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錢塘到甌江

2021-01-20 光明網新聞中心

  【新新中國】

  作者:陸春祥

  今年4月,錢塘新區正式掛牌,這是杭州的第十一個區。此錢塘非周密《武林舊事》裡的老錢塘,彼時,此錢塘還是一片汪洋的大江與河灣。

  錢塘江乃浙江第一大江,上遊為新安江,源自安徽休寧的六股尖山峰,一直逶迤到浙江的建德。1957年開始,幾十萬人數年驚天動地築壩攔江後,有了中國人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水電站,千島湖橫空出世。新安江到達桐廬後變身為富春江,自桐廬至富陽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嚴子陵隱居,範仲淹修嚴祠,黃公望繪《富春山居圖》,歷代文人雅士更是留下了上萬首吟詠詩詞。富春江的最後一段叫錢塘江。其實三條江就是一條江,錢塘江是浙江的母親河,母親河故事多多。

  而今的錢塘新區,由錢塘江北的下沙和錢塘江南的大江東合併而成,總面積達531.7平方千米,生產總值超千億,相當於杭州版的「浦東新區」。外人不知道,這片土地,真的十分年輕,是浙江人民從錢塘江口一點點奪過來的。

  2017年2月,我去蕭山益農,它是十年時間數次圍墾十萬畝灘涂建設起來的杭州最年輕的小城。2018年3月,我去大江東,那裡的400多平方千米土地,全從錢塘江口灘涂圍築起來。2019年3月,我去蕭山紅山農場,這個6.8平方千米的農場,原來也是錢塘江鹹鹼灘涂,紅山人用50年時間,在一片不毛之地上創造了生動的傳奇。

  從前,居住在錢塘江邊的人們,最怕塌江,堤一塌,漫天洪水,一片汪洋,洪水還經常改道,人們躲避不及。那裡的人們用「沙頭鳥」來形容生活的艱難,草棚茅舍,居無定所,經常要遷徙。窮則思變,圍塗造田,但要使它們變成良田,必須花大力氣改造土壤。數年間,人們走街串巷,掃垃圾積灰,養牲畜積肥,種草肥田,他們滴下的汗水像鹽一樣多,那種辛苦程度,不亞於養育孩子。今天,這些地方,早已成富庶之地,甚至比別的地方更富。20年前,紅山農場就成了中國農村的典型樣板,僅從紅山八代住宅變遷的縮影裡,我們就可以看到飛躍發展的中國新農村。錢塘新區的下沙,集聚了幾十所高校,成了培養人才的高地;大江東,則聚滿了前景看好的各種智能產業,欣欣向榮。不過,在年輕的土地上,我們依然能讀出它背後的精神——精心和苦心,忍耐和堅持,負重和拼搏。

  杭州東,溫州南,和諧號動車劃了一條優美的弧線,兩個小時後,我在弧線的南端立定。隨即,車子載著我一路向甌江口飛奔,那裡,正上演著海上新溫州的傳奇。

  浙江的大河,除了老大錢塘江,甌江就是老二了,它們倆就像浙江的兩條大動脈,串起了整個浙江。它們滋潤養育了浙江,然後,帶著浙江人民的善良和智慧,平靜地流入東海,向太平洋出發。

  甌江我也不陌生,我到過它的發源地——慶元與龍泉交界處的百山祖頂,上遊的松陽、遂昌、縉雲諸多縣我都採訪過,我還踩著謝靈運和韓愈的腳印上過甌江口的江心嶼島。這也是一條歷史文化極其深厚的江。但我確實不清楚,還有一個甌江口新區。

  甌江口新區,從建制上說,還不完全是一個區縣,但功能和定位卻有著比縣區更宏大的雄心。它以靈崑島為中心,連接東南部另一個靠近洞頭的叫霓嶼的島,將四周的一片淺海域緊緊綁牢,造出一個133平方千米的新城。23.36平方千米的核心區域已經築就,其中,綠地3.87平方千米,水域2.82平方千米,哈,這就是一個水岸相間的花園新城呀。整個新城的樣子,像一隻大大的蠶寶寶,花花綠綠,肥壯得很。

  新城的設計理念和諧科學。我鑽進地下綜合管廊參觀,管廊共有5條,總長達13公裡,寬暢四通,高性能混凝土構建結實,土建、排水、消防、暖通、電氣、自控、火災警報、控制中心,八位一體,形象地說,這個百年工程,使得甌江口新區的馬路,以後再也用不著「開膛破肚」,綜合管廊就是一個智慧大腦,控制著新區的一切基礎設施。

