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了才明白,生兒子和生女兒真的不一樣,父母要提前做好準備

2020-12-10 騰訊網

俗話說「窮養兒子,富養女」,可孩子們長大後,才知道現實正好相反。

人到老了才明白,生兒子生女兒真的不一樣,父母要提前做好準備

王女士育有一兒一女,兒子已經35歲了,王女士和老公幫兒子買了婚房,幫著帶娃,巴心巴肝地圍著兒子轉。女兒也快30歲了,獨立的女兒一直在公司附近租房住,根本沒讓老倆口操心。

平常兒子家裡的生活開銷都是王女士和老公負擔著,其實兒子和媳婦收入並不低,可他們認為,父母就是應該貼補兒子,他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一切。

最近一年,兒子打算買車,王女士和老公實在是手頭比較緊張,沒有貼錢給兒子買車。為此媳婦一直耿耿於懷,甚至再也不叫王女士一聲「媽」了,而以「孩子的奶奶」來稱呼王女士,王女士心裡很不是個滋味。

這天,王女士感到胃部不適,獨自到醫院做胃鏡,可醫生要求繳納現金,王女士沒帶夠錢,打電話給兒子求助,沒想到兒子劈天蓋地就責怪王女士:「總是把個痱子當個包,有事沒事往醫院跑。」她心裡很不好受,只好再給女兒打電話,女兒二話沒說就請假到醫院陪媽媽。

經過了這些事後,王女士跟老公商量著:「這未來兒子是指望不上了,女兒我們18歲就沒管過了,也不好意思去麻煩她,我們還是存點錢去鄉下養老吧!」

如今家庭都只有一兩個孩子,很多人都認為生兒生女一樣好,可孩子們長大了才發現差距非常大:

1. 男孩更容易啃老

中國傳統中媳婦是娶進門的,所以男孩的家庭在娶媳婦時,父母光在彩禮上就要大放血了,更別提買婚房了。而這些在男孩心裡似乎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因為如果沒有這些經濟基礎很少有女孩願意裸婚嫁給男孩。

而剛剛踏入社會的幾年的男孩大多都沒有實力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去置辦這些家當,加上老人常常渴望男孩早點成家立業,催婚也是常有的事情,因此男孩們大多把自己的啃老當作是父母理所當然的付出。

2. 男孩不夠體貼

一般而言,男人偏理性,女人偏感性。男人通常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感情,而善於分析事情的利弊。比如王女士去醫院時,兒子認為王女士平時看起來身體很硬朗,再加上現在疫情期間,所以沒有大礙最好不要去醫院。他是理性的表達,可他的表達方式不夠柔和,所以讓老人很難接受。

而感性的女兒根本沒有多問,只要聽說媽媽在醫院就趕緊去陪伴媽媽,作為感性的女人,這和王女士的想法非常契合,因此她會感到非常貼心。

3. 男孩往往娶了媳婦忘了娘

女人出嫁後幾乎都會貼補娘家人,這是一個不爭是事實,因為感性的女人非常重感情,她們感恩娘家的養育和付出。而男孩結婚後,其實大多是顧自己的小家的,他們的耳根子越來越軟,非常容易受到老婆的影響。

很多男人婚後就成為了「妻管嚴」,就如王女士沒有給兒子買車,媳婦耿耿於懷,就連「媽」都不再叫了,可兒子並沒有勸說媳婦,可見兒子在這點上是和媳婦站在一條戰線上,兒子往往娶了媳婦忘了娘。

4. 男孩反而容易讓父母老無所依

年輕時,父母都認為養兒防老,可兒子長大成家後才知道兒子還要照顧自己的小家,還要考慮媳婦的感受。

王女士的兒子絕不是個例,這是一個現代平凡家庭的縮影,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中年男人仍然安逸地過著啃老的生活,他們自己尚不能獨立,怎麼可能反哺老人呢?因此越來越多的男孩家庭的父母反而老無所依。

其實生兒生女都是父母不能選擇的,子女與父母就是一場緣分,雖說養育男孩的過程中要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往往成就大事業的也是男性比女性更多,男孩的父母在這些教育細節上一定要懂得避坑:

不要把男孩保護得太好。

凡事有退路就沒有動力,如果父母一直充當著孩子的保護神,心都幫兒子操完了,當然把兒子養得依賴心越來越強。啃老的兒子,永遠都不會替父母著想,永遠都是父母放不下的牽掛。

兒子是否像曾經的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人生導師,每個孩子身上或多或少有著父母的影子,如果年輕的父母現在就過著啃老的生活,那麼你的未來也將複製自己父母現在的痛苦。對於理性的男孩來說,以身作則,才是最好的教育男孩方式。

寶爸寶媽們,你們更喜歡生男孩還是女孩呢?

