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王景陽)
12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北半球迎來了一年中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位於我國最北端的黑龍江漠河每年冬至前後都會迎來大批遊客欣賞極地冰雪,體驗最長黑夜。對於生活在北半球的人們來說晝短夜長非常明顯,像北極村這樣中國緯度最高的地區冬至前後白晝時間僅有7個多小時,黑夜則將近17個小時。每到冬至前後都有絡繹不絕的南方遊客一路向北,專程來到最北邊陲歡度冬至,感受北國冰雪和漫漫冬夜。廣東遊客鍾金芳說,特地從廣東趕來,感受冬至這兩天的極寒極夜,我們家裡那邊太陽六點多才下山,這裡三點多太陽就下山了,感覺好神奇,真是一種特別的體驗。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數九過寒冬」。冬至節一大早,神州北極漠河市初心廣場上鑼鼓喧天,人頭攢動,漠河冬至文化節在這裡拉開帷幕,人們盡情享受本地民俗文化盛宴。上千名市民和遊客相聚在零下30多度的冰雪戶外,支起鐵鍋、燉江魚、煮水餃、蒸粘豆包,一起品嘗冬日裡的溫暖。頗具冬至特色的餃子體驗攤位吸引了眾多市民駐足圍觀,工作人員有序為大家奉上了一道道色香味美的餃子,現場交相互動,其樂融融,歡聲笑語不斷,給寒冷的冬日增添了濃濃暖意。來自江西的遊客陳華說,「餃子味道鮮美,吃著心裡暖和,我們南方人來到祖國的最北邊,還趕上了冬至節氣,真是一次特別的經歷和開心的一天。」
活動現場,羊肉串、粘豆包、俄羅斯麵包加藍莓醬讓市民和遊客品嘗到了冬日的溫情。喝魚湯、品湯圓,讓人們忘記了冬日的寒冷。品嘗完美食的市民和遊客,目光又被非遺文化作品所吸引:鄂溫克樺樹皮傳承人劉書洋,把北極秀美風光和風土人情融於繪畫當中,形成了古樸典雅的樺樹皮文化;「麵塑藝術」文化遺產傳承者康健,作品人物造型簡練生動,惟妙惟肖,形象逼真傳神,讓遊客沉浸在中國最北的文化作品中國。
祖國最北方,潑出好風光。吃過了熱氣騰騰的水餃、湯圓過後,大家用水壺、水瓢裝滿滾燙的餃子湯,共同體驗漠河潑水成冰帶來的無限樂趣。隨著主持人的口令,200餘名幹部職工組成的北字方陣,統一潑出手中熱水,一時間空中冰霧瀰漫,在晨陽中形成一道道弧形美景,把北極冬至民俗文化活動展現得多彩紛呈。沒來之前就知道漠河「潑水成冰」很有名氣,但這麼多人一起玩還是第一次見到,場面真是太壯觀了,震撼到心靈了的感覺,廣東遊客王曉琪說。
漠河市舉辦冬至文化節旨在通過冬至民俗、文藝表演、美食展示、非遺傳承、手工藝品、潑水成冰、鋼管舞極寒挑戰等系列文化活動,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