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風生水起,紅酒行業搶佔先機,黃酒行業卻沉寂多年,處於固守的劣勢,這讓黃酒企業的負責人們感到了不小的壓力。紹興黃酒業如何振興?如何選擇突圍路線?日前,在振興黃酒產業座談會上,黃酒企業負責人紛紛亮出「錦囊妙計」,他們審時度勢、蓄勢待發,一條紹興黃酒突圍之路,在黃酒企業內趨向明朗。
形成高端酒矩陣 得年輕人得天下
「中國黃酒產業的發展,需協會、產區政府和酒企三方聯動,引領產區整合資源打造產業集群、區域龍頭品牌,拉動提升產業鏈價值,培育美酒產區向更良性、更高質量發展。」中國紹興黃酒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愛保對美酒產區的培育十分重視,他認為美酒和產區不可分割。要樹立更高的規劃目標引領行業發展,他建議,到「十四五」末,全國黃酒行業營收要突破500億元。要實現如此突破,紹興黃酒既要崇本守道,傳承古法,更要老有所新,老有所創,通過建設美酒產區、推廣工坊黃酒、重構標準體系等途徑,構建中國黃酒品質價值表達新體系。黃酒企業要深入推進關鍵工序智能化、生產控制自動化和供應鏈優化,推動整個產業科技創新、工藝創新和管理創新,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紹興黃酒如何突圍?孫愛保認為,首先必須走中高端路線。以古越龍山為例,要致力打造百元以上三大系列(青花、不上頭、國釀)、九個產品,形成古越龍山高端酒矩陣,重啟「越酒行天下」的理念。這不僅是對歷史的回望,更是向「中國夢」這一偉大時代的致敬:美好生活需要美酒相伴!進入新時代,紹興黃酒必須建立起黃酒與當代消費者的廣泛連結、情感共鳴。
孫愛保認為,「得年輕人得天下」,紹興黃酒要加快從產品、包裝、傳播、營銷等方面入手,緊跟時代消費潮流,適時推出迎合年輕消費者的黃酒新品,積極融合「黃酒場景化營銷」,打造新零售模式,以場景引發年輕人共鳴。「只有把年輕人吸引到黃酒的消費群體中來,黃酒的未來才更有希望。」孫愛保說。
利用創新謀突破 跳出黃酒看黃酒
黃酒行業受眾範圍小,中小企業用價格戰求生存,大品牌被小品牌拖累,利潤、毛利率低,導致黃酒不能進行多渠道運營,這是行業規模及業績增長緩慢的主要原因。
「黃酒企業走智能化釀造的道路,是大勢所趨,是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會稽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虞偉強認為,手工釀造、機械釀造、智能釀造等釀酒方式異曲同工,都可以釀出好酒。在保持黃酒傳統、追求酒的高品質過程中,選擇性價比高的智能化釀造手段,是企業有效突破的途徑。這有利於紹興黃酒行業的集群發展、抱團發展和快速發展。
在虞偉強看來,黃酒企業已經到了「跳出黃酒看黃酒」的關鍵時候。在行業標準上,不要將自己框死在紹興黃酒標準裡,要順應市場消費趨勢,適度放寬紹興黃酒產品標準,增加紹興黃酒大眾化的屬性,為紹興黃酒品種多元化騰出發展空間;在產品衍生上,要適時開發糟燒白酒等副產品;在產品開發上,求大同存小異,打破年份酒的傳統觀念,以提高飲酒舒適度為原則,讓紹興黃酒品類多元化,讓更多人成為紹興黃酒的忠實粉絲。
紹興黃酒目前走不出「江浙滬」的核心問題,主要是黃酒的營銷模式仍難以有效突破。黃酒營銷仍局限於經銷商為主,模式單一。虞偉強說,黃酒還處於低價競爭階段,低價銷售帶來了「賣的沒有錢可賺、買的覺得沒面子、企業沒有效益」等系列問題。白酒企業有成千上萬的市場推銷人員深入終端,幫助經銷商開展產品一線推廣,黃酒企業營銷隊伍規模較小,市場推廣投入力度不大,導致黃酒核心市場被白酒等酒業搶佔。
重視人才隊伍建設 色香味用數字說話
浙江塔牌紹興酒有限公司董事長繆育平認為,首先要建立黃酒價格體系標準,色澤香味要以數位化來說話,用數位化提升傳統工藝;黃酒行業要像白酒、紅酒一樣,建立核心競爭力,這是講好故事的基礎;黃酒行業要堅持創新而不是模仿,要重視人才隊伍建設。目前,黃酒行業最大隱患是員工工資太低,工資低,人才留不住,產品做不好,就不可能創新。
紹興女兒紅釀酒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志明提出,紹興黃酒亟須破「圈」,這就要用「第三隻眼睛」看黃酒,要走出黃酒看黃酒,讓黃酒有一種「似山不是山、不似酒且是酒」的意境。要做到消費對象年輕化,消費場景專屬化,頭部品牌產品高端化。胡志明認為,黃酒價值回歸必須重整價格體系,必須重建價值支撐點,必須改變黃酒的消費習慣。
黃酒產業發展因消費市場區域性太強導致市場拓展艱難;行業無序競爭導致價格偏低、價值被低估;思維定勢導致創新能力不強,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時尚元素,難以吸引年輕消費者。中糧孔乙己酒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金建江建議,要努力拓展紹興酒的消費新市場,培育國際國內知名品牌。
(原標題《得年輕人得天下,「黃酒圈」亟須破圈 紹興黃酒企業掌門人紛紛亮出「錦囊妙計」》,原作者周能兵。編輯王佳)