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3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45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50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7000元、23000元。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裡、常住人口達到20萬以上,開放性、創新性、複合型、實幹型人才大量湧現,發展環境日益優化,政府效能顯著提高,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列全省15強,『五位一體』和『四個全面』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為開放強市、產業立市貢獻桃源力量。」這是桃源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七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精神,促進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提出的奮鬥目標。
美好願景鼓舞人心,宏偉目標催人奮進。
「六大會戰」志在必得,要把握首戰必勝的關鍵環節,加快推進項目的前期工作,讓老百姓切實感受項目建設帶來的發展成果;「六大會戰」誓在必勝,要有強烈的歷史擔當、大局意識、責任情懷,全縣上下要「把勁鼓起來、把神提起來、把責擔起來」,做到「言必行、行必快、快必果」,積極倡導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和團結協作的合作精神,全力奏響「大合唱」。湯祚國在「六大會戰」誓師大會上進行動員。
脫貧攻堅講的是政治,幹的是民生、體現的是大局、反映的是黨性,桃源縣緊扣「精準」二字,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在全縣積極開展了脫貧攻堅突出問題大排查大整改,嚴格執行貧困人口識別程序和標準,目前,全縣在檔貧困人口總數為62116人,已脫貧34605人,未脫貧27511人,識別的66個貧困村已退出24個。在脫貧攻堅中還形成了一套幫扶機制,全縣安排了3453名縣鄉幹部按要求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原來結對的村組幹部也統一調整為縣鄉幹部,基本實現了幫扶力量均衡全覆蓋。
自2016年開始,桃源縣計劃3年內易地扶貧搬遷11967人。去年完成3149人,建成集中安置點14個,今年全部採用分散安置方式,計劃搬遷3787人、1096戶,現已全線開工,有850多戶完成主體工程。扶貧貸款堅持「一授二免三優惠一防控」原則,去年全縣累計發放小額扶貧貸款8219筆、35283萬元,今年計劃再發放1億元,將遠超全省4117萬元的考核標準。在扶貧產業的培育上,堅持因地制宜、「四跟四走」的思路,加大貧困地區的資金投入,積極發展扶貧特色產業,全縣建成村級光伏發電站10座,集中開發油茶8000畝、七星椒1550畝、楠竹3萬畝,發展富硒皇菊產業基地200多畝,打造了一批特色產業基地,受益貧困群眾達15000多人。桃源還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大病救助基金,開展了貧困對象各類培訓,落實了扶貧助學基金4000萬元,重新核准了低保對象和貧困戶兜底對象,全面落實貧困戶危房改造政策。按照「統一規劃、連片推進、分步實施」的原則,採取「財政投入、項目整合、群眾自籌」的方式,全縣已完成投入6億元以上,不斷改善了貧困地區的基礎條件。
「我們正在加快總投資30億元、總面積7平方公裡的漳江創業園西區提質改造及東區整體開發項目,確保今年成功創建省級高新園區。」園區攻堅大會戰指揮部負責人說,對照兩個「12345」目標任務,指揮部一定狠抓落實,積極作為,取得較好效果。
桃源工業集中區總體規劃面積15平方公裡,全力打造「一區三園」的現代化產業新城,區內漳江創業園、陬市工業園、創元工業園齊頭並進,勾連出桃源縣最具活力的工業走廊。2016年至2020年園區攻堅大會戰共規劃重大項目71個,計劃投資205.57億元。其中2017年園區啟動建設項目63個,總投資103.93億元,資金到位率100%,目前已累計完成投資近70億元。位於盤塘鎮的創元工業園,是全省第一個經省政府批准授牌的鋁循環再生產業園,規劃面積3平方公裡,有晟通集團鑄軋分公司、晟通集團熔鑄分公司等6家規模企業,2016年完成產值112.2億元,實現稅收過億元,並成功引進了新加坡嘉力亞集團,建設湖南省唯一的預焙陽極工程項目。陬市工業園主導產業為機械製造、倉儲物流等,規劃面積5平方公裡,其中高新技術企業飛沃新能源為全球行業技術領先標杆企業,湖南長笛龍吟竹業有限公司以開展木竹加工業、生物質能源產業等項目為重點,投資近20億元,將分三期建設。