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往知來,跟著習近平學歷史丨一條古道一座鎮

2020-12-19 人民日報

正在雲南考察的習近平19日下午來到和順古鎮,了解絲綢古道交往、歷史文化傳承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情況。

位於騰衝城西南的和順古鎮,曾是古代馬幫重要驛站、南方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如今已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今天的和順古鎮,既訴說著古老南方絲路的昔日輝煌,也見證著「一帶一路」的精彩現實。

絲路千年輝煌

很多人都知道古代長安(今西安市)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但很少有人知道和順是古代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南方絲綢之路,蜿蜒在中國西南和緬甸、印度的崇山峻岭之間,是一條貫穿西南腹地、路連陸海、連接境內外的交通大動脈。也有學者將它稱為西南絲綢之路。

據學者考證,這條對外開放的交通大動脈,最早見於中國西漢時期的《史記》。

這條古老的國際通道,和西北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同為我國古代對外交通貿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古代中國經由這三條通道,實現了與亞洲、非洲、歐洲的互通有無、互融共進,構架起一條經濟之路、文化之路和友誼之路。

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人員貨物川流不息,馬幫鈴聲不絕於耳,使地處邊陲的西南顯現著開放發展的勃勃生機。

這條路造就了歷史上開放和鼎盛的雲南,並曾一度成為中央王朝的重要經濟來源。元代天曆元年,雲南上交金錠居全國之首,銀錠佔全國二分之一,滇鹽、滇錫、滇茶都給朝廷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

清代,雲南保山等地出現了大批經營絲綢、棉布、玉石的華僑商號,騰越(今騰衝)則被稱為「西南極邊第一城」。

抗日戰爭期間,沿南方絲綢之路開闢的滇緬公路、中印公路曾是中國與外部世界唯一的「運輸生命線」,為中國的抗日戰爭輸送了大量物資,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繁華的歲月裡,和順古鎮一度是雲南最鼎盛的驛站。

古鎮數百年滄桑

據史料記載,和順為明洪武年間軍屯戍邊而建。和順古鎮古名「陽溫墩」,因一條小河繞村而過,故改名「河順」,後取「士和民順」之意,雅化為今名,被譽為「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之首。

「遠山茫蒼蒼,近水河悠揚,萬家坡坨下,絕勝小蘇杭。」民國元老李根源先生曾作此詩,將和順譽為「絕勝小蘇杭」之地。

走進和順,就如同走進一道厚重的歷史文化長廊。抬眼望去,一座座古剎、祠堂、明清古建築,疏疏落落圍繞著前面的湖塘而居。

19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沿著古鎮小巷步行,走進「大馬幫博物館」,詳細了解西南絲路古道歷史和近代以來騰衝對外交流史。

和順扼守南方陸上「絲綢之路」要道,曾經是馬幫重鎮。南來北往的人員貨物,造就了開放包容的和順文化。

和順人世代從大山裡出國闖蕩,以大馬幫為連接中、印、緬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開展跨國貿易,產生了一批又一批雄商巨賈,形成了亦商、亦僑、亦農、亦儒的獨特生存方式。

一個僅有6000多人口的古鎮,僑居海外的和順人竟達12000多人,分布在緬甸、印度、泰國、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美國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這種人口比例在僑鄉中並不多見。

隨便走進一戶和順人家,都能看到來自東南亞或歐洲的器物,這是和順中西文化交融的佐證。

這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鎮,每一條石階小道,每一塊青磚綠瓦,都承載著歷史演變的無盡滄桑。

古鎮至今還保存著許多火山石巷道,數百年來,這一條條通往外面世界的小巷上,走過了多少南來北往的馬隊,運出了多少茶葉、藥材?又帶回了多少布匹、絲帛、異國文化?大概沒人能說得清。

古道重生寫新篇

在歷史的沉浮中,古老的南方絲綢之路逐漸沒落。昔日繁忙的絲路馬幫如今凝固在街頭雕塑裡成為記憶。

2013年以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南方絲綢之路」迎來了復興之機。地處祖國西南邊陲的雲南,也由此變為開放前沿和輻射中心。

「雲南經濟要發展,優勢在區位、出路在開放。」2015年習近平考察雲南時的這一重要論斷,明確了雲南發展的獨特優勢。

雲南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建設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取得了積極成效。

2019年,雲南省外貿進出口2323.7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7.9%。其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現貿易額1628.1億元,同比增長14.9%,佔同期全省外貿額的70.1%。

在旅遊產業轉型升級的熱潮下,「把握『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務實推進跨境旅遊合作」成為雲南與不少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共識。

2019年,雲南機場旅客吞吐量超7000萬人次。昆明機場開通連接東協10國、南亞5國首都及重點旅遊城市航班,南亞東南亞通航點達40個,位列全國第一。

旅遊+「一帶一路」,碰撞出更多精彩火花。

作為多種文化交匯成的絲路明珠,和順古鎮近年來成為新興的旅遊熱點。2019年春節期間,和順古鎮接待遊客5.2萬人次。全鎮全年預計實現經濟收入1.92億元。

很多遊客到這裡,都會在精美的民居客棧裡住幾天,細細品味和順別具一格的僑鄉文化和民族風情。

19日下午,和順古鎮的遊客看到來此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熱情簇擁上來,習近平同他們親切打招呼,詢問大家都來自哪裡?在七彩雲南走了哪些地方?古鎮裡暖意融融,笑聲陣陣。

