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目概況
安徽合肥技師學院新校區位於新站高新區職教基地,東靠烈山路、南臨岱河路、西依夢溪路、北至關井路。該位置交通方便,距離地鐵3號線地鐵站(職教城東)僅2.2公裡,在關井路與烈山路交口有公交車站臺511路和304路,距離學院僅50米左右。
二、安徽合肥技師學院規劃設計亮點
總體設計思路
總體設計以3T(即學習Tutoring、思考Thinking、實訓Training) 為核心理念。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相互的溝通與成長,非單一的知識傳授,因此設置了較多的室內外半封閉交往空間,促進師生的交流;思考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部分,在建築設計中,通過室內外空間的變換營造出適合學生思考的冥想空間。實訓教室是職業院校的重要部分,教學和實訓兩者應高度融合,互不分離,在設計中將教學部分和實訓部分整合,做到連接便捷,資源共享,高效集約。
規劃設計思路
(一)校園由中心共享區(主教學樓)、教學區、實訓交流區、生活區、運動區五大功能區構成,其中教學區、生活區在南側形成一個組團,通過發散性的道路系統,將人流進行疏散。其次,北側實訓區和運動區功能齊全,相對獨立,有利於分期建設。主教學樓位於基地中心,沿主教學樓設計內環道,與基地外環道路形成「五組兩軸兩環一心」的規劃布局。
(二)出入口的設置,為規避周邊建築物對學校的「負影響」,最大限度地借用市政景觀,學校的禮儀出入口設於西側夢溪路上,正對市政景觀帶,禮儀廣場長約141米,寬約69米,兩側建築呈對稱布置。高大喬木及特色景牆陣列於主軸線兩側和主教學樓的大跨度懸挑連廊一起形成強烈的視覺效果。
校園主要車行出入口設在東側烈山路上,緊鄰地下車庫出入口,方便車輛集散;北入口位於實訓交流區及活動區的中部,配套獨立停車場,利於實訓交流區和活動區的社會化,體現資源共享;校園南入口臨近食堂設置,便於後勤管理的出入流線。實現了人車及不同訪問目標車輛的分流,最大程度減少車輛對教學的幹擾同時保證校園安全
建築設計亮點
整體建築風格為現代風格,同時積極吸收徽派古典建築「四水歸堂」(四水歸堂是徽派建築獨有的平面布局方式,由四合房圍成的院落,作採光和交流使用。因為屋頂內側坡的雨水從四面流入天井,寓意水聚天心,稱四水歸堂)的精髓,主要單體建築呈「U」形布置形成內庭院,建築物與建築物之間也同樣半圍合成庭院形式,為師生提供舒適的交流共享空間。建築的屋頂採用中式造型手法,延續的中式建築一貫採用的覆瓦坡屋頂,保證了建築整體風格的統一。
三、項目建設內容
安徽合肥技師學院項目是經市政府批准的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總投資18.52億元,總用地面積為497.748畝,總建築面積26.83萬平米。建設內容主要土建部分和其它單項工程部分。其中土建部分共分為3個標段,包括:一標:6棟學生宿舍、食堂;二標:主教學樓、學生活動中心、體育場看臺;三標:公共實訓中心1#樓、2#樓,1、2、3、4、5#教學樓,教師公寓,對外交流中心等17棟單體建築和四個大門。其它單項工程部分包括:裝飾工程、智能化工程、景觀工程、強電工程及校園文化五個部分。
6棟學生宿舍是整個校區的最高建築,每棟宿舍共有12層,總高度44.7m,6棟宿舍共有宿舍1340間,每間宿舍可住6名學生,可同時容納8000名學生住宿;食堂共有3層,總建築面積12756.95平米,其中1、2兩層是公共就餐區,可同時容納3150人就餐,3層設有兩個超市和4個社團活動室;主教學樓共有8層,總高度為38.4m,總建築面積為56801.51平米;大學生活動中心共2層,總建築面積為10015.45平米;實訓樓1#樓共5層,總建築面積為21310.76平米;實訓樓2#樓共5層,總建築面積為26451.41平米;1#教學樓共5層,總建築面積15765.2平米;2#、4#及5#教學樓共5層,總建築面積23326.9平米;3#教學樓共5層,總建築面積16623.76平米;看臺總建築面積1947.41平米;教師公寓共6層,共102間宿舍,每間宿舍可住2人,可容納204名教師住宿,總建築面積11194.66;對外交流中心共7層,其中一層為教職工餐廳,二層設置為接待就餐包廂和會議室,3層為專家活動室,4-7層為專家宿舍(共68間),總建築面積8577.56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