此外,陬市工業園將著力發展湘西北商貿物流園、華星物流、志成物流等標誌性物流企業,形成面積約1500畝的湘西北物流中心;依託桃源豐富的林業資源,重點打造佔地2000畝的陬市林業產業集群。與市城投合作,引進國內戰略投資商,投資200億元以上整體開發陬市鎮,打造以智慧機器人及碼頭文化為主題的特色小鎮。漳江創業園是一個以高科技成果孵化、產品生產與技術應用為特色的園區,規劃面積7平方公裡,以電子信息、輕工製造、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為主導產業,目前已完成基礎設施投資10多億元,入駐22家規模企業,年產值達50億元。今年10月開工的國內家居第一品牌紅星美凱龍桃源家居生活廣場總佔地116畝,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建設一個集「商、旅、娛」為一體全業態購物中心。2018年,隨著現代化汽貿城的動工建設,漳江創業園將崛起為產城融合的工業新城、創業創新的產業基地。
「一江兩岸、一體四極」。2017年年初,城市擴容提質大會戰指揮部確定了迎賓大道、雙洲公園、東城新區開發、東區汙水處理廠、南區道路及基礎設施配套、智慧城市、漳江閣棚改、城中區棚改、桃紡片區棚改、濱江路綜合提質改造、城區亮化提質改造、漳江中路綜合提質改造、老城區道路「白改黑」、殯儀館搬遷、縣體育館項目等15個年度城市擴容提質項目,其中,投資約2億元的迎賓大道預計12月底所有工程完工,投資約1.4億元的雙洲公園12月初步達成開園條件。智慧城市項目投資約4800萬元,工程項目分為兩期,目前一期工程正在進行當中。除年初確定的15個重點城市擴容提質項目外,還啟動了中醫醫院遷建、縣城停車場建設、拆牆透綠、小街小巷改造、主次幹道行道樹提質改造、縣城區垃圾壓縮轉運站建設及城鄉垃圾處理一體化工作等7個項目建設。隨著這些項目的實施,縣城的首位度將不斷得到提升。
桃源交通便利,素有「滇黔之道」之稱,交通建設大會戰實施沅澧快速幹線第四大道、潯陽大橋、陬市千噸級碼頭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桃龍路、熱黃路、楊金路等幹線公路建設,農村公路連通、窄路加寬改造、危橋改造、渡改橋和安防工程等,建設項目共50個,全面構建「四縱四橫四環四橋」路網(「四縱」:一縱盤甘線,二縱熱金線,三縱熱楊線,四縱黃茶線。「四橫」:一橫盤黃線,二橫陬牛線,三橫桃觀線,四橫剪凌線。「四環」:一環經沅水大橋、潯陽大橋跨江繞縣城一周,二環經孔家河大橋、桃花源沅水特大橋繞縣城周邊鄉鎮一周,三環經沅水孔家河大橋、桃花源沅水特大橋、S306、S227繞縣一周,四環經常張高速、常吉高速沿縣域邊界鄉鎮一周。「四橋」:一橋沅水夷望溪大橋,二橋桃花源沅水特大橋,三橋沅水潯陽大橋,四橋沅水孔家河大橋),進一步打通對外水陸開放通道,打造四通八達、快捷高效的現代交通體系。
為開創水利建設工作新局面,水利建設大會戰指揮部五年內計劃投入建設資金42.35億元,實施延溪河河湖連通治理工程、四水治理、農村安全飲水、排澇、渠道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28個項目建設,2016年至2017年完成「兩水四岸」陬溪垸堤段綜合治理工程、漳江垸除險加固工程、四水治理等工程。2017年至2018年實施漳江垸和車湖垸堤防加固、黃花井、新橋、梅溪橋、長堰機埠新改建工程、白洋河流域治理工程。繼續抓好小農水建設、黃石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20座水庫除險、400公裡渠道整治、28.5公裡河流治理、萬畝農田高效節水灌溉項目。鞏固飲水安全工作成果,抓好12座農村水廠提質改造。積極推行「河長制」管理,切實加強沅水流域綜合治理,推進其它配套設施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三年會戰將實現水利建設「111」工程(100公裡堤防加固、100座水庫除險、1000公裡渠道整治)建設目標。
桃源風景秀麗,名勝古蹟遍布全縣,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已普查登記的旅遊資源多達400餘處。2017年以來,旅遊開發大會戰指揮部共梳理重點開發項目12個,總投資約41億元。截至目前,共有9個項目開工建設,開工率達75%,3個項目在完善前期,完成投資約2.7億元,爭取項目資金0.66億元,項目融資到位7億元。1至10月,全縣3個3A景區及其他重要景點共接待遊客551685人次,同比增長21%。到2020年,積極實施夷望溪開發、沅江風光帶、潯陽文化產業園、熱市溫泉開發、楓樹民族團結示範園、桃源刺繡傳承中心等27個項目建設,力爭遊客量突破5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50億元,建成全國全域旅遊示範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