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中國最美的鄉村,在這最美的鄉村裡,有著只有我們婺源人才懂的那些婺源美食,你有多久沒有吃過這些婺源特有的美食了?如果好久沒吃,那麼春節回家一定要記得去吃哦!好了,廢話不多說,來欣賞婺源的那些美食吧!
我想大家都很喜歡吃婺源的包子吧,婺源菜包絕對不同凡響,並且出了這地絕無二店,即使是鄰近縣市。特點是:皮薄餡多,要是沒親自品嘗,是絕對無法體會我的描述及感覺的。
菜包成為婺源人主要的早點菜包,當然就是菜餡,餡大體有兩種:小蔥豆腐和
蘿蔔絲。
小蔥豆腐餡,把豆腐整塊蒸熟,切丁,加入切細碎的蔥花、油鹽等各種調料拌成,少辣。
蘿蔔絲餡一般為重辣,主要成份就是綽過水的白蘿蔔絲,加入各種調料,各種辣椒殼、粉,現包現蒸。
糯米子糕是婺源民間傳統食品,人人愛吃,也是待客的佳品。逢春節或有喜事時必備。將糯米浸泡後放在飯甑裡蒸,選雞蛋或鴨蛋、不肥不瘦肉丁,最好是五花肉,加些少許鹽與熟後的糯米飯混合,長時間捏合攪拌,後倒入墊放箬葉的搪瓷盆內,於鍋內蒸熟冷卻,再切成長條存放。
食用時將長條切成片狀,再次蒸熱即可;放糖吃也行。也可將片切成丁狀水煮食用。味道可口,百吃不厭。
婺源汽糕為何物,這是婺源人每天早上不可錯過的早餐。汽糕的製作流程有點像廣州的腸粉,以米粉在木製的圓面板上抹成薄薄的一層,再撒上香菇、蝦米、豆芽、幹筍、幹豆角、辣椒、蔥、豆腐乾,蒸熟起鍋,約1釐米厚;在上面撒上蔥花,澆上熟油,再用刀劃成菱形,吃辣的可以蘸上辣醬,味道非常好。
燒餅:繼婺源包子後又一美食,肉燒餅和菜燒餅都是非常好吃的;
在婺源眾多特色小吃中,我最為喜歡吃清明果,每年春季來臨時,媽媽便開始籌備做清明果的原料,在空閒的日子去野外摘一種名叫野艾的野生植物回家,洗淨、曬乾,再選一個太陽高照的日子,拿出自己家稻田裡種的上等糯米用篩子裝起曬乾,然後把糯米拿去碾成細細的粉。
媽媽先細心將臘肉、蘿蔔、竹筍、豆乾、豆芽、大蒜切細後,放入油、鹽、味精、辣椒、麻辣鮮一起炒熟後放入盆裡,清明果的餡就準備好了。然後再把野艾放入鍋中,放入冷水一起煮,等水開了撈起,再倒入糯米粉,均勻的把它揉成團,就可以開始做了。做好的清明果形狀跟餃子相似,綠色的麵皮包著裡面各種蔬菜的餡,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
做清明果是個費時間的活,媽媽每年都會請隔壁鄰居來幫忙做,三月的婺源天氣還是很冷,我們一起圍坐在火爐邊,一邊烤著火,嘮著家常,一邊慢慢的做著,那感覺充滿了無限的溫馨與樂趣。
這個時候媽媽是沒有空閒和大夥一起做的,她忙前忙後準備著各種配料,當我們做好了一些清明果,媽媽就把它整齊地擺放在竹篩上,然後放入大鍋中蒸,正當我們做得感覺有些累的時候,清明果也就蒸熟了,然後我們放下手中的活,開始興高採烈地品嘗清明果。用筷子夾起一個飄溢野生植物特別的清香味和臘肉的香味的清明果,輕輕放進嘴裡咬一口,頓時滿嘴飄香。
那濃濃的香味、那甜蜜的感覺,陪著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美好難忘清明節。
現在想起,我仿佛又聞到了清明果飄溢著那種特別的香味。
灰子果,它及可當點心又可當菜,灰子果好像是用米粉做成的類似年糕狀的東東;
灰子果炒蛋;吃的形狀是小小的紡綞形,細細的,但是味道真得不錯。