相關焦點

  • 「生女兒」和「生兒子」,父母晚年的生活,差別之大不是一丁點
    在我們傳統的思想當中,多子多孫才是福,兒子是繼承家族和血脈關鍵,正因如此,也衍生出了重男輕女的顯現。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重男輕女的顯現也越來越少,如果說按照傳統思想,那麼肯定是生兒子好,而現在"生兒子"和"生女兒"又是如何呢?
  • 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只是說說,父母想不偏心真的很難
    特別是在二胎家庭中,由於父母的無意識的偏愛而對孩子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影響。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只是說說,父母想不偏心真的很難很多年老的或者年輕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思想,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會毫不保留的愛著每個孩子,但是只有真正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只是說說。
  • 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有多難,不偏心的父母真的存在嗎
    01生了二胎才明白,「一碗水端平」有多難大多數父母偏心較小的孩子到了二胎就變得有些冷淡,沒有那麼大的驚喜了。而且寶寶太折騰人,因此也有的父母更喜歡聽話、懂事的大孩子。夾在中間的孩子其實最難受有的專家呼籲生三胎,遭到很多家長的反對。二胎還有很多問題尚解決,要是再生三胎會更麻煩。
  • 現在生女兒比生兒子省心
    如果現在還有重男輕女的家庭,那這個家庭根本對外面的世界一點都不了解,如果他們了解還有幾千萬男光棍沒有娶上媳婦,那麼他們就不會重男輕女了,如果他們了解了還是重男輕女,那這個家庭就太固執了,沒得救了!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生女兒,不喜歡生男兒,因為生女兒比生男兒有優勢多了。首先,生女兒不用操心兒子能不能娶到老婆,更不用為了給兒子湊彩禮娶老婆而傾家蕩產,也不用面對自古以來很難解決的婆媳問題……總之好處多多生女兒的家庭女兒只要選擇一個好人家就嫁過去了,只要女兒過得好,父母不用多擔憂。
  • 結婚時覺得「生兒生女都一樣」,老了之後就會看出差距,真的很大
    在過去,很多人存在重男輕女思想,認為只有男孩才能夠傳宗接代,女兒長大後要嫁人,無法給自己養老,所以寧肯超生,也要生一個兒子。現在很少有人還存在這種思想,一提到重男輕女,大家都會嗤之以鼻,很多人在結婚的時候覺得生兒生女都一樣,只要好好教育孩子,讓孩子健康成長,自己晚年就會很幸福。
  • 父母三觀不正有多可怕?兒子不生二胎,爸媽非要抱養一個自己養
    這在老一輩父母身上體現得格外明顯。不少年輕爸媽同時也是子女,他們的生活,因自己父母三觀不正,平添了許多窩心事。父母三觀不正有多可怕?兒子不生二胎,爸媽非要抱養一個自己養。這是發生在老家鄰居身上的一件事。老家對門鄰居只有一個兒子,三十五歲結婚,生了一個女兒,一家三口住在城市。
  • 生女兒就能上茶樓,生兒子只能坐榕樹頭:男女真的這麼重要?
    這句話是廣州本地幾代人相傳下來,此話起因是因為當時經濟條件差,生了兒子,因為要外出掙錢回家,沒有太多時間陪伴父母,父母年老之時,只能坐在榕樹頭下面,盼望兒子回家。如果生了女兒,女兒長大之後,嫁個金龜婿,回到娘家,帶上父母上茶樓吃好喝好。可此話傳到現在,已經不再是原意。
  • 玉皇大帝生了七個女兒,為什麼不生兒子?
    玉帝,是我國傳統道教中的最高神靈,掌管著三界,而在人們的心目中,玉帝是一個非常公正和根本法則的存在,所有的人和神都要聽從他的號令,但是在很多的神話故事中,玉帝一共生了七個女兒,也就「七仙女」,但是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玉帝只生了7個女兒,為什麼沒有兒子呢?這裡面的學問大了。
  • 為啥有的人越窮越生?90後把原因說到了點子上,卻很少有人明白
    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後來父母早早就讓她嫁人,婆家也是一般人家。之後,她公婆相繼生病去世。因為給二老看病家裡一貧如洗,還欠了不少外債。去年見她,已經生了兩個女兒了,今年再見她又抱著一個小寶寶。她說:「這是個兒子,總算給公婆有交代了。」當時,我特別不明白,她日子過得那麼艱難,為什麼生那麼多孩子呢?
  • 7旬老大爺被兒子送進養老院,含淚告訴身邊人:生兒生女真不一樣
    017旬老大爺被兒子送進養老院,含淚告訴身邊人:生兒生女真不一樣75歲的劉大爺在敬老院裡,和同齡人們含淚訴苦自己被親生兒子送進養老院的緣由在他30歲那年,妻子在生下兩個女兒之後,終於為他老劉家生了一個帶把的兒子,之後老劉在對待孩子的時候,難免會有所偏頗。他認定了兒子是他劉家香火的繼承人,而女兒終究是要嫁出去的外人。
