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位置水庫大壩的作用
(1)中上遊的水庫大壩
①有利
a.經濟效益:防洪、發電、航運、灌溉、養殖和旅遊;
b.生態效益:調節庫區氣候、緩解生態環境壓力、攔截泥沙、降低河流含沙量、改善水質。
②不利
a.上遊(庫區):淹沒原有生產、生活設施、耕地以及文物古蹟、改變庫區原有生態環境、水質汙染;
b.下遊:下遊泥沙大大減少,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入海徑流量減少,海浪對海岸侵蝕加劇,河口三角洲萎縮;海水倒灌、生態破壞和入海營養物質減少,河口漁業資源銳減。
(2)河口處的水閘大壩和堤壩:如泰晤士河口處的水閘主要是對海洋潮汐的防禦;
河口處的堤壩:
①有利方面:主要是延長航道,防止泥沙沉積,利於通航;
②不利方面:沿河防護堤破壞河流沿岸的自然環境;修建沿河堤壩使得河流空間固定,導致湧潮浪高更高,破壞力更強;河口附近地勢低平,流域內降水豐富,建沿河堤壩加劇了沿岸地區的澇漬(洪澇)災害。
(3)修建丁壩(人工島)
①有利:降低洪水期流速,防洪;提高枯水期水位,利於通航;防治河流對河岸的侵蝕,保護河岸。
②不利:降低河流流速,導致河流泥沙沉積。
(4)入湖口處:汛期:水閘打開,流向湖泊;若湖泊水位高,則關閉水閘;枯水期:水閘打開,湖泊流向河道,灌溉農田。
某區域河流進行拆壩的分析思路
(1)生態問題:建壩後,不利於河中生物的洄遊;改變水生生物的棲息環境,生物多樣性減少;壩區易造成泥沙淤積;下遊由於泥沙減少而造成河口海水入侵等現象。
(2)能源調整: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水電使用比重降低,大壩利用率低。
(3)效益消失:廢棄大壩無人維護,危害性大;由於河道整治,洪災等影響減少,建壩綜合效益降低。
(4)環保理念:環保理念的改變,流域的開發以自然開發利用為主,如恢復自然生態等。
流域開發、建設與綜合治理分析的一般方法
(1)了解流域概況,分析流域發展的地理條件
分析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一般要考慮流域位置(特別是與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自然環境(氣候、水文特徵、植被、地質災害等)、自然資源等自然地理條件和人口、經濟發展基礎等人文地理條件。
(2)結合有利因素,分析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
分析流域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時要綜合考慮其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得出流域開發的有利條件,從而制定出其開發方向(如發電、航運、供水、養殖、旅遊等)。
(3)針對不利因素或存在問題,研究制定綜合整治措施
在分析流域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時,要充分考慮流域上、中、下遊的不同地理環境特徵。一般思路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