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問去杭州哪裡尋覓好吃的素食,真佛系青年永遠在寺廟裡等你心靈大保健。
杭州哪家寺廟最好吃
在很多人心目中,寺廟應該是清修之地,出家之人清心寡欲,素齋清淡,與美食扯不上多少關係。
但朋友們,佛跳牆怎麼來的你忘了?菩薩也是人修成的,誰還不愛吃點好的啦?
這世上偏偏有好多美味的東西就來自「寺廟」呢。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永福寺,圖源一條。
雖說現在沒有四百八十寺那麼壯觀的場景,但杭州城內也是有八大寺廟的,這裡寺廟到底有多好吃,濱江吳彥祖默默拿出了小本本,知識點,記一下。
朋友們,杭州素齋的仿葷菜不是簡單的做成葷菜形狀,而是形神兼備自帶著一股獨屬錢塘文化的精緻。別的地方說素齋最多你也就吃個點心福餅,但在杭州你能吃到一桌江南風韻的素席。
就連普普通通的「素麵」,杭州寺廟也能讓你感到佛祖麼麼噠的魅力。
▲ 杭州八大寺廟,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靈隱寺,永福寺,韜光寺,香積寺,淨慈寺。圖為香積寺素麵。
正如北京人可能一輩子也沒去過天安門廣場,我身邊的杭州同事都說上次去靈隱寺還是小學春遊。
靈隱據說是杭州最靈的寺廟之一,作為一個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好少年,我還是決定先到靈隱來看看有什麼好吃的。
▲ 來靈隱得先到飛來峰景區,景區門票45塊錢,靈隱門票30塊錢,但如果你有公園卡和廟卡就一切免費,杭州實在太人性化了。
進靈隱往裡走不過30米,右手邊就是靈隱寺著名的素麵館「十方苑」
靈隱的素麵就是杭州麵條與佛教文化高度融合的標誌,從名字上就看得出來,羅漢面、福祿面、長壽麵、如意面......
我點的是店裡最有名的羅漢面,其貌不揚但料足湯厚,讓人忍不住一碗下去再來一碗的那種鮮,關鍵是景區內部才只要18塊錢,真良心了。
義工阿姨說靈隱面不是杭州最好吃的素麵,但絕對是景區最實在的麵條,這裡的原材料都是西湖周邊採購的,最安心!
佛教的齋面實際上是不配小菜的,但十方苑特意搭配了精緻的小菜,都是老杭州人最愛的口味,驚雷筍、油燜筍、素燒鵝、四季烤麩......
要不說飛來峰景區還真是個臥虎藏龍的地,出靈隱寺後,再沿道路走約100米,便到了永福寺,永福寺也在飛來峰景區內,不需要另付門票。
▲ 永福寺是南宋時期皇家御寺,有錢塘第一福地之稱,從這裡可以俯瞰整個西湖,但是從杭州城的任何一個角度都看不到它。圖為永福寺門口麵館。
永福寺口的麵館同樣繼承了永福寺低調的特點,進寺門右手邊就有一家永福出品的素麵館,低調但好吃到起飛。
大概是遊客較少的緣故,阿姨煮麵的時候也尤為熱情,「雙菇菜心面」,料十足不說,還有一塊看起來就帶勁的玉米。
▲ 味道自然,不鹹不油,玉米香菇都被湯汁浸潤,看著格外誘人,鮮掉眉毛你知道嗎!
