國家族辦公室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
自2013年起,中國的家辦行業發展經歷兩個階段:2013-2016年,第一批3600家的獨立家辦成立,至2019年存續數量已極為有限。緊接著2016-2020年,第二批進入的獨立專業家辦約700家,大部分純銷售型家辦由於無具體競爭優勢,已逐漸從市場退出或回歸本業。
《2020中國家族辦公室白皮書》顯示,79.1%的調查參與者沒有使用家族辦公室服務,其中64.2% 的參與者表示有興趣進一步了解家族辦公室,七成參與者表示未來5年內考慮使用家族辦公室服務。面對日益增長的富豪家庭數量,中國的家族辦公室市場起步雖晚,卻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1 行業現狀:四類家辦方興未艾、「寡頭化」或成未來
家族辦公室於19 世紀在歐洲興起,20 世紀80 年代前後在美國得到迅速發展。據安永估計,目前全球約有10,000 家單一家族辦公室,其中一半在近15 年內成立。而中國作為新興市場,仍處於蓬勃發展階段。
從組織形式來看,目前國內、國外的家族辦公室主要分為商業銀行提供的一體化家族辦公室、單個家族成立的單一家族辦公室、服務多個家族的聯合家族辦公室和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成立的家族辦公室四種。
錦松家族辦公室創始人兼CEO胡松柏認為,不同性質的家族辦公室呈現出不同特點。除了單一家族辦公室,金融機構下的私行部門獨立出來建立家族辦公室,類似於銀行信託,這類更像一個業務部門,在金融資產配置以及客戶群體上有更大優勢;大型三方機構成立的家族辦公室服務團隊在獨立客觀性和資產挖掘方面更有優勢;由律所成立的家族辦公室則更多聚焦在一些家族事務型的服務上。
對於中國目前家族辦公室的發展現狀,香港家族辦公室協會會長方建奇用「方興未艾」來形容,「正處在發展初期,但潛力很大,就像孩子一樣,儘管年紀小,但一定會長大。」
方建奇將中國現有的家族辦公室業務概括為五大門派:投資派、產業派、架構派、治理派和文化派。
方建奇總結道,投資派通過金融投資為家族掙更多的錢;產業派致力於將家族產業發揚光大,做好傳承;架構派幫助家族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最有效率、堅不可摧的架構;而治理派通過各種方法做好家族和企業治理;文化派則關注在更高的層面上建設家族價值觀和使命感,從而延續整個家族的生命力。
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恆天睿信家族辦公室技術專家郭升璽認為,中國家族辦公室的行業正在往「寡頭化」邁進。
一是如銀行、大型財富管理,具有資金、跨境證照及客戶優勢的「大型機構寡頭」,在規模紅利的驅動下,只要吸納市場的專業人才,就可以快速積累客戶,先行的機構型家辦將大量佔據約189萬個中國高淨值人群市場份額。
同時,一些「專業寡頭」冒出,依照合伙人自身專業背景(如法稅、投資、置業、保險)的功能型家辦將成為主流,且在不同專業中各自出現頭部機構,這些專業單位雖然沒有如大型機構資金客戶優勢,但是可通過協議形成合作獲利模式。
而跨境取得不同管轄區的業務相關執照,亦將是所有家辦日後發展的硬指標。至於少部分高淨值人士考慮隱私等原因,以成本中心原則聘用專家設立單一家族辦公室,以及大型的跨境服務提供商,則會在整個市場上佔有份額。
2 行業痛點:打造專業平臺、買方定位和信任機制
家族辦公室在中國起步晚,專業人才的缺乏成為行業共識。
優脈·家族辦公室聯盟創始人應松表示,如果站在從業者角度,家族辦公室是一個綜合專業服務機構,所提供的服務類型主要有家族風險管理服務、家族財富保值增值與傳承服務、家族治理服務,涉及金融、法律、稅務和財務等多個方面,對從業者的綜合專業能力要求很高。
由於市場具有實務經驗的人員數量有限,在郭升璽看來,現存的家辦目前綜合優勢不相上下,面臨的挑戰也極為類似,而日後在中國家辦市場所佔份額的多寡,其關鍵點就取決於現今市場策略與決策維度。
除了專業人才的匱乏,以「賣方主導」為主的市場逐漸被「買方定位」的理念所取代。
中國金融市場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中基本以渠道銷售為主,該方式使得其商業模式跟資產管理機構收益連接度更為緊密,跟客戶連接度較小,導致很多人的從業特性是以交易為目的,而不是以客戶的可持續利益為目標。
光大保德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奚頡表示:「所以我們不是銷售我們的產品,而是幫助客戶通過基金專戶、私募等多元手段實現大類資產配置,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風險偏好和對收益的預期。」
「想要做好家辦,有兩點需要打通,一是專業,二是信任。」尚景匯創始人兼CEO邵爾琛向《今日財富》雜誌表示。
據悉,「難以獲取客戶信賴」是多位業內人士的普遍感受。要解決「信任問題」,除了「熟人」受託建立家族辦公室外,郭升璽認為還應建立行業準則,比如家辦從業者對客戶具有以「當事人最大利益原則」與受信責任兩項基礎準則。此原則與責任絕非理論,而是對從業人員更有法律約束和直接影響。
3 行業未來:分類監管下的家辦生態
在2010年美國通過《多德–弗蘭克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之前,監管及法律層面並無「家族辦公室」的定義。該法案將聯合家族辦公室納入其監管框架下,對單一家族辦公室進行了豁免,不過後者仍遵循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信息披露規則,按照符合一般公認會計準則的規範披露其財務信息,包括財務報表、投資組合及倉位等。
在深圳市家族辦公室促進會創始人靳繼科看來,家辦不能簡單地被看作一項業務,它是一個包含了金融、非金融、境內境外各專業產品服務的大集合、大提升,實際上中國家辦的發展走在了監管的前面。
應松表示,由於家族辦公室是給小眾人群提供高端且私密的專業諮詢和資產管理等服務的,所以不論是在全球還是中國,家辦這個主體嚴格來講未被特別監管,但其每項業務都會受到專業監管, 即對家族辦公室業務進行分類監管是大勢所趨。家族辦公室雖無專門的監管機構,但是其進行的業務中涉及多種傳統業務,是眾多傳統業務的集合,可以考慮對家族辦公室業務進行分類監管,具體的業務類型納入現有監管體系由不同的機關進行監管。
「在資管新規的一個大背景下,監管層實際上對家辦業務開了個口子。」方建奇指出,在2018年,銀保監會出臺《信託部關於加強規範資產管理業務過渡期內信託監管工作的通知》(信託函〔2018〕37號),明確提出了家族信託的業務性質和範圍,這實際上是監管層對家族信託業務的認可和規範。
此外,《信託法》17條規定明晰了設立家族信託的財產本身有問題或者產生欠款的情形。《九民紀要》第95條專門強調,除非符合《信託法》17條,否則不允許強制執行信託財產。「通過這個獨立性,家族信託就實現了最特殊的功能——資產隔離。」方建奇認為《九民紀要》明確地談到家族信託的資產隔離問題,對於家辦業內是很大的鼓舞。
《2020中國家族辦公室白皮書》顯示,42.9% 的參與者將經營業務總部設在長三角地區,其次是粵港澳大灣區(19.6%)。靳繼科表示,深圳的政府相關部門還是非常開放、包容和支持新興事物發展的,包括國內首個批准家辦的行業組織,未來行業健康發展也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