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灣的一些媒體報導稱,臺灣經濟不僅無法和中國大陸相提並論,而且就是和一些省份相比都不具備優勢了。唯一保持優勢的就是人均GDP,目前仍比大陸的很多省份要高一些,但也不知道能保持多久。
此外,中國大陸的一線城市在人均GDP上已經和臺灣處在一個水平,部分城市已經領先臺灣。那問題來了,中國大陸的四大一線城市在人均GDP方面,和臺灣的差距或領先幅度究竟有多大呢?接下來。南生給大家解答下。
2018年,臺灣的人均GDP約為2.5萬美元
按照臺灣統計部門公開的信息,2018年中國臺灣經濟實際增長2.6%,完成的GDP為17.77萬億新臺幣。按去年的平均匯率折算約為5894億美元,約為3.9萬億元人民幣——已經低於湖北省,排在全球第八名。人口方面,去年臺灣的人口總量為2358萬。
這樣,2018年中國臺灣的人均GDP就正好約為2.5萬美元——比廣東、江蘇、浙江的人均GDP都要更高。放在全球是略高於葡萄牙(人均約為2.3萬美元)、沙特(人均略微超過2萬美元)、捷克(人均約為2.3萬美元)、希臘(人均略微超過2萬美元)。
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的2018年人均GDP
接下來看中國的四個一線城市的2018年人均GDP。先看上海:2018年上海市GDP約為32680億元人民幣,按去年平均匯率折算約為4938.5億美元,常住人口約為2424萬——即2018年,中國上海的人均GDP為2.04萬美元。
再看北京市。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北京市的GDP為30320億元人民幣,按平均匯率折算為4494億美元,常住人口為2154萬。這樣,北京市的人均GDP就接近2.1萬美元——這樣,2018年北京和上海的人均GDP和臺灣的差距只有四五千美元。
整體來看,北京、上海和臺灣的人均GDP差距不是很大,但北京和上海的經濟增速更高,按此推算大概再需要三四年的時間,上海和北京的人均GDP就可以趕超臺灣了。
再看廣州市。數據顯示,2018年廣州完成的GDP為22859.35億元人民幣,按平均匯率折算為3388.2億美元。去年,廣州的常住人口約為1490.44萬,人均GDP為2.27萬美元——已經和臺灣人均GDP很接近了,預計兩年就可以趕超了。
最後再看看深圳市。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市完成的名義GDP為24221.98億元人民幣,約為3660.3億美元,常住人口是1302.66萬。這樣,2018年深圳市的人均GDP就為2.81萬美元——已經超過了臺灣的人均GDP了。
這樣看來,臺灣媒體的報導是正確的。中國大陸的四大一線城市在人均GDP上,已經和臺灣處在一個水平,個別城市已經領先臺灣了。但更重要的是,這四大一線城市的經濟增速仍然較高,而臺灣的經濟增速相對就低很多了。
因此,時間優勢站在這四個一線城市這邊。相信過不了多久,這些城市不僅在人均GDP上全面超越臺灣,可能在經濟總量上也要實現趕超了。對此,網友們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