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高翔:用生命奏響《資水船歌》

2020-12-12 華聲在線

袁偉傑

龔高翔從二十幾歲開始創作二胡曲,現有《擔黃土》《資水船歌》等60來首。十裡八鄉的鄉親都親切地稱他為「農民作曲家」。《資水船歌》是龔高翔融一生的藝術體驗創作的二胡曲,在創作出初稿之後的20年內反覆修改,最近推出定稿作品,引起業內一片叫好。

遇見二胡

龔高翔1950年8月出生於新化縣白溪鎮。上小學必經居士巷,這裡集中了許多算命先生,沒事時就拉二胡,巷子裡各種調子的二胡曲此起彼伏,煞是動聽。經過這裡,龔高翔每每要駐足聽一會兒,久而久之,湧起了拉二胡的衝動。他從山上砍了一根竹子,把最大的一節鋸下來,刨得光滑溜圓,又找到一張掛在樹枝上的蛇皮蒙起來,又做了弓弦,就這樣用自己做的二胡憑感覺拉起了二胡,居然有模有樣。

1964年,14歲的龔高翔因有二胡特長被選到大隊宣傳隊,大隊給他發了一把1.2元錢買的二胡。他高興得心都要跳了出來。一有時間他就拉二胡,各種沒學過的歌曲,他只要聽幾遍,就能用二胡流暢地伴奏。1963年他參軍後當宣傳隊長,1973年他參加修建車田江水庫當宣傳隊員,用的都是這把二胡。

1976年,他到白溪鎮五七中學當了一名音樂教師,兩年後又調到白溪鎮文化站當站長。為了過二胡癮,他常常跑到長沙賣二胡的店子裡去蹭二胡拉。某天,在長沙城裡轉了很久,他看上了一把二胡,非常喜歡。一問價錢,要420元。豁出去了!回去之後,他狠心賣掉840斤大米,硬是將這把二胡買了下來。

資水曲調

白溪是一塊文藝的土地,很多人開口就能唱。這與這裡的人們長年駕船、放毛板船有關。因而,資水河邊的人們都會唱歌。龔高翔是白溪人,他的文化的根深深地植於資水河畔這塊土壤。他的二胡曲調都是原創,每一個曲調和音節都是沐著資水從土地裡生長出來的。

剛從部隊回來時,龔高翔每天跟農民兄弟一起挑大糞,汗爬水流,累得氣喘籲籲,但坡是必須要過的,一鬆勁就可能連糞帶人跌下坡去,為了爬坡過坎,大家在臨近坡時就張口唱歌,唱的是「東南風來呀哦——荷——!」「南風扯起北風來呀哦——荷——!」「打哦荷」在新化農村被看成是招鬼的,但挑糞的人就愛「打哦荷」,一「哦」—「荷」發出奇奇怪怪的變音、怪音,往往能產生一種神奇的力量。龔高翔覺得,挑大糞是光榮的勞動,為什麼沒有人寫曲子歌頌這些勞動者呢?我也是個挑大糞的,就讓我來歌頌他們吧。於是,龔高翔懷著深情創作了二胡曲《挑大糞》。

《挑大糞》在新化縣公開演奏之後,贏得了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但事後,一位「專家」級人物評論說:最好改個名,《挑大糞》這個名稱太醜了,換個名稱,就叫挑肥料吧!龔高翔一聽火冒三丈高:「我們吃的大米、蔬菜、麵食,哪一樣不是靠大糞來滋養?大糞為題何醜之有?」那位「專家」先是大驚失色,繼而滿面通紅。

《資水船歌》誕生記

《資水船歌》最初的靈感源頭來自於少年時候。那一天,龔高翔與童年小夥伴張福雲在山上割牛草,張福雲邊割草邊唱歌,龔高翔聽聽得入迷,聽一遍就完全記住了。張福雲說,這是搖櫓的號子,還有拉搭包(拉縴)的號子……

