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式進入10000米深海

2020-12-21 品質中國

小貝地球知識局

11月10日上午,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下潛深度達到10909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

厲害了,我的國

(圖片:微博@人民日報)▼

但你可曾想到,10年前,中國才剛剛掌握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30多年前,我們甚至連超過300米的載人潛水器都沒有。30多年來,中國一步步走向深藍,邁向更深的海域,以難以想像的速度在深潛領域迅速站在了世界前列。

30年前我們甚至連太平洋的平均深度都到不了

如今已經可以直達大洋最深處▼

在深潛這個領域,中國的進步何以如此神速,成為領先世界的國家?

潛入海洋有多難?

生命起源於海洋,但人類從誕生到現在,卻沒有絲毫在海洋中生存的本領。在古代,人類對海洋的認知少之又少——內陸生活的人們對海洋毫無概念,沿海的人們受限於落後的科技水平,也缺乏對海洋探索的能力。

畏懼海洋的人類因此發明出海王等各種神明

雖然其形象本質上是個老漁民

(圖片:Zwiebackesser/shutterstock)▼

人類對海洋最初的探索,首先要基於水面造船技術的進步。6000年前的古埃及,人們就已經造出了獨木舟,首先用於內陸河運,繼而逐步改進將業務擴展至沿海海運。

埃及甚至可以用紙莎草造船,但是質量堪憂

要建造更堅固的船就需要進口木材

而進口本身就需要更多的木質帆船

(圖片:wikipedia@Osama Shukir Muhammed Amin FRCP)▼

在其後的數千年間,人類的造船與航海技術不斷發展,但即使到了「地理大發現」時期,人類已經可以實現環球航行,人們對海洋的探索仍然停留在海洋表面,是「出海」而非「潛海」。

麥哲倫或許經過了馬裡亞納海溝

但顯然不知其深淺,更不可能下去看看▼

縱使人們對深海有各種想像,卻始終沒有能力潛入海洋深處,直到現在,人類也僅僅探索了5%左右的海洋。說到底,潛入海洋實在是太難了。這與深海的惡劣的環境條件有很大關聯。

深海與我們熟知的淺海截然不用

淺海的繁榮來自於陽光,深海是莫得光的

(圖片:Debra James/shutterstock)▼

按照國際上的定義,海平面以下1000米即為深海,其中超過2000米的深海區佔海洋面積的84%。因為陽光無法到達,深海區幾乎是徹底的黑暗,只有一些頑強生存的海洋生物練就了發光的本事,給深海區點綴了些許光亮。此外,在海平面200米以下,海水的密度、溫度、鹽度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生活在深海的生物往往極其古老

而且基本都是瞎子(畢竟沒有光)

(下圖這種約生活在1000-2500米深度)

(圖片:Wikipedia@Theodore W. Pietsch,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但這都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下潛深海最重要的難題,是海水壓力。海水越深,壓力會成倍地增加,而人體的抗壓能力是很有限的。

據生物學家計算,在沒有任何裝備的情況下,人類深度潛水的極限在100米左右。如果不是為了挑戰記錄,一個受過訓練的人,大致下潛至40米深的海中就要往回走了。

而在無裝備的情況下,人潛水最深記錄是113米,有裝備記錄也僅僅是332米。

「海女」需要潛到海底獲取海產品養活家人

從小就開始的訓練讓她們擁有異於常人的身體素質

但在海洋的深度面前,這也只是微不足道的能力

(圖片:zheng qiang / 圖蟲創意)▼

深海區的水壓遠遠超越人類的承受極限。比如距離海平面1500米的水下,人所承受的壓力相當於1萬個人站在身上。而這種壓力,是最先進的潛艇也難以承受的。

1500米這個深度遠遠超出U型潛艇的極限深度

即使最先進的核潛艇,1500也難以達到

(圖片:wikipedia)▼

而到了海平面以下7000米,水壓已經相當於7頭大象站在一個盤子上。若想讓潛器到達這個位置,光憑一腔熱血是不夠的,需要過硬的科技實力才有希望。

比如著名的挑戰馬裡亞納海溝的「的裡雅斯特」

就是專用的潛水器,遠超軍用潛艇的下潛極限

(圖片:wikipedia)▼

見證萬米之下

其實,靠海吃海的古人們,並不滿足於在船上或者岸上謀取「漁鹽之利,舟楫之變」,他們對深海也有著長久的嚮往。傳說中,馬其頓王國的亞歷山大大帝曾身著皇袍,頭戴皇冠,坐在一隻密封的水晶桶中,潛入深海。

