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德宏大山裡走出的「玉米人」,獲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2020-12-21 澎湃新聞

7月9日上午,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昆明召開。大會對在全省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獎勵。

▲雲南日報記者 黃喆春 攝

根據《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經組織專家評審、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省科技廳審核,省人民政府批准:

授予番興明雲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番興明:大山裡走出的「玉米人」

在番興明的工作室裡,有一個「玉米塔」,上面一層一層擺放著他和團隊選育的玉米品種。番興明是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他說:「這只是做的一個展示,我們選育了40多個國家和省級審定玉米品種,全部擺的話肯定擺不下。」他領銜建成一支具有較大國內外影響力的熱帶亞熱帶玉米創新團隊。

立志從事農業科研

7月7日下午,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的一間辦公室裡,雲南省科技廳組織媒體採訪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得主番興明。

番興明,1963年3月生於騰衝,因父母在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教書,從小在德宏山區長大,從小就喜歡看文學作品。高中時,他看了一些科學家的故事和傳記,被科學家的故事所感動,可也沒想過長大後要當科學家,只是想著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更廣闊的世界。16歲時,參加高考被德宏師專錄取,不甘平凡的他再次參加高考,17歲時以310分的成績考上西南農學院(現名西南大學)農學系。

那個時候的農學系,在很多人看來就是個「種地的」,但教化學的母親告訴他:「農業和生物、自然都有很大關係,可以接觸大自然,是非常有意思的學科。」通過更加專業的學習,他知道了農學不是傳統的刀耕火種,而是一門學問非常大的學科。番興明回憶說:「那時我認識到了生物遺傳、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的道理,就暗下決心從事作物遺傳育種改良工作,能夠對社會、對人類帶來巨大農業資源的工作。」入校成績不理想的他,通過努力,各科成績都有了提高,1984年以優異成績畢業。

致力於保障玉米品種安全

畢業後,他被分配到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那時交通非常不便,從昆明城區到省農科院要搖著小馬車,有時候甚至只能步行去,省農科院外面常常是塵土飛揚。一把尺子、一雙膠鞋、一桿稱、一張辦公桌,在這麼簡陋的條件下,他開始了自己的科研生涯。受限於科學水平的落後,最初的科研難度極大,經過十二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他所帶幾個人發表了第一篇論文。

很多人可能認識不到玉米的重要性。玉米是雲南乃至中國的第一大糧食作物,全國玉米種植面積達6.3億畝,雲南種植有3000多萬畝。但我國主栽的玉米品種從遺傳背景上來講主要集中於少數幾個玉米種質,多樣性非常匱乏。一旦品種出了問題,將對糧食安全和農民生活造成極大影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降低中國的糧食安全風險,他和團隊致力於拓寬玉米種質基礎,拓展玉米遺傳背景作為他們工作的核心。他走遍了世界三分之二的地區開展國際合作。從玉米的起源地墨西哥、泰國、印度等國家引進大批玉米種質,並對這些種質加以馴化、改良。在他和團隊成員的努力下,現在雲南已經是世界上熱帶、亞熱帶玉米種質資源保存最豐富的地方,多年累計向國內外及北方發放玉米種質一萬多份次,為我國玉米育種提供了豐富的種質資源和重要的遺傳材料,解決了我國北方溫帶玉米品種趨同化嚴重的關鍵問題。

全世界玉米種質資源非常豐富,有300多個地理族,現在利用的僅僅只是3至4個地理族。他說:「未來,這些種質資源會創造出什麼奇蹟誰都說不清楚!」

成功選育40多個玉米品種

他和團隊長期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和新品種示範推廣工作,為熱帶、亞熱帶玉米科學技術事業發展做出開拓性和創新性的貢獻,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熱帶亞熱帶玉米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國內外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研究熱帶亞熱帶外來玉米種質與我國溫帶玉米種質的遺傳關係和雜種優勢的基礎上,結合多年育種實踐,他們創新性地提出了新的雜種優勢利用模式,顯著提高了玉米育種效率。基於自創的新雜種優勢模式,選育出「雲瑞」系列等一批適應我國熱帶亞熱帶玉米產區的高產抗逆玉米品種。這些品種產量潛力大,經農業農村部專家組田間實收測產,雲瑞88等多個品種創下了過噸糧高產紀錄,雲瑞47在2012年雲南極端乾旱情況下創下了嚴重乾旱條件下的玉米高產紀錄。

多年來,他們成功選育出40多個國家和省級審定玉米品種,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和技術發明專利等智慧財產權20多項;建立了熱帶亞熱帶玉米種質創新體系,大規模創製抗病優質玉米種質,有效解決了我國玉米種質資源匱乏的重大問題。多個品種先後入選農業部主導品種,累計推廣應用面積1.14億畝,新增產值137.5億元。取得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保障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糧食安全、提高山區農民收入、助推脫貧攻堅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和團隊還多次參加援非工作。2012年,番興明團隊前往中非,幫助他們發展玉米生產。那時候中非鼠疫剛剛結束,儘管出發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到中非之後團隊13人中還是有9人感染不明原因病毒,命懸一線,打了中非友好醫院唯一的瘧疾藥青蒿素。「不管它有沒有效,沒有辦法了,幸好我們的針水打對了,差點把我們的命留在了非洲。」

