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全家人都到婆婆家吃飯,本來很開心的事情,可是吃完飯,婆婆就單讓我一個人洗碗,七大姑八大姨的都去客廳坐著看電視了,這是不是對我有意見?」
看到這個網友的疑問,我忍不住笑了。婆婆讓你年三十洗個碗,哪有那麼多的矯情呢。別把不是事兒的事兒搬出來當事兒就可以了,想法太多累不著別人的。
其實很多時候,現實中一點點善意的小心思,實際情況比你想像中要溫暖,不是所有的婆婆都不好相處,如果真的遇到了,反正一個巴掌拍不響。
所以大年三十婆婆讓別人去閒著而讓我去洗碗,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選擇去洗碗。
婆婆雖然沒有生了媳婦,也沒有養媳婦,但是她生養了你的老公。
大過節的家人團聚,圖個和氣就行了。婆婆可能也就是順口一說,最可怕的就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人家樂呵著呢,你自己在那裡攢一肚子的氣,說也沒處說,說出來也不算啥事,可能你跟你親媽說了,你家嫂子也正在洗碗呢。
就算她真的是故意針對你,大過年的給她個面子就行了,老人身處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決定了老人說話做事的格局,這是無法改變的,所以作為媳婦,不要太計較,保持安全距離就好,反正以後可能你也是你媳婦的婆婆。
試想,你真的拒絕了婆婆洗個碗的要求,別人就會來洗啊,因為所有人眼裡不就是個洗碗的事情嗎?然後屁大一點事情,七大姑八大姨大姑子小舅子會念叨你一輩子,然後啥事都會以小事作為故事鋪墊,因為你是媳婦兒。
其次,不吃啞巴虧。小心眼還是要有一點。
我會去客廳溜達一圈,看著吃完撐著看電視的七大姑八大姨大姑子小舅子,笑呵呵地問一圈「你們吃完了沒?吃完了我今天去洗碗了」,吃虧是一定不能吃啞巴虧的,無非是昭告一聲今天是我洗碗的,而且就今天。
我自己平時是很少做家務的,因為我只會煲湯,而且是材料丟進湯鍋自動煮熟那種。可誰家天天吃飯光喝湯啊。
家務活幾乎都是婆婆和老公承攬。但是我會經常他們做飯的時候,過去問一下要不要幫拿一下配料什麼的,肯定不能問要不要幫洗菜。也會主動問打掃衛生的老公要不要請個鐘點工,不過他做完家務之後我會幫他敷個面膜,然後贊他和同齡人相比。
我更擅長的是每年婆婆生日那天,兩個馬大哈兒子坐到餐廳飯桌前,才知道今天是他們親媽媽的生日。但是我會幫她的兩個馬大哈兒子提前準備好給婆婆的禮物,也會在婆婆生日那天,當著婆婆的面給她小兒子準備一個衣服啥的,雖然我們平時關係並不好,但是檯面上,總要過得去嗎。
最後,你還有一個合法夥伴叫「丈夫」
婆婆和媳婦之間的關係銜接人,就是她的兒子你的老公。所以在你覺得吃了虧的時候,記得把老公拖下水。
我和丈夫結婚前,是有約法三章的。
第一:不能惹他媽,因為單親媽媽帶兩個兒子幾十年不容易。我老公當時可能忘了我也不是我父母充話費送的。但是我沒有懟回去。
第二:家裡媳婦都是對的,如果媳婦錯了,請看上一句。
第三:去婆婆家我負責窩沙發,去我父母家他負責窩沙發。因為我們和對方家庭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為了避免衝突讓我們夾在中間,又不願意去適應,所以我們分別和自己的父母溝通過了這個環節並得到了支持。
婚姻至此,沒有彩禮沒有嫁妝沒有房子和車的我們感情如初,如今家規第一條已經默認為不能惹媳婦了。
雖然婆婆有時候的舉止讓我實在不能理解和不滿,也會因為婆婆對小叔子的私心曾經耿耿於懷。我會和閨蜜互相說一通,說完就完了,不再翻篇。每次老公和婆婆發生爭執的時候,就算婆婆不可理喻,我也會去維護她,因為她畢竟老了,心眼小了,格局也不可能再變大了。
但是積累的多了,我會用事實和數據一條一條和老公溝通我的委屈和婆婆的不公平。
事實面前,老公覺得我受委屈了。但是我又拒絕他為了維護我去和他親媽掰扯,因為他們是血親,沒有必要用血親和婚姻證來較量。
男人可以迷糊到忘記他親媽的生日,所以他忘記你所惦記的小事,都是正常的,不要高估婚姻之後男人的智商和情商。
時間久了之後,老公對我的維護讓我在家裡的幸福指數直線上升。沒有婆媳矛盾,沒有夫妻矛盾沒有小叔子矛盾。
有感而發寫到這裡,總而言之,所以的家庭矛盾或者婆媳矛盾都是因為不能設身處地去為對方考慮,或者你的考慮和思量都還保留了自己的退路。
再或者,你高估了你以為的對手的格局,所以你不能理解對方的所作所為,反思自己,才是讓自己在婚姻家庭裡強大的另一種方式。
所以,打開最溫暖的水龍頭,擠最多的洗潔精,買最貴的護手霜,洗個碗而已,沒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