心有多大,海有多深(後人畫的)

(圖片:Wikipedia)▼

而在我國的文獻中,也不缺乏對於深海的想像。《列子·湯問》中有言:「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裡,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在華夏先民的心中,深海是茫茫大海中的無底之谷,縱然百川匯入,卻並無增減。

這方面最著名的可能就是清代《海錯圖》了

(圖片:wikipedia)▼

而現代科學發現,深海蘊藏著及其豐富的資源,對於人類的生存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人類一直在致力於挺進深海,科學家們也從未停止對各種海洋工作潛器的研究。

16世紀後期,人類發明了潛艇,不久後便被用於軍事目的。但潛艇仍然是傳統船隻在水下的延伸,而非專為深潛目的而被開發的設備。真正的潛水器,一直要到250年後才被發明出來。

16世紀發明的潛艇(複製品)

木質外殼,可以下潛4米左右,動力靠槳

(圖片:Wikipedia@Colin Smith)▼

1928年,美國人奧蒂斯·巴頓發明並建造了第一艘球形深海探測裝置。1930年,巴頓乘坐潛水球下潛到了距海面183米的深度;1934年又創造了下潛914米的紀錄,轟動一時。

這樣一隻,當時研製的目的是用於海底生物研究

(圖片:Wikipedia@Mike Cole)▼

此後,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等國家在深潛器研製和技術研究上迅速崛起,保持著明顯的超前發展優勢。而在這一個世紀的科學軍備競賽中,中國遲遲未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蘇聯80年代造出的Mir潛水器

(圖片:Nina Alizada / shutterstock)▼

畢竟自1840年以來,斷斷續續經受了一個世紀殖民、掠奪和戰爭摧殘的中華大地積貧積弱、百廢待興。深潛作為一種尖端科技,很難成為優先發展對象。直到1986年3月,我國才開啟了探索深海的徵程。

「國力之盛衰強弱,常在海而不在陸」,為實現「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夢想,中國在深海探索技術方面起步較晚的情況下,克服萬難。科學家們面對國外技術封鎖、國內科技落後的困難,無私奉獻、百折不撓、持續奮鬥,不斷攻克高壓、密封、腐蝕、絕緣等技術難題,持續拉近我國深海探索技術與國際水平的距離。

我國潛器從無到有,由淺入深。從300米到600米、1000米,再到3000米……

2002年,科技部批准了7000米載人潛水器重大專項的立項。我國第一臺自主設計和集成研製的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橫空出世。

蛟龍號潛水器模型

(圖片:N509FZ / Wikipedia)▼

2010年7月,「蛟龍」號下潛深度達到了3759米,中國成為繼美、法、俄、日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掌握3500米大深度載人深潛技術的國家。

2012年6月27日,「蛟龍」號將下潛記錄定格在7062米。這個深度意味著我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

此後,「深海勇士」號、「海龍」號、「潛龍」號、「海鬥」號等載人、無人深潛器百花齊放,相繼問世。

作為海洋裝備方面的後發國家

這個追趕速度可以說是狂飆突進了▼

中國深海載人事業對國際水平的追趕,不僅是一兩家科研團隊的追趕,更是整個深海載人潛水器產業鏈的追趕,談何容易。如今,「奮鬥者」號載人深潛器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完成了我國深海工作者們長達30年的夢想——萬米載人深潛。

不斷積累,砥礪前行

可想而知,「奮鬥者」號的成功,並不是一日之功。為了讓奮鬥者號能圓滿完成任務,中國科研團隊調動了此前所有在深潛領域的知識和經驗,才最終匯成了「奮鬥者」號這個集大成者。

上有「嫦娥」奔月,下有「奮鬥者」入海

每一項前沿技術都凝結著科技工作者的心血

(嫦娥三號著陸月球表面上)

