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在國家3A景區——政和縣外屯鄉稠嶺村天村民宿施工工地,十餘名工人緊張忙碌著砌食堂的牆體、鑿水電的線路……
「這棟民宿有13個房間,現在裝修,7月底可投入運營。」民宿負責人魏忠說,稠嶺生態好,空氣清新,是天然氧吧、避暑聖地,民宿對面就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子山。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政和佛子山(雪景)。徐庭盛 攝
政和縣牢記黨中央的囑託,不斷實踐探索「兩山」理論並實踐,多年來,致力保護綠水青山,發展鄉村旅遊,讓綠水青山成為百姓的「金山銀山」,助力鄉村振興。
「上個世紀末,我們這個村子靠賣木材,做香菇賺錢。」稠嶺村主任說,二十多年來,我們不種菇,不砍樹,保護好生態,特別是近幾年,村裡依託佛子山景區發展鄉村旅遊,村民辦起農家樂,黑豆、地瓜粉絲等土特產也成搶手貨。
「我今年66歲了,就在家搞搞農家樂。」素食人家農家樂老闆張榮炳說,「煮農家菜,我愛人在行。」他介紹,豆腐用傳統方法製作,筍乾自己曬,時令蔬菜自家菜地裡摘,客人多的時候他就叫村民幫工,城裡人偶爾來吃素食,感覺都挺好,回頭客較多,去年收入10餘萬元。
在稠嶺村果場自然村,村民張巖協夫婦應遊客需求,去年底也辦了農家樂。「最近來我家吃飯的客人大都是來賞政和杏、遊古道的城裡人。」 張巖協說,「因為要防疫情,我就接待少部分客人,其他客人介紹分流到下面村子。」
外屯鄉稠嶺村。曾大龍 攝
政和縣旅遊資源稟賦好,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佛子山,國家溼地公園念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洞宮山等廣為人知的景區,森林覆蓋率達到79.5%,連續五年獲評「全國百佳深呼吸小城」。縣裡重視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並探索傳統古村落保護的新機制,全縣有保存完好的中國傳統古村落40個、省級傳統古村落23個。
近年來,政和縣累計投入6億餘元,先後建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佛子山景區遊客服務中心, 5個3A級旅遊風景區、11個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2個鄉村旅遊集鎮。此外,兩條高速公路、三條國道縱橫穿過政和,建設、改造錦屏、大嶺、石圳等旅遊公路,衢寧快鐵即將建成通車,全域旅遊硬體條件日趨完善。
隨著全域旅遊的推進,政和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加快建設水美城市,去年還發展鄉村民宿13家,茶竹旅文化街投入使用,提升旅遊接待能力。縣裡還舉辦中華紫薇文化節等各種旅遊活動,茶旅、文旅結合推介政和旅遊,各鄉鎮發展文旅新業態,「荷鄉外屯」「雲上念山」「花果鐵山」「翡翠錦屏」「釀造小鎮」各競風流,全域旅遊業態初具雛形,「賞紫薇、品白茶、尋朱子、學俊波、遊政和」成了政和旅遊的響亮口號。
「以前我在上海從事裝修工作,看到家鄉越來越美,就回來開了農家樂。」政和縣星溪鄉念山村的返鄉青年許智華介紹說,去年,每逢周末和節假日,他經營的農家樂要接待十幾二十桌。念山村立足於特有的梯田風光和農耕文化資源,結合「生態銀行」,完成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轉變。2019年,該村農民人可支配收入1.3萬元,村集體年收入達30萬元。據該縣旅遊部門統計,2019年,全縣旅遊總人數突破105.95萬人次,旅遊收入11.64億元。
據了解,下階段,政和將加快「中國白茶城」「廖俊波幹部學院」「朱子書院」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進一步打好「先賢過化之鄉」「中國白茶之鄉」「廖俊波精神發源地」「中央蘇區縣」等文化品牌,加快酒店和民宿業的發展,加大旅遊宣傳推介和招商引資力度,推動政和文旅產業走上發展的快車道,讓綠水青山成為百姓的「金山銀山」,這也是政和縣以實踐行動踐行南平市「清新閩東北、健康武夷+」旅遊復甦行動計劃的系列舉措。(曾大龍 阮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