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就地過年」的倡議下,2021年春節,「雲相守共團圓」成為一種常態。
據鐵路部等多部門統計,今年全國有超1億人就地過年。而這一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可能留在自己的小屋、隔離點,或是滯留在海外;還有可能是堅守在高速路口、醫院、餐廳的崗位上,或是在送外賣的途中。
在這個特殊的春節裡,「原年人」(指那些原地過年的人)為什麼留守?他們又有哪些獨特的團圓和過年儀式?《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了中國臺灣同胞、外賣員、公安幹警、護士、小企業主,他們的故事或許會給我們答案。
「這是我第一次不回臺灣過年,以前就算在美國留學都會回家過年。」
在上海工作11年的臺灣同胞Mark,選擇帶著家人留在上海,和朋友吃年夜飯,體驗了買春聯、通過視頻拜年的第一個春節。
雖然上海、臺灣兩地的疫情都控制得很好,但兩地的隔離政策、路途中的風險和手頭上的工作還是讓Mark放棄了回去過年,而在江門開工廠的爸爸因為整整一年沒有回家,早早在1月就回了臺灣,和媽媽及長輩們團聚。
談及如何度過這個留守春節,Mark表示,往年他會提前回臺灣用健保卡做個免費的全面體檢,一家人在大年三十準備拜祖祭神,晚上會帶孩子去夜市,初一就出去和朋友聚會;今年在上海,一家三口和同樣不回國的荷蘭朋友一起吃年夜飯,吃完去酒吧、滑冰,初一初二在附近的酒店度過,就當度假過年,也算是一種儀式感。
Mark一家和朋友共度除夕,照片由Mark提供
「我們沒回臺灣的家。」Mark上幼兒園的兒子第一次意識到了過年的意義。
為了讓年味兒更濃,Mark全家一起買春聯,貼春聯,過年的氛圍依然很好。
對於拜年,距離已經不是問題。大年初一,Mark通過視頻和身在臺灣的長輩們拜了年,爸媽叮囑他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即便對於上海出色的防疫情況還是比較放心的。
「最讓我想家的時候,是我爸說家裡的櫻花今年開得特別好。如果我在家,肯定在和家人一起賞花吧。」Mark已經計劃,到了夏天疫情好轉的時候就回去和家人團聚,「多陪陪90多歲的外婆」。
因為疫情,臺胞返臺後要隔離14天,返滬後又要隔離,一家人至少要花費幾十萬新臺幣,不少孩子在上海上學,學校也嚴格管理學生的出滬情況,時間成本高昂。因此,Mark所認識的大部分在滬臺胞都留了下來,今年不回家過年的大陸同事也明顯增多。
網際網路影像科技公司VPHOTO的負責人曹女士就是因為工作原地過年的一員,她也是Mark的同事。他們在春節期間要組織團隊,為VPHOTO影像公益基金髮起的為期10年的攝影公益活動進行拍攝。
VPHOTO影像公益基金於2017年成立,從2017年起,每年春節,VPHOTO和平臺上的攝影師會免費用鏡頭記錄家庭團聚的幸福時刻,為他們拍攝全家福。
今年開展到第四年,基金會以「雲相守 共團圓」為主題發起的全家福公益攝影活動登上了學習強國APP,曹女士和同事們的任務更重了。「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動。吃餃子、看春晚、拍全家福,就是我們生活中的儀式感。作為企業,我們有這個社會責任去做這件事。我們公司不少人,包括籤約的公益攝影師,都在為這個項目在春節期間加班工作。」
做好這個公益活動或許就是曹女士獨特的過年儀式。
相隔23年的全家福,攝影師周小伍在VPHOTO平臺上傳的全家福作品
臺灣攝影師張安捷回到臺灣和家人團聚,為新生的小寶寶和全家拍攝了全家福,和因疫情留在海外的家人視頻年夜飯是他今年春節獨特的團圓方式;公益攝影師詹東華回到家鄉上饒市婺源縣,在那裡,有的老鄉會把詹東華為他們拍攝全家福當作獨特的團圓儀式。詹東華從2015年起為詹永富一家拍了四張全家福,一樣的地點,一樣的人,變化的只有時間,畫面裡可以看到老人留下歲月的痕跡,孩子們不斷茁壯成長;攝影師朱駿在今年春節前往上海華陽社區養老院、社區為老人拍攝新年全家福照片。
2015年詹永富一家,公益攝影師詹東華拍攝
2021年詹永富一家,公益攝影師詹東華拍攝