  • 23歲寶媽懷二胎想生女兒,沒想到生下雙胞胎兒子,網友:傻了吧
    周女士今年23歲了,它有一個兩歲大的兒子,現如今他懷了二胎,最希望的是可以生下一個女兒,這樣就能抽出一個好字,更是希望可以每天將女兒打扮得漂漂亮亮,像是一個小公主一樣。整個孕期要細心呵護,為了孩子的健康,周女士孕檢一次都沒有落下,並且在孕檢的時候,醫生也告訴周女士,這一次懷的是一對雙胞胎,這樣周女士非常高興。
  • 那些說「生女兒沒壓力」的父母,現在都怎麼樣了?
    總能聽到有些家長說「還是養女兒輕鬆,不用給她們買房買車。」可是事實上,現在不管是生男孩還是生女孩,養大成人需要花費的財力和精力是一樣的,甚至養女兒付出的更多。生兒子的壓力大,生女兒的壓力也絕對不小。雖然生女兒不用考慮將來買房買車的問題,但是想要女兒成為有道理、有修養的人,就需要父母傾注更多的心血去教育。至少對我來說,養出一個有思想、能獨立、會思考的新時代女性,一點不比買房子簡單。家有女兒的,這四點越早培養越好。
  • 在農村真的一定要生個兒子嗎?
    好多人一說起讓生兒子,就會認為是思想落後,封建傳統思想在作祟,其實在農村一定要生兒子,並不是封建思想的傳統在作祟,而是現實生活逼得人們不得不生個兒子,否則在農村真的很難生活。更何況在農村,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體現得更為明顯。當女兒出嫁之後,娘家的一切似乎與出門沒有關係啦。試想一下,一個農村家庭,如果沒有生下兒子,女兒出嫁之後,夫妻二人又老了,那家中的生活真是難過呀。我的鄰居就是這種狀況,他們老夫妻二人生了兩個女兒,本來還想生一個兒子,可是女人由於生病無法再生育了。
  • 父母把3套房子都留給了兒子,卻讓女兒養老,父母這樣做太讓人心寒!
    還有,老百姓常說:」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命根子「,很多子女多的老人,在對待子女方面總是偏向小兒子,孩子小的時候,無論有什麼好吃的都給小兒子,在老人老的時候,也都是把所有的財產,包括房產和金錢都留給了小兒子,大兒子或者女兒什麼都沒有,還要求所有的子女對老人一樣孝順,養老費均攤,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就會導致兄弟姐妹之間失和,還有子女少的老人,甚至把所有的家產都給了兒子,嫁出去的女兒毛都沒有,等老了沒有了經濟來源的時候
  • 你們覺得在農村生女兒和生兒子哪個幸福感更高?
    根據我的親身感受,和我身邊經歷的事情來看,那些說生男生女都一樣,生女兒更幸福的這種觀點大部分都是需要推敲的。首先聲明,我這裡不是宣揚重男輕女思想。 有很多農村人來說,生一個男孩子是一生的期盼,這牽扯到他們的奮鬥決心,以及幸福指數 在農村,即便現在社會的進步很快,人們的思想觀念很開放,但是在生男孩還是生女孩的問題上,特別是農村人,更在意生男孩,即便是在生活上很辛苦,為了養這個孩子,家裡付出了所有,但是在他們內心當中是幸福的,他們感覺到的是更多快樂。
  • 農村父母的真實心理:女兒再好也不如兒,活到老,為兒子付出到老
    還有一層思想,父母認為兒子才是真正的一家人,才是血脈的延續,既然是延續,付出再多都不覺得會白費。但倘若是為了女兒付出,那都是要計較成本的,否則,為什麼會有這麼多農村父母,在女兒坐月子的時候,母親會收女兒的辛苦費,哪怕不是直接說也會經常抱怨如何辛苦如何累,但卻很少會問媳婦要辛苦費。帶孩子也同樣。
  • 生5個女兒是什麼體驗?過節收禮太「豪華」,父母:晚年不愁
    可能許多生兒子的家庭都會悔恨當初為什麼沒生個女兒,以前大家都認為,只有生了兒子才算完成傳宗接代的任務,生再多女兒也不受人待見。而社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思想已經被顛覆,女兒長大有能力,相比兒子來說更貼心,還懂得孝順父母。
  • 39歲寶媽為了要兒子拼命生三胎,孩子出生後全家人崩潰:為什麼?
    文字/翠花編輯/翠花時代雖然一直在進步,但是仍然有很多人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他們甚至不是老年人,作為年輕的父母也認同讓兒子傳宗接代的思想。有一位寶媽小李就是為了生兒子一直拼到39歲,但是寶媽之前"運氣不好",生了2個都是女兒。
  • 生娃時都想生男孩,娶媳婦時又抱怨女孩少,老一輩父母成天想好事
    1、重男輕女的思想如今都提倡男女平等,都說生男孩和生女孩一樣,但是,有些人偏偏就不信這句話,依舊只想要男孩。就是因為這種傳統思想,才導致男孩的數量不斷增長。因為許多家庭覺得男孩才能傳宗接代,所以一定要生男孩。
  • 為什麼會說生兩個兒子,也別生一個女兒?二胎媽媽:無關重男輕女
    現在的年輕父母都想要一兒一女,正好湊成一個「好」字。兒女雙全,就成了一種理想的家庭結構模式。但也有人說,「寧生兩個兒子,也別生一個女兒。」難道這是重男輕女嗎?其實不然。案例李紅的兒子已經上小學了,她開始積極備孕,準備要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