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街道查處外賣車違規充電 居民電動車進樓入戶反而更難管

2020-12-15 北晚新視覺網

「很多外賣員、快遞員在居民樓裡租住,電動車的電池集中在屋裡充電太危險了!」上周,本市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動自行車管理和火災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全面清理違規充電停放的電動自行車。自《通知》發布以來,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相關問題的市民不少。

記者 張宇 攝 資料圖

連日來,記者對電動自行車問題展開調查。令人意外的是,市民們普遍反映企業電動車違規充電現象多,但調查的結果卻截然相反,多個街道辦事處接訴即辦,已於第一時間排除了大量安全隱患;反倒是居民電動車進樓入戶的情況更多發,且難管住、易反彈。

動真格

查處外賣、快遞電動車違規充電

■坐標:東城區雍和宮大街40號院

東城區雍和宮大街40號院內,共有16戶人家,進了院門,南北兩間小平房均被出租作為外賣送餐企業的員工宿舍。院內居民說,租住人員經常在屋內給電動車充電,有時甚至多塊電池同時充,實在是太危險了。

第一次實地走訪時記者看到,居民們提到的兩間小屋有了變化,所有的窗戶前都懸掛著棉布簾、棉被,看不到屋內是什麼情況。居民們說,大家向12345市民服務熱線反映後,相關部門立即進行了治理,但現在兩間房子的窗戶都擋得嚴嚴實實,是否還有人在屋裡充電,從外面根本看不出來,居民們都擔心隱患沒能完全消除。

記者從屬地街道辦事處了解到,按照接訴即辦要求,8月9日上午,街道配合相關部門到該院現場執法,發現有大量電動車正在充電,執法人員對正在充電的電池進行了查抄,並要求企業負責人到消防部門接受約談;8月10日,社區對該院落進行了複查。

鑑於居民仍有疑慮,昨晚7點,記者與北新橋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工作人員到雍和宮大街40號院再次進行突擊複查。打開南屋的屋門,這間十多平方米的小屋裡放著兩張床,大部分空間是閒置的,屋內沒有發現電池及充電設備。北屋面積略大,床位一字排開,同樣沒有再發現充電現象。

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此前進行調查時,現場不僅有大量電池正在室內充電,這裡還涉嫌存在群租現象,經過治理,這些問題、隱患已經一一排除了。

既然沒有違規現象,為何要掛棉門帘遮擋窗戶?對於居民們的質疑,企業負責人解釋,夏日天氣炎熱,外賣送餐工作辛苦,小夥子們回到宿舍難免光膀子,考慮到院內住著不少女居民,此前她們也提過意見,所以,企業才要求員工們遮擋窗戶,以免有礙觀瞻。

■坐標:朝陽區垂楊柳中裡14號樓

朝陽區垂楊柳中裡14號樓5單元居民反映,位於一層的一戶出租給了外賣送餐員,送餐員們不僅在室內給電池充電,還拉飛線到樓外充電,希望這個問題能儘快治理。

8月26日晚上,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樓樓前區域相對狹窄,5單元樓門周圍放置著5輛電動自行車,一樓窗外的一輛車正在充電,所用的充電器正是從窗戶裡接出來的。

「沒關係,您進屋看看吧。」當記者講明情況和居民們的疑慮後,這間職工宿舍的負責人把記者讓進了屋。屋裡擺著架子床,還有兩名正在休息的員工,但沒有室內違規充電現象。

「現在可不敢在屋裡充電了。」這位負責人說,送餐員平時電動車用得很頻繁,一輛車充滿電能跑四五十公裡,幾乎每天都要充電。居民反映情況後,他們配合相關部門的調查,同時,也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接受了處罰並進行了整改。本周內,送餐員們就會搬離這裡,另覓新址,「我們找了一個周邊有正規充電車棚的房子,同時,也要求大伙兒停車不許堵門,避免類似問題再發生。」

