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濃濃的煙火氣隨著各大公眾場所的逐步開放而直上雲霄。
伴著長江、漢水生長的武漢人,既有闖蕩江湖的壯闊豪情,也有追尋詩和遠方的俠骨柔情。
這不,各大美術館陸續開門迎客,新展列出,更有武漢新晉千年建築展的加持。在秋高氣爽的季節,最適合去人文藝術氣息濃厚的館裡快樂觀展啦。
我們將這份捕獲到的小眾藝術打卡清單悉數奉上。
走吧,邀你一起在悠悠午後,找個圖清淨、漲知識的好地方。
武漢美術館改建於「金城銀行」 舊址,坐落武漢三鎮最繁華地段。建館以來,舉辦了數百場國內外展覽,觀展人數約100萬人次。在促進國內外館際交流的同時,將本地區的優秀藝術家及藝術作品推向世界。
|正在展出|
a.意繪——武漢十人美術作品展
好奇藝術家們在疫情肆掠封閉在家時是如何創作新作品的嗎?
展覽特別邀請了王心耀、劉壽祥、肖豐、冷軍、沈偉、張廣慧、羅彬、徐勇民、樊楓、魏光慶,這十位長期生活在武漢的藝術家。
他們也都拿出近年新作,多樣化的展出包含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綜合材料作品共60餘組件。
|正在展出|
b.從藝70年——謝珍珠作品展
九月的秋天屬於教師,秋天的紅楓屬於謝珍珠先生。
時光倒退42年,18位同學匯聚到湖北美術學院78級師範班成為了謝老師的學生,進校後,同學們的匯報展取名《紅楓》,那個秋天,熱情似火。
時至今年,謝先生已經是一位步入90歲高齡的老人了。先生通過藝術講臺春風化雨般滋養著一屆屆學子的創作天地,當年78級的同學們再次匯聚,合力將謝老師從藝70年的作品在武漢美術館呈現出來,這個秋天,感動依舊。
展覽從謝珍珠先生早期教學寫生一直延續到近期的創作,分別以「從教共學」、「深入生活」、「走遍天下」、「夕陽輝煌」為主題,展出油畫、素描、速寫等共一百餘件作品,全方位讓觀眾感受這一位美術創作者對生活的感知與洞察。
杉美術館隱匿於東湖山水之中,沿湖坐擁整片水杉林,由此得名。
美術館全紅磚結構,整體建築風格寬闊、靜謐,最大程度結合東湖的自然景色,建築與環境相得益彰,創作者與觀賞者無聲對話。
|正在展出|
樂觀
展覽將裝置、攝影、影像、樂隊、多媒體等不同的表現形式用於聯結人類感官。在保留自然最原始能量的前提下,充分延展自然邊界,使觀眾們通過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五個方面,完成人與自然的極致探索。
後疫情時代,在自然中,在藝術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樂觀地自愈著自己。
2014年,合美術館被設計為懸浮於水中的極簡純白幾何型建築正式落地野芷湖創意天地,盡顯肅穆與高潔。
空間分布層次分明,環繞有致,一樓挑高的落地幕牆往外院廣場延伸,切割的玻璃現代感十足。消無聲息地讓當代藝術走向大眾。
|正在展出|
a.共生與變異:主題建築展
時代飛速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拔地而起,這些建築早已成為了人們習以為常的城市風景,可曾想過它們在設計背後的建築哲學?
展覽將各地的建築瑰寶納入館內,聚焦建築背後整體的思想與觀念。以當代藝術視角對中國建築近20年的成就進行了一次梳理。
|正在展出|
b.空間敘事——國內外當代建築展覽影像展
建築藝術展覽在合美術館呈現還是頭一遭,於是特邀著名建築評論家王明賢先生擔任策展人。展覽匯集近年來國內外人士頗為關注的當代建築展覽。
展出作品包括主視頻《空間敘事——國內外當代建築展覽》,記錄片《何陋軒:2014 年8 月29 日,星期五》,影像作品《會心處不在遠》、《未知城市》,及分別介紹2016年和2018年的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兩個短片《平民設計,日用即道》、《我們的鄉村》。多角度探討建築與城市、鄉村、當代藝術等多個主題,為觀眾全面解析世界當代建築的古往今來。
//圖片由合美術館提供
在武漢光谷,在參差錯落、形態各異的摩天高樓中,有一個形似未來之眼的建築物。這是中國首家以建築科技為主題的展館中國建築科技館,由中國臺灣著名設計師李祖原先生設計。
目前館內設有古代建築、荊楚建築、現代建築、未來建築4個展廳。
//古代建築展廳
//荊楚建築展廳
//現代建築展廳
//未來建築展廳
秋天了,一起走走吧 !
你看展是為了什麼?
文 / batxxuwii
圖 / What君 & 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