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是一條河流,從嶽陽這座城市中心逶迤穿過。
它是秘密的儲蓄器,記錄著發生在這座城市裡的片段和那被時光掩埋的秘密。
——混小芸
◆ ◆ ◆
又來到了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橋。在印象中,橋一直就是這樣,不曾變化。橋這裡,偶爾會有人開著三輪摩託車賣著一些日用品。
前面的這條路直通二分場,曾經很破的泥巴路已經變成了平整水泥路。
橋下是釣龍蝦的好地方,每到夏天就躲在橋下愜意的釣著龍蝦,田裡抓一隻蛙,就是最好的誘餌,每次一釣就是一大桶。
朋友家就住在橋邊,釣完一桶就美滋滋的下鍋,雖然有時候會拉肚子,但總是樂此不疲。
橋這頭的小路叫情人路,是君山中學的小情侶放學最喜歡去的地方。當時路兩邊都長著了茂盛的樹木,幽幽的樹蔭下,偷偷牽手的小情侶...
現在情人路的樹早已不見蹤影,被砍掉了,想想還真是可惜。
◆ ◆ ◆
這樣的房子大多都被推成了廢墟,高樓不久後會拔地而起。少數的房子卻孤零零的立在一旁,與遠處新建的樓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泛黃的牆體,老舊的窗戶,都記錄著時光裡的變遷。
◆ ◆ ◆
農業科學研究所,農科所小區是城市棚戶改造項目之一,現在居住在裡面的大多是農科所的職工。當時農科所的職工住的都是一個個小平房,每家都養了狗,晚上路過,一路都是狗的叫聲,跟開演唱會似的。
◆ ◆ ◆
附近的老人告訴我,以前農科所的一些職工老人是住在這兒的,後來建了新區,人才慢慢地搬走。
少數老人依舊捨不得離開,還住在老房子裡,數著時光,過著自己的日子。
◆ ◆ ◆
路口的這棵大樹,在我讀幼兒園到時候就在。如今它已經這麼大了,我也是。
這條小路進去,左手邊是一排排的小平房,小時候就住在這裡。把屋子的後門一開就到了幼兒園,懷念無數個睡懶覺的日子。
那個時候,門都是不關不上鎖的。鄰居七十多歲的老爺爺沒事就跑到我家的廚房,看看我們今晚吃什麼飯菜。到了快開飯的時候,他就端著一大碗自己做好的魚送給我們。
總廠幼兒園的大門已經鏽跡斑斑,依稀只能看到一隻大象和幼兒園幾個字。大門並沒有上鎖,輕輕一推就可以進去。
幼兒園內變化很大,滑滑梯的地方變成了一片菜地,曾經的歡樂園再也找不回來了。
不變的只有這個長廊,上面的瓷磚有些已經掉落,變色,一如我的記憶...
◆ ◆ ◆
麻雀落在門前的電線上,屋簷下,嘰嘰喳喳的,門後依稀可以看到散落在地的稻穀。門口的橫幅寫著「酒廠前遷對面20米」幾個字,告訴我它曾經的過往。
這個最早的時候是大商店,小時候經常可以在這裡見到外國人,他們會把金幣樣子的巧克力分給我們這些小朋友,記憶中巧克力的味道好極了。
一位老爺爺推著自行車正往裡走,看到我拍照便停下來問我。聊天時他告訴我,這裡原來是賣一些零件的,後來租給酒廠,酒廠搬走後就做了倉庫。
◆ ◆ ◆
君貿小區以前可不叫這個名字,也不是一個小區。它是君山農場唯一的一個國營商店,也是最大的商店。
從右邊的石獅子到亮點陶瓷的地方都是屬於大商店的,大到各種家電,小到各種生活用品。
◆ ◆ ◆
君山農貿市場是當時最大的農貿市場,每天早上這裡最熱鬧,食材也最新鮮。不過隨著君山區的發展,君山最大的農貿市場已經變成了掛口菜市場了。
◆ ◆ ◆
修配廠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以前君山農場的機器零件壞了,都是拿到那裡來修的。現在修配廠變成了化工廠,修配廠職工住的小屋都變成了一排排整齊的平房,一眼看去,我想強迫症肯定是很受用的。
◆ ◆ ◆
新院是2010年建成並搬到了柳林洲鎮,而君山人民醫院原址就在這裡,始建於1958年。搬走後,勁陽電子公司在原來的地方快速的建了起來。