(圖片:Wikipedia)▼

事實上,「奮鬥者」號的立項始於2016年,主要科研團隊正是「蛟龍」號和「深海勇士」號的原班人馬。

值得一提的是「奮鬥者」號的潛航員楊波和他的團隊,他們也參加了過去兩次成功的載人深潛任務,在溫度極低的海底世界,為科研團隊送去了第一手的觀測數據。

科研人員和潛航員們在歷史上踏出的每一步,最終都給這個項目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既是一場關於奮鬥的勝利,也是一場相信時間力量的勝利。中國的深潛項目,正是在這種堅持不懈的努力中,才得以不斷前進。

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也深信這種堅持的力量。

瀘州老窖得益於四川南部瀘州獨有的氣候與風土,這裡是中國白酒釀造的核心產區,被稱作中國酒城。瀘州老窖釀造歷史始於秦漢、興於唐宋、盛於元明清、發展在當代。兩千年來薪火相傳,瀘州老窖是悠久歷史文化的積澱,也是時間給予人類的饋贈。

瀘州老窖是中國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被譽為「濃香鼻祖」。瀘州老窖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原生態老窖池群落,1996年,這些老窖池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瀘州老窖的釀酒師們相信,唯有時間和匠心才能賦予頂級好酒以滋味。那些從老窖池中釀出的酒,一直是釀酒師們最信任、最喜愛的瓊漿。這是因為隨著窖池的使用時間越長,窖泥中富含的有益微生物菌群將越來越多,而這些有益微生物菌群也會在酒糟和糧食的發酵過程中產生越來越豐富的香味物質。持續使用時間越久的窖池,釀出的濃香型白酒才越有讓人讚不絕口的品質。這就是「窖齡老酒才好」的根本所在。

左右滑動,領略瀘州老窖酒的釀造技藝▼

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就是依託瀘州老窖龐大的老窖池資源誕生的次高端白酒品牌。只有持續不間斷使用30年以上的窖池才能稱之為老窖,才有資格釀造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從科學角度看,這種時間的味道,其實來自釀造過程中,老窖池中有益微生物菌群的不斷富集和積累。

左右滑動,一同感受老窖醇香▼

這恰好與「奮鬥者」號所代表的砥礪前行的科學探索價值觀相吻合,也與推動著這個時代進步的力量相吻合。這就好比我們人生的進階,都源自走好自己腳下的每一步路,在正確的方向上、在時間的積累中不斷向上,探索更多可能性。

無論是家國還是個人,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都將見證前行的每一步,在持續向前的進程中,更好地與時間相伴,實現積累與躍遷。見證前行的每一步,這也是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對時代的承諾。

