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去世,為何會導致天下大亂?

2020-12-18 幻羽成風

東漢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劉宏死,劉辯即位,是為漢少帝。執政的何太后兄何進聯絡世家子、西園八校尉之一的袁紹,誅殺統領八校尉兵馬的宦官(太監)蹇碩。何進、袁紹等人密謀將宮中的宦官勢力斬盡殺絕,於是密召并州牧董卓引西涼軍入京為援。

當宦官集團發起反攻斬殺大將軍何進,而袁紹又將宦官屠戮一空之時,西涼軍閥董卓率軍入洛陽後,仗勢跋扈,獨攬朝政。他廢黜少帝劉辯,另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董卓的專橫霸道激起了東漢文武大臣以及地方州牧的激烈反對,大家紛紛起兵討伐之,遂釀成了大規模的內戰,導致天下大亂。

何進是東漢少帝劉辯的舅舅,少帝辯是靈帝劉宏的兒子,乃正宮皇后何氏所生。因此,何後的哥哥何進便被尊稱為何國舅。漢靈帝不喜歡劉辯,而喜歡後宮嬪妃王美人所生的兒子劉協。漢靈帝一直有「廢嫡立庶」的想法,這種做法是違反封建傳統習慣的,不僅引發朝臣的諫阻,而且招致全國輿論的廣泛批評,所以靈帝遲遲不能落實。後來他卻一病而亡。

據歷史文獻記載,漢靈帝臨終前,把後事託付給宦官頭子蹇碩,囑咐他設法擁立劉協為帝。就在此前一年,漢廷曾經新設八個領軍校尉。校尉是漢朝的軍事職銜,是直接掌兵的中、高級軍官,每校尉麾下有萬餘兵馬,大約相當於今天的師長。當時設立的所謂西園八校尉,排第一的竟然是大宦官蹇碩。

其餘的七個校尉,比較著名的還有袁紹、曹操、淳于瓊等等。七校尉都受蹇碩節制。意思是蹇碩是八校尉中的首席。蹇碩統領其餘七校尉,其實權力就如同將軍,只不過沒有實授將軍之職給他名目罷了。大概因為他畢竟是太監,不好授予他將軍稱號吧。然而蹇碩統八校尉兵馬,實權不小,實力亦不容小覷。

彼時的漢靈帝到底是因為蹇碩手握兵權,才把廢嫡立庶的大事囑託給一位宦官?還是因為他掌握軍權後激發出野心,於是詐稱有靈帝遺命要廢劉辯立劉協?因史料沒有明說,所以後世已無法定論。

漢靈帝劉宏在世時不曾廢嫡立庶,他死後,一個宦官卻跳出來要幹此事,無論其動機如何,在法律上總是說不過去的,且毫無根據,若沒有雄厚實力基本辦不到。蹇碩雖然是名意上的八校尉之首,但其餘七個校尉未必肯真心聽其號令,更不要說唯其馬首是瞻了。況且八校尉新設立不過一年。

京師洛陽還有其他經制兵馬。朝廷其他軍隊歸誰統轄呢?外戚何進是名義上的大將軍,理論上天下的軍隊都該聽其調遣。何進貴為國舅,是貨真價實的皇親貴戚,在講究門第出身的後漢時很容易受人擁戴。宦官地位再高,在世俗的眼裡也是個刑餘之人,是微賤之輩,被大家所鄙夷,無人肯接受其約束、甘願聽其號令的。

所以宦官集團的頭子蹇碩要廢劉辯立劉協,不僅名不正言不順,而且在實力上也幹不過「手握重兵」的大將軍何進,若在明面上與何進鬥,肯定死無葬身之地,只有用陰計,把何進誘騙進宮後再一舉誅殺一個辦法可行。在皇宮外是何進的勢力範圍,而宮裡卻是宦官的勢力大,宮禁森嚴,是皇帝的駐蹕地,敢攻皇宮就形同造反,因此,即便殺了何進也無人敢於冒造反的嫌疑而輕易做這誅滅三族之事的。

蹇碩如果真的能把大將軍何進誆騙進宮然後把他殺掉,那麼他廢嫡立庶的希望,或許真的能夠實現。但何進也不傻,他的警惕性也很高,他似乎也察覺到了蹇碩的詭謀,無論咋的都不肯進宮,宦官們辦法用盡都不奏效,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劉辯即位。漢少帝劉辯上位後,蹇碩行廢立之事未成,不過是個卑賤的宦官,他手下掌控的那點兵馬是不足以作亂的,更無法擁兵自重,於是很快就被大將軍、國舅何進捉拿下獄,並治罪處決。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宦官集團禍亂朝綱、作威作福,早已是天怒人怨。當時的豪門巨室、文人士大夫也都很痛恨擅權作亂的「十常侍」宦官勢力。這時,朝野要剷除宦官勢力的氣氛已經很是濃烈,時機已經成熟。何進誅殺大太監蹇碩後,便想斬草除根,乘勢把恃寵擅權的宦官一網打盡。然而宦官們每日行走於後宮,和太后朝夕相處,自然是親近的,他們得知大將軍要將屠刀揮向自己,心生恐懼,天天向太后哭訴,想尋求其庇護。