這個東西婺源話叫「三麥」,爸爸做的三麥很好吃的;
婺源的混沌,放點葷油味道更佳;
婺源的煎餃也是一大美食;
婺源雞蛋餅,用米粉和雞蛋攪勻適當放入蔥花或者韭菜,然後放入油裡炸即可,製作簡單,味道俱佳。
農曆十月十五,為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的來歷與道教有關。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婺源農曆十月五民間流行風俗是家家戶戶打餈粑(麻果),也多稱為此項活動:舂麻粿,在結婚喜慶時也有這個風俗,當地人會叫新郎官來舂第一舂,要用力舂,既有點曖昧的味道,也有調侃早生貴子的意思。
婺源茄子幹,主要成份為茄子,選用優質茄子、糯米,並加適量大蒜,經一泡二蒸三烘精製而成,糯米補中益氣,大蒜消菌抑病,茄子富含蛋白質、維生素P等,對防治血管病有一定的效用。成品食之軟糯適中,並伴有淡淡清香溢口。
茄子幹的製作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茄子切碎泡水後曬乾蒸熟,再混入糯米粉、芝麻、幹辣椒和薄荷,紫蘇,香蘇等各種調料,曬乾切片。一種是將圓形茄子洗淨後對半切開,在水中泡上2-3小時後取出瀝乾水分,上飯甑蒸熟後曬乾。再將已曬好的茄子皮用清水洗淨後將已經混合調好味道的糯米粉、芝麻、幹辣椒、薄荷,紫蘇,香蘇等料包入其中,厚、薄自定,包好後曬乾(天氣好時只需曬一天),當晚可蒸,蒸後再晾曬一天,晚上再蒸,最後再曬約二天時間後可儲藏。食用時整個或切成條狀、片狀皆可
婺源的茄子幹巨辣無比,深受婺源人喜愛,現在也有微辣的和不辣的可以供選擇,街上小店裡四季有售。婺源人一般把茄子幹用來下早點,就著稀飯吃,但是也有好辣的人喜歡拿來當零食吃,風味獨特。此外婺源的南瓜幹也是婺源的統風味小吃。選用優質老南瓜,經一曬二蒸三烤共6道工序,高溫消毒精製而成。主料南瓜是傳統食療食品之一,有美容、清熱解毒的效用,經加工後食之有淡淡的南瓜清香,且軟綿適口,老少皆宜。
南瓜幹
配料:南瓜、生薑、大蒜、辣椒、紫蘇、澱粉粉
特點:香辣可口、食用方便
下面三道菜我想婺源出生的人都很熟悉。
酸蘿蔔,清脆可口,是飯前的開胃菜。
酸辣椒
酸蕎子
婺源人家傳統蒸飯
在蒸飯的時候很多人家都會在飯上面放上菜一起蒸,於是就有了粉蒸菜。
粉蒸肉的製作方法:
將五花豬肉切成塊狀,置缽內放入醬、辣椒油、白糖、料酒、蔥沫、姜沫、味精,拌勻醃漬40分鐘,再沾滾上生米粉,依次擺入碗內,上籠用大火蒸兩小時。食時反扣大盤內,上撒糊椒粉、蔥花。此菜原汁原味,別具特色,可以一試。
。
粉蒸魚:製作方法和粉蒸肉基本相同。
婺源酒糟魚,有點小辣,不夠回味無窮;
酒糟魚是婺源民間流傳已久的傳統食品,選用鴛鴦湖中的淡水活魚為主要原料,並配以糯米酒、植物油、辣椒、精鹽、香料、中藥材醃製而成。以「老嫗」牌的最為有名。
荷包紅鯉魚
婺源荷包紅鯉魚在婺源已有300 多年的養殖歷史,它由於色澤鮮紅 .頭小尾短、背高體寬,形似荷包而得名。婺源荷包紅鯉魚肉質肥美,營美豐富,具有「妊安孕,好顏色,止咳逆,療腳 氣,消水腫,治黃膽」等醫聞明功效,受到國內外人士的偏愛。
梅乾菜扣肉(和一般的梅乾菜扣肉的區別是裡面加入了婺源當地一種淡紫色的野花,所以這道菜有一種清香。)
糊菜:由米粉和萵苣葉製作而成;
婺源菜糊,看似簡單的青菜,切碎後文火慢熬,成為粘糯可口的糊狀美味,入味而清爽甘甜!