不僅如此,雲瑞10、雲瑞151、雲瑞668等品種還通過了寮國農業部審定,雲瑞2號獲非洲烏幹達農業部種植許可,這些品種在當地表現出優異的抗病性、抗旱性和豐產性。

他先後主持國家和省級重大科研項目50多項,2015、2019年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獲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糧食生產突出貢獻農業科技人員;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全國先進工作者;雲南省科技領軍人才;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傑出校友等榮譽稱號,現為雲南省玉米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科學研究永無止境。」他說,「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潛心研究、辛勤耕耘、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為雲南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成果支撐,提升全省科技競爭力。」

來源:春城晚報-開屏新聞

原標題:《從德宏大山裡走出的「玉米人」,獲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溫醫大「挑戰杯」省賽總分排名全省第三 首獲傑出貢獻獎!
    溫醫大「挑戰杯」省賽總分排名全省第三 首獲傑出貢獻獎!今天下午,由共青團浙江省委、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省科學技術協會、浙江省學生聯合會主辦的浙江省第十二屆「挑戰杯·寧波江北」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決賽在寧波大學落下帷幕。我校參賽的35項作品獲特等獎3項(本科類高校僅29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17項、三等獎5項,賽事總分排名全省第三。同時學校首次獲傑出貢獻獎(其餘獲獎高校分別是浙江大學、寧波大學)。
  • 番興明:雲南大山裡土生土長的「玉米王」
    作為雲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所長,番興明領銜建成了一支具有較大國內外影響力的熱帶亞熱帶玉米創新團隊,2015年獲原農業部「優秀創新團隊獎」,他以第一完成人的身份,育成國家和省級審定玉米品種40餘個,科技成果累計推廣應用1.14億畝,新增產值137.5億元。
  • 安徽省僑界4人獲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1人獲二等獎
    編者按:近期,中國僑聯作出關於表彰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獲獎者的決定,由安徽省僑聯推薦的5名僑界人才獲得表彰。其中王健、葉向東、武帥、鄭磊等4人獲得一等獎,解楊婧獲得二等獎。安徽省僑聯榮獲第八屆新僑創新創業成果交流活動「優秀組織工作獎」。
  • 錢七虎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為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首次安全評估...
    景區供圖紅網時刻1月9日訊(通訊員 羅克文)8日,著名防護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錢七虎主要從事防護工程、隧道與地下工程、巖石力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曾多次主持、參加國家大型工程項目的設計方案評審、論證工作。2015年,其參加並主持首次張家界大峽谷玻璃橋安全評審會,為這座被BBC譽為體現中國製造力量的大橋注入科技力量。
  • 「海通杯」高爾夫精英賽落幕 陳忠和獲傑出貢獻獎
    福建高爾夫球協會主席陳忠和獲傑出貢獻獎。  福州新聞網12月12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管澍 文/攝)2018金桑會「海通杯」高爾夫精英賽正賽昨天在福州新東陽高爾夫俱樂部圓滿收杆。來自海峽兩岸的120位高爾夫業餘愛好者齊聚一堂以球會友,最終鄭祥關以76桿的成績獲得總杆冠軍,詹明翰摘得淨杆冠軍,陳華新勇摘最遠距離獎,黃冠翔榮膺最近旗洞獎,林麗琴獲得潛力之星獎。福建高爾夫球協會主席陳忠和獲傑出貢獻獎。
  • ...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獎……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
    9月22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2019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正式揭曉。記者獲悉,重慶大學周緒紅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卞修武院士獲科技突出貢獻獎,142項成果獲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6家企業獲企業技術創新獎,1名外籍科技專家獲國際科技合作獎。
  • 同程獲皇家加勒比遊輪「華東中國母港傑出貢獻獎」
    同程獲皇家加勒比遊輪「華東中國母港傑出貢獻獎」 2017-01-22責任編輯:左盛丹 同程旅遊副總裁、郵輪事業部CEO王凱榮登2016年度皇家旅業人物風雲榜同程郵輪榮獲皇家加勒比遊輪「華東中國母港傑出貢獻獎
  • 著名數學家龍以明院士退休暨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舉行
    11月14日,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龍以明退休暨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在南開大學舉行,包括五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十多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在內的嘉賓、以及師生校友一百五十餘人齊聚省身樓,共同表達對龍以明院士的感佩與敬意。典禮上,文中基金、智德基金分別為龍以明院士頒發了「文中傑出貢獻獎」和「智德傑出貢獻獎」。
  • 海昌控股董事會主席曲乃傑獲 中國旅遊產業傑出貢獻獎
    曲乃傑獲獎照片  5月15日,中國最大的海洋公園開發及運營商——海昌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曲乃傑先生,在國家旅遊局舉辦的【2015年中國旅遊產業促進座談會】上,榮獲國家旅遊局首次設立並頒發的「中國旅遊產業傑出貢獻獎(飛馬獎)」。
