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城觀日出,潛身遊海市。神意貴遠,發力貴短。短是短,勁得透。長是長,身上整。勁放出去了,別留,丹田一蹦,勁又來了。氣沉丹田,就是抱丹落胯。氣就是內壓,抱丹虛襠,屈膝落胯,內壓自然充盈小腹。久練之後,骨密勁沉。
吹笛召山鷹,焚香喚懶龍。繞繞肩,轉轉髖,胛骨開合輕快。一切放鬆著來,越練越鬆快,練出了意趣。肩胯回抽,肋胛運勁。擰腰崩胯,髖關節彈動,打出拋物力。
舍一盞青燈,換一輪明月。練松沉,勁更冷,突然一股驚動,好似打個冷戰。站樁,不能有負擔。站出一種綿沉,雖然沒動,卻活力四射,這是體能煥發。負重以為有勁,其實放不出來,憋著呢。能放出去,給別人的叫勁。
有人掌舵,有人搖槳。丹田一撮,橫膈膜擴張,勁通肋條,你再松肩發力,滲透勁就有了。豎脊肌立了,肋骨能撐,才能見整勁。手上靈活,肩更靈活。肩關節旋轉,才能肘肱活化。練拳是解脫,一個摘開自身的過程。
此情此景不可道,人間有味是清歡。洪福是福,清福也是福。人一輩子,忙忙碌碌,能有時間靜靜,做些喜歡的事,聚些喜歡的人,開開心心的,該多好。白雲一朵,清茶一杯,心無掛礙,身松體泰。打打拳,看看書,人能置身清淨,就是人天福報。
翻江倒海不需忙。練波浪勁,不要和腰椎較勁,腰椎是放鬆的,意注豎脊肌,才能訓練其韌性。初練胸腰摺疊,要慢慢的來,緩慢開胸拔腰,緩慢虛胸擴背,感受豎脊肌運動,感受丹田鬆緊,感受肋條波動。
山前靜悄悄,山後十萬兵。你把後肋練活了,能調動精氣神。後肋活動,腎囊溫摩,內腔能興奮起來。豎脊肌一挺,命門一催,後肋波動,後背越來越活。
天空的星,盤裡的珠。小腹丹田自旋,這是內圓。太極內功學,練到深處,小腹不僅能鬆緊,還能旋動。好比旋風,上頭大旋兒,底下小旋兒。越大越渾厚,越小越精微。
小腹自旋,叫做氣旋丹田。道家用它練腸子勁,拳家用它活化重心。你想騰挪快捷,就不能用腿換重心。高一點的東西,以胯換重心,再高一點的,小腹自控重心。
鼓蕩易,旋動難。平時打打坐,又或站站樁,專修內功。周身放鬆,不留雜念,清淨養神,精力輕安,呼吸自然。端正骨盆,身姿中正,意念輕觸小腹,使其微微抽動,數十下之後,感到小腹暖熱,依舊放鬆安坐。
意聚泥丸宮,觀照丹田力點,慢慢旋動大腹,引帶小腹旋動,意識依舊關注丹田,繼續旋動大腹,數十下以後,減緩大腹動態,小腹維持自旋,如此久練,小腹旋動自如,無需大腹帶動,越盤越靈活,盆腔充滿動能。不僅增進爆發力,重心控制力,還能助長敏捷度。
開發人體內在潛能,是一門古老學問。內功不好練,需長時間訓練,體悟揣摩,方能有所成就。修內功之人,有恆心,有耐心,有決心,天長日久,寒暑不懈,自會體證內家功夫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