湖山一覽,西湖南山路的淨慈寺也能看清一二。
淨蓮居齋麵館把老杭州人吃麵的規矩展現的淋漓盡致,菌菇面、拌麵、咖喱面、什錦麵、香辣麵,不同味道配一道不同的小菜,味道極佳。
▲ 菌菇、豆芽、蘿蔔小火慢燉5小時,一小鍋麵條煮出來,我總覺得有點像阿能面的感覺。
一碗麵吃完,碗底有「惜福」兩字,是寺裡法師親自寫的,說想讓大家把好吃的東西,都乾乾淨淨吃完。
▲ 這個不是我吃的,網上找的。
這很好,很佛,但是杭州最好吃的素麵還不在這裡。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說過,香積寺住持的一碗番茄面是他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麵條。
但我不太信,所以我就去了,然後我也信了。
▲ 杭州的素齋向來有「油輕、口輕、芡輕」的三大特點。
據說,當年燒素麵前,寺裡大廚吃遍了杭州有名的麵館,一一比下來,有了自信,才在推出這碗面。
其實不為盈利,只為香客果腹。豈料無心插柳,香積素麵越來越受廣大香客歡迎,今年年初一竟然賣出去1600多碗!
看似簡單的麵條有七八種素菜:豆腐、香菇、茭白、胡蘿蔔、木耳…用料十足,鹹淡適宜。
味道怎麼說呢,吃完以後看著菩薩的眼神都有點飄忽了,賊拉虔誠。
一席香積齋,承載杭州幾百年素食味道
杭州的素齋冠絕東南,光靠一碗麵條當然是不夠的。
真正的杭州素齋端出來華麗精緻,是絕不輸於大魚大肉的素席,風味更是有獨到之處。且早在八十年代就享譽盛名,當時全國各地的寺廟主廚師傅紛紛湧至杭州學習素齋,一時風光無兩。
杭州人自古就有吃素食的習慣,素食與佛教相伴相生相長:興於唐宋,在晚清至民國時期達到了頂峰,僅環西湖一帶,就有幾十家素食館。
杭州素齋這麼有名,因其深厚的歷史淵源,杭州在古時便被稱為「東南佛國」,寺廟眾多,香火旺盛。而位於拱墅區運河畔的香積寺,更是被稱為「運河第一香」,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杭州,第一站便是來的「香積寺」。
▲ 香積寺,杭州唯一一個處於市井之中的寺院,國內唯一一個供奉監齋菩薩(民間的灶神)的寺院,在杭州向來有「運河第一香」的雅稱。
香積寺的素食也傳承了杭州素齋的特點,最為獨特的是其形神兼備的「仿葷菜」。
▲ 杭州素齋與外地不同,因為嚴格把握杭州老底子的味道,選材及刀工的高標準嚴要求,杭州素齋的仿葷菜真正是素齋中首屈一指的存在。
所謂仿葷菜,是指多以豆製品和三菇六耳為原料,經過廚師精心調味,做出質地口感色澤和真正的葷菜差別無二的菜餚。
「素燒鵝」就是杭州仿葷菜的典型代表。看上去和真正的肉沒什麼區別,但實際上卻是豆皮做出來的。
▲ 香積寺素燒鵝,和杭州老字號知味觀的滷素燒鵝不同,香積寺的素燒鵝都是現炸的,入味柔軟,吃起來鮮甜可口,十分入味。
香積寺的大廚王師傅,18歲學藝,師從靈隱寺的老師傅,三十多年下來,在杭州各大的寺廟都做過齋飯,對於素齋精髓的把握,杭州素齋界無人出其右。
▲ 杭州靈隱寺雲林齋堂的仿葷素菜曾紅極一時,冠絕華夏。許多人慕名而來,甚至還有些人因此而投入佛門。(比如國民黨元老張靜江)香積寺的大廚王師傅就是當年靈隱寺的老師傅之一,深得杭州素齋之精髓。
王師傅長相憨厚,話不多,但只有一提到拿手的廚藝,王師傅顯得格外自信:「只要肉菜裡面有的,我用素菜一樣能做」!
「山石脆鱔」是南方宴席中常見的硬菜。
王師傅另闢蹊徑,用香菇切成鱔絲的形狀,放盤中顯出塔尖狀,薑絲雕花點綴,把紅櫻桃切成兩半,放在塔尖上。
▲ 王師傅做的山石脆鱔不僅形似,咬上一口清脆爽口,香菇炸的很透竟有了一絲鱔魚的味道,真是絕妙至極!