經歷時間釀造的美酒,秉持著持續積累、不斷前行、不斷奮進的品牌價值觀,深度參與到每一個國人的成長中,相伴這個國家的進步,為更美好的明天舉杯。

相關焦點

  • 10000米的深海究竟有多恐怖?潛水員看了它扭頭就跑
    深海裡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們無從確切地得知。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人類進入深海的潛水設備也越來越先進。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來看,人類已經擁有潛入10000米的深海進行海底世界探索的能力。那麼,讓我們非常好奇的是:10000米的深海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那裡到底有什麼東西?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 人類能下潛到10000米深海嗎?科學家:遇到的東西可能會非常嚇人
    尤其是深海,我們幾乎是一無所知。為什麼我們生活在地球,卻對地球的了解少之又少呢?因為以我們現有的科學技術水平,還不足以讓我們可以很好的探索深海。目前我們知道的地球最高點是珠穆朗瑪峰頂,而最低點是馬裡亞納海溝,它的深度一開始被認為是8000米左右,現在地質學家認為,馬裡亞納海溝的深度超過10000米。
  • 海底10000米處有什麼?科學家深入馬裡亞納海溝,發現深海生物
    文|科學蟲洞深海對於很多人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在大家眼中,這裡會有很多潛在的危險,比如龐然巨物等等。那麼,海底10000米處有什麼呢?還會有生物存在嗎?馬裡亞納海溝海底10000米是什麼概念?意味著如果將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放在這裡,它都不能露出海面。
  • 深海中的未知「怪獸」真的存在麼?10000米的海底究竟有多恐怖?
    從海面到深海10000米,究竟有哪些恐怖的東西,我們來一探究竟。由於大氣壓和光線的原因,它們的長相和習性醜陋並兇惡,深海魚類的身體結構就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它們的骨骼變得非常薄,甚至可以彎曲,肌肉組織也十分柔韌,表皮很薄並且透明。所以深海10000米的地方不僅神秘而且恐怖,不過深海世界一般是不會有巨型生物,因為他們和人類一樣無法承受如此高的氣壓。
  • 深海10000米有多麼神奇,未來會成為人們新的旅遊勝地?
    深海10000米有多麼神奇,未來會成為人們新的旅遊勝地?很多人可能會認為海底1萬米太深了,會非常恐怖,其中的秘密也是非常多的。1萬多米的深處,一般的人是無法下去的,現在的人通過高科技的深海工具設備,可以勉強到潛入海底深處一萬米。
  • 海底10000米究竟有多「恐怖」?在8200米深海,魚還是魚嗎?
    海底10000米究竟有多「恐怖」?在8200米深海,魚還是魚嗎?大家還沒有見過,就連核潛艇能夠下潛的深度也只有600米,那麼在海底1萬米的世界,究竟有多麼恐怖?事實上,海洋越深,那麼它的壓強也就越大,如果人類處在幾千米的海底,瞬間就會將人類變成一張薄薄的紙片,因此海底1萬米根本就不能夠到達。
  • 深海10000米究竟有什麼?專業潛水員也不敢前往,充滿未知!
    科學家根據海洋深度將海洋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200米深的上層、2000米深的中層、2000-4000米的深層、4000-6000米深的深淵層以及10000米深的超深淵層。我們普通人能夠下潛的深度大約是10米到17米,專業的潛水員他們可以下潛大約40米左右,這個深度的氣壓就非常明顯了。
  • 中國深海潛水器首次海試成功,未來潛水深度將達到10000米以上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就有中國「海龍11000」潛水器海試成功,據新華社「大洋一號」4月1日電,中國自主研發的「海龍11000」萬米級無人潛水器通過了2000米級深水試驗,潛深達到了2605米。北京時間10時30分,「海龍11000」從母船「大洋一號」上下水,加掛浮球後開始下潛,在12時15分抵達2000米深度,隨後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了全面的檢查和測試繼續下潛,在到達2605米深度後順利回收,於14時15分順利返回甲板。
  • 8213米!中國深海無人深潛器下潛深度創世界紀錄
    【環球軍事綜合報導】據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4月21日晚間新聞播放的消息,中國深海水下滑翔機首次完成8213米深潛任務,將中國水下滑翔機的最深下潛深度從6000米提升到了8000米級,對中國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載人潛水器跳動中國芯!向深海11000米進發!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深海潛水器是海洋技術開發的前沿和制高點之一,體現著一個國家的綜合技術力量。2012年我國首臺自主設計、研製的作業型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了7026米的世界最深下潛記錄,讓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俄羅斯、日本後,第五個擁有深海勘探能力的國家。圓滿完成海試任務的號從哪裡誕生?它的成功需要克服哪些技術難題?《經濟半小時》記者走近,聽聽它的故事。
  • 從百米淺海到萬米深海,中國邁向「深藍夢」
