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逛海南三亞黎族古村,織錦土陶這些非遺項目你會買單嗎?

2020-08-29 Rikki大叔

時隔一個多月,我再一次來到這個我非常喜歡的城市——三亞。和前幾次來三亞度假不同,這次我隻身一人來到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三亞應該是陽光、沙灘、比基尼,可事實上三亞也有它溫婉內斂的一面。

鹿回頭上看鹿城,日落、啤酒一個都不能少

來了三亞很多次了,鹿回頭景區還是第一次來,據說來到這裡的情侶或戀人,都因牽手鹿回頭從此將永浴愛河。

鹿回頭被視為愛情聖地,主要是因這裡有個美麗愛的情傳說。想傳古代有一位英俊的黎族青年獵手,為追一隻坡鹿來到南海之濱。無路可走的坡鹿突然停下腳步,青年的獵手正準備張弓搭箭。忽見火光一閃,煙霧騰空,坡鹿回頭變成一位美麗的黎族少女,少女目光清澈而美麗,悽豔動情,於是就有了浪漫的愛情故事。此山也因此被稱為「鹿回頭」,而三亞也有了另外一個名字「鹿城」。

在鹿回頭上看整個鹿城,整個三亞都淨收眼底。相比其他視角從這裡望過去,你可以擁有整個三亞。傍晚華燈初上,在夕陽的映襯下,華僑城激情一夏啤酒節也正式開始。很久沒有獨自一個人,這麼自由自在的喝酒,心裡的小激動還是比較明顯的。此時在山頂喝啤酒看日落賞萬家燈火,這個夏天,在三亞在鹿回頭,有晚霞和啤酒的陪伴真的挺好。

探訪三亞千年古寨文門村

千年古寨文門村,是三亞非常小眾的一個旅遊景點,颱風過後我來到了天涯鎮北5公裡的文門村,這裡沒有城市的喧囂熱鬧,只有黎族的阿婆在屋堂席地織錦,可愛的孩童在赤腳玩耍。

織錦老一輩的黎族婦女基本都會,由於工序實在是繁瑣收入又相對微薄,所以很多現代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再學習這門手藝。也只有在這樣傳統的千年古寨才,還可以看到黎族阿婆在自己門口織錦。織錦雖然很幸苦,阿婆還是堅持這樣的重複工作,看著每一根絲線在她們的指尖遊走,你就可以感受到她們那種對家的眷戀和對生活的美好期望。

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館內展出了近千件黎族生活用具和器皿,其中這件木質鈴鐺就是非常有意思。這是一種掛在牲畜身上的器具,是通過牲畜的走動來觸發木鈴,由於每一家的用材做法和大小都不一樣,所以它們木鈴鐺發出來的聲音也是不相同。這樣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只要聽到自己的木鈴響聲就可以準確無誤的找到目標,是不是像極了我們今天的手機鈴聲,而且還是自定義的手機鈴聲。

在文門村很多事情,其實都還是一個謎團。就比如這從天而降的驚天巨石,是什麼力量將它送到此處,又是誰將其攔腰劈斷。還有這層層疊起的官帽石,若非是自然的力量,誰又可以將其擺放的如此富有藝術氣息。

行走在文門村的田間地頭,可以感受到迎面的微風夾雜著泥土的芬芳就這樣撲面而來。官帽石、欽差讀書石、驚天石,不僅見證了文門村的歷史,如今還是遊客旅行打卡地的推薦景點。

天涯一卷書海洋主題圖書館

你有多久沒有安靜地讀過一本書了,外出旅行除了吃喝玩,還有很多值得我們發現和探索。你就好比馬嶺青龍街的這家天涯一卷書海洋主題的書店。一杯咖啡或是一盞茶,在這裡讀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拍幾張認為不錯的照片,出門百米便是大海。相信這裡的詩和遠方,總有一個可以喚醒那個沉睡文藝的你。

藍色的海洋主題,白色的海浪設計,走進圖書館猶如置身於海洋一般。此時拿起一本書,安安靜靜地讀上一會兒,在知識的海洋中漫遊,也許這就是你要的最好的遠方。

揭秘中廖村的黎家生活

我是一個中年大叔,也是一個不走尋常路的旅行者。有人問我在三亞旅行除了看海,還有哪些景點可以推薦。今天我就帶著一個不一樣的三亞,來這裡首選要在花橙旅遊公眾號買個門票,價格不貴只要25塊錢,這個月還有花橙專享優惠10元簡直超划算。