糊南瓜
土雞湯(由於婺源的水非常清甜,所以雞湯的味道非常好)
青椒炒幹河魚
炒河蝦
婺源炒年糕
婺源炒水筍
炒幹水筍
炒山蕨
炒水蕨
炒水芹
炒野生馬蘭頭
炒螺絲
炒萵苣
炒紅薯梗
辣椒癟
炒本地黃瓜
婺源烤紅薯
婺源麻辣燙
婺源月餅
江灣雪梨:成熟時果雪白,有西降塢、六月雪、白梨、蘇梨等品種。
婺源甘蔗
地萢
樹萢
野楊梅
野桑葚
婺源慄子
整理了一個下午,發帖發的我口水直流,呵呵,可能還有些婺源的美食沒有上來,請吧友們幫忙補齊哈……作為婺源人,能品嘗到這麼多婺源美食是人生一大幸事啊!
早米果
肉果:這可是純肉丸 完全是瘦肉切成泥在圓起來的
糖醋鵝頸 :
精肉剁成蓉狀,與豆粉一起攪勻,用豆腐皮包裹成條狀,入油鍋炸,出鍋後切成小段裝盤,蒸熟。另一個鍋中燒少許湯,加入白糖、醋,生粉勾芡,淋在盤中即可。此菜菜色金黃,酸甜可口,常被用來做婚禮宴席上的傳統菜餚。
李坑撰肉 :巴掌大小的肉用竹器串好,抹上調料,放在剛燃燒過的糠灰上面烤,烤出來的油滴到灰裡又會增加灰的熱量。外脆內松特別香。
爐餅
糖水蛋
土雞蛋炒辣椒。材料:土雞蛋、辣椒、蒜頭、鹽。做法:1、辣椒切丁備用。2、土雞蛋加鹽、碎蒜打散加辣椒攪拌均勻。3、鍋內放油熱至九成放打散的土雞蛋、辣椒煎熟即可出鍋。
炒豬肝:
材料:豬肝,香蔥,蒜頭。做法:1、鍋肉放油熱至七成,2、加碎蒜炒香,加入豬肝炒熟即可。
炸豆乾
材料:嫩豆腐、油、鹽。做法:1、鍋內放一斤油熱至九成,關小火。2、豆腐切三角塊放入油鍋中。3、豆腐煎至外表煎、脆、黃撒上少許鹽即可。PS。農家都是自己手工做豆腐、炸豆腐。
紅燒筍乾
材料:筍乾、鹽、米酒、醬油。做法:1、幹筍發泡一天。2、鍋內放油加熱至九成,放蒜炒香。3、放筍乾、米油、醬油炒熟即可。PS。筍乾是農家自己後 山的竹林裡挖來的,很嫩噢。
青炒蘿蔔條
材料:酸蘿蔔條、少許酸辣椒圈、大蒜、碎蒜。做法:1、鍋內放少許油加熱至八成,放碎蒜炒香。2、放入酸蘿蔔條、酸辣椒圈翻炒兩分鐘。3、最後放入點綴大蒜翻炒幾下即可出鍋。PS。酸蘿蔔條已經很鹹的情況下,不用加鹽。
農家米酒
材料:糯米、涼開水、甜酒麴。做法:1、糯米用水浸泡四小時。2、甜酒麴顆粒狀的碾成粉備用。3、水燒開放涼。4、撈水糯米上蒸鍋蒸半小時出鍋放半涼。5、糯米和甜酒麴攪拌均勻壓實放入瓷缸中,加涼開水漫過糯米一寸的高度密封。6、天氣暖和存放一周會發酵,中途建議不要去翻動。
婺源米酒製作
用料:糯米、酒麴、涼開水
做法:
1、 糯米用水浸泡4小時。
2、 撈出糯米蒸熟放涼。PS,蒸出的糯米一定要欠實。
3、 甜酒麴拈粉狀,灑入蒸熟的糯米拌勻。
4、 加入涼開水,多出糯米一指高度。
5、 密封起來放個一周多就可以喝啦。
有條件做米酒的容器最好用陶瓷容器,不要用塑料保鮮盒。
南瓜棗
現在很少見婺源人做這種傳統美食啦!製做方法:老南瓜去平,切條打霜幾天拿去蒸熟,再接著去打霜,想要味道更甜可以多打霜一段時間。吃法:切成小塊,加糯米粉、芝麻、鹽、些許辣椒攪拌一起蒸熟即可食用。
甜圈
剛炸出來特別脆,油滋滋的帶點甜非常美味的小吃噢。
烤紅薯
每到冬天,農家的烤火房裡每晚瀰漫著烤紅薯的香氣。
辣椒醬
農家自製的辣椒醬,手工石磨製成,加入足夠的食鹽存放即可。純天然無任何添加劑噢!