  我在櫻花大道徜徉流連。寬敞的大道有十裡長,兩旁怒放過後的染井吉野、關山櫻、垂枝櫻、紅葉櫻等三十多個品種的櫻花靜靜地吐著青翠。櫻花季節的花海,花下面可是真正的海呀,以海為基,通透深厚。從新區的道路命名和植物布置,可以看出建設者們的匠心,雁飛南北,甌貫東西:橫軸八條花帶,甌揚河種梅花,甌錦河種櫻花,昆海河種桃花,甌帆河種木芙蓉,靈德路種木槿,甌繡河種梨花,靈蓉河、甌華河種石榴;縱軸七條花帶,雁鳴路種紫薇,霓鴻河種茶花,雁鴻河種玉蘭,雁升河種桂花,雁翔河種海棠,雙甌河種杏花,雁雲路種紫荊。也就是說,春夏秋冬四季,無論你何時來,都可「揚帆採石華,掛席拾海月」,都有靈動玉立的鮮花迎接你。

  我去「蠶寶寶」的主身子骨靈崑島上走訪。這是甌江口的衝積平原島,一千多年前,島上已經有先民居住,現在是甌江口新區的一個街道,鄉鎮企業曾經的輝煌已經沉寂,道路逼仄,許多年輕人外出務工。靈崑的居民,原先的日子,和錢塘江邊討生活的鹽民相比,好不到哪裡去,他們雖然有地可以耕種,出海可以打魚,不用做「沙頭鳥」,但日子也就是個布衣粗食。靈崑島地勢低矮,遇上狂風暴雨有時會出現海水倒灌,一位靈崑老漁民說,1956年的一場強颱風讓整個島都被淹了,死了16個人。

  而現在,靈崑島迎來了新的機遇,昔日偏僻的漁村,淤積江泥的灘涂,疾長莽荒的蘆葦,都將隨著新區高起點的統一規劃,蛻變成一座嶄新的海上新城。

  堅固的大堤鎖江,治理與生態並進,科學與和諧協同,種子已經茁壯,鮮花已經盛開,我們無限期待。

  錢塘江和甌江,古和今,消逝和存在,我們的每一寸土地,土地上的每一片樹葉,大江中的每一朵浪花,都充滿著生命的表情,都富有生命的姿態。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11日 13版)

[ 責編:李丁丁 ]