太后畢竟是女流之輩,心軟,聽信了宦官們的話,就不肯聽兄長何進的主張了。有太后在前面攔著,何進也無法實施自己的計劃,他苦思對策,突然心生一計:徵調駐外的兵馬進京來恫嚇、威逼太后。如此一來,宦官們心知即將大禍臨頭,於是鋌而走險,詐傳太后詔旨,誆騙何進入宮議事。何進大意,做夢也沒想到在自己權勢最煊赫之時宮裡還會有變故,竟然輕率進宮,遂被早就埋伏好的宦官們給殺害了。

宦官敢於冒此巨大風險,亦屬狗急跳牆、兔子咬人的情急之舉,在這種時候敢於誅殺國舅、大將軍何進,還寄希望於別人不敢攻進皇宮,無異於痴人說夢了。彼時,袁紹的堂兄弟袁術受何進之命,帶兩百名軍士去替代宦官把守宮禁。聽到何進遇害的消息,立即縱火焚燒宮門,並率部攻擊宦官,以張讓、段珪為首的太監們如何抵擋得住官軍的進攻?只得挾持少帝劉辯,倉惶而逃。

宦官們挾持少帝逃出洛陽,來到了黃河岸邊的小平津。何進的部下緊追不捨,很快殺到,宦官們有的被追兵殺死,有的投河溺斃。司隸校尉袁紹則率兵在京裡四處搜捕,將漏網的宦官們誅殺殆盡。

在東漢末年為患熾烈的宦官集團,總算被剿除乾淨,然而統率西涼精銳的大軍閥董卓,也應何進的邀請,恰於此時統兵入京。

西涼兵人多勢眾且剽悍善戰。董卓又是個粗暴強梁之人,他率兵入京後,朝中無人能夠制衡掌控麾下兵多將廣的梟雄董卓。率軍入洛後,董卓開始盡攬朝政。他廢黜了少帝劉辯,另立劉協為帝,即漢獻帝。蹇碩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甚至付出生命都無法做到的事,董卓三下五除二就輕易辦成了。董卓的專橫暴虐激起了公憤,引起了東漢朝臣和地方官員的集體反對,大家紛紛舉兵討伐,一場大規模的內戰隨即爆發 。

董卓提兵入京後,袁紹逃奔冀州,東郡太守橋瑁假借漢三公的名義,號召天下州郡起兵討伐廢天子、霸淩大臣、獨持權柄的逆臣董卓,各州郡紛紛舉兵響應,天下大亂。

這些軍頭們分別扼守要害,共推「四世三公」的世襲貴族袁紹為盟主,隨即開始合兵圍攻董卓。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抵擋不住關東諸侯的合力進攻,被迫挾持漢獻帝遷都長安。臨走前,他縱兵大掠一番,還一把火將建城已經二百年的錦繡洛陽燒作一片白地。

初平三年,長安發生兵變,董卓被部將呂布襲殺,他肥碩的屍體被長安百姓點了天燈。

董卓死後,關中群雄隨即展開混戰,局勢大亂,朝廷已經無法約束,軍閥割據的態勢已經形成。何進殺蹇碩,宦官殺何進,袁紹、袁術殺宦官,董卓乘勢進京把持朝政,經一系列惡性循環,使東漢朝廷威儀盡喪,漢獻帝淪為傀儡,漢廷名存實亡,已徹底成了各大軍閥們手中的玩物。之後,群雄割據時代到來,曹操 、袁紹乘勢崛起,預示著一場更大的混亂即將拉開帷幕......