距離三亞市區不遠處還有一個村子名為中廖村。這是一個傳統黎家民族村,獨特的黎家風土人情和黎家美食吸引很多遊客慕名前來。這裡有傳承千年的非遺項目黎陶製作,還有各色黎族各種手工藝製品,和黎族特色的木藝製作等你前來探索。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黎族土陶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手工制陶技藝。黎族土陶藝術源遠流長,有新石器時期的型制,也有濃鬱的民族印記。黎族土陶獨特的造型和別具一格的圖騰花紋,形成了它獨有的藝術風格。

如果對這些比較感興趣,大可以花費一些時間和銀兩,做幾個自己比較喜歡的土陶製品。我相信這應該是你最得意的旅行紀念品。

中廖村——村上書屋

要麼讀書要麼旅行,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需要在路上,平時快節奏的生活打亂了我們原本安靜的生活步伐,旅行中偶爾發現一家書店,你會覺得久違的慢節奏生活,其實就在你的身邊。

走進中廖村的村上書屋,你會發現,鏤空設計的屋頂,即使在白天也可以看到繁星點點。躲在慵懶的角落,讀一本關於旅行的書,也許這就是我要的生活。

這裡還收藏有很多上世紀70、80年代的絕版小人書,80後的我翻開每一頁,發現的都是過去的美好。

熱鬧的黎家小院能歌善舞的黎家村民

中午時分,黎家小院已經開始熱鬧起來,阿婆專心地坐在一旁織錦,能歌善舞的黎族村民演員,在農閒之餘表演著自己民族樂器和歌舞。展現了她們多姿多彩的日常生活,為我們帶來最純粹的,黎族山哥風情和竹竿舞互動。

黎家小院真實還原了,傳統的黎族風情。竹竿舞是他們自娛自樂和迎接貴賓的主要方式之一。因竹竿舞互動性比較強,所以被很多人所熟知。來到這裡你就應該放下拘束和尷尬,跳出你靈魂的舞步。

中和湖山水黎歌

每天上午十點和下午三點的中和湖《山水黎歌》表演,依託中廖村原有山水、棧道、水面、竹排進行黎族歌曲演出。黎族演員在水面放歌,遊客在環湖棧道輕鬆觀看,形成了一幅以山水人為主體的自然山水畫卷。

先有雞根據地土菜館

在中廖村有這樣一家餐廳你是要去嘗一下的,先有雞根據地土菜館。這是中廖村精心打造的一戶一味特色農家餐廳,質樸的裝修,純綠色的食材和超大的農家分量,不讓你吃飽關鍵還讓你吃好。中午來到這裡,先來一隻中廖雞再喝一壺山蘭酒,然後酒足飯飽之後,再去星空野舍或者黎錦閣好好睡上一覺,那叫一個美。這裡悄悄告訴你,只要你持有花橙卡,提前預定這裡的民宿還可以還可以享受一定的優惠。

黎錦閣

復又簡約風的黎錦閣民宿,在設計師大膽採用了石塊和木頭的元素,窗前高大的椰子樹,也時刻提醒著你這裡是美麗的三亞。

黎錦閣民宿在藤蔓植物的包裹下,整個建築就如同一個中世紀的古堡,而你當然就是出入古堡最最尊貴的王子。

星空野舍

還記得小時躺在家門口的草地上,看著滿天的繁星一個勁的發呆,有時候居然聽不見媽媽喊吃飯的聲音。現在生活在城裡的我,已經很久看不到這樣的景象了。

當我走進星空野舍推開窗,看到窗外的玉米田和一望無際的天空,似乎又回到了小時候那個調皮快樂的時代,突然也有了想在這裡住上幾晚的衝動,難怪人家都說設計都要以人為本,也許這就是我和設計師之間的共鳴吧!

