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0月25日,第二屆公園城市論壇舉辦翌日,成都市郫都區郫筒街道第一屆社區花園節在書院社區舉辦。同濟大學社區花園與社區營造實驗中心主任劉悅來教授、社會組織代表、社區居民代表等共聚一堂,圍繞社區花園打造、公共空間營造等話題進行交流研討。除了主題分享外,本次社區花園節還設置了豐富的環保體驗內容,如「透過自然之窗,看見生態之美」「舊物改造,製作種子容器」「種子交換,植入下一個願望」等。
其實,歐洲城市100多年前就有了「社區花園」概念。與城市中常見的由公家投資建設、園林工人維護的公園綠地不同,「社區花園」是利用城市的零碎空間、由社區居民和公益組織設計、營造、養護和管理的自治型「迷你花園」。
郫筒街道的「社區花園」嘗試由來已久。早在2017年郫筒街道對暫時待開發建設的「三類地塊」進行整理,分給社區居民開墾種植,把以前的城市中難管難看的「疤痕」,變成一道道既靚麗又惠民的「可食地景」。今年,書院社區居民又嘗鮮種出了「值夢花園」。
值夢花園的故事得從今年2月份說起。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上海四葉草堂發起了一項旨在「重建信任、種下希望」的鄰裡守望互助公益計劃——SEEDING行動,以無接觸分享種子、綠植的形式倡導居家自主、鄰裡守望互助,協同構築安全美好的永續家園。郫筒街道社區發展治理支持中心據此發起了「『宅』在一起」項目,鼓勵大家通過種子接力的方式居家種植花花草草。
於是乎,熱愛花草的郫筒街道居民紛紛行動起來,在自家陽臺、花壇種出了一片「花園」、「果園」,並經常交流蒔花弄草的經驗。後來,隨著戰「疫」取得階段性成效,居民開始嘗試從營造自家逐漸過渡到營造社區花園。書院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廣場外的一塊空地,成了大家瞄準的第一塊「試驗田」。
說幹就幹,大家很快就有了初步方案,並聯繫社區希望獲得許可進行開墾。「早在2018年我們就提出了『夢享書院,公園社區』的定位,居民共建花園的想法和我們建設公園社區的理念不謀而合。」書院社區黨委書記張雪告訴記者。
有了社區的支持,熱心居民組建起志願隊,平整泥土、植入花草、澆水施肥……社區花園慢慢瀰漫芬芳。不過,由於缺乏專業知識和技術,花園整體布局上欠缺美感和科學性。後來,該項目得到了中信大道景觀打造施工方的支持,由專業的設計師帶頭,與社區居民一起進行提升。經過改造後,花園分區布局有序,裡面種植的各色花草錯落有致、搭配得宜,平添精緻美感,令人賞心悅目。
「別看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花園,其實一箭三雕:栽種和培育的過程,居民收穫了成功的喜悅;居民之間,從不熟悉到變成好友,花園成為社區鄰裡交往的重要平臺;而從更大的層面看,社區原本閒置的空地,如今變成一方公共空間,成為居民放鬆身心的芬芳園。」會議開始前,劉悅來參觀了書院「值夢花園」,並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社區花園創造出公共空間的使用平臺,讓每個人都能平等參與,這有利於培養社區居民的主人翁精神。鄰裡之間以花草為媒,相互了解和交流,由生人變熟人,社區也會慢慢變得有溫度和活力,這是創新社會治理的有益探索。
郫都區郫筒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值夢花園是郫筒街道首個社區共建花園。以社區花園的形式進行公共空間的營造,不僅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也建立起人與人、家與家之間的緊密聯結,增強了大家對公共空間的認識、對社區的認識。未來我們還將發動居民利用身邊『邊角料』,打造更多身邊的風景線。讓社區花園如同一塊塊彩色的『馬賽克』,鑲嵌在城市的空間中、公園社區裡,共建有溫度的美麗家園。」
華西社區傳媒記者 李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