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過後,秋色漸濃,崇明三島幾萬畝橘林次第紅透,滿樹的橘子猶如一盞盞小燈籠掛滿枝頭。多年來,上海蜜橘早已被市民所熟知和認可。
借鑑往年成功經驗,市綠化市容部門啟動了2020年滬郊優質柑橘進市區公園推介活動,崇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和浦東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積極組織本區柑橘種植合作社參加推介活動。
10月31日起,上海蜜橘將在市區12大公園內推介,金秋時節,向市民送上來自生態島的第一份甘甜。
具體時間從10月31日至11月29日每天8點起,市民可在魯迅公園(南門)、中山公園(3號門)、新涇公園(北門)、長風公園(2號門)、長壽公園(西康路門)、楊浦公園(1號門)、黃興公園(1號門)、金橋公園(東門)、閘北公園(東門)、大寧公園(北門)、共青森林公園(西門遊客服務中心)、上海植物園(3號門)等12座公園買到新鮮又實惠的上海蜜橘了。
公園推介的柑橘來自崇明和浦東的柑橘種植合作社,柑橘前一天自樹上採摘、分級後,第二天早上便直接送到市區公園內,保證了果品的新鮮度。今年柑橘採摘、分級後,運輸到公園的推介價格為2元/斤,售完即止。
柑橘穩產保豐收,果實品質有保證
上海現有柑橘種植面積5.3萬畝,佔上海市經濟果林面積的26%,栽培區域主要集中在崇明三島,其中以長興鎮、綠華鎮和橫沙鄉面積最大,少量分布在浦東、金山、奉賢等區的大治河沿岸鄉鎮。據市林業部門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市柑橘產量12萬噸,今年產量預計略高於去年。另外,今年夏季的超長梅雨天氣對柑橘外觀略有影響,但果實口感和品質並未受到影響。近日,天氣晴好,晝夜溫差加大,加速了柑橘糖分積累,柑橘甜度有明顯提升。
新品種引進有突破,銷售分級有提升
近年,林業技術人員與高校、科研部門、企業等多方合作,在新品種引進、柑橘栽培模式和銷售分級上進行了多種嘗試。引進紅美人、春香、春見、沃柑等中晚熟雜柑品種,利用大棚設施進行避凍防護,打破北緣地區冬季低溫限制。設施條件下,紅美人已開始投產,可溶性固形物、化渣性和風味均表現良好。近年來,本市柑橘產業還引進了日本無損傷選果設備,已經可以實現柑橘糖度的分級選果,打破了往年僅根據大小分級的局限,本市柑橘果實分級銷售得到大大提升。
常綠生態屏障,政府大力扶持
柑橘樹作為常綠樹種,不僅 「綠」了崇明三島,而且是森林城市建設的重要「綠色屏障」,為本市森林覆蓋率做出重要貢獻。同時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經濟果林樹種,上海市林業部門非常重視柑橘產業發展,通過項目建設、科研立項等不斷在新優品種引進、栽培技術提升、銷售分級和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大力推廣柑橘綠色防控、省力化栽培、反光膜覆蓋、生草栽培、寬行密株栽培、溫室完熟採收和病蟲害優化防控技術等。在市林業部門的支持下,2019年成立了上海眾立柑橘產業研發應用促進中心,以提高柑橘產業研發創新能力,促進柑橘產業由面積、產量增加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今年5月,「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橘研究所上海試驗站」在長興島掛牌成立,試驗站將藉助強大的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及科技成果優勢,積極「引進來」,主動「走出去」,為促進本市柑橘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
作者:史博臻
編輯:張天弛
責任編輯:徐晶卉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