相關焦點

  • 說說甌江山水詩路
    □ 胡念望甌江全長388公裡,從水源頭麗水鍋帽尖到入海口溫州洞頭島,沿江兩岸分布著眾多的古遺址、古村落、古詩蹤。據不完全統計,歷代文人墨客、達官顯宦在甌江沿線留下了5萬多首詩,而其中雁蕩山就有7千多首、江心嶼1千多首、南塘1千首,還有無數以「十景」「八景」遐邇聞名的詩村、詩山、詩島、詩樓。
  • 2021甌江行麗水攝影大展今日啟動
    今天上午10時,由中國攝影家協會、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麗水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1「古堰畫鄉杯」甌江行麗水攝影大展啟動儀式暨蓮都區省級攝影創作基地授牌儀式在古堰畫鄉舉行。活動現場,領導、嘉賓共同啟動2021「古堰畫鄉杯」甌江行麗水攝影大展,盛邀國內外攝影家和攝影愛好來到麗水創作採風,通過攝影師的獨特視角,拍出蓮都的魅力和精彩!
  • ...大港頭要火了,現場傳來:2021「古堰畫鄉杯」甌江行麗水攝影大展...
    一路風景一路拍  把秀山麗水的魅力定格在鏡頭  今天,2021「古堰畫鄉杯」  甌江行麗水攝影大展正式啟動  現場還有喜訊傳來——  古堰畫鄉成為省級攝影創作基地 了  上午10時,由中國攝影家協會、浙江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麗水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1「古堰畫鄉杯」甌江行麗水攝影大展啟動儀式暨蓮都區省級攝影創作基地授牌儀式在古堰畫鄉舉行,跟著鏡頭去現場看一看。
  • 【甌江風情·風味】溪魚,讓人慾罷不能的鮮味!
    一江穿境過,碧水青山滿城綠。瑰麗甌江,不僅帶給了我們如詩如畫的甌江景觀,也孕育出了極具江南特色的風味特產——「甌江溪魚」。說到蓮都的紅燒溪魚,那不能不提到它的最佳拍檔——紫蘇,說它是這道菜的點睛之作,一點都不為過。燒魚時,往鍋中放入幾片曬乾後的紫蘇葉,植物本身的芳香與清甘便幫助溪魚有效地去腥、增鮮、提味兒。
  • 溫州市首條過江隧道開工 日均8米甌江底掘進
    劉偉 攝   甌網訊 (記者 夏晶瑩) 昨天(2月27日),我市(溫州)首條過江隧道——溫州市域鐵路S2線一期工程甌江北口過江隧道工程正式開工。在預定工期裡,工人們將藉助盾構機、以日均約8米的速度在甌江底下持續掘進,最終「推」出一條直徑高達14.5米的圓形過江隧道,連接靈崑和樂清。
  • 「甌江山水詩路」採風行走進甌海——尋三皇井詩跡 訪梅雨潭綠蹤
    「甌江山水詩路」採風行走進甌海——尋三皇井詩跡 訪梅雨潭綠蹤 2020/11/27 15:15 來源: 編輯:遊歷 瀏覽:2417
  • 甌江是首古老而生動的歌
    西郭已到,小輪便停在那兒,自己所乘坐的木船卻仍用槳劃到朔門外麗青快船碼頭。朔門的城垣毀了一部分,以通馬路,北大街幾乎完全改了樣,街道放寬,道路旁邊植樹,店鋪多改為三層門面,表面上的溫州市況比內地第一等的城市,如昆明、重慶、成都之類並無遜色。」這就是夏鼐眼中上個世紀四十年代的甌江和甌江邊上最大的城市溫州。這種慢節奏的生活,現在讀來是一種享受,是不再的風光。
  • 假如「甌江」是個形容詞!
    假如「甌江」是個形容詞!滑動查看更多 不論日夜變換 這些路標始終佇立在這裡 靜靜地相遇 默默地遠送 或許那一個個稚嫩迷茫的面孔 都曾經沿著箭頭的方向 尋找到正確的道路
  • 溫州甌江隨拍,甌江邊的木漁船,甌江邊的碼頭,歐江上的船隻
    甌江邊的木漁船甌江邊的碼頭歐江上的船隻歐江上的船隻甌江邊的碼頭
  • 打造「甌江山水詩之路核心地」,浙江永嘉成功獲評「中華詩詞之縣」
    原標題:打造「甌江山水詩之路核心地」,永嘉成功獲評「中華詩詞之縣」   從孟浩然「借問同舟客,何時到永嘉」,到潘希白「舟子不知人未起,載將殘夢上青溪」,浙江永嘉的山水一路與詩歌唱和,成就醉美永嘉的詩詞盛名。近日,中華詩詞學會考察後,授予永嘉「中華詩詞之縣」稱號,同時授予永嘉縣楓林鎮「中華詩詞之鄉」稱號,鶴盛鎮鶴陽村「詩詞之村」稱號。
  • 海塘安瀾千裡行 | 是時候重新認識它了!
    從砸鍋賣鐵建千裡標準海塘,   到啟動海塘安瀾千億工程,   海塘,正在「浙」裡書寫   「生命線」「風景線」「幸福線」的壯麗篇章,   繪就平安綠色幸福願景。11月10日至11日,省水利廳組織人民網、中國網、中新社、中國水利報、浙江日報、錢江晚報等多家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記者,開展「海塘安瀾千裡行」採風活動,探訪海寧、寧海、溫州等地推進海塘安瀾千億工程的進展與經驗亮點。