三亞海鮮探店林姐香味海鮮的秘密

來到三亞,我們總會用各種各樣的藉口告誡自己,減肥那是不可能的。在三亞除了玩就是吃而且還要拼命的吃。因為在吃貨的食譜裡,海鮮那都是沒有脂肪的食物不長肉的。林姐的香味海鮮是三亞家老字號海鮮店,土生土長的三亞人林姐,用三亞人最質樸的品格,給每一個來到這裡的人提供最優質的美食體驗。

清蒸龍蝦

清蒸龍蝦應該是我這頓最奢侈的一道菜了,青龍的個頭雖然不算太大,但是它的味道確實非常鮮美。相比波士頓龍蝦,我總覺得它的肉質比波士頓龍蝦的肉質要細嫩許多,淡季的來到三亞嘗一嘗這個很划算。

香辣蟹

香辣蟹是我覺得做的最好的一道菜,以前吃的很多香辣蟹,不是很油膩就是很辣。後來我才知道這是商家為了掩蓋蟹的品質故意而為之。在這裡蟹是自己挑的,口味是自己選的。少油、少辣勁可能地保證食材的鮮味,所以這道菜是我最先吃完的一道菜。相信我少油少辣的香辣蟹才是真正好的香辣蟹。

椒鹽皮皮蝦

這絕對是她們的招牌,不僅僅是因為她們家的蝦做的好。關鍵還有一個非常人性化的服務——撥蝦。吃過的人都知道,椒鹽皮皮蝦雖然好吃,但是想要暢快的吃確實比較費事,而且還經常被蝦刺扎到。所以說她們的這一服務真的說太棒了。這裡悄悄告訴你選蝦的時候要選那種尾部有黃色的蝦,個人覺得有蝦黃的蝦才是最好吃的。

這裡的皮皮蝦外皮焦香酥脆,肉質鮮嫩,細細品嘗還有一股子海水的鹹甜口味。這種味道也只有在三亞在海邊,在林姐香味海鮮才可以吃到的美味。

蒜蓉蒸鮑魚

如今的生活都好了,鮑魚已經不是富貴人家餐桌上獨享的奢侈品,而是時常走上大眾餐桌的美味佳餚。鮑魚細嫩爽滑和富有嚼勁的口感,再加上蒜蓉的香。冒著熱氣的蒜蓉蒸鮑魚,一口咬下去滿滿的都是滿足,留在舌尖的永遠都是那滑溜溜的記憶。

香辣花甲

花甲是一種在常見不過的海鮮,只需要處理乾淨,加入料酒和香蔥簡單的爆炒就可以出鍋,而這種考驗廚師火候的菜餚,也是檢驗餐廳好壞的標準。好的花甲如它各個爆開,充分吸收高溫和調理的精華,讓你吃到的每一口都崩發出無限的味覺可能。這就是像是在嗑瓜子,總也找不到停下來的時候,吃花甲也是如此。

蒜蓉蒸扇貝

扇貝的伴侶,永遠都是蒜蓉和粉絲,也不知道是誰發明了這種吃法,讓無數人的舌頭都拜倒在它的味道之下。這樣的組合雖然常見,但卻非常的經典。經典到讓人無法超越,所以它也是很多人吃海鮮必點的一道菜餚。細嫩的粉絲吸收了扇貝的鹹甜和蒜蓉的濃香,伴著湯汁和扇貝肉一口吞下,環繞在你舌尖的就是那熟悉又渴望的味道。

一塊豆腐不加烹飪也是舌尖上的美味

三亞有這樣一家餐廳,以一道菜來命名。絲毫不加掩飾的告訴你,我就是一個做豆腐的,而且我的豆腐很好吃。果不其然來到這裡真的很多人,生意好到老闆都說,咋樣生意不錯吧!

暫且不說生意好壞,先上幾道拿手菜我來嘗嘗。

石磨一塊豆腐是他們家的招牌不得不吃,純手工磨製的豆腐都是限量供應的,搭配的三種調料,可以適合不同人群的口味。嫩嫩的豆腐散發著微微的熱氣,一口下去你就知道,上等的食材原來是不需要任何烹飪的。就像我們小時候吃的小蔥拌豆腐一樣就是那個味道。

糖醋鐵板裡脊、老婆婆家茄子、一絕醬鴨、芙蓉黃金豆腐、奶香大花卷、尖椒小炒肉,都是這裡的招牌菜品。我最中意的就是這裡的一絕醬鴨和奶香大花卷,一個味道極好一個儀式感豐富。這才是旅行度假應該有的樣子。

