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金庸先生筆下的武功,《九陰真經》可謂是獨具一格,它並不是一門武功,而是一部武學寶典,相當於武學中的「百科全書」。
此經書,包羅萬象,其中記載了很多精妙武功,基本囊括了天下所有類型的武功,甚至包括武功衍生出來的治療術、陣法等。此外,還記載了高深的武學原理。
因此這部經書,被譽為「天下武學總綱」,乃武學的最高境界。
如此厲害的武學寶典《九陰真經》,作者又是何人呢?
說到《九陰真經》的作者,在金庸先生的小說中,一共出現過兩位,其中一位就是大家熟知的黃裳,而另一位,則是名氣更大的達摩祖師。
眾所周知,金庸先生小說一共有三個版本,即連載舊版、三聯修訂版、世紀新修版。
而在連載版中,《九陰真經》的作者就是少林派創派祖師達摩祖師。
在連載版《射鵰英雄傳》中,是這樣描述的:那九陰真經是武學中第一奇書,相傳是達摩祖師東來,與中土武士較技,互有勝負,面壁九年,這才參透了武學精奧,寫下這部書來。
不過在隨後的三聯版中,這一設定便被金庸先生修改了,原先的達摩祖師,被一位叫做黃裳的人給頂替了。新修版中,延續了三聯版的設定,《九陰真經》的作者仍舊是黃裳。
至於金庸先生為何修改,其實有多個原因。一方面是為了削弱達摩祖師和少林派的影響力,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劇情更合理,因為《九陰真經》中記載的是道家武功,而達摩祖師是胡人,且是佛門人士。
這個問題,咱們簡單說說即可,以後有機會再聊。咱們還是來聊聊黃裳,這位金庸先生筆下的傳奇人物,一代武學大宗師。
金庸先生之所以將黃裳定為《九陰真經》的作者,其實是參考了歷史上的黃裳,這也是他老人家創作的一貫風格,將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寫進小說中。
小說中黃裳的經歷,前半段基本都是參考歷史上真實的黃裳經歷,後半段則是金庸先生杜撰。
按照小說中的設定,黃裳這位武學大宗師,與一般的武林高手不一樣,他並不是武林中人,而是朝廷命官,北宋徽宗年間的一位文官。
因為徽宗皇帝非常崇尚道教,因此也被稱之為「道君皇帝」。
這位道君皇帝,自崇寧年間開始,下令收集天下道家之書,雕版印行,至政和年間,一共收集了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稱之為《萬壽道藏》。
而被道君皇帝委派,負責雕版印行《萬壽道藏》之人,便是黃裳。
這些都是歷史上真實記載的事情,黃裳是確有其人,也的確雕版印行了《萬壽道藏》,精通道家養生之術,不過只能算是野路子出身的道家真人。
再看金庸先生杜撰的部分,是如何將黃裳寫成武學大宗師的?
按照小說中的設定,黃裳這人非常聰明,性格沉穩謹慎。他接到這個重任後,欣喜之餘,也怕這部道藏刻錯了字,被皇帝發現後,不免要砍他的頭,於是親力親為,一卷一卷的仔細校對。
豈知如此讀了幾年後,他竟然因此精通了道家道術,並且在這個基礎上,悟出了道家武學中的高深道理,隨後無師自通,自行修習內功、外功,練就了一身高深武功,成了一位武功高手。
雖然練就了一身高深武功,但黃裳並非武林中人,也不想棄官闖蕩江湖,於是他仍舊和往常一樣,繼續做官,不參與江湖上的任何事宜。
然而,黃裳的一生註定不平凡,他不想找事,但事情會找上他。
徽宗宣和年間,黃裳治下出現了一個教派,是從波斯傳入中土的,叫做「摩尼教」,也叫明教,朝廷則稱之為「魔教」。
道君皇帝崇尚道教,聽說這個明教不拜太上老君,瞬間就不開心了,於是下令派黃裳領兵去剿滅這個不拜太上老君,只拜大鬍子魔頭的教派。
這個明教,就是後來《倚天屠龍記》中出現的明教,他們自稱明教,但別人都稱他們為魔教。
話說這明教的教徒,都不是一般人,他們有堅定的信仰,打起仗來那叫一個悍不畏死,一門心思往前衝,爭著去送死,而且這個明教中,有很多武功高強的江湖高手。
黃裳所率領的官兵,都是吃官家糧的,特別惜命,他們哪見過這陣仗,幾番交手下來,大敗而歸,被明教教徒打得潰不成軍。
吃了敗仗的黃裳一怒之下,決定親自出手,找上門去跟明教高手單挑,一口氣殺了明教的幾位使者、護法,出了一口惡氣。
結果這事在江湖上激起了眾怒,原來那些被他殺了的人,有一些是大門派的弟子,他們所屬的門派聽說自己人被殺了,紛紛派出高手,圍攻黃裳,並罵他不講江湖規矩。
黃裳是個文官,他哪知啥江湖規矩,更沒有江湖朋友,因此被那群人群起攻之,一路追殺。他武功雖高,但終因寡不敵眾,雙拳難敵四手,負傷而逃。而他逃走後,那些人沒處出氣,便殺了他的家人報復。
再說黃裳本人,最終被追的逃到了深山老林中,當得知家人慘死後,他為了報仇,記下了敵人的所有武功,費盡心思一招一式的破解,最後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將敵人的武功全部破解,於是他重出江湖,誓要殺了仇人報仇。
然而,重出江湖的黃裳,找遍了大江南北,再未見到一個仇人,最後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卻已經奄奄一息,根本用不著他再出手。
原來在深山老林中,他一躲就躲了四十餘年,昔日的仇人早已逝世,那位奄奄一息的仇人,當初只是個十六七歲的小女孩,此時卻已是六十多歲的老太婆。
看到這樣的情景,黃裳深藏心底數十年的仇恨,瞬間煙消雲散,甚至主動餵仇人吃東西,放下曾去的一切。
報仇之旅,就這樣奇妙的結束了,黃裳也終於意識到自己老了,可能活不了幾年了,於是他將這些年所想的武功,寫成了一部武功秘籍,分為上下兩卷,取名《九陰真經》。
完成了《九陰真經》這部巨著後,黃裳找了個地方,將之藏了起來,隨後飄然遠去,不知所蹤。
多年後的某一日,這部《九陰真經》不知因何出現在江湖上,引起了無數人爭奪,掀起了無數腥風血雨,江湖上的英雄好漢都來爭奪經書,前前後後共有數百人因此喪命。
後來事情越鬧越大,江湖上的一些頂級高手,也牽扯其中,最終由全真教掌教真人王重陽牽頭,與一眾江湖高手約定,到華山之巔比武論劍,以公平比武的方式,決定真經的歸屬。
華山論劍如期而至,五大高手相約於此比武,此戰驚天地泣鬼神,大戰了七天七夜,最終王重陽技高一籌,先後擊敗了黃藥師、歐陽鋒、段智興、洪七公四人奪魁,獲得了《九陰真經》。而黃裳的傳奇故事,也因此被後人熟知。
縱觀黃裳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他從零開始,一步步成為武學大宗師,完全靠個人能力達到武學巔峰。他所著的《九陰真經》,被譽為天下武功總綱,武學中的最高境界,乃是道家武學巔峰代表之作,其成就,足以比肩張三丰、達摩祖師這樣的武學大宗師。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黃老邪,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