別說齋菜只有刀工形似,調味也是王師傅的拿手好戲。
「蟹釀橙」,對,就是《風味人間》上也出現過的蟹釀橙,真正的蟹釀橙入口即化,有橙子和蟹肉的酸甜並存。
▲ 香積寺的蟹釀橙用胡蘿蔔和土豆調味,別看簡單,卻吸引無數人前來拜師學藝。
吃上一口能讓你感受到十二月陽澄湖的微風。
杭州的素食沿襲江南菜的風韻,看似簡單的素食中往往還蘊藏著江浙地區的傳統文化。
香積寺素食中有一道「尺八酸筍」。
▲ 尺八,一個聽起來有點陌生的名字,實際上是一種漢傳佛教的樂器,在宋朝時傳入日本,形似洞簫,聲音蕭瑟肅殺,現在國內很多人都不知道尺八也是中國的。
王師傅取其形似,回歸本心,用杭州人最愛的筍做了這麼一道冷盤,酸甜可口,陰雨連綿中平添了香積寺清冷的氣息。
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
▲ 香積齋包,香菇青菜作餡,味道卻說不盡的綿長。
吃素齋,其實吃的也是文化呀
杭州寺廟美食地圖
好吃的寺廟當然不只香積寺一家,親民的美食哪個寺廟還沒有幾個啦。
直接上乾貨,帶大家看看杭州寺廟美食地圖。
上天竺法喜寺
上天竺法喜講寺建於10世紀,是中國白衣觀音的起源地,這裡最出名的不是觀音,而是十幾年雷打不動的五塊錢素齋。
進法喜寺門票需要10元,入了寺門右手邊就是賣飯票的地方,5元一位,只收現金。
法喜寺的齋飯十分良心,在今天的物價來看都像白送了。三菜一湯5塊錢,吃不夠還能再添菜飯,但絕不能浪費。
別看便宜,是真的好吃啊。
▲ 大白菜吃起來很脆,豆腐很入味,黃花菜帶一點甜,你敢信我加了三次飯?
中天竺法淨寺
靈隱寺出來走路不到1000米,就到了中天竺法淨寺。
天竺路上法淨寺的美食符號不是齋飯,而是看似簡單的「蘭花幹」。
▲ 一塊豆乾上,兩面斜切數十刀,撐拉開來、仿佛一條紙花,絲絲相連、離而不斷。滷的入味又好看,三塊錢便宜又好吃,實在是人間精品。
不誇張的說,天冷時一天賣三萬多串玩一樣。
不過這蘭花幹只在天冷時賣,每年大約9月開始,賣到第二年清明前後就停了,天太熱,蘭花幹容易壞。
靈隱寺
飛來峰下,靈隱寺前。
靈隱的素齋素麵都曾經名噪一時,但靈隱還有一個美食更是廣為人知。
▲ 你問一個老杭州哪裡的臘八粥最好喝,他肯定毫不猶豫的說出靈隱兩個字。
每年臘八節,靈隱寺都會準備數萬份臘八粥,甜蜜蜜地送到杭州各個角落,喝了它就好準備著過年了,它已經是杭州人過年開始的標誌了。
淨慈寺
湖光山色一眼看,南山路上的香味大概能傳到西湖對岸。
淨慈寺的素燒鵝,就是這麼好吃。
▲ 寺院出口的地方掛了塊小牌子「供應素齋」,這個小房間裡賣的就是素燒鵝。
老杭州人就愛這一口美味,而且就單單點名要吃這現炸的素燒鵝,無他,涼了就不入味了。
▲ 寺裡也講究,炸素燒鵝的油一天一換,也不存量,炸多少賣多少,都帶著點那麼佛的意思呢!
聽梵音,吃素齋,洗凡心。
偉大的普希金教導我們說,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別緊張,別著急,吃頓素齋就好了!
麼麼噠,我佛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