小小的古鎮,正見證擁抱「一帶一路」的雲南構築開放新格局,也享受著由此帶來的巨大紅利。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千年大運河 流動的文化
    △點擊收聽本期《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音頻在揚州,一條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品味的文化長廊、高效益的經濟長廊,正展現在世人面前。如今,除了揚州,大運河江蘇段的其他沿線城市也各有定位,比如徐州的「大漢雄風、豪情運河」,無錫的「太湖明珠、甜美運河」,蘇州的「天堂蘇州、蘇式運河」……千年大運河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丨看潮州古韻,話文化遺產
    這裡既有韓祠橡木的歷史遺存,又有精美絕倫的潮繡潮瓷,既有潮味雋永的千年文脈,又有兼收並蓄的城市性格。行走潮州,穿越古今,不僅能與文化遺產相遇重逢,也能在古香古色中感知新的韻味。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在廣東省潮州市考察。
  • 鑑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歷史|一眼千年,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
    19日下午,正在甘肅省考察調研的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敦煌莫高窟和敦煌研究院,實地考察文物保護和研究、弘揚優秀歷史文化等情況,並同有關專家、學者和文化單位代表座談。  習近平一直非常重視歷史文物保護。在他看來,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鑑古知今,學史明智。」敦煌莫高窟有著怎樣的歷史和故事?讓我們一起跟著總書記來學習。
  • 跟著總書記學歷史:千年大運河 流動的文化
    央視網訊 11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被稱為「中國運河第一城」的江蘇揚州考察。在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總書記詳細了解大運河沿線環境整治和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等情況。總書記為什麼要重點關注大運河?從這條文化長河中,我們能夠得到怎樣的啟迪?歷經千年,大運河如何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 家門口的小溪⑧丨 溪邊古道(阿缽)
    走到今日,溪邊的古道,算是得逢了重生的契機,能否重振昔日的雄風,或是今時更勝昔日,那就全看它自己的努力和造化了!      人多地少的莆田,木蘭溪上遊的重重山巒間,往往一處山坳便是一座村莊,而一座村莊總是會有一條溪流、一條山道,緊緊地伴隨著它。
  • 中國最美的紅楓古道,就在浙南深處的一座紅葉小城,現在去正好!
    在寒潮來臨之前,趕緊跟著浙遊君去走走吧,抓住最後一抹江南秋色,出發!01打卡浙江最老牌紅楓古道"紅"成仙境,火到全國「紅楓古道,江南少有,存之不易,堪稱佳景。」這是一位北大教授對文成紅楓古道發出的感慨。
  • 這8大古道,每一條都印刻著老北京歷史……
    北京的古道是中國歷史的見證其意義不止是一條歷史文物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的展示京西古道京西古道連接縱橫南北的各條支線道路其中商用道的歷史遺蹟最多,過了幾百年歷史,它們雖顯出來殘敗的頹相,風情古韻猶在。景點推薦:東石古巖村等。
  • 重慶珍檔丨上新街 藏著一條八百年歷史的「絲綢之路」
    早於上次南山之行,觸摸妹就發現了上新街這一處的老重慶景貌,就想著來探訪一下,不想「無心插柳柳成蔭」,得古道一條,跟著心,隨意選擇一條岔路口:是一條廢棄很久的小路,可以看到江對岸的夕陽景致。
  • 【新旅 · 遊新昌】古道溯源 探秘之旅 ——鹽幫古道
    因一條路,愛上一座城,路是浙東「唐詩之路」,城是新昌城。    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
  • 我市又發現一條古道,為古代西京古道主要線路!
    記者從市文廣旅體局了解到,我市新發現一條重要的古道——長崗嶺古道,它是古代西京古道主要線路,也是著名的「坪石大捷」中重要一戰「長崗嶺戰鬥」發生地,更是當年中山大學在坪石教學的必經之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 【徽州古道】文昌古道:一條路和一個村的百年牽手