隱醉酒吧三亞年輕人的夜生活

來三亞的小夥伴,吃海鮮都首先第一市場,而大部分小夥伴吃完海鮮以後,除了逛逛夜市基本就都回酒店休息了。吃飽了就睡這哪裡是我們年輕人的旅行,年輕人的旅行就應該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我們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在第一市場旁邊的解放一路香榭左岸3棟2樓211,有一個名叫隱醉的時尚酒吧。每晚都會吸引很多年輕小夥伴來到這裡。現代化的裝修符合年輕人的調調,寬大的落地窗可以讓你隨手觸摸無敵夜景。年輕動感的音樂是時刻告訴我我還年,帥哥調酒師手藝不錯,為我獨家調製的雞尾酒,居然讓我喝出來愛情的味道。每晚晚十點這裡的夜才剛剛開始,專業的駐場歌手讓這裡的起的更加濃烈。

也許我真不在年輕,但我依舊有一顆年輕和追求快樂的心,我不想在40四十歲的年紀回憶起20歲的人生,只是無休止的加班和工作,適當的放鬆去追求自己的內心,是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擁有的態度。所以把生活過成讓別人都羨慕的樣子那就足夠了。

大悅洋海鮮自助餐 走給老闆上一課

80後應該是對自助餐最有發言權的一代,當他們最能吃的時候自助餐開始了,扶著牆進去然後再找人攙著出來,那時候是最流行的幾句話。從早期的吃牛羊肉到今天的吃海鮮大自助,年輕的自助餐老闆們一直都在挑戰80後的食量底線,今兒再給這位老闆好好上一課。

首選大悅洋海鮮自助餐廳,環境確實非常的好,淡藍色的燈光將餐廳布置的非常夢幻,讓你來到這裡就有一種有身處海洋的感覺。

活蹦亂跳的海鮮,鮑魚、螃蟹、扇貝、基圍蝦等,都給我敞開吃,要不了幾輪就該回本了。比你臉還大的阿根廷大蝦,一隻怎麼也要十好幾塊吧,那就先來四隻烤著吃。海星也可以吃沒嘗過,先來一點嘗嘗鮮,味道還不錯有點像魚子。甜點壽司和水果這些等下再收拾你們。羊排、海參、小龍蝦這些先來一輪,嗯味道不錯開始有些飽腹感了。現在來點沙拉和涼菜緩解一下飽腹感。哎呦居然還有意外驚喜——這可是佛跳牆啊。魚翅鮑魚和海參,這下賺大發了。暖暖的一口下去,胃裡瞬間舒服多了。休息一下再吃一些蟹煲蛋撻和刺身,最後再來點椰子和清補涼蛋糕還有巧克力,妥妥的吃回本。如果可以你還有胃口可以再來一輪。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酸奶啤酒和可樂,紅酒咖啡和牛二。酒水飲品多到連我都害怕,關鍵這裡是自助餐廳,所有的口味都可以按照你自己喜歡的味道來調配,如果實在是不會煮,他們還可以幫忙。就連每一種海鮮的烹飪方法和時間都寫的明明白白,所以就不用擔心味道不好啦。相信我的推薦,可以讓你把海鮮吃到嗨。

入住大東海樓下就是海灘

如果你喜歡安靜,可以選擇中廖村的星空野舍或者黎錦閣民宿,記住用花橙卡預約還有優惠哦。如果你喜歡熱鬧也可以像我這樣選擇市區,樓下就是免費的景點大東海,抽空去海邊遊個泳衝個浪順便散個步,累了就回來看看書喝喝好茶。就這樣我一個人慵懶的在三亞又多待了一個禮拜。

旅行攻略

門票酒店:在花橙旅遊購買預定門票和酒店。

行程安排:

第一天:廣州出發——三亞

第二天:三亞鹿回頭景區,看日落、暢玩啤酒節

第三天:探訪三亞文門古村,前往馬嶺鎮在海邊讀一本書,看那裡的詩和遠方。

第四天:揭秘中廖村的黎家生活,嘗中廖村的美食。

住宿安排: 黎錦閣 星空野舍 太空倉

餐飲安排:

林姐香味海鮮

一塊豆腐

隱醉酒吧

大悅洋海鮮自助餐

交通篇:

不差錢的滴滴打車或者租車(電瓶車汽車都可以)