酸辣椒:
新鮮的辣椒洗淨擦乾,去蒂,切成圈,整個醃製,放入食用鹽拌勻,再放入陶瓷的大缸中用石頭壓著放置半個月就可以吃。
酸洋姜
農家吃的洋姜都是野生的噢,母親喜歡切片或整個醃製起來與辣椒一起炒起來吃。
酸蕨子
每到4月份婺源的茶地裡,土坡上隨處可見蕨子,農家會花上幾天的時間採挖、清洗、曬制。與其它蔬菜(豆角等)一起醃製,這樣做出來的酸菜香味更濃鬱。
酸豆角
吃不完的豆角,農家除了曬乾喜歡醃製起來。
酸蘿蔔菜
整棵蘿蔔菜洗淨,涼幹,醃製起來配稀飯很適合噢!
豆腐乳:
米糕
用料:糯米、鴨蛋、五花肉、食鹽、米酒,粽葉、粽繩
做法:
1、 粽葉和粽繩開水煮10分鐘,冼乾淨備用。
2、 糯米加水浸泡4小時。
3、 糯米撈出瀝乾水份。
4、 五花肉切成小塊加點食用鹽、米酒醃製半小時。
5、 糯米蒸八成熟放半涼, 加入醃製好的五花肉
6、 再加入鴨蛋拌勻,一斤糯米三個鴨蛋的比例。
7、 開始包子糕嘍,準備好的粽葉如包粽子一樣放入拌好的食材,一定要壓實壓緊。
8、 粽繩一定要扎結實了。
9、 包好的子糕上鍋蒸1小時即可食用啦。
婺源手工豆腐製作
婺源農家吃的豆腐完全手工製作,無絲毫石膏味或豆腥氣,顏色也好,白白嫩嫩。入得口中,只覺鮮嫩而無一絲雜亂的味道。這裡的豆腐是出名的,因為水好,這裡的五香豆腐乾不用烹調也是美味。真是入口鹹鮮,嚼之筋韌,食完仍覺齒頰留香。
用料:黃豆、石膏
做法:
1、 黃豆浸泡一個晚上,用石磨磨細。
2、 滾燙的開水準備一大鍋。
3、 開水衝入已磨好的黃豆當中。
4、 用工具瀝出黃豆槳汁。
5、 瀝出的黃豆槳汁重新再煮開
6、 農家的大鍋好用吧,呵。。。上面過濾,下面可以同時將豆槳煮開
7、 煮開的黃豆槳汁放入木桶中加入石膏粉攪拌均勻放涼
8、 黃豆槳汁放涼後就成豆花啦
婺源美食:婺源豆腐渣製作
婺源農家平常吃的豆腐都是自己做的噢,而已一次會做夠吃一個月。做完豆腐剩下的豆腐渣都喜歡放置一段時間,讓其發黴,做成豆腐渣。成為農忙時平常嘴邊的一道小零食,鄰居親戚來串門都會拿出來Share。
用料:生薑、蒜頭、辣椒、芝麻、糯米粉、食用鹽、發黴的豆腐渣
做法:
1、 生薑、蒜頭切細。
2、 黴豆渣加糯米粉、辣椒粉、食用鹽拌勻。
3、 拌勻後放入大鍋中蒸熟。
4、 鍋內放油加熱放入切好的生薑、蒜頭炒出香味。
5、 然後和蒸好的豆腐渣再攪拌均勻。
6、 攪拌均勻後做成一個個胖胖的模型,放入太陽中曬乾就可以吃啦。
婺源炒粉;
具有潔白、細嫩、久漂不爛、久炒不碎的特點。
(來源:網際網路)
主編:鄭清源 編輯:曹炳輝 李華龍
新聞熱線:0793-7362600
投稿郵箱:wywxb2015@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