  • 2020年吳文俊人工智慧科學技術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 中國科大林毅恆教授、何玉明研究員獲「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微信公眾號10月27日消息 日前,求是科技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度「求是傑出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中國科大林毅恆(05210)教授、何玉明(SA07234)研究員獲獎。林毅恆,1986年出生廣東廣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學士,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CU Boulder)物理博士。2015-2018年在美國JILA研究所進行博士後研究。
  • 唐克美、張同祿、郭鳴等三人榮獲 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傑出貢獻獎」
    唐克美、張同祿、郭鳴榮獲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傑出貢獻獎」幾年來,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北京工藝美術行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這其中,有一批老領導、工美大師為行業發展傾注了大量心血和智慧,做出了傑出貢獻。
  • 湖南召開科技獎勵大會 尹澤勇何繼善獲傑出貢獻獎
    (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守盛[中]為中南大學何繼善院士[左]、中國航空動力機械研究所尹澤勇院士[右]頒發湖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快訊】尹澤勇何繼善獲湖南省科技傑出貢獻獎  紅網長沙2月26日訊(記者 廖潔 易徵洋 攝影 明健飛 湖南日報記者 賀佳 冒蕞)2月26日上午,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
  • 這位東陽人獲「浙商文化建設傑出貢獻獎」
    而在前一天舉行的第五屆世界浙商大會專項活動之一——浙商文化論壇上,葛永品榮獲「浙商文化建設傑出貢獻獎」。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包括浙商在內的企業家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做出了巨大貢獻。
  • 東陽籍科學家獲浙江省科技重大貢獻獎!
    東陽籍科學家、工程院院士潘德爐在3月23日舉行的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兩年頒發一次的科技重大貢獻獎授予了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其中年逾七旬的東陽籍科學家、工程院院士潘德爐喜獲大獎海洋一號A衛星 資料圖片由他作為第一負責人的10多項國家級項目,屢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衛星地面站,已成為我國當前海洋遙感資料最齊全的地面站。
  • 廈航機務工作獲高度肯定 獲頒「傑出貢獻獎」
    ,簡稱「廈航」)頒發傑出貢獻獎,以表彰廈航機務部近年來在預防飛機發動機空中停車專項工作上做出的特殊貢獻。中國民航局飛標司副司長周凱旋出席頒獎儀式,並對廈航的機務維修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廈航副總經理蔡城堡率領相關人員接受頒獎。  2010年2月18日和4月30日,廈航在保持長時間未發生飛機發動機空中停車事件的良好安全業績的情況下,曾連續發生兩起因HMU失效導致的發動機空中停車事件。
  • 【佛光新聞】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 信仰之光遍全球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攝【人間社記者 李生鳳 高雄報導】中華佛教比丘尼協進會慶祝創會20周年,特舉辦「第一屆世界佛教傑出比丘尼貢獻表揚獎」,11月19日在高雄中正運動場頒獎,除臺灣外,共有大陸、韓、美、英、柬埔寨、奧地利等12個國家的傑出比丘尼蒞臺受獎,多位教界長老大德出席擔任頒獎人,佛光山則有住持心保和尚、功德主總會會長滿益法師出席,心保和尚並於會中致詞。
  • 天瑞集團董事長李留法榮獲第二屆中國旅遊產業傑出貢獻獎
    會上,天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留法榮獲第二屆中國旅遊產業傑出貢獻獎「飛馬獎」。  為鼓勵和引導民營資本投資中國旅遊產業,充分發揮旅遊業在穩增長、調結構、增就業、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經過申報推薦、評定審核、社會公示等程序,國家旅遊局決定授予李留法、梁光偉、楊海明、徐文榮、李海鋒、姜秀雲、曹江城,樊建川、陳敏華、張春良等10名投資中國旅遊產業百億元以上的民營企業家第二屆中國旅遊產業傑出貢獻獎「飛馬獎」。
  • 讓孩子走出大山丨弘陽集團榮獲年度傑出社會責任企業獎
    11月19日,「投資者網&思維財經2020年度思維財經投資人企業年會暨金橋獎頒獎典禮」上海市區舉辦,弘陽集團憑著貫徹公益性、積極主動承擔企業社會責任層次的奉獻,獲評2020年「金橋獎」本年度優秀企業社會責任公司大獎。
  • 龍以明院士退休暨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在津舉行—新聞—科學網
    典禮現場 11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陳省身數學研究所教授龍以明退休暨傑出貢獻獎頒獎典禮在南開大學舉行。 龍以明1948年生於重慶,1978年考取南開大學數學系文革後的首屆研究生,1981年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龍以明主要從事基礎數學理論、特別是哈密頓動力系統與辛幾何的研究。他在辛道路的指標理論、非線性哈密頓系統、閉測地線和N體問題的周期軌道等重大課題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2007年,龍以明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8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