環保的可以選擇公共運輸

文門村和中廖村都有公交可以抵達,往返每個地最多20塊錢。

相關焦點

  • 海南黎族織錦搭文創「快車」傳習「加速」
    圖為海南國興中學學生(左)現場展示所學的黎族織錦。 洪堅鵬 攝中新網海口6月8日電 (記者 洪堅鵬)首飾、T恤、畫框、圍巾、旗袍……一件件「鑲嵌」著海南黎族傳統符號的文創產品8日在海南省博物館亮相,令觀眾們眼前一亮。
  • 再現黎族古老風情 紀錄片《織錦上的黎族》在海南檳榔谷景區錄製
    近日,海南省民族宗教事物委員會《織錦上的黎族》攝製組一行,來到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遊區,錄製海南黎族民俗紀錄片,以紀實手法再現黎族古老的非遺技藝,原汁原味的民族風情撲面而來。、黎錦紡織技藝,讓受眾了解非遺文化的無窮魅力;鏡頭還聚焦了隆閨對歌、黎族傳統婚禮等浪漫幸福的婚俗場景,讓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
  • 國家級、世界級「非遺」聚集瓊洲文化風情街黎族文化長廊
    景區精心打造的黎族文化長廊,是海南黎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重要展示基地。黎族文化長廊長200餘米,分為黎族陶器、黎族織錦、黎族釀酒、黎族樂器、黎族銀器、黎族椰雕、黎族藤竹編等七個展區。    文化長廊展示有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黎族原始制陶藝術,以及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黎族釀酒文化、黎族樂器、貝雕、椰雕、銀器、藤竹編、牛皮凳子等。
  • 海南保亭黎族「非遺」項目創新中煥發「又一春」
    中新社海南保亭9月27日電 題:海南保亭黎族「非遺」項目創新中煥發「又一春」中新社記者 王曉斌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南部山區,當地黎族歷史文化底蘊博厚精深,擁有「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竹木器樂」「黎族鑽木取火技藝」「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四項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海南保亭黎族「非遺」項目創新中煥發「又一春」
    中新社海南保亭9月27日電 題:海南保亭黎族「非遺」項目創新中煥發「又一春」中新社記者 王曉斌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位於海南島中南部山區,當地黎族歷史文化底蘊博厚精深,擁有「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黎族竹木器樂」「黎族鑽木取火技藝」「黎族樹皮布製作技藝」四項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三亞南山:邀非遺技藝藝人現場互動 讓遊客近距離了解海南黎族非遺文化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3日消息(記者 利聲富 通訊員 陳文武)國慶黃金周前三天,三亞旅遊持續升溫。南山文化旅遊區裡洋溢著歡樂、祥和、喜慶的節日氣氛,各地遊客紛沓而來,人們在國旗飄揚的喜慶氛圍中遊覽,樂享假期。
  • 「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亮相上海魯迅紀念館
    「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 上海魯迅紀念館 供圖 攝中新網上海3月10日電 (王笈)由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博物館與上海魯迅紀念館聯合舉辦的「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9日起亮相上海魯迅紀念館「奔流藝苑」。「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
  • 黎族織錦、紋身繡面......你不知道的海南雨林人文風情
    在漫長的歷史中不僅保存了眾多歷史悠久的古蹟遺址,而且形成了瑰麗多元的民族風情,黎族織錦、制陶以及苗族蠟染等製作工藝精良,黎苗歌舞、海南村話民歌等異彩紛呈,「三月三」等民間節慶獨具特色,黎族船型屋與金字形屋等傳統民居別具一格,這些獨特的民族工藝、民族風俗、民族建築和民族神話無不彰顯著當地少數民族的智慧,是寶貴的文化精神財富,保存著深厚濃鬱的文化底蘊,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的傑出代表。
  • 紀實攝影:胡亞玲:古老的黎族織錦工藝
    黎錦是海南黎族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傳統手工藝品,其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2000多年前,漢代史書上就記載了黎族織貝技藝,當時黎族織錦已經作為貢品而倍受封建帝王的喜愛。海南黎族根據她們的語言、服飾、文身等文化特徵的不同,分為哈、杞、美孚、潤、賽五個方言,因而她們有著豐富的服飾。
  • 「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海口開展