這是龔高翔第一次聽到完整的船工號子。他很懷念放毛板船的資江,懷念清清河水的資江。他想,一定要寫一首曲子來懷念從前的資江。他以船工號子為主旋律,用聲音對放毛板船的緊急情況進行模擬,對河水進行藝術化的模擬,模擬急風、暴雨、急灘、惡浪、漩渦以及船工緊急避險,模擬背纖、搖櫓、划槳,甚至連縴繩勒得轉繩的滾筒「嗟——呀」做響的聲音也都模擬了出來。

2015年12月24日,湖南省文化廳的年度聯歡晚會在長沙舉行,主辦方邀請的二胡手只有兩個人,一位是某高校二胡教授梁老師,另一位就是龔高翔。參加晚會的婁底市副市長甘躍華提議:「你能否拉一首《殺年豬》?」龔高翔於是準備了兩首原創二胡曲:《資水船歌》《殺年豬》。

梁教授先上場拉《賽馬》,嫻熟的技巧,高貴的裝扮,高雅的氣質,贏得了熱烈掌聲。省文化廳副廳長鄢福初悄悄問龔高翔,你跟教授PK,怕不怕?龔高翔說:不怕!就上去了。

他先拉《資水船歌》,弦一拉開,觀眾鴉雀無聲,被這首陌生的原創曲優美的旋律徵服了。當他用二胡模擬船工背纖時,繩子勒著巨大的轉盤發出「節——節——」的音時,全場頓時爆發出暴風雨般的掌聲,把後面的曲調都打斷了。他的原創曲《殺年豬》演奏完,全場同樣掌聲雷動。