除了為春節項目加班的白領,原地過年的主力還少不了外賣員、小企業主、醫護人員和警察。
「就地過年」減小了全民遷徙的規模,也催生了一二線城市年夜飯等外賣的火爆。據商務大數據,自1月20日以來,重點監測在線餐飲平臺年夜飯系列商品銷售額較去年春節同期增長96%。
「爸媽寄了不少冷凍封裝的熟食,但一些新鮮蔬菜、年夜飯的水餃還需要自己購買。今年春節,除了自己做飯,我還是點了一些外賣。」在留滬加班的重慶小夥劉先生(化名)看來,年前外賣的速度相比往常慢了一些,年後恢復了很多,有些平臺仍然能夠實現次日達。
給劉先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大年三十那天,還有小哥接跑腿的單去超市幫忙拿蔬菜、肉和大米,而超市的工作人員還負責地打電話來詢問某某缺貨產品是否需要其他替代,這些服務讓他安心地過了一個好年。
美團外賣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下單外賣的用戶中,「常駐地」點單的用戶佔比高達81%;「1人食」的訂單量佔比相比去年增長了68%。
大量原年人背後,是很多外賣員、餐飲行業從業者在春節期間仍然堅守在崗位上。
來自甘肅天水的外賣員小張(化名)今年打算留在上海就地過年,「公司春節有獎勵,想再趁著過年期間多賺些錢」。趁著忙碌接單的間隙,他給遠在家鄉的父親和孩子買了不少年貨寄回去,打電話給父親時,小張告訴家人,「等過幾天獎勵拿到了,我就找時間回家。」
外賣員小張的「雲相守」,王召雨攝
「往年,我們飯店大年三十不開,初一才營業。今年,除夕年夜飯訂滿了,我們做到晚上11點,還要分兩波,一波是下午4點-7點,晚上7點必須翻臺,7點到11點是第二波。」身處上海外灘的某粵菜館近日生意火爆,大部分廚師、服務人員也沒有回家過年,「大家一起吃了年夜飯,也算是同事一起團圓了。」
知名餐廳不回家過年的夥伴們一起吃飯,VPHOTO籤約攝影師朱駿拍攝
除了飯店,原地過年還讓大量城市娛樂行業,比如電影院、密室逃脫、劇本殺等迎來了旺季,老闆們也順應需求留下賺錢過年。
記者年後查閱某點評網站,發現不少熱門密室逃脫的項目已經訂滿。開業半年的The Debbie’s黛比的密室負責人P.J告訴記者,相比其他節假日,今年春節客流量明顯增多。密室的上座率可以達到8成,一天接待客流量約50-100人次,初四、初五是最高峰,大家都出來玩,相比來說,大年三十人最少,大家都去過除夕了。
「我們的員工主要是本地人,不存在回家過年的問題,但我們服務的很多客人是學生和白領,受到疫情影響,她們很多人今年都不回去了,留在上海過年,這對營業狀況影響較大。」P.J如是表示。
身在武漢的彭先生一家今年春節沒有出省旅遊,而是選擇和朋友兩家人在郊區放鬆,因為在醫院工作的妻子需要隨時待命;山東的趙先生沒有回家,作為民警,響應原地過年的號召留在了上海;過年期間留守崗位的還有我們目之所及的社區消殺人員、商場保安、環衛工人、公交司機、大學生村官、消防員……
「警察不打烊,平安不缺席。」為了保證7天、168個小時的春節長假社會秩序良好,老百姓能夠在一片祥和中歡度春節,四川雅安公安組織了大量的人力堅守一線。
特警支隊張警官(化名)負責的是(包括雅安)多營護城河治安卡點的查緝工作,從大年三十開始,每天配備的一名民警、七名輔警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九點交換承擔查緝工作。他解釋道,「每天的整個查緝人員達500餘人,車次300餘臺次,主要查處了一些包括無證駕駛以及涉毒前科人員。同時,我們還擔任整個疫情防控期間的中高風險區來雅人員健康碼登記和體溫檢測工作。」
談及春節不能回家團圓,警察蜀黍們紛紛表示已經和家裡視頻團圓了,家裡都好他們就放心了。通過視頻看看妻子和孩子的笑臉,囑咐孩子聽媽媽話,問問妻子家裡的情況,就是他們團圓的方式。
四川雅安執勤的交警,VPHOTO籤約攝影師餘杭攝
四川雅安執勤的派出所民警,VPHOTO籤約攝影師餘杭攝
四川雅安公安局指揮中心,VPHOTO籤約攝影師餘杭攝
記者:王瑩
編輯:吳鳴洲
責任編輯:畢丹丹
—— / 好文推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