    「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海口開展。「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海口開展。「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海口開展。「五彩霓裳·民族瑰寶」海南黎族織錦·服飾精品展海口開展。
  • 海南黎族織錦技藝面臨失傳威脅
    新華網海口7月29日電(記者顏昊 周慧敏)700多年前曾經為中國棉紡織技術進步做出重大貢獻的海南黎族織錦技藝,如今正面臨著失傳的威脅。  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副主任、黎族文化專家王海昌29日在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嬉水節的黎錦大賽上告訴記者:「儘管今天看到的參賽黎錦作品技法精湛,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只在婚嫁、嬉水節這樣的大日子裡才把黎錦服飾穿戴起來。」  「保亭縣是織黎錦最集中的地區,但目前在這裡掌握黎錦技藝的婦女最小的都在30歲以上了。」15歲就開始學習祖傳織錦的黎族民間藝術家黃玉萍對記者說。
  • 五指山南海工匠黃雪靜:深度挖掘傳承黎族織錦傳統技藝
    同時,由於在校期間各方面表現優異,專業成績突出,她還被錄取留校任教,擔任黎族織錦技藝教師。 「留校工作後,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我也是繼續的潛心學習和研究。同時,積極傳承黎族織錦文化,為培養新時代的『四有新人』和黎錦技藝接班人而不懈努力。」留校任教的黃雪靜,不僅每周要認真完成學校的教學工作,每逢周末,還會輾轉到白沙、保亭、瓊中、五指山、陵水、東方、儋州以及三亞等地的鄉鎮教授黎錦技藝。
  • 海南黎族文化和歷史的產物—黎錦
    一直以來都給大家安利各種海南特色美食和好玩的地方,從而忽略了海南的這個擁有很多可挖掘的文化底蘊頗深的歷史非遺,比如黎錦。黎錦屬海南當地少數民族黎族人的文化產物,他們用一雙布滿老繭的巧手在紡車織布上舞蹈,編織出具有代表性的語言符號、人物、風俗活動等。
  • 講述原始的制陶技藝 見證三亞古老黎族文化
    黎族作為海南島的先驅者和開拓者,從新石器時代起,他們就在這片蠻荒之地留下文明的印跡。考古學家曾經在三亞、陵水一帶發現了帶有刻印幾何紋的陶器,其陶器的歷史淵源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   黎族制陶歷史悠久   東漢以後,史書上就開始有記載黎族祖先在海南活動的情況,如宋朝《諸藩志》卷下曾記黎族「以土為釜」;清代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亦記載黎人「緦綆績木皮木布,陶土為釜」,而近代德國人類學家史圖博在《海南島的黎族》中,對黎族人的陶器進行了特別的描述:「用不透明的灰黑黏土來製造簡單的陶器,比如酒甕、壺、砂鍋、盤子等。
  • 海南:保衛黎錦「世界級非遺」地位
    2009年10月,海南黎族織錦紡、染、織、繡技藝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名錄」。  海南代表國家向聯合國申請非遺項目時,曾承諾在2013年底前完成5項保護工作。這5項承諾能否實現,關係到黎錦的「世界級非遺」命運。  如今,離完成這5項保護工作的承諾時間已經不足兩年。
  • 海南見聞|黎族文化和歷史的產物—黎錦
    一直以來都給大家安利各種海南特色美食和好玩的地方,從而忽略了海南的這個擁有很多可挖掘的文化底蘊頗深的歷史非遺,比如黎錦。黎錦屬海南當地少數民族黎族人的文化產物,他們用一雙布滿老繭的巧手在紡車織布上舞蹈,編織出具有代表性的語言符號、人物、風俗活動等。
  • 海南日報數字報-黎族圖騰元素展現海南文化特色
    本報三亞11月28日電 (記者歐英才)11月28日,三亞2020年亞洲沙灘運動會吉祥物「
  • 海南三亞有個黎族村莊,免門票,雞犬相聞如世外桃源
    芒果旅行日記:海南三亞有個村莊,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風景優美民風淳樸,雞犬相聞如世外桃源」。這裡是一個黎族原始村落,距今有百多年歷史,曾經是個交通不便偏僻封閉的小村莊,如今卻因遠離城市陽光明媚,空氣清新風景秀麗,被稱為中國美麗鄉村。
  • 「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開展
    原題:「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如期開展感受非遺技藝 傳承工匠精神「太讓人震撼了」「非常驚豔」「這些都是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這兩天,省博物館人頭攢動、十分熱鬧。12月27日,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海南省旅文廳和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文化體育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如期而至,將持續至31日,為市民遊客帶來一場非遺工藝「盛宴」。
  • 通過這些方式,海南非遺「老物件」煥發新光彩
    9月10日,三亞南山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中心正式對外開放,作為南山景區核心景點之一,中心將結合節氣時令、風俗習慣策劃特色互動體驗項目,邀請非遺傳承人或從業者,定期為廣大市民、遊客及外籍友人講述非遺背後的故事。如今,非遺作為特色文化元素,已成為海南諸多景區點招徠遊客的一項重要吸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