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大運營商共同公布了具體的提速降費方案。
按照方案,三運營商都在不同程度降低流量包費用,夜間流量、假日流量、閒時流量;國際漫遊流量資費大幅降低(每個國家降幅不同)。最大的亮點是流量不清零、可共享。這意味著,流量的總體資費不僅下降了,還可以被儲存起來充分利用。
此外,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固定寬帶價格均有30%下降,但佔據60%寬帶市場的中國電信降費範圍僅限百兆包年用戶,中國聯通則從20兆開始全面下調。電信聯通均承諾,今年將把寬帶升級至20兆以上。
此舉被視為運營商對李克強總理此前連續三次敦促運營商提速降費的具體舉措。4月中旬,總理敦促信息通信業「提網速、降網費」,工信部亦召開會議對加快4G建設、大幅提升網速等工作部署表態。
5月13日,總理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城市寬帶要免費提速40%以上」等五項舉措。他指出,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大手機擁有國,但網速在世界僅排名80多位,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確實太滯後了。
總理強調,下一步須加快高速寬帶網絡建設,促進提速降費,既可改善人民生活,又能降低創業創新成本、為「網際網路+」行動提供有力支撐,拉動有效投資和消費、培育發展新動能。
政府和主管部門對運營商降資費提網速的要求越來越明確、態度越來越堅定。
其實,這亦是電信業的規定動作。按照慣例,運營商每年都會選擇在517電信日出臺較大舉措。去年,運營商將3G套餐門檻從78元/月降到了58元/月。當然今年運營商的動作相對更大。
事實上,三大運營商近年來已經多次降費。根據工信部測算,從2006年到2011年,每年電信資費下降對我國CPI指數下拉0.13-0.45個百分點,電信行業也是唯一一個資費持續下降的行業。電信資費的下降,對我國經濟的穩步增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提速降費亦是運營商經營流量戰略的濃縮。
例如,降低夜間、節日和閒時流量,就是對之前數年在流量經營方面的思路匯總。以夜間套餐為例,這一套餐的實質是鼓勵部分用戶在夜間使用移動數據流量,這一方面可以分流高峰期網絡壓力,二則可以鼓勵用戶使用更多的數據流量。本質在於引導用戶用更多、更合理的流量。
此外,提速降費也是運營商調整聚焦今年核心戰略的有力策略。
以中國電信為例,中國電信寬帶強、移動網弱。依託其超過60%的寬帶市場份額,電信也是三大運營商中企業用戶資源最為豐富的運營商。今年,中國電信試圖通過捆綁策略,將企業資源向行動網路導流,因此,中國電信此次針對寬帶的降費提速策略包含了:寬帶免費大提速、降低創業者流量成本、加快光網建設等。這些策略可以概括出兩個策略核心:一是做精自己擅長的光網寬帶網絡;二是用低資費圈攏中小創業者。
在寬帶市場處於劣勢(約佔25%市場份額)的中國聯通,則全面降低寬帶價格,以低價引流。
循規律而言,提速降費是在近年來技術進步、大規模信息基礎設施投資、管理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的,以此來看,隨著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運營商資費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但早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財經》記者接觸的多位運營商人士認為,隨著走向融合的終端產業和4G牌照的全盤發放,運營商間新一輪的價格戰一觸即發。而高於行業預期的降價和提速幅度,很有可能加劇運營商網絡建設資本開支壓力和經營壓力。
運營商已經無路可退。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說,只有掙脫出同質低價的價格戰泥潭,以服務提升來維繫存量用戶,才有可能在以人物相連、物物相連為代表的新一輪移動網際網路價值鏈中找到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