相關焦點

  • 午休丨孤獨的船歌——尼採詩作《威尼斯》賞析
    遊艇,燈光,音樂——醉醺醺地遊蕩在朦朧中 ……我的心弦被無形地撥動了,悄悄彈奏一支船歌,顫慄在絢麗的歡樂前。在抒寫下《孤獨》後的四五年,即 1888 年至 1889 年,尼採,這個曾倡導詩化人生的詩人哲學家,被沉重的孤獨吸乾了生命的精髓,他在期待友誼、渴求理解、希望被發現的孤單寂寞的窒息中,精神瀕臨崩潰。當他被人接回家鄉,途經威尼斯時,竟然唱起了他一生中最酸楚而又最優美動人的即興曲,一支比《孤獨》更動人心弦的抒情曲——《威尼斯》。
  • 資水一路向北(上篇)
    浩浩資水,行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一直以來,我對資水都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也許是因為資水離我太近卻從未踏足,也許是因為資水充滿了許多未知的誘惑,也許是因為資水流域的紫鵲界梯田、新化山歌、花瑤、安化黑茶及梅山文化曾一次又一次吸引住了世界的眼球。
  • 蕩漾飄搖在歲月中的「船歌」
    難以抑制的乘船衝動,意象泛濫,直到有一天終於找到一條宣洩的「河道」——船歌,才如拕舟入水,找到了精神流向。一、划動黑白琴鍵孟德爾頌的《船歌》、奧芬巴赫的《船歌》、音響絢麗裝飾華美的蕭邦《船歌》都採用這種拍子。李斯特也有一首《船歌》,技術複雜,驚濤拍岸,據說福萊有十三首《船歌》,惜未得見。唯獨柴可夫斯基的《六月船歌》是四四拍子,中國人最易接受,這也是它在中國廣為傳播的原因之一。如同所有作曲家都在《船歌》中採用一個固定節奏型一樣,《六月船歌》也用一個不斷重複的節奏型鋪墊,蕩舟意象栩栩如生。
  • 用一本小說為陶淵明「翻案」,陳翔鶴用生命奏響千古絕唱
    陳翔鶴和妻子王迪若陳白塵推崇陳翔鶴道:「一般作家是用紙和筆寫作的,革命作家是用血和肉寫作的,翔鶴是用他整個生命來寫作的,所以我稱他為真正的作家。因為,他首先是一個真正的人。」是的,陳翔鶴先生是用生命索琴奏曲,奏響千古絕唱《陶淵明寫〈輓歌〉》和《廣陵散》。
  • 《烏蘇里船歌》案終審判決 郭頌敗訴船歌屬於人民
    這些音樂家發出呼籲的背景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烏蘇里船歌》的終審宣判。  據北京晚報報導,12月17日,北京市高法終審維持了二中院的一審判決,這表明郭頌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亞太地區音樂教材》的《烏蘇里船歌》只是改編者,而非作曲者,這首民歌的真正作曲者是全體赫哲族人民。至此,這起歷時3年的我國首例民間藝術作品著作權案正式落下帷幕。
  • 生命的樂章在極地奏響
    人生短暫,歲月匆匆,與其發出子在川上的慨嘆,不如行動起來,從空間視野明確人生的內涵,確定生存的狀態,奏響生命的樂章。深圳作家宋良毅先生就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因此有了這部觸動人心的《抵達南北極》。 提到南北極,我們直覺是五彩極光和冰雪世界,但踏著作者的足跡,仿佛和作者一同坐於郵輪之上,感到濃濃的暖意。
  • 奏響生命詩樂章——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公益朗讀)
    奏響生命詩樂章(音樂)10:00來自生命裡傳來的聲音奏響生命詩樂章——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作者:劉麗生命如詩夢飛揚生命如歌船遠航天空海洋交響樂奏響生命詩樂章開創進取永奮鬥時代綻放新氣象為祖國歌唱,為中華民族謳歌,為新時代的中國朗讀
  • 《舌尖》裡的船歌魚水餃,怎一個「鮮」字了得!
    被舌尖3選中拍攝,在船歌的營銷負責人劉宏亮看來,是「非常自然的事」,因為「青島美食有三寶,啤酒海鮮魚水餃」,而一提到魚水餃,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船歌。不少明星、美食家也光顧過船歌魚水餃,蔡瀾、董克平、黃渤、黃磊、霍建華等等都是船歌的座上客。
  • 「56歲」的《烏蘇里船歌》,仍在傳唱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日走近《烏蘇里船歌》詞作者胡小石,面對面聆聽他重溫江船上的漁歌,深入烏蘇里江畔的赫哲族,暢想新時代的烏蘇里船歌。「我平時比較喜歡音樂,就用竹子做了一個管,模仿樂器黑管,在姐姐家的大陽臺上吹著玩。」胡小石說,由於是自製樂器,不在樂隊的編制裡,聲音就與一般樂器不一樣。這個不一樣的樂聲,吸引了一些路過的人,其中就包括原哈爾濱歌舞劇院的樂隊指揮。
  • 船歌廣頌
