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樓市,波瀾壯闊,風詭雲譎。政策指揮棒翩翩起舞,整個房地產行業的溫度也隨之上下起伏。時值年末,房天下盤點2019樓市年度熱詞,以數據為底,從事實出發,撥雲見日,為你揭曉樓市真相!
【1】
早些年內地剛剛引進港劇時,劇中角色擺闊時一言不合就是「千尺豪宅」,撲面而來的富貴氣息把電視機前的觀眾震得一愣一愣的。但實際上,「千尺」換算出來不過91平方米,放在內地城市就是個三室一廳。只不過因為香港土地少房子貴,在大家都住「鴿子籠」,三室一廳才能搖身一變成為了人人羨慕的「豪宅」。
近幾年來,北京、深圳等不少城市的居民也開始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明明住的是很正常的房子,卻無奈「被豪宅」,這一切都始於官方劃定的「普通住宅標準」。
以北京為例,只要觸碰下面兩條標準之一的,就已經被踢出了「普通住宅」的行列,成為官方定性的豪宅,在二手房交易時需要額外繳納5.5%的增值稅:
(1)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1.0以下;單套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以上
(2)實際成交價高於2014年發布的住宅所在區域平均單價或總價的1.2倍。這個標準是,五環內單價約4萬,總價約468萬
從數字來說,根據2019年11月國家統計局數據,北京二手房價格已經在2015年基礎上上漲了超過40%;從生活體驗來說,住在北京的人,都知道五環內比468萬還便宜的房子有多難找到……
深圳的政策與北京差不多。按照2015年出臺的深圳普通住房標準,各區的豪宅門檻是:
羅湖區390萬;福田區470萬;南山區490萬;鹽田區330萬;寶安區360萬;龍華新區320萬;龍崗區280萬元;光明新區250萬元;坪山新區200萬。
凡是超過以上門檻的房源,都被列入「豪宅」名單,二手交易時需繳納5.6%的增值稅。
隨著深圳房價的持續上漲,深圳二手房的平均成交總價已經超過了780萬,豪宅稅的打擊面也隨之擴散,剛需買房時也一不小心就會踩過這條紅線。
「豪宅稅」並不是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的特例,而是在全國範圍內普遍存在的。
小編整理的部分城市「豪宅稅」標準
我們常說的「豪宅」,都是指大面積、高單價、內部設施奢華、居住環境優越、富豪階層才能享受的高級房源,但當「豪宅」的標準已經把買房的剛需也囊括進去時,就說明這個陳舊的「豪宅」門檻,已經越來越不合時宜。
【2】
好消息是,近日,深圳終於對「豪宅」的認定標準做出了重大調整。
據深圳市稅務局工作人員的消息,從2019年11月11日起,普通住宅的標準取消價格的規定,只要容積率在1.0以上、單套建築面積在144㎡以下的房子,均認定為普通住宅。凡普通住宅滿兩年之後,交易均免徵增值稅。
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王鋒表示:「深圳下一步調整是要考慮對真正的剛需,要通過確定普通房的標準,給老百姓事實上的減稅,讓老百姓真正地能夠減輕購房成本。」
落筆計算一下,你會發現確實如此。如果你前些年花300萬元購置了一套房產,今年漲到了深圳的二手房均價780萬,那麼新政出臺之後,僅免除的增值稅就可達近20萬元。
對於購房的剛需來說,新政的落地避免了很多幾十平的小戶型「被豪宅」。大額「豪宅稅」的免除,無疑是大大降低了老百姓肩上的購房壓力。
對於賣家而言,需要與買家共同分擔的稅金減少,賺到手裡的錢變多,也會激發更多房產持有者的入市熱情,直接增加房地產市場的供給。
所以稅收的減法,其實對於整個二手房市場而言是一個明顯的加法,供給變多,購房門檻變低,二手房的熱度將迎來回暖。
【3】
在即將完結的2019年,主旋律是「嚴格調控」。全國各城市對房價嚴防死守,成功把瘋漲的房價「穩」了下來。
而樓市溫度普降之後的2020,年,關鍵詞變成了「因城施策」。深圳作為四大一線城市之一,此次及時調整不合時宜的「豪宅稅」標準,就釋放出了一個很積極的信號——當某些規定已經開始阻礙城市發展、人民生活時,不再顧慮風向,而是因地制宜地及時修正,讓人民安居樂業的願望得以實現。
新的一年,希望更多的城市跟上深圳的腳步,希望中國的樓市能再度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