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結構光技術是大勢所趨,為何能自研的國產手機品牌只有這一家

2020-12-16 騰訊網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臉識別技術在手機解鎖、金融支付、安防門禁等多領域,成為最前沿的技術被應用。而得益於更快速、更便捷、更安全的優勢,3D人臉識別不僅成為比指紋識別、2D人臉識別更高級的生物識別技術,同時也成為手機行業的下一個科技競賽節點。正因如此,蘋果才不惜重金研發,讓其取代指紋識別,成為iPhone新品的主要生物識別技術。而縱觀整個手機行業,唯一能夠和蘋果一樣採用自研3D結構光的卻只有華為一家。

  那麼3D結構光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使用自研技術和採購第三方方案究竟又有什麼區別?解鎖和加密之外,3D結構光技術還是有什麼應用場景?下面,燕山派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3D結構光的原理是什麼?相比2D人臉和指紋識別有何優勢?

  先說原理,同為人臉識別技術,2D人臉識別只需要一個普通的RGB攝像頭就能實現,其基本原理是通過色彩反差計算,提取2D圖片中人臉的特徵點,比如五官的大小、間距等,從而進行識別,雖然後續加入了活體檢測、動態識別等技術,但是2D人臉識別依然是最容易被破解的人臉識別方案,因此根本無法承擔行動支付的需求,而且還存在對環境光照過於依賴的弊端,以至於弱光、強光環境下識別精度都會大幅下降甚至無法識別。

  相比而言,3D結構光技術則要複雜的多,也要可靠的多。以華為Mate 20 Pro為例,其不是依靠RGB攝像頭,而是需要散斑投射器、紅外相機等一系列的模塊的配合才能完成人臉識別過程。其中散斑投射器投射出3萬多個不可見的紅外光點到使用者的面部,形成面譜信息,紅外相機再讀取這些散斑點陣圖案,捕捉紅外圖像。而這種具備一定結構的光線,會因被攝物體的不同深度區域,而採集不同的圖像相位信息,然後通過運算單元將這種結構的變化換算成深度信息,以此來獲得三維結構。

  簡單來說,華為Mate 20 Pro不需要依賴環境光,而且識別的是帶有深度信息的面部立體結構,三萬多個信息點全面採樣,對人臉五官、輪廓、甚至紋理信息記錄都要精細準確。而人臉部的3D立體信息是最天然的,很難被複製,因此華為Mate 20 Pro的3D人臉識別技術誤差僅為百萬分之一,達到了支付級安全,比2D人臉識別高出百倍,比指紋識別高20倍,處於行業最高水平。另外得益於麒麟980的雙核NPU,以及多核多線程的安全作業系統,華為Mate 20 Pro的人臉識別解鎖速度可以做到毫秒級,比蘋果還要快一些。

  而相比電容指紋、屏下指紋解鎖,華為Mate 20 Pro的3D結構光作為非接觸解鎖方式,優勢也不僅僅是高出20倍的安全性,同時有著更好的盲操、盲解體驗,更為便捷、高效。比如在電影院等黑暗環境下,Mate20 Pro的3D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做到抬屏就解鎖,而如果是指紋識別則需要把特定手指放到屏幕的特定區域,盲操情況下存在較高的不成功率;在寒冷環境下,用戶如果戴手套就無法用指紋解鎖手機,而Mate20 Pro的3D人臉識別技術不但可以快速、安全地解鎖,在零下25度的環境下依然可以正常使用。

  通過以上介紹,對於3D結構光的優勢,大家應該已經有所了解了,接下來我們進入下一個議題。

  使用自研3D結構光和採用第三方方案有何不同?

  目前採用3D結構光技術的手機品牌有華為、蘋果等四家,其中華為和蘋果採用的是各自的自研技術,而其他廠商均是第三方也就是供應鏈的技術方案。雖然同樣為3D結構光技術,但是也高低之分,在安全性和體驗上有著很大差異。

  使用第三方方案,完全依靠採購、拼湊而來,難以做到緊密配合。一方面因為方案的提供方對技術的開放性會有所保留,以至於手機廠商只能拿到部分技術的授權,難以讓這一技術的性能和應用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手機廠商在很大程度上還會受制於人,尤其涉及到信息安全的技術,用戶信息是否會被第三方獲取,從而帶來安全隱患,這些手機廠商很難控制。相反,使用自研技術,廠商不僅能夠把這項技術吃透,最大程度挖掘這一技術的潛力,同時能夠嚴格控制用戶的信息流向,從而讓這一技術在安全性和日常使用過程中獲得最優的體驗效果。