    特約評論員/羅建華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獲悉,11月10日8時12分,我國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奮鬥者」號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此前,10月10日,「奮鬥者」號與「探索一號」「探索二號」母船一起,從海南三亞啟程開展萬米級海試。10月27日,「奮鬥者」號在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成功下潛突破1萬米(達10058米),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的新紀錄。回顧中國載人潛水器的發展歷程,就是一個劈波斬浪、艱苦奮鬥的過程。1986年,我國成功研製第一艘載人潛水器——7103救生艇,當時只能下潛300米,航速也只有四節。
  • 海底10000米處會有什麼生物?科學家:連專業潛水者都害怕
    人們對於海洋一直都有著一種神秘的嚮往,海底一萬米有多恐怖是你所無法想像的,海底一萬米有什麼也一直讓人們十分好奇,一直以來人們都十分想要去探索海水中的秘密,尤其是深海當中。海洋到底有多深?估計也沒有人可以準確回答,人類目前的科技雖然可以下潛萬米以下的海洋,但這遠遠不是海洋的最深處。那麼從海面到深海10000米,都會經歷哪些恐怖的事情呢?下面小編和朋友一起去看看。
  • 「探索二號」船正式入列 中國深海科考再添利器
    央視網消息:6月28日,我國全數配備國產化科考作業設備的載人潛水器支持保障母船——「探索二號」船,抵達三亞崖州灣科技城南山港,為崖州灣科技城深海產業發展再添利器。「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同時抵達三亞,近期將匯同「深海勇士號」與船舶進行適配工作,達到融為一體的聯合作業能力。
  • 世界上「藏得」最深的生物,位於水下10000米深的馬裡亞納海溝
    如果是我的話,我會想到「神秘」這個詞,或許現在很多方面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深入接觸到海洋,甚至科技的進步可以讓人類進入到海底深處,但是真正進入過海洋深處的畢竟是少數人。尤其是10000米深的海洋深處,你能想像海洋深處都存在著什麼嗎?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馬裡亞納海溝,這是世界上最深的一條海溝。據考證,這條海溝已經有6000多萬年的高齡。
  • 深海10000米有多可怕?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也會感到恐懼
    ,甚至有很多人根本沒有見過海洋,卻在心中對深海十分恐懼,這是為什麼呢?那麼真實的深海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常說的深海一萬米,其實是指「馬裡亞納海溝」,這裡是地球最深的地區,平均深度在6~11千米,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裡的環境是完全無法想像的,那麼在目前科學家的研究中,這裡符合我們對深海的幻想嗎?
  • 313.5米遊在深海 中國完成首次300米飽和潛水作業
    上海打撈局飽和潛水員胡建、管猛、董猛三人搭乘的潛水鐘與飽和艙分離入水,零時50分,潛水鐘下放到了300米深的海底。  1時40分,胡建打開潛水鐘底部的門閥,下到了海裡;之後,管猛、董猛分別鑽出潛水鐘,進入海底探摸巡查,巡迴潛水深度達到313.5米。5時9分,3人乘坐潛水鐘「電梯」安全返回到甲板上的生活艙裡。
  • 【中國科學報】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正式公布
    海洋所長莖海綿(新種)  8月1日,在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建所70周年紀念活動上,5個以該所命名的深海生物新物種正式公布,分別是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海洋所鏢毛鱗蟲(新種)、海洋所三歧海牛  近年來,從近海走向深海,海洋所在西太平洋海山、熱液和冷泉等深海的生物多樣性探測與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獲得大量新發現。  在此次發布的5個深海生物新物種中,海洋所紫柳珊瑚(新種)高約33釐米,呈扇狀,亮紫色,隸屬珊瑚綱、軟珊瑚目、紫柳珊瑚科。2019年發現於西太平洋卡羅琳海山1549米水深處。
  • 海底1萬米,中國來了!
    2020年,中國萬米載人潛水器即將探訪馬裡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一場「大戲」即將在深海「舞臺」上演。從陸地走向水池2020年3月,萬米載人潛水器在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七〇二所完成總裝並開始全流程水池試驗。水池試驗是在一個位於江蘇無錫的人工水池中進行的。
  • 「奮鬥者」號下潛10909米:我們為什麼要做深海探索?
    在2002年,我國開始了「蛟龍」號的正式立項,直接跳過2000-3000米的「中間產品」,目標是「要到7000米的深海去」。但這一過程並不順利,中國的科研技術人員要面臨一系列國外的技術封鎖,還有自身在材料、設計、加工、水聲通信、聲納探測、水下電池、機械控制等領域的挑戰。
  • 中國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深海漁場,高68米,可以抵禦颱風
    今天,我們將談論OCEAN FARM 1,世界上最大的深海漁場。OCEAN FARM 1又叫「超級漁場」,是深海半潛式智能農場。這片漁場的主人是挪威的薩爾瑪公司。超級漁場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CSIS)建造,整個施工工作在青島完成。薩爾瑪的鮭魚養殖約佔挪威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