治理難

居民電動車是治理「重災區」

朝陽區安華裡五區17號樓,是一棟呈H形的老居民樓。在本小區乃至整個安貞地區,都是人口密度最高的樓之一,總量達到300餘戶。此前,12345市民服務熱線接到居民反映,經常有人將電動車停放在樓道裡,甚至在樓道裡充電。

記者現場走訪時看到,除了11層,幾乎所有樓層都有電動車停放現象,該樓的無障礙坡道正對樓門,很多人甚至不用下車,直接把車騎進樓裡。樓道裡,雖然有關禁停電動車的告知貼了很多,但很多告知單都被撕掉了。

居民樓裡的違規電動車現象,到底應該怎麼管?為此,本欄目記者聯繫了屬地安貞街道辦事處。昨天下午,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到該樓對違規停放的車輛進行了集中清理。街道保安員把這些擋路的電動車全部抬到了樓下,冒著高溫,忙了整整一下午,他們黑色的制服上都浸透了白花花的汗鹼。

「是應該清理一下,真及時!」看著電動車一輛輛被「請」出樓,很多居民都表示支持。也有不少居民主動配合工作,將電動車自行挪到了樓下。

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為徹底消除隱患,街道通過廣泛調研、走訪等方式,了解掌握地區「停車難,充電難」的問題癥結,街道研究並制定了《安貞街道電動自行車、電動汽車充電安全規範工作實施方案》,按照「接訴即辦」原則,採取多項措施,「疏堵結合」,引導居民安全規範使用電動自行車,其中,包括增設智能充電櫃,加快智能電動車充電櫃引入進度,以及加快選址、增設密度。

解疑惑

為啥居民的車不好管

除了以上這些地方,在歷時13個小時的調查中,記者還走訪了和平裡等一些小區。對比發現,作為企業宿舍的室內充電現象,都有了解決方案,已解決的並未反彈;居民違規充電現象卻不好治理,且反彈率高。

在接受採訪時,一些街道辦事處分析,目前,企業員工室內充電現象,危險性雖然相對高,治理辦法卻是多元化的。首先,把居民樓用作企業宿舍,是否涉及群租問題,手續是否完備,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規範,從這些方面,都是可以迅速進行治理的。最後,還可以通過企業本身,要求其對員工加強安全教育,進行約束。

「但是對於居民,我們是沒有罰則的。」很多街道都談到,關於居民電動車充電問題,目前是以勸導為主。而且,按照主體責任劃分,勸導工作應由小區物業、產權單位來做,但很多老舊小區最早都是職工宿舍,沒有正規的物業體系,所以,治理電動車相關問題的能力有限。

到底能在哪兒充電?

根據《通知》要求,不得在建築內的公共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等公共區域和家庭室內停放電動自行車或充電。但是,很多電動車主以及外賣、快遞員不解:「是不是意味著今後哪兒都不能充電了?」

增設正規的充電設施迫在眉睫。記者注意到,《通知》中也同時明確要求加快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場所建設,責任落實主體是各區(地區)、各街道鄉鎮。

據了解,目前已有很多老舊小區開始建設電動自行車專用的充電存車棚,比如,安貞街道正在打造「百米充電樁」的便民分布圈,智能充電櫃很快也會進入剛剛經過治理的安華裡五區。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景一鳴

