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頭菇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一般吃這種菇不多,一般都是吃香菇為主。不過猴頭菇的營養價值比較高,而且蛋白質、礦物質等含量也豐富,在古代的時候還與魚翅、熊掌和海參齊名,並列「四大名菜」。有可能是猴頭菇的產量多了,並且也有香菇等其他菇種可代替,並且價格更便宜,因此導致吃猴頭菇的人不多。不過平時多吃點猴頭菇對身體是有非常大的好處的,健脾養胃,讓人神清氣爽。
很多人吃猴頭菇都是煮湯喝,但是相信有不少人不知道怎么正確地製作。猴頭菇的泡發過程是比較講究的,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吃起來可能會感到苦澀,非常影響口感。猴頭菇會苦澀的原理比較複雜,簡單地說是因為曬乾的猴頭菇內部的皂甙被氧化了,於是導致會出現發苦的現象。吃到苦味多為其根部,經過合適的浸泡、清洗等處理可以降低或者消掉其苦味。
不過如果處理不當,泡發的不對的話,就很容易導致猴頭菇出現苦味。那怎么正確的處理呢,其實很簡單,只需要一些簡單的技巧就可以做到了。學會了以後製作的時候就可以吃到美味的猴頭菇了。
首先,浸泡的水需要用淘米水,同時還要加點鹽和小蘇打。把這種淘米水加熱到四十到五十度,浸泡之前需要清理下猴頭菇的灰塵,不過為了更好的口感,需要浸泡兩三個鍾,時間有點長。然後將猴頭菇搓揉乾淨,儘可能地除掉雜質。用清水衝洗,擠壓掉裡面黃色的菇水,在菇水變清之後就可以了。猴頭菇的根莖需要剪掉,為了容易消化可以將猴頭菇撕成塊狀,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大小來撕,這樣就可以用來燉湯了。
平時把猴頭菇用來煮雞湯和排骨湯都是很好喝的。按照正常煮湯的方法來製作就行,不過建議猴頭菇最好煮久一點,這樣的口感才軟綿,配合上排骨來吃簡直好吃得不得了。有些朋友可能不知道為什麼要用淘米水來浸泡,淘米水中的某些物質可以有效地去除猴頭菇中的苦味,加入鹽和小蘇打的話可以讓它的口感更好。浸泡時間長可以讓猴頭菇更加膨脹,口感方面也會更好。
看完你還不做一下猴頭菇來吃嗎?營養豐富又美味,趕快去嘗一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