  以華為Mate 20 Pro為例,其3D人臉識別技術所涉硬體、結構光模組與算法都是自研的,在安全、抗跌、精度方面都融入了自己的核心設計理念,從硬體到軟體都被控制在一個閉環裡,從而便能是3D結構光技術獲得超出其他廠商的最優體驗。

  比如前面我們提到的,華為Mate 20 Pro自研3D結構光技術,可以與自研AI晶片麒麟980的雙核NPU,以及基於Android 9.0深度定製研發的多核多線程的安全作業系統EMUI 9.0配合,讓解鎖速度做到毫秒級,不僅讓使用第三方方案的品牌難以企及,同時比同為自研3D結構光的蘋果還要快一些。

  再比如大家關心的信息安全性方面,使用第三方技術的話,手機如何對用戶的人臉信息進行採集和識別都是技術提供方來決定的,而華為Mate20 Pro採用自研技術則能夠做到嚴格控制。讓用戶的人臉信息,僅保存在手機的安全存儲空間中,不會上傳到伺服器,甚至華為自己都無法獲取用戶的信息,如此便避免了被攻擊、洩露的風險,更加安全。也正因如此,華為Mate 20 Pro不僅是目前唯一一款獲得了泰爾實驗室最高級別人臉識別安全認證的手機,具有更強的防偽和防攻擊能力,安全性更高。同時憑藉更為優秀的安全性,華為Mate20 Pro的3D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得到金融機構的多方認可,除了支持支付寶和微信的人臉支付,還支持工行等銀行APP支付,讓3D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得到更好的發揮。

  這些,也都是使用第三方解決方案的廠商難以實現的。

  3D結構光有這麼多優勢,難道只能用在手機解鎖和支付驗證場景中嗎?

  對於使用第三方方案的廠商來說,受到技術壁壘的影響,3D結構光的使用場景確實會受到限制,部分廠商只能將其運用在安全驗證層面,好一些的可能會將其運用在3D美顏方面,而使用自研技術的話則完全不會受到這些限制,可以讓3D結構光的技術優勢在更多場景中得到發揮。

  比如在解鎖更快、安全性更高的基礎上,華為Mate 20 Pro將3D結構光技術運用到了「應用鎖」領域,在「圖庫」、社交類APP、銀行類APP、日記類APP等私密APP上可以做到進一步的加密,實用性非常強,比密碼加密更人性化,更方便。別人臨時借用手機時,普通應用可以打開、但無法打開設置了應用鎖的應用,而用戶本人使用手機時,Mate20 Pro又能通過識別用戶臉部的3D立體信息快速打開應用,猶如為手機的隱私區域增加了一層無形的屏障。

  於此同時,得益於自研技術優勢,華為Mate 20 Pro對3D結構光的可玩性也進行了更大程度的探索。比如基於用戶面部表情華為Mate 20 Pro可以製作有趣的人偶表情;比如通過3D仿生成像華為Mate 20 Pro可以讓玩偶「活過來、動起來」;再比如華為Mate 20 Pro可以實現3D手勢遊戲,通過對用戶手勢、距離的立體捕捉來感應手的拉力,完成類似於體感類射箭遊戲,讓3D結構光的應用場景和可玩性得到進一步擴展。

  總結:提升用戶體驗向左,成本控制向右

  同樣是3D結構光技術,不同的廠商卻採用了不同的策略。固然,使用供應鏈的第三方方案直接拿過來用就行,不僅繞過了對廠商技術實力的考驗,同時可以有效節省研發成本,但是華為和蘋果也不傻,而且要知道這兩個品牌都是致力於給使用者帶來最佳用戶體驗的品牌,正如前面我們所說的,只有使用自研技術,才能夠做到融會貫通,才能讓3D結構光的安全性和用戶體驗得到最優發揮,讓用戶真正體驗到3D結構光技術的魅力。因此,華為不惜重金自研3D結構光技術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一方面華為由此向外界展示出了自身的雄厚技術實力,另一方面從華為Mate 20 Pro在3D結構光技術上給我們帶來的優勢體驗而言,華為採用自研策略,也是值得的。