    而如今卻無一例外地寥落在時光盡頭,將曾經的喧囂和輝煌埋進歷史的記憶,像「文昌古道」這樣精緻且保存完好的徽州古道已屈指可數。「文昌古道」是以文山村為中心,東向岔口鎮岔口村、南至武陽鄉湖田村、西往昌溪鎮雙源村分別鋪設的三條各五華裡的青石古道,是歙縣大洲源與昌溪兩地百姓日常往來、外出經商、讀書趕考、運送物資的主要通道,也是徽州境內現存的修築標準最高、設施保存最完整、風景顏值絕佳、歷史人文氣息濃厚的旅遊休閒古道。
  • 遠去的鹽幫踏出一條驚豔古道 如今驢友徒步驢行
    「這是一條保存完好的古道,一路崇山峻岭,青山綠水,景色優美。」2011年,新昌公布了十大經典驢行路線,青宅出發至棠家洲的古道成功入選。  古道名片:新昌鹽幫古道,這是一條從新昌縣大市聚鎮,過小將、巧英直通寧海的道路,古時,鹽販們沿著這條道路去寧海販鹽,故有了鹽幫古道的名稱。這條古道四通八達,經過沿途不少村子。  古道之昔:鹽販演繹酸甜故事  10月24日午後,暖意正濃,結局山村村民王生苗和鄰居坐在村口的香榧樹下休息聊天。
  • 溫州元真嶺古道丨一條浙江避暑勝地上的古道
    作者|溫州古道坦克元真嶺古道,系民間古通道,古道發源於溫州永嘉縣沙頭鎮小溪村古廟岙自然村,上百步聳嶺,下元真嶺,止於烏龍川村,古道全長3000米許,累計爬山200米許,是古時烏龍川與小溪等地村民往來的重要通道。
  • 樂昌新發現一條千年古道,沿途異域風景&精美民宿超有特色
    小編最近打聽到一條古道+研學休閒線路特別好玩又獨特小編先帶大家探探路~▼▼▼長崗嶺古道位於樂昌市坪石鎮武陽司村委長崗嶺,東北至西南走向,從三星坪村西北約380米的京港澳高速高架橋西側的農莊後起,至武陽司村委邱家村北側止,全長約為2977米。
  • 古道風光圖集 || 漫步岐澳古道領略歷史古韻
    岐澳古道修築於明清年間,跨越珠海、中山、澳門三地,呈南北走勢,全長70公裡,被譽為「香山近代的茶馬古道」和「中山的絲綢之路」。岐澳古道沿線散布著雲逕寺遺址、桂峰茶亭遺址、通衢土地廟遺址、「李信義堂」石碑等近10處歷史遺蹟,下面就跟著驛道君一道岐澳古道的獨特古韻吧!
  • 麻齊壠健身步道丨一條百丈飛瀑之上的古道
    航拍 張誠麻齊壠健身步道,系民間古通道,近年來在永嘉縣體育局的支持下改建為健身步道,古道發於永嘉縣碧蓮鎮邵園村麻齊壠山腳,上下池坑嶺古道,過大若巖鎮荊州村下池坑自然村,下百丈瀑景區,步道全長4000米許,累計爬升500米許,古道上升陡峭,行於茂林與百丈瀑景區,水豐瀑飛,山色秀麗,兩個半小時可至,當去
  • 鑑往知來,砥礪前行!聽聽民盟市委專職領導講了什麼
    鑑往知來,砥礪前行!楊德妹以大量豐富詳實的歷史文獻和圖片資料,深刻展示了民盟與中共風雨同舟、肝膽相照的合作歷程。 「民盟在關係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始終與中共採取一致行動。」楊德妹指出,回望歷史,更應堅定前進方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民盟更應不忘多黨合作建立之初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來自民盟市委司法系統委員會的六十多位盟員聆聽宣講。
  • 深藏南山之中的一條普通古道,被譽為重慶版」絲綢之路」
    ,有著800年歷史,曾是歷代川黔商賈的必經之地,被稱為重慶的"絲綢之道"。該古道始於唐朝,宋、元、明、清時期處於鼎盛時期,屬巴渝十二景之一。其位於南岸一側,從南岸江南體育館過來上敦厚街,經過聚豐江山裡小區大門口,緊挨著小區有一條向上的小路,跟著這條小路上去是敦厚社區公園,也就算是黃葛古道的前半段了。古時,在重慶想要去往黔滇,首選南紀門出城,然後乘渡船過江,到南岸海棠溪碼頭,再從碼頭起程,翻過南山山脈,再接夕陽古道,最終進入貴州境內。
  • 湖州有一條「陸羽古道」,被譽為浙江茶馬古道,好多遊客卻找不到
    ,「茶馬古道」主要位於我國的西南地區,是歷史上內地與邊疆地區進行茶馬貿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線。可實際上,在我國東南地區的浙江省,還有一條與「茶馬古道」齊名的「陸羽古道」,知道的遊客卻並不多。」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妙西鎮的一座千年古村——妙山村,由於地理位置相對比較偏遠,交通也不太方便,所以很少有遊客會找到這裡,更想不到這裡還有一條與「茶馬古道」齊名的「陸羽古道」。
  • [徽州古道29]峰高嶺古道(上):再現一條"徽杭古道"
    在古徽州,也有這樣兩條「路」,一條是新安江,孕於青山,起於峻岭,宛如徽州血脈,流淌著徽州人奔騰不息的生命之水;另一條為徽杭古道,宛如徽州人肩上的一根扁擔,一頭挑著徽州,一頭連著滬杭,一步一個腳印地演繹著徽州人走出大山的歷史。徽州古道的名稱不像現在的國道、省道這樣規範,它常以起點、終點地域來命名,同一地域內又有不同的縣域及鄉鎮,途中還經不同區域或山嶺,因此同一名稱下或有多條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