相關焦點

  • 電動車充電亂象整治調查 進樓入戶/人車同屋常見
    (原標題:西安電動車充電亂象整治調查 進樓入戶、人車同屋很常見)
  • 隨警出擊:武漢嚴查電動車進樓入戶,這些小區仍然存在!
    楚天都市報9月13日訊(記者葉文波 通訊員武消宣)湖北省範圍內嚴查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行動,已開展兩月有餘。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跟隨武漢市公安消防局、各城區消防大隊實地探訪,發現一些小區電動車「進樓入戶」的現象仍然存在。
  • 湖北6月起嚴查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違規或影響信用
    6月1日起,我省範圍內將嚴查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所有小區劃定統一集中充電點,違規停放或堵塞疏散通道者將被錄入全省信用信息平臺。集中整治階段從6月起至12月底。「進樓入戶」安全隱患大今年5月18日,國務院安委辦曾召開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工作視頻會議。
  • 智能充電樁進小區難在哪?「三江街道經驗」值得推廣
    攔路虎:用地與用電  電動自行車違規停放和私拉亂拉電線充電存在安全隱患。為了最大限度減少電動自行車起火事件發生,2017年12月29日,公安部下發了《關於規範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範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通告》要求規範電動車停放充電行為,嚴厲查處違規停放充電行為。
  • 安徽發文嚴禁電動自行車「進樓入戶」,消費者如何停車?
    前段時間,廣西桂林學校旁住宿樓內發生了重大的電動車自燃事件還歷歷在目,河南省一小區樓道內發生電動車自燃事件仍然讓人觸目驚心,這一樁樁一件件無一不是電動自行車放入公共區域,自燃著火導致的一場慘劇的發生。而近日,安徽省為了嚴禁這種事故再度上演,省住建廳明確發文,提出嚴格的規定和要求。
  • 電動車進樓充電怎麼管?上海要立法禁止了
    「這戶人家在樓道充電很久了。」陸女士手機裡存著多張鄰居把電動自行車停在樓道充電的照片:這戶居民的家門口拖掛著兩個接線板,一頭從家中扯出,另一頭連著正在充電的電動自行車……「周圍居民都感覺有隱患,多次勸告,但收效甚微。」
  • 「剪」斷「飛線」,鯉中街道這個社區多了智能充電設備!
    近日,鯉城區鯉中街道安監辦聯合區消防救援大隊、鯉中派出所、昇平社區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對昇平社區部分居民住宅小區私拉亂扯電線為電動車充電現象進行專項整治。共清理「飛線」40餘條,插座20多個。
  • 嚴禁電動自行車在公共區域違規停放充電
    通知指出,自即日起至2021年3月,要在全省範圍內推進電動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通知指出,各級政府、雄安新區管委會要組織相關部門聯合開展電動汽車和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嚴查企業無證生產、超出強制性產品認證範圍生產、不按新標準生產等行為,嚴查違法銷售不符合新標準以及非法改裝、拼裝電動車、蓄電池等行為,嚴禁在公共區域違規停放充電。
  • ...市消防救援支隊答覆——現已清理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3200餘處
    近年來,電動自行車、電動摩託車由於安全技術標準不健全、市場監管不到位、存放充電方面問題突出等原因,引發的火災事故時有發生,教訓十分慘痛。為此,今年兩會期間,市政協委員姚寧提交了《關於創城期間對電動自行車違法停放進行處罰的建議》。對此,市消防救援支隊答覆,現已清理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3200餘處。
  • 老舊小區電動車充電難題怎麼破,清源街道給了答案!
    近日清源街道為轄區居民安裝了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居民可以刷卡充電智能管理,既方便又安全在清源街道棗園社區,街道為居民安裝的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已建成。居民可以掃碼充電,充電結束後充電樁可自動斷電,既方便又安全。除在手機上可以查看電動自行車的充電情況,該充電樁還具有安全保護功能。充電之前會預先檢測電動車是否正常。如果有故障,則無法充電。沒有故障可以正常充電。從而實現自動斷電,充滿斷電,還有定時充電的這個功能。
  • 禁止私拉電線給電動車充電!這裡已立法通過!