相關焦點

  • 自研3D結構光哪家強?華為Mate 20 Pro國產獨一份
    【手機中國新聞】如今的智慧型手機擁有著多重身份,除了基本的通訊拍照,它還存儲了大量的隱私及個人信息。尤其是在行動支付蓬勃發展的今天,手機幾乎等於我們的錢包,一旦不慎遺失、或者密碼洩露,後果將不堪設想。3D結構光技術的出現,為用戶的手機隱私提供了很好的安全保障。目前,縱觀市面上搭載了3D結構光技術的手機產品,除了蘋果以外,也僅有華為Mate 20 Pro能夠做到。
  • 3D結構光和845加持,這款國產旗艦能流暢用兩年?網友:妥妥的!
    不知不覺間時間已經到了2019年了,但是能夠不斷普及黑科技的手機廠家也只有那幾個而已,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一看手機的3D結構光和國產手機的那些事。遍觀目前的手機市場,3D結構光依然是高端旗艦的專屬功能,目前市面上只有OPPO Find X、小米8探索版、華為Mate 20 Pro支持,而這其中最為耀眼的想必還是超強全面屏背景下的OPPO Find X了。
  • OPPO 3D結構光技術有多強?看完才知未來已來
    對於2018年的Android手機界,新一代全面屏已經進入了臨界點,不管是額頭、下巴、邊框都已經做到了相當的極致,剩下要突破的就是劉海的前沿應用——3D結構光,這將也會成為未來一兩年內最大的普及技術。而在這一技術方面,國內可能就要看OPPO了,因為OPPO已經在其5月初的媒體溝通會上正式發布了這一技術,並帶來了可能是目前最為廣泛的應用場景,打破了蘋果在這以技術領域的壟斷,對於即將到來的5G時代意義非凡。3D結構光是什麼?
  • iPhone XS採用的3D結構光技術與安卓手機TOF技術有什麼不同?
    iPhone X 採用的 3D 結構光面部識別與安卓手機 TOF 技術有什麼不同?2013 年指紋識別登陸行動裝置以來,生物識別技術不斷進化,5 年後的今天,指紋識別黯然退場,我們今天側重聊聊技術難度更高的也更安全的 3D 結構光和 TOF 方案。
  • AI深度(上) | 3D人臉識別和結構光
    ,就需要唯一性和準確性並能防欺騙,2D技術無法完美解決活體識別,故而人臉識別的發展逐步從2D走向3D識別,這是趨勢之一。大勢所趨如果3D人臉識別和非人臉識別兩大趨勢成立,那麼如何實現3D人臉識別和非人臉識別就是擺在AI企業面前的兩個技術問題,這正是本篇文章紐豪斯要為大家介紹的「深度相機技術」。寫文章要有深度,做AI同樣需要有深度,深度可以全息刻畫一個目標對象,透過現象看本質。
  • OPPO Find x的3D結構光是什麼? 有什麼用呢?
    OPPO Find X的發布可謂讓手機界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採用升降攝像頭的OPPO Find X將佔屏比做到了93%以上,再次刷新了我們對於全面屏手機的認知,不僅僅如此,這款手機還匯聚了多種黑科技與一身,其中最具有吸引力的就是OPPO首創的雙軌潛望結構內所搭載的O-Face結構光技術,那麼O-Face結構光技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技術呢
  • 突破3D人臉識別技術障礙 國產廠商鴻石智能推出3D結構光人臉識別產品
    2015年組建高通團隊,面向北美品牌及運營商終端定製。2017年,搭建智能影像團隊,是國內少數率先使用COB(Chip on Board)封裝技術工藝的攝像頭模組廠商之一。  隨著科技的發展,3D人臉識別技術備受矚目。在安全性已然成為全民關注焦點的當下,3D人臉識別技術的優點也越發的突出,但受到一些技術、產業鏈整合等客觀條件的限制,2D人臉識別技術仍然是目前市場的主流。
  • 為什麼新的高通處理器手機不再支持3D結構光?這是主要原因
    所有使用高通處理器的安卓手機都學習了蘋果推3D人臉識別,他們後來為什麼不向前推進?在自行研製的3D結構光的劉海中有8個傳感器,其中紅外透鏡、點陣投影儀和泛光燈傳感器是面部解鎖的重要組成部分。蘋果、華為、高通三種3D結構光人臉識別方案的實質是通過技術手段在手機中形成一個3D圖形,使用時,將存儲在行動電話中的3D面部信息與獲得的面部信息進行比較。
  • 國產3D結構光上手體驗:這款手機功能應用最廣,科技感最強
    如今,在高端手機中應用比較前衛的技術就有3D結構光技術,但是由於技術上成本過高,在如今的市場上,只有極少數的手機才有配備,以3D結構光為例子,3D結構光依然是高端旗艦的專屬功能,目前市面上只有OPPO Find X、小米8探索版、華為Mate 20 Pro這三款手機支持。其中OPPO Find X以勝人一籌的姿態從三者中脫穎而出,原因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
  • OPPOFindX更多消息匯總 配置將採用3D結構光技術
