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
近日,上海海關公布了日前查獲的一起特大貨運渠道走私進口珍貴動物製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3名,查獲穿山甲鱗片逾3噸。這是目前中國海關查獲的最大一起穿山甲鱗片走私案。
12月10日,上海海關根據線索進行風險布控,對一個從非洲進口的貨櫃實施過機檢查。這批貨物申報品名為「緬茄木方料」,過機時的圖像顯示箱內物品質地不均勻,有夾藏嫌疑。
海關工作人員決定開箱查驗,打開貨櫃後發現,前部為木料,後部夾藏有大量以編織袋包裝的疑似穿山甲鱗片。經清點鑑定,確認為穿山甲鱗片101包、約3.1噸。目前,該案仍在進一步偵辦中。
據瀕危動植物保護專家介紹,一隻穿山甲身上約有0.4—0.6公斤鱗片,走私3噸鱗片意味著約有5000—7500隻穿山甲因此被殘忍殺害。
在調查過程中海關緝私警察發現,該案嫌疑人從2015年開始在非洲收購穿山甲鱗片,通過當地人協助夾藏裝箱運送至國內,這意味著已有更大數量的穿山甲因為這些走私分子而遭劫。
穿山甲是唯一一種全身覆蓋有鱗片的哺乳動物;它沒有牙齒所以不能咀嚼;它們以螞蟻和白蟻為食;穿山甲母親用尾巴背著它們的寶寶;穿山甲大多數情況下在夜間活動,視力很差,對任何其他的哺乳動物都不會造成威脅,在遇到敵害時,穿山甲會縮成一團,用鱗片將柔弱的腹部保護起來,從而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的傷害。然而,就是這種有趣而人畜無害的動物,成為世界上遭受捕獵最嚴重的哺乳動物。
△小穿山甲出生後會抱在母獸的背上行動。
亞洲四種穿山甲中的兩種——中華穿山甲和巽他(或馬來)穿山甲——已作為極度瀕危物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紅色名錄裡,這距離野外滅絕僅剩一步之遙。另外,全球的8種穿山甲的保育級別都被提升到了「易危」(VU)以上,這意味著沒有一種穿山甲是安全的。
△全世界的八種穿山甲
聯(nǎo)想(bǔ)出的「神奇」功效 成為屠殺原因
古人因為穿山甲善於打洞,便認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因此遇到癰疽瘡腫、月經停閉、乳汁不通等需要「通」的疾病,穿山甲就不幸成了藥方上的一員。近年來,國內市場嚴厲打擊瀕危動物銷售,但有些人為了炫耀身份甚至「越瀕危越吃」,也成為讓穿山甲死於餐桌的原因。
△穿山甲奇特的外貌和習性使它們成為了一些傳說和故事中的重要角色。
然而,遭到如此大肆屠殺的穿山甲,真的有那些神奇的效力嗎?穿山甲的鱗甲只是角質化的皮膚附屬物而以,其主要成分為β-角蛋白,和毛髮、指甲等成分沒有本質區別。
另外走私穿山甲等瀕危動物有10倍以上的利潤空間。據悉,此案中,走私成功一次,每個船員便可獲得1萬元的高額報酬。為此,走私分子不惜鋌而走險。
在被做藥和做菜的雙重壓力下,據估計我國每年對穿山甲的需求量高達200,000隻,其中用作藥物和食用的大致各佔50%。由於大量的捕捉,我國穿山甲數量急劇下降。根據2008年一項調查顯示,我國穿山甲數量大致在25,100到49,450隻之間,不及一年消費量的五分之一,因此走私十分猖獗。
△在我國南方和東南亞地區,穿山甲由於其「大補」的傳言而被大量捕殺食用。
我國已將穿山甲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加強對穿山甲走私活動的打擊。同時應建立相關的保護區,保護穿山甲生存環境,最重要的是倡導公眾拒絕食用穿山甲,拒絕使用穿山甲製品。
監製/朱曉陽 主編/李浙
記者/王殿甲 編輯/史萌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