相關焦點

  • 東漢末年何進,屠夫出身的大將軍,最終死於被袁紹當槍使
    在何進稍微大點的的時候,何進的父親也去世了,如此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家庭經濟的重擔就壓在了何進身上,所以何進就成了一名屠夫,畢竟在那樣的一個時代,雖然屠夫這個職業對於上層人士來說,十分的卑賤,但是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這個職業卻是一個頗為吃香的職業,本身何進的生活平平無奇,但是卻沒想到生活處處有驚喜。這個驚喜是什麼呢?
  • 大將軍何進,因做了一件蠢事,直接導致了三國亂世的開啟!
    不過,對於此時的東漢王朝,名義上還能控制整個天下,也即還沒有進入到漢末三國時期的亂世階段。但是,公元189年,漢靈帝去世,漢少帝劉辯即位。伴隨著漢靈帝的去世,東漢王朝的內部矛盾,無疑進一步激化了。在這個時候,大將軍何進成為一個非常關鍵的人物。眾所周知,在古代歷史上,大將軍執掌天下兵馬,擁有最重要的兵權。因此,何進的一舉一動,直接關係到東漢的歷史走向。
  • 何進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為何要借董卓的兵消滅十常侍?
    東漢末年時,國舅爺何進擔任大將軍,統帥天下兵馬。他手裡直接掌控的兵力是足夠多的,但要對付張讓、趙忠等十常侍時,卻還要從邊地調集了董卓、丁原等人的兵馬,這是為何呢?這是因為,第一,「十常侍」等太監勢力龐大,並不容易對付。
  • 東漢末年炙手可熱的軍方大佬皇甫嵩,卻最終泯然於眾,消失於人前
    皇甫嵩在東漢末年也算是一個傳奇人物,他從漢靈帝時期開始,到董卓死後,一直活躍於東漢的政壇上。皇甫嵩出身高貴,屬於將門世家,恰值黃巾起義爆發,皇甫嵩大顯神威,一舉平定黃巾之亂,名震天下。皇甫嵩也因此官至車騎將軍,但卻由於得罪了宦官趙忠和張讓,被免官,爵位也降為都鄉侯。
  • 平黃巾之亂的盧植皇甫嵩朱儁,為什麼在東漢末年就消失了?
    盧植是30後最後一代人,東漢名士,劉備的同鄉兼老師,盧植30歲左右才開始步入仕途,當過地方官九江太守、廬江太守,參與平定過地方蠻族叛亂,當過京官議郎、侍中和尚書,參與儒學經典的校勘。
  • 東漢末年有一屠夫,因做了一件蠢事,導致了三國亂世的開啟
    東漢末年黃巾亂起,東漢朝廷集朝野之力終滅黃巾,平叛亂。天下重歸東漢。
  • 東漢末年割據一方的軍閥,比如孫權劉備,朝廷還會給他們發俸祿嗎
    其實東漢政府自從漢靈帝去世之後,地方官就沒有再發過俸祿了,因為漢靈帝去世後,朝廷就開始了一系列激烈的政治鬥爭,直到打得兩敗俱傷,朝廷淪為傀儡為止,朝廷是既沒有能力發,也沒有實力發俸祿。就是漢靈帝在位時期,由於黃巾起義和羌人叛亂,已經耗盡了東漢政府的所有收入,再加上漢靈帝又是昏庸無能的皇帝,在位期間只知道賣官鬻爵,把整個天下的官職明碼標價,還可以討價還價,以這個方式來聚集錢財,而且還不管天下百姓和官吏的死活,怎麼可能指望他還繼續發俸祿呢?
  • 東漢末年有一屠夫,因做了一件蠢事,直接導致了三國亂世的開啟
    天下重歸東漢。可這穩定是暫時的,因黃巾起義各地編練軍隊,郡守州牧擁兵自重已有割據之勢,但中央政府權威猶在。實際上,如果不是何進亂來不至如此快天下大亂,為什麼這麼說呢?黃巾之亂開始後,何進開始全權指揮鎮壓起義戰爭。
  • 大將軍何進:打蛇不成,反被蛇咬死
    東漢末年的大將軍何進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靈帝駕崩後,朝政出現權力真空,何太后主持朝政,何進作為大將軍與袁隗共同主持尚書事務,可謂大權在握。大權在握的何進一心想要剷除宦官,可沒想到最後竟然反被宦官反殺,真是悲哀。
  • 他是漢末最後一個,維護皇帝的大將軍,他死後正式開啟三國亂世
    漢大將軍掌虎符,也就保證了中央政府有可以隨時調動鎮壓地方的武裝力量。雖說士族集團是導致大亂的根本原因,但何進的死,讓「大亂」超出了可控範圍。漢朝並非只東漢末年一次大亂,劉邦時期就有好幾次反叛事件,後來又有七國之亂。之所以當時沒有分裂,是因為中央還是可以派兵鎮壓。雖說士族掌握財富和無論,可以組織軍隊,矛盾隨時會爆發,但是中央控制的國家強制力是否有效行使,才是漢朝分裂的根本原因。
  • 東漢末年,宮廷政變,屠戶出身的何進竟然獨攬大權
    東漢末年雖然黃巾軍大敗,然而並不是無一回心轉意,歸降漢朝的大將。有兩人就是追隨幽州太守劉虞領兵前往漁陽徵繳,這倆人就是張舉和張純,他們作為黃巾餘孽立了功。當時劉玄德受封為平原縣的縣令,在當地重整舊日氣象,而劉虞也因為平定賊寇有功,封了太尉。
  • 東漢末年,袁曹爭霸中,名門望族的袁紹為何會敗給無名小卒曹操
    東漢末年,宦官和外戚當政,皇權淪喪,天下大亂,英雄輩出,出身名門望族的袁紹在軍閥割據中竟然敗給了無名小卒曹操,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對袁曹雙方作一對比,便可得知。論出身,袁紹出身士族名門,曹操則來自宦官人家。
  • 何進:從屠夫到大將軍的過山車人生