    原標題:船歌廣頌法制晚報訊(記者 壽鵬寰)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和民歌演唱家郭頌昨日在北京去世,享年85歲。郭頌是東北民歌的代表人物,他演唱了《新貨郎》、《烏蘇里船歌》、《我愛這些年輕人》、《甜透了咱心窩》等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與病魔抗爭了五年之久,郭頌的兒子郭小良表示,父親這五年遭了不少罪,但離開得很安詳,唯一的遺憾是這五年沒能登臺演出,也不能開口唱歌。郭頌追悼會將於明日上午10點在305醫院舉行。
  • 「徐婷婷古箏獨奏音樂會」在哈爾濱大劇院奏響!
    古箏重奏《烏蘇里船歌》《冬蟲夏草》,古箏與琵琶《春江花月夜》,古箏協奏曲《瀏陽河》《漁舟唱晚》《雲裳訴》等經典曲目在冰城哈爾濱奏響,為龍江冬韻增添中國風情的古典與浪漫。 △青年古箏演奏家徐婷婷與龍江箏樂團演奏 《烏蘇里船歌》
  • 船歌的加拿大北極蝦私享宴有點「怪」!?怪好吃的!
    船歌魚水餃舉辦了一場線下私享宴邀請了一波美食博主一同品嘗船歌魚水餃的新菜品這小編剛到還沒進門就看到船歌的私享宴的大牌子真是被暖到了>進去以後就餐環境美觀又不俗套有點小山小水的意思船歌還特意為我們準備了一份定製菜單有什麼好吃一目了然私享宴最重要的是什麼?
  • 在民族管弦樂中聽見中國文脈,《風雅頌之交響》昨晚奏響申城
    昨晚,指揮家彭家鵬執棒的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在上交音樂廳奏響了《風雅頌之交響》2018原創作品大型音樂會。這場音樂會集結了趙季平、李濱揚、劉長遠、郝維亞等作曲家創作的4首現代民族管弦樂作品,為上海聽眾帶來一場「中國風」的視聽盛宴。
  • 著名歌唱家郭頌走了,留下「船歌」悠悠
    《烏蘇里船歌》永遠難忘!」  緊接著《紅旗飄飄》的作曲者李傑也發布朋友圈證實郭頌去世。記者隨即撥通郭頌的兒子郭小良的電話,悲傷中的他正在準備父親的後事。郭小良透露郭頌在去世前已經住院5年,「5年前我父親因為不明原因的發燒住醫院,到了醫院就進入重症監護室,做了氣管切除手術,搶救過來後一直就住在醫院。
  • 資水柘溪大壩
    安化,沒有來之前,我的印象是一個縣,產黑茶,富林木,有一個柘溪水庫,橫流於全縣的資水。還有那個安化火車站,距離縣城有100多公裡,轉大巴要三兩個小時。下了高速,發現這裡真的很好。山青水秀,還有城市的建設很整齊,整個縣城,沿江而建,江水兩岸,高樓鱗次櫛比,地面衛生,車水馬龍,還偶爾能看到那一棟棟的吊腳木樓,講述著這裡勤勞的山區人民的一個又一個故事,那資水的曲韻,制茶的清香。柘溪水庫的大壩,果然很雄偉,是毛主席思想指導下的安化人民的傑作。現在又在新的指導思想下,水清清,山青春,建設一個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安化。
  • 昨晚的翠華山,旋律和音符奏響天地間
    文化陝西【昨晚的翠華山,旋律和音符奏響天地間!】在登頂牛背梁一覽崇山峻岭深入佛坪聆聽萬物共鳴之後,本周的中華祖脈·秦嶺之聲雲上系列音樂會將山川與水色相融,展開了一場人文與風情、生命與自然的親密交流——這次,XSO西安交響樂團深入終南毓秀——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用音符和旋律帶領人們感受了一場山崩奇觀的地質探秘之旅。
  • 《烏蘇里船歌》悠然遠去 我們如何再唱出一個時代?
    新華社北京5月25日專電 題:《烏蘇里船歌》悠然遠去 我們如何再唱出一個時代?  新華社記者陳芳、白瀛、彭卓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  著名歌唱家郭頌的離世,讓《烏蘇里船歌》傳唱了半個多世紀的悠遠歌聲,永遠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 烏蘇里船歌新唱
    屋內,7位赫哲族老阿媽身披民族盛裝,齊聲唱起《烏蘇里船歌》。這裡是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八岔村。赫哲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現有5000多人。在同江,赫哲人主要聚居在街津口和八岔兩個赫哲族鄉。正在領唱的吳桂鳳,是赫哲族說唱文學伊瑪堪傳承人。
  • 奏響新時代巴山蜀水大合唱
    在"十四五"期間,川渝要以"打造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為主題,把雙城變為雙贏、把雙城記變為雙聯體,努力塑造文旅雙城品牌、巴蜀品牌,讓巴山蜀水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奏響新時代的大合唱,走向世界文旅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