記得小學一二年級生病了,都是自己帶著藥去醫院打針,打完針後就去上學,放學再去一次醫院感覺自己勇敢得不像話。
◆ ◆ ◆
去君山中學的必經之路,一邊有一個池塘。只要下大雨,水就會漫上來,有時候魚會被衝上來,徒手就可以抓住。
久違的君山中學,重新見到,說不出的懷念。
◆ ◆ ◆
保衛室已經換了個新的,之前的也沒有在用了,大概不久就會拆掉,站在這裡可以看見後面的教師宿舍。在我印象中,這裡是沒有樓房的,是一個小平房,小學一二年級我都是在這裡讀的,後來搬到君山小學讀書。
◆ ◆ ◆
進校門口的左手邊就是小賣部,每次下課這裡的生意就好得不得了,擠滿了來買零食的學生。那個時候零食並沒有現在這麼多種,卻無比懷念,都是找不回的味道。
◆ ◆ ◆
學校的籃球場還是老樣子,中午、放學後男生們總喜歡在這裡打場比賽,有女生圍觀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耍帥,想引起她們的注意。
後面紅磚的兩層樓房是以前的男生宿舍,那個時候還沒有宿管,老師就住在最左邊的兩間屋子裡,幫忙照看學生。
籃球場的一部分被作為自行車的臨時停放點,以前的停放點還要往裡面走一些,在教學樓的附近。騎自行車進校門,一個衝刺,感覺自己帥上天。
足球場的門壞掉後,會跑到籃球場去踢球。球場旁邊還有個池塘,一不注意,就得去池塘撈球了。
曾經趁著課間,在這偷偷釣龍蝦而掉進池塘的兄弟,還要不要來打個「拋球」?
◆ ◆ ◆
這條路進去就是學校的禮堂和食堂了。電線桿上的喇叭早就不見,只剩一個生鏽的架子。但是曾經放過的歌,播過的廣播,仿佛就在耳邊。
學校的的禮堂早就變了樣,已經重新裝修過的樣子,有些裝修工具還沒搬走。
食堂一直都只有這麼大,不過這些椅子都是當時沒有的,以前都是放的大圓桌,十多個人圍在一起,印象中食堂的飯菜不怎麼好吃,所以沒什麼人吃。
我的父親也在君山中學讀書,父親回憶,在他那個年代食堂的飯菜更難吃,所以同學們就盼著學校死豬,改善夥食。
廢棄的食堂桌椅被丟棄在一旁,後面的圓形拱門是通往女生宿舍的,女生宿舍找了一圈也沒有看的,不知道是不是已經被拆了。
◆ ◆ ◆
橫幅上寫著「熱烈歡迎君山中學77屆高9班校友回母校參觀指導」的字。9班,大概是最早一批的學生吧!
初中部現在變成了老師的宿舍,新的教學樓更漂亮。
◆ ◆ ◆
這裡是我們的宿舍,有時候會笑它像一條倒過來的黃色秋褲。
宿舍旁是嶄新的足球場,學生們在緊張的學習後偶爾會散會步,曬個太陽。
◆ ◆ ◆
當時這些樹都還只是幼苗而已,時間流逝,我們都一起長大了。
那時,男生有著自己獨特的成人禮。十八歲那天的晚自習,偷偷地從西邊的廁所翻牆出去。路過路邊的小攤買幾斤涼菜,幾個人再搬一箱啤酒,順著圍牆後的那條大路一直走,一直走...直到我們都喝吐了,成人禮才算正式完成。
◆ ◆ ◆
教學樓還是原來的樣子,每到下課鈴,走廊、樓梯的欄杆上都靠滿了出來透氣放鬆的同學們。嘰嘰喳喳,說著各自的趣事,都是難得的放鬆時光。
天氣格外的好,天空很籃,校園的樹木因為冬天都染上了不同的顏色,今天的校園顯得特別地可愛,比任何一次都可愛。
這棟教學樓和空地都是後來修的。這就是曾經最喜歡的足球場了,以前的足球場哪有現在這么正規,黑漆漆的碳渣球場,兩根木頭搭著的柱子就是球門,後來因為有個同學吊在球門上做引體向上,也塌掉了。
有些東西,等我們長大後,也許變得完全不一樣了。
雖然風景會改變,但是有些東西是永恆不變的,將會留在我們的記憶裡。
君山,都是我成長的回憶。
滿滿的,那麼多,好像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我還有故事,你有酒嗎?
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