    問答音頻人物視頻闢謠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籤約群媒體字數:3215,閱讀時間:約8分鐘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東漢末年的大亂世嘿,那就要問一個關鍵人物了——何進,何大將軍!咱都知道,漢王朝的外戚,一向都很厲害,牛掰的比如王莽之流,都可以改朝換代,差一點的梁冀也可以「交橫跋扈」毒殺、廢立皇帝。咱們今天的主角,何進,他更「厲害」——他的昏招能毀掉東漢王朝!漢王朝的外戚,一般都出身於世家大族,比如竇家、陰家、鄧家、梁家等等,可何進不是,他的出身,相比之下能低到塵埃裡——他是屠戶出身。這種出身還想當外戚?
  • 東漢末年第一名將,董卓、曹操、劉備都曾是他的部下!
    東漢末年,伴隨著黃巾起義的爆發,不僅東漢朝廷日漸衰微,各個郡守和刺史,也借著這一機會招兵買馬,割據一方。不過,就筆者今天要說的皇甫嵩,卻甘願為東漢朝廷鞍前馬後,平定叛亂,並且沒有貪戀手中的兵權。皇甫嵩(?-195年),字義真,安定郡朝那縣(今寧夏彭陽縣)人。
  •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漢室宗親佔據半數州郡,但卻無一人拯救東漢
    東漢天下十三個州,司州,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并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疆域遼闊,但是東漢末年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併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天下十三州,前後有五個州掌控在漢皇室宗親手中,來看看這五人都是誰,掌控的都是哪個州:劉岱——兗州刺史劉岱的伯父劉寵曾經擔任過東漢的太尉,劉岱本人則在漢朝歷任侍中、兗州刺史;公元190年,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討董的旗號,當中就包括了兗州刺史劉岱
  •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一直圖謀中原北方遊牧民族為何不見蹤影
    而每逢亂世,中原天下大亂,恰恰就是中原國家抵抗能力最弱的時候,所以這些時間就成了他們攻略中原最為頻繁的時段,甚至會出現大批軍隊攻入中原的情況。東漢末年皇帝昏庸導致天下大亂,一時間叛軍四起,諸侯割據,大漢王朝先入四分五裂的局面。
  • 東漢末年,此人幫助袁紹奪取冀州,卻被袁紹之子斬殺
    東漢末年諸侯,袁逢的兒子。袁紹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在東漢末年,袁紹起家大將軍(何進)掾,歷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參與指揮誅殺宦官。怒斥董卓,出任渤海太守,冊封邟鄉侯。初平元年(190年),袁紹擔任關東聯軍首領,帶兵討伐董卓,自號車騎將軍。之後,袁紹勵精圖治,先後佔據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地區,勢力達到頂點。建安五年(200年),發動官渡之戰,兵敗於曹操。
  • 為什麼何進身為大將軍,殺不了十常侍?十常侍為何不投靠何進?
    面對威脅,十常侍為何不借風使舵,投入何進的懷抱?我們從十常侍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以及它與皇權、士族階級及外戚之間的關係談起。西漢末年,開始出現宦官出任中常侍,到東漢時期,由於外戚專政,中常侍全部由宦官擔任。他們充當了太后與外朝的聯絡人,逐步掌握一些實權。2.十常侍是個什麼機構十常侍應該叫十二常侍,這個稱呼來自於漢桓帝時期。梁太后去世後,漢桓帝與大將軍梁翼的矛盾衝突加劇。
  • 本是大將軍何進部下的張遼為什麼會淪為呂布麾下的將領?
    更鮮為人知的是,張遼早年還是東漢大將軍何進的部下。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張遼出生於并州雁門郡馬邑縣(今山西省朔州市),當時是靠近北方遊牧民族的東漢邊陲。因此張遼從小就練了一身好武功,可謂久經戰陣、武力過人了。張遼踏上仕途也很早,少年時就是雁門郡郡吏了。
  • 東漢「十常侍亂政」,十常侍是誰?他們最終的結局如何?
    東漢末年最出名的時間就是十常侍之亂了,這也是東漢末年亂世的開端,開啟了一個新的天下格局。十常侍指中國古代東漢靈帝時操縱政權的張讓、趙忠、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慄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個宦官。他們都任職中常侍。四月十一日,漢靈帝在南宮嘉德殿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