    一旦發生火災不僅僅是一輛電動車有可能危及的是整棟樓所有住戶的生命安全!1.居民樓用電負荷在設計之初,基本都未考慮為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電動摩託車和電動三輪車等充電的用電負荷,每家每戶「各自為政」、私拉亂接電線,會增加居民樓或小區的整體用電負荷,給整個小區帶來火災風險。
  • 告別「飛線」消除隱患,陽明山莊社區增設7個電動車充電點位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單1月20日(通訊員 鍾娟 柏玉娥 陳衛)最近,長沙市嶽麓區梅溪湖街道陽明山莊社區多了一個共享車棚,車棚停車、充電都很方便,以往要佔用小區樓道停放的電動車紛紛挪到這個「地兒」,社區居民張毅說:「秩序好了,進進出出也更安全了。」
  • 電動車著火後續|吳忠市利通區左營開元小區電動車充電全部入庫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5月3日清晨6點,吳忠市利通區左營開元小區業主因私拉充電線給電動車充電,引發電動車著火。(>>看詳情)事發後,我市立即在全市範圍內對電動車私拉充電線進行嚴查。時隔五天,記者再次暗訪該小區,發現所有電動車充電已全部入庫。5月8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市區北門的左營開元小區,只見所有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均有序停放在劃線區域,各單元樓前未發現一起私拉電線充電現象。
  • 泉州鯉城鯉中街道東門社區電動車智能充電設備上線
    電動車停放無序、私拉電線充電等問題,已成為老舊小區的治理難題。在日前開展的「平安鯉城·雷霆2號」行動中,泉州市鯉城區鯉中街道東門社區排查發現轄區東街6號區出現上述問題,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為有效排除安全隱患,讓群眾住得安心,近日,東門社區在該小區安裝電動車智能充電設備,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充電裝置。電動車智能充電設備主機據了解,東街6號區建於1998年,是一個樓齡22年的老舊小區。之前,由於小區沒有對電動車進行集中管理,經常出現居民亂拉、亂接電線給電動車充電的現象。
  • 私拉電線,樓道充電……電動車充電安全隱患怎麼破?園區勝浦街道...
    如今,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電動車成為了我們生活中最普遍、最受歡迎的交通工具不過,電動車越來越普遍充電卻成了一個難點在很多小區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景▼【私拉電線下樓充電】【將電動車推到家裡或者家門口樓道充電】
  • 石家莊很多小區的電摩都這樣充電太危險!
    從二樓垂直把插排放到路上就為了給電動車充電?跟隨劉先生一起來到小區物業,樓旁邊的一個監控探頭記錄了當時電動摩託車被人騎走的情形。車燈亮了沒多久,就被關閉了。即日起至年底,河北將嚴查這些行為……河北省啟動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專項整治重點整治「進樓入戶」「人車同屋」為全面整治電動自行車消防安全隱患
  • 金昌居民請注意!電動車還在「飛線充電」 ?危險~
    金昌居民請注意!電動車還在「飛線充電」 ?對此,部分小區內有居民表示,小區大多是多層住宅樓,沒有電梯,也沒有車庫,電動車較為笨重,無法弄到自己家裡充電,而現在有些電動車的電瓶難以拆下,因此從自家接一根電線出來給電瓶充電就成了大家公認的一個「好辦法」。
  • 電動車乘電梯上樓 業主:佔電梯資源有消防隱患
    福州新聞網訊 連日來,不少市民撥打本報黨報熱線83751111反映,小區內出現電動車、自行車與人爭搶搭乘電梯和停放樓道的情況,不少居民認為此行為不僅影響他人乘坐電梯,還擔心電動車亂停放影響鄰居通行和消防安全。電動車上樓這種行為是否違規?業主該如何處理?近日,記者就此事進行調查。
  • 電動車也能「換電」續航了,操作僅10秒既快又安全
    違規充電現象屢禁不止「藏在出租屋裡充電的電動車冒煙兒了!」今年5月底,大興黃村東蘆城村發生了一起火情警報,這讓村幹部至今心有餘悸:「那人膽兒真大,給電動自行車充電,居然用過去那種簡陋的麻花線接線板!幸虧發現及時,沒出大事兒。」
  • 立法禁止電動車進樓道,能滅掉「火山口隱患」嗎|長城評論
    其中,8月以來連續發生3起事故,均為電瓶車充電電池所引發,累計造成12人死亡。近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對《上海市非機動車安全管理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進行了審議。其中明確了禁止電動自行車停放、充電的重點區域。這意味著,上海將會在立法層面上禁止電動車進樓道停放、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