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1日 08:31 稿源:中安在線
分享到:
夕陽下的濱湖。記者 卓旻 攝
據江淮晨報報導,生態、發展、文化,這是現代城市生活無法繞開的話題。在9日下午舉行的分組研討交流會上,各與會專家學者按其論文類型和研究方向,分為綜合與生態、創新與發展、社會與文化三個小組,圍繞「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主題,暢談了各自的觀點。
文化合肥
渡江戰役總前委舊址紀念館的李燕紅認為,放眼內地城市的文化建設逐漸趨於「同質化」的現象,城市的文化個性必不可少。「合肥是文化古城,要精心構建三國文化、包公文化和淮軍文化,以更加開放的氣魄和創新精神凝成新的富有特色的合肥城市文化個性。」
「合肥還要處理好『新』與『舊』之間的關係,不能一味地毀舊翻新,一味地追求現代化和國際化。」合肥學院旅遊系的張濤說,城市建設,應該對某些能夠承載合肥記憶的陳舊符號進行保留、修繕與保護,讓城市建設「新舊輝映」,這將有助於提升合肥城市形象。
老有所依 政府要為民辦養老解困
民辦養老福利機構不僅是提供老年人福利的重要途徑,也是緩解老齡化壓力的重要方式。黃佳豪來自安徽建築大學城市管理研究中心,通過對合肥養老市場的調查,他發現在政策、結構、資金、人才等各個方面,合肥的養老市場都存在一定的困境。
「合肥老齡人口中,許多老人都失去勞動能力,這部分老人需要住進護理院,可事實上合肥全市的護理院只有9家,床位也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黃佳豪建議,養老院應該按照重度、輕度等程度進行分類,並在合肥成立養老行業協會,加強與民政部門合作。
此外,黃佳豪還建議,應把民辦養老福利機構的發展規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社區建設總體規劃,另外通過政策引導,採取劃撥土地、貸款貼息等措施,以鼓勵民間組織、企業和個人採取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租賃等方式創辦養老服務機構。
公共運輸 提高合肥人均公交車輛擁有量
合肥市公共關係學會阮幼生和陳劍秋表示,隨著城市體量的擴大,合肥要提高人均公交車輛擁有量。他們表示,「合肥市在全國城市中人均公交車輛擁有量最起碼要處於中等以上水平。」
他們建議,公交公司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使公交站點設置更加合理,更加方便合肥人出行;同時在公交專用道或公交線路集中的路段,建設公交優先信號系統,實施公交信號優先;鑑用武漢、杭州等大城市公交作為改革的經驗,把合肥變成宜居宜業、交通便利的城市。
生態保護 環巢湖可打造生態遊憩帶
在擁抱巢湖後,合肥市民對城市生態環境也有更高的期待。
對於巢湖這塊尚未雕琢成型的瑰寶,合肥應當如何開發和保護?省社科院專家蔣曉嵐認為,可以將環巢湖地帶打造成「生態景觀保育帶、遊覽交通組織帶、生態休閒遊憩帶」三帶合一。其中環巢湖生態遊憩帶是公共的濱水生態空間和遊憩空間,應結合岸線綜合治理、湖泊水質生態改善與環巢湖溼地系統保護,進行再造;加強環湖風景道與慢交通系統的建設,通過多元化生態、文化、娛樂遊憩節點的打造,形成城市核心的休閒濱水空間。依山傍水的巢湖市,以中廟、姥山島、相隱寺等資源為依託,被打造成低密度開發具有巢湖文化特色的慢城。
蔣曉嵐表示,環巢湖區域可以打造多功能兼備的風貌體系,涉及三個方面:環巢湖生態休憩帶、低密度開發具有巢湖文化特色的慢城及三大風貌特色板塊。這三大風貌特色板塊分別為濱湖新區都市商務風貌板塊、巢湖山水溫泉休閒風貌板塊、三河人文水鄉溼地風貌板塊。(記者 周文麗 於巧妮 佟人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