    ­  前不久,OPPO正式公布了Find X的消息,時隔四年Find系列再次重啟,意味著以後OPPO將會擁有一款旗艦級別的手機,同時在歐洲部分國家的官方推特帳號上也放出了宣傳預熱,意味著這款手機會在全球範圍內上市,而不是僅僅針對中國消費者。
  • 榮耀再發三大自研技術,領跑智慧型手機的無限遊戲
    智慧型手機終究是終端產品,企業想要賺取利潤,最直接的手段也是銷售更多的產品,即便有一些自研技術,或者有幸首發供應商的新技術,更多的也是在新品發布會上一筆帶過。畢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智慧型手機是靠產品和銷量驅動的商業模式,近幾年流行的「銷量制勝論」便是例證。不過,即使只是從銷量上來看,榮耀手機的成績也不容小覷,選擇在技術上下功夫,自然有著其他的考量。
  • 3D結構光人臉識別+屏下指紋:小米8曝光匯總
    使用中,泛光感應元件會打一道看不見的光在人的臉上,這樣在黑暗中也能辨識人臉。­  蘋果甚至為此開發了一個神經引擎(NeuralEngine),可即時處理人臉辨識。­  而安卓廠商的目前的面部識別功能,還只能是基於2D的算法,通過多張圖片識別對比的技術來進行判斷,在安全性上與FaceID差距很大。
  • 高端手機擁有的IP68級技術,為什麼國產手機只有華為有呢?
    很多人覺得手機防水是很重要的,因為手機防水是為了防止手機意外落入水中而對手機造成的損傷。當然了,有很多防水的手機,比如蘋果,三星,索尼等,但國產手機裡支持防水的只有華為,也只有華為這一個品牌支持IP68級防水。說到這裡,為什麼其他國產手機比如oppo,vivo,小米不支持呢?
  • 誰能在3D人臉識別市場拔得頭籌
    隨著智慧型手機全面屏時代的到來,人臉識別解鎖這一方式被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所採納,而這主要得益於3D傳感攝像頭技術的發展。  3D結構光和TOF的區別  作為目前較為主流的3D視覺技術,結構光技術和TOF技術有什麼區別呢?這要從技術原理說起。結構光技術是通過光學手段獲取被拍攝物體的三維結構,再將獲取到的信息進行更深入的應用。
  • 研發國產誰能和蘋果比?iPhone 12小劉海3D結構光首次洩漏
    蘋果在iPhone X的時候,創新的加入了劉海,從劉海的亮相就被吐槽,但是沒想到國產手機還是紛紛效仿,華為給出了3D結構光的產品,小米也有,OPPO也上了,而更多的則是做了小劉海的外觀,那也是全新的劉海全面屏的普及。
  • 米粉高興,小米手機要降至「冰點價」,林斌:自研生產線投入使用
    由於全球主流手機品牌都將手機代工交給富士康,iPhone最為出名,富士康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手機代工廠。但由於勞動力成本增加,很多國產手機不再把所有訂單交給富士康,其中一部分交給比亞迪代工。國產手機品牌中,oppo和vivo有自己的工廠,現在小米正式宣布自研生產線開始投入使用。
  • 為何新出的高通處理器手機,都不再支持3D結構光?主要是這個原因
    採用高通處理器的安卓手機都曾學蘋果推3D人臉識別,為何後面卻沒推進了? 蘋果自研的3D結構光,在其劉海裡面一共包含了8個傳感器,其中對面部解鎖至關重要的有,紅外鏡頭、點陣投影器和泛光感應器。蘋果,華為和高通的三家3D結構光人臉識別方案,其本質都是將面部信息通過技術手段在手機內部形成一個3D的圖形,在使用的時候,將手機內部的存儲的3D面部信息和獲取到面部信息進行一個對比。
  • iPhoneXR買早了,昔日國產機皇跌出小米價:3D結構光+2K屏!
    俗話說買手機不單單只看處理器配置,看跑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大家更在意手機的系統方面,有著強大系統加持的手機往往使用起來會更舒心,更能感覺到錢沒有白花,畢竟現在的手機動輒就是五六千,誰都不願意買個體驗不好的手機。
  • 商湯人臉3D重建技術與3D虛化技術首次落地OPPO Find X
    其中,由商湯科技提供的兩大原創AI尖端技術——人臉3D重建和前置3D虛化,極大提升了手機在人臉識別美顏、智能虛化拍攝等方面的性能,助力OPPO Find X重新定義更美、更自然的人像拍攝。同時,這也是商湯原創的人臉3D重建技術與3D虛化技術在業內首次落地。
  • 智慧型手機 3D 視覺之戰:蘋果不再一枝獨秀,Android 全面崛起
    而在外界的傳聞中,蘋果也正在現有前置 3D 攝像頭的基礎上,積極布局後置的 ToF 技術,讓人對 3D 視覺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未來有了更大的憧憬。從結構光到 ToF,3D 視覺如何走向智慧型手機?目前 3D 視覺技術有 3 種主流方案,分別是結構光方案、ToF 方案以及雙目立體成像方案;其中,結構光和 ToF 受到智慧型手機行業的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