  • 破難攻堅:半年了,甌江路「中梗阻」消了嗎?
    記者周俊朗由市民考察團成員組成的「三人行」小組實地探訪,西卡口「證未辦」,東卡口「樹攔路」「未打到我們戶頭上,土地證辦不下來」黃朝暉說,今年4月初,他們和市公共建築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達成協議:「海嶽」公司承諾將建設工期6個月縮短為4個月,公共建築建設投資公司負責相關政策處理,並負責建設施工圍牆,但由於和當地村民之間還存在糾葛,目前施工圍牆尚未建成,「我們十幾天前進場打樁了
  • 山水清音,詩路甌江
    「甌江山水詩路」初探綿綿甌江,清清小溪,無論泛舟湖上,還是水邊閒居,每一回頭,都仿佛融入了甌 江山 水的餘韻。甌江不僅是 中國 山水詩的發源地,更是一條維繫溫麗兩地的黃金生命線。但是我們注意到,至遲漢晉以來沿 海南 方也有日益成熟的水陸線路通往北方。如 日本 圓珍和尚的大唐之旅是先到 福建 ,轉 平陽 、過 瑞安 、進郡城,然後北上晉謁國清寺。
  • 溫州市域鐵路S2線甌江北口過江隧道工程正式開工
    溫州市域鐵路S2線甌江北口過江隧道工程正式開工 2017/02/27 10:13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編輯:尤詩章 瀏覽:9285
  • 甌江山水詩路採風作品之二 | 沈珂:江流宛轉繞芳甸
    清代朱小塘的大港頭春望,從一個側面描繪了民清時期八百裡甌江詩路最著名的中轉站古堰畫鄉曾經的繁華景象,這番景象至今依然吸引著眾多的行路人,我就是其中一個。久有行甌江之志,卻從未真正踐行,不曾想,疫情後的第一次隨團考察竟是這期盼了許久的「甌江採風」。甌江行,行的是一份好奇,一份感慨,一份激情,一份追古誦今的情懷。
  • 這個角度的甌江口,你一定沒見過
    在甌江口,在無比浪漫的櫻花樹下靜靜佇立過,在平坦嶄新的南堤綠道上瘋狂奔跑過,在百花爭豔的新月公園裡盡情遊玩過,那你,在120米左右的高處俯瞰過甌江口嗎?想720°全方位、多角度感受甌江口建設成就嗎?看過來,這裡有720°VR全景,帶你身臨其境飽覽甌江口精彩風光。
  • 行攝甌江山水詩路 中國(溫州)國際攝影大展揭曉
    江南遊報融媒體12月9日溫州電(記者 陳其其 攝影 金子友 編輯 陳衝)12月8日,以「甌江山水詩路」為主題的中國(溫州)國際攝影大展揭曉儀式在溫州市溫州廣電中心一號演播大廳舉辦。本次活動獲得中外攝影家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包括來自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和我國港澳臺地區的30位中外攝影家分三批赴溫州進行了專題採風,行攝甌江山水詩路,關注山海名城傳奇,拍攝了大量優秀作品。組織全國優秀攝影俱樂部開展「發現溫州」採風活動,更是以實地體驗的方式吸引了全國各地10家俱樂部的百餘位攝影家親臨溫州,感受拍攝,展現溫州大美風景和豐富的文旅資源。
  • 這是甌江口的「救命稻草」?
    為了推進甌江口和洞頭區域的統籌發展,促進甌洞片區健康有序的建設,坊間一直有傳聞稱洞頭區政府可能遷址到甌江口,洞頭市民陳女士就「甌洞一體化」的問題專門致電了12345政務服務熱線。時過三年回首,再提洞頭區政府搬址於甌江口,甌江口又會引起怎樣的風暴?01甌江口十年蝶變2010年,甌江口新區在建圍墾項目圍塗規模近4.5萬畝,促淤面積9萬畝,溫州淺灘圍繞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圍區堤壩施工,形成可開發建設圍區3.6萬畝。
  • 【精品】麗水-古堰畫鄉—甌江—黃茅尖徒步穿越,制茶陶瓷的文化體驗之旅
    ,甌江支流松陰溪,甌江入水口仙宮湖,甌江源瀑布峽谷;3、 訪四古:下南山、楊家堂、大舍村、下樟村; 4、 遊三景:古堰畫鄉,白雲巖,安仁廊橋; 5、 住的民宿客棧:天師樓•岑莊,碧雲天生態園,天青等煙雨民宿,龍泉鳳羽山莊; 6、 技能體驗:制茶、制瓷、挖筍做筍,採摘野菜,摘蛇莓,釣魚。
  • 潮起錢塘,又到一年觀潮季
    【潮起錢塘,又到一年觀潮季】杭州生活 一年一度的錢塘江大潮,又奔湧而來啦!「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錢塘江觀潮始於漢魏,盛於唐宋,歷經2000餘年每年吸引著萬千遊客齊聚錢塘江邊,翹首以盼.....每年中秋佳節前後為觀潮最佳時節,讓我們跟著本地攝影愛好者的鏡頭先睹